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红色儿童剧《新安旅行团》的编剧导演创作实践入手,谈主旋律作品题材的不同思路及呈现。
关键词:红色;主旋律;创作
2023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听取江苏代表的汇报,表扬了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淮安市委宣传部共同出品的儿童剧《新安旅行团》。作为该剧的编剧导演,我感到无上荣光。回望战斗的2022年我在《新安旅行团》这部剧中所做的编剧、导演工作:2021年10月13日,我作为导演去淮安接触项目,一眼相中,立刻采访专家,回京后开始写剧本;之后再采访、再下生活、闭关,再修改、再闭关……一直忙到2022年3月17日建组,3月18日到淮安排练直至完成首演,我在淮安工作了77天,其中63天是全封闭足不出户的排练。由于特殊原因,原定的北京首演,被迫移师淮安,排除万难,我们终于在2022年5月30日习总书记给淮安小学回信一周年的日子——准时演出。
一、关于剧本。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戏,剧中人物从哪里来?
新安旅行团,1935年诞生于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宣传抗日救国的青少年文艺团体。新安旅行团从江苏省淮安县出发踏上征途,在周恩来和宋庆龄、陶行知、郭沫若、田汉等支持和帮助下,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在全国各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成员初为十余人,后发展为六百多人。17年中他们到过全国22个省市,行程5万余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2021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新安小学的回信里提到新安旅行团是这样说的:“当年,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新安旅行团’不怕艰苦,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以文艺为武器,唤起民众抗日救亡,宣传党的主张,展现了爱国奋进的精神风貌。”
我最初的想法是戏中戏、叙事体、史诗剧,得到了领导、专家的支持。从2021年10月中旬到5月30日首演,我进行了海量的史实消化工作,在丰富的资料中捕捉信息,挖掘人物和主题。听新安旅行团老团员及他们的家人讲那过去的事情,全天跟随观察现在的新安小学校长、老师,了解他们对过去的认知。与汪达之先生的各位家人十余次越洋长谈,旧书网因为我短时间买了数十本相关资料而涨价。
曹禺先生曰:“我以为必须真知道了,才可以写,必须深有所感,才可以写。要真知道,真深有所感,却必须下很大的劳动。”前期工作的充分准备,让我在“知道”的基础上,从导演的角度写剧本,同时兼顾二度创作的可操作性,且要全盘考虑各主创部门的未来呈现。第一次参观位于新安小学内的新旅纪念馆,看到在陶行知、汪达之的新教育理念指导下,新安旅行团的孩子们自我管理、分工明确,当年的孩子们担任编剧、导演、演员、音响效果……纪念馆外操场上奔跑着的当代孩子,一个想法在我心中油然而生。让现在的新安小学学生来演出、复活他们的前辈新安旅行团,前人种下的善果,于当代再一次收获,教育意义在此被