柳琴戏《彭城儿女》中周林的形象解读与表演体会

2024-10-11 00:00:00杨诚
剧作家 2024年5期

摘 要:柳琴戏起源于民间,兴盛于大众,土生土长、土语土调、土腔土韵,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品格,二百年来深受广大百姓喜爱。《彭城儿女》依托徐州地区真实历史改编,该剧主创在艺术创作中,从惯常的故事内容讲述转向重点展现人物内心的复杂世界,特别是丰富情感的表达,用多种艺术手法努力实现情节的层层推进和快速转换,在看似普通的故事原型里,稳定的人物关系及价值观念中,向我们描绘了观赏性、艺术性、思想性兼具的红色题材现代戏之审美图景。本文从表演技巧、唱腔特色、形象身段等方面对柳琴戏《彭城儿女》中周林的形象进行全面解读。

关键词:柳琴戏;《彭城儿女》;形象解读;人物塑造

柳琴戏《彭城儿女》是抗日题材的现代戏,剧情紧凑,情感真挚,打动人心,塑造了英勇无畏的人物形象,弘扬革命精神,美育、德育并重。该剧由“搭戏台”“对情报”“儿女茶”等情节构成,讲述了日军侵占徐州后周林从事地下抗日活动并壮烈牺牲的革命故事,引领观众缅怀革命先烈,强化爱国意识,不忘革命历史。周林在《彭城儿女》中是重要角色,基于此探析周林形象与表演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一、柳琴戏的艺术特征

柳琴戏属于山东传统戏曲,戏曲行当名称有着特殊性,小头、二头、二脚梁子、老头、老拐、大生、勾脚、毛腿子分别是闺门旦、青衣、花旦兼青衣、老旦、彩旦、老生、丑角、花脸。从总体来讲,柳琴戏有着节奏明快、表演朴实、乡土气息重等特点,演员通常从民间舞蹈中吸纳步法,并优化身段,使得表演更具灵活性、艺术感。柳琴戏在发展中融会贯通,不仅从姊妹艺术中吸取养分,还保证表演内容具有生活性,给人热烈、粗犷、朴素的感觉。在柳琴戏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剧数量不断增多,《彭城儿女》就是其中之一。剧中人物饱满、立体,剧情险象环生,发挥着传播革命精神的积极作用。为了使人们能深度赏析柳琴戏,热爱柳琴戏,推动柳琴戏良性发展,可针对《彭城儿女》中周林这个角色加以分析,并探究表演技巧,以期为柳琴戏演员塑造角色提供参考[1]P23。

二、柳琴戏《彭城儿女》中周林的形象解读

(一)人物分析

1937年,周林成为徐州雎宁县的一名地下情报人员。周林的父亲是皇协军司令,这为周林参与地下工作提供了条件,他用特有身份获得了党所需要的诸多情报,并将情报传到红军手中。虽然周林的父亲是地主,还为日本人效力,但他十分疼爱自己的儿子,即使得知儿子为了革命背叛自己,他还是愿意为了保护儿子而牺牲一切。在剧中与周林关系紧密的角色有三个:一是吴才,他是家中下人,是一名地下党员,也是引领周林走上抗战道路的关键人物,他与周林配合传递情报;二是红梅,她是周林的同学,在警察局长身边潜伏,并打探消息,将消息传递给周林;三是吴英,她是吴才的女儿,为了掩护女儿顺利传递情报,吴才牺牲了。周林是有着爱国精神的热血青年,智慧、勇气、信念、决心兼备,他是千万个地下革命工作者的缩影。在《彭城儿女》的结尾,他用个人的牺牲换来了胜利。

(二)人物形象刻画

从气质的角度来讲,因为周林是富家少爷,有留洋经历,所以给人潇洒不羁之感,为了凸显人物气质,剧中他经常西装革履、帅气逼人。在开展地下工作时,表情、肢体等方面有所改变,全不见少爷做派,身着长衫,给人稳重内敛的感觉,使得人物有层次、有成长、有蜕变。为了高效刻画人物形象,创作者根据周林的性格特点、理想信念设计服装,以第七场“会茶庄”为例,周林服装上绣着竹子,此为其思想的具象化符号;在与警察局长智斗时,他的服装上装饰着梅兰竹菊,塑造了正义果敢的人物形象;故事结尾被日本人抓住的周林受尽了折磨,衣服血迹斑斑,虽然虚弱,但散发着英勇无畏的气质,刻画了优秀的地下党员形象。

三、柳琴戏《彭城儿女》中周林的表演技巧

(一)依据现代戏表演节奏塑造角色

《彭城儿女》是现代戏,在塑造周林这个角色时需依据现代戏表演节奏把控人物状态,将传统戏曲表演方式、现代戏表演方式区分开来。为了做到这一点,演员应树立生活化的表演意识,强化“去程式化”表演观念,将故事情节、人物主线等内容引入生活,思考“在生活中周林会如何讲话、行走”,使得角色具有生活气息。在此基础上,演员需赋予角色自然感与真实感,将生活经验转化为表演动力,使得神态、表情、动作等更加细腻,展现出角色心理状态细微的变化,将演员与观众共同的生活经验视为拉近周林与观众距离的纽带,继而增强角色的感染力。

(二)将思想感情视为表演动力

周林在剧中代表了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彭城儿女,他热爱祖国、英勇无畏的思想感情是演员的表演动力。例如,在周林被捕入狱后,戴着脚镣、手铐,穿的长衫上有几道血印子。他左臂微微前挺,大阔步站立,一副置生死于不顾的状态,眼神坚定,唱腔激昂,体现出无畏的精神品格。在演绎周林与父亲狱中离别的片段时,周林脚步踉跄,与父亲回忆小时候的种种,这一唱段充满温情,感人至深,展现出周林不同身份下的思想感情。虽然他的父亲是地主,还为日本人做事,但他依旧爱他的父亲,只是在国与家之间周林选了前者。因为周林在剧中是不断成长的,所以前期、中期、后期的思想感情存在区别,演员需运用表演技巧演出角色善良、勇敢、无畏的状态,还要保证表情、动作与思想感情高度匹配,达到从内到外塑造角色的效果[2]P9。

(三)独特的唱腔技巧的运用

周林属于小生,需利用小生唱腔表演。因为他有两个身份,即富家少爷、地下党员,所以唱腔有一定的设计感。为了有效利用唱腔,演员需深度解析剧情,根据剧情中人物的状态处理唱词,保证唱腔能满足角色的表演需求,达到以人物性格、情感为动力有效利用唱腔技巧的目的。在表演中周林主要运用了柳琴戏清板、清唱、说唱、扬腔等技巧,这些唱腔技巧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演员应根据角色表演需求灵活选用,并彰显唱腔之美。以拉腔为例,此为柳琴戏常见唱腔之一,依托特定旋律唱出衬词,如“哈依”等,慢板的主要作用是抒情,旋律优美,速度较慢,委婉动听,同时给人行云流水之感;清板唱腔需要在无伴奏的前提下娓娓道来,对演员节奏、音准等有一定的要求。实践证明,柳琴戏唱腔并不固定,有许多板式,唱腔相近,扮演周林的演员应根据表演需求调节速度。以《彭城儿女》中周林与父亲离别的唱段为例,主要使用了慢板、清唱等技巧,使观众能体会到父子之情,还能因这份感情而动容。无论是使用说唱技巧,还是清板技巧,都需要演员加强日常练习。练习要点有以下几个:第一,气息调控,保证气息均匀,这一点在演唱长乐句时比较重要;第二,从慢到快,先要掌握吐字发音的方式,再逐渐加快演唱速度,保证唱词清晰,唱腔稳定;第三,投入情感,此为唱腔训练的难点与重点。对于周林这个角色来讲,需将唱腔与爱国之情融合起来,还要用唱腔塑造英勇无畏的地下党员形象。

(四)角色身段特点的运用

周林在剧中是有留洋背景的富家少爷,属于知识分子,他还有一个地下党情报人员的特殊身份,因为两个身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表演片段中周林的身段存在差异。以富家少爷身份表演时需要演员动作利落,给人潇洒之感;用地下党情报人员身份表演时身段则更为沉稳。虽然上述两种身段有区别,但不能用过于夸张的方式加以区分,主要源于《彭城儿女》是现代戏,现代戏生活气息浓厚,周林是有血有肉的人,一切身段都应符合逻辑。在表演“会茶庄”段落时,周林知晓个人情报失误,在与警察局长周旋时,不仅需忍受因战友牺牲而产生的悲痛之情,还要用潇洒的身段与警察局长对话,同时需用身体语言暗示红梅尽快脱身。在“儿女茶”的表演中,周林被日本人抓进监狱,备受折磨,虽然他是无所畏惧的地下党,但依旧是活生生的人,受尽折磨的他会弯腰驼背,也会颤抖,正是这种身段所呈现出来的真实状态才叫观众感同身受。同时周林外在的疼痛与内心的坚毅形成对比,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柳琴戏许多角色的身段源自民间舞蹈,动作流畅、优美,在《彭城儿女》中周林保留了这一身段艺术特点,使之身段与唱词、旋律更为和谐统一[3]P75。

(五)表演技巧的灵活运用

在柳琴戏中许多虚拟动作有着较强的真实性,如“顿袖”“提领”等,此为柳琴戏艺术特点之一。因为柳琴戏从民间舞蹈中吸纳身段步法,借鉴民间歌舞艺术表演经验,加之艺术创作扎根生活,所以柳琴戏虚拟动作不仅真实,还有乡土气息,对生活中各类动作加以模仿并进行艺术化处理,总体来讲给人简单、粗犷的感觉。在《彭城儿女》中周林有许多走路、写字、拿东西的动作都有真实感,同时在舞台上被放大,使观众能留意到一些动作背后的深意,这对演员塑造有双重身份的角色极为重要。基于此,在塑造周林这个人物时,不仅要保证虚拟动作真实,还要含有双层动机。其一为表层动机,其二为隐性动机,如传递消息、让红梅尽快撤离、试探等。表层动机、隐性动机和谐统一,解决动作不顺畅、不优美、不自然等问题。从表演形式的角度来讲,柳琴戏不仅包含唱念做打,还融入了一些曲艺表演元素,唱腔变化多端,唱词有韵律,地方特色鲜明,用步法、眼神、表情共同刻画角色,用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在《彭城儿女》中周林是有信念、有追求、有胆识的地下情报人员,在展开地下工作时他眼神坚定,步法稳健,表情严肃,用高亢、扎实的声音演唱,达到体现周林坚定、爱国、勇敢、智慧等人物特征的效果,同时可展现出柳琴戏的艺术魅力。

(六)在多方配合的条件下优化表演效果

柳琴戏表演技巧之一是“多方配合”,用多种元素合力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例如,周林与父亲在狱中回忆童年时,周林衣服有血迹与污渍,稍微弓背屈膝,展现出其备受日本人折磨而疼痛、疲惫、虚弱的状态。周林与父亲的手握在一起,此时舞台背景为一面墙,墙上有红色光影,舞台地面为紫蓝色,用以烘托气氛,助力角色抒情,达到灯光、布景、唱词、伴奏高效配合的目的。舞台艺术效果应有整体性,演员的表演只是艺术效果的一部分,而非全部,这就需要演员能用“智慧”表演,在舞台上巧妙设计,善用空间、灯光、配乐等“外力”,完成表演任务。为了做到这一点,演员需注重日常练习,在排练期间与导演、合作伙伴沟通,在导演帮助下实现创想,并能保证表演事半功倍。演员还要树立协作意识。以周林与父亲狱中离别的段落为例,若二者配合不默契,周林的身体挡住了父亲,那么观众就无法看到父亲的表情,不利于观众体会父子之情,这说明了舞台调度的重要性。演员需掌握技巧,在运动中精准表演,继而提升表演水平[4]P21~22。

综上所述,《彭城儿女》试图从惯常的故事内容讲述转向重点展现人物内心之复杂世界,特别是丰富情感的表达,用多种艺术手法努力实现情节的层层推进和快速转换,在看似普通的故事原型、稳定的人物关系及价值观念中,向我们描绘观赏性、艺术性、思想性兼具的红色题材现代戏之审美图景,该剧是对传统戏曲程式的创新性运用,也使得整部戏充满了古典的韵味。

参考文献:

[1]李易真:《新时代柳琴戏剧的传承与发展》,《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

[2]吴秀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历史渊源与发展变迁考述》,《艺苑》,2022年第6期

[3]田世芬:《柳琴戏〈福大妮和山杠子〉中“花媒婆”的人物形象塑造》,《人文天下》,2022年第7期

[4]张宇航,赵宴:《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当下苏北地区柳琴戏传承与发展调查研究》,《艺术百家》,2022年第3期

责任编辑 岳莹 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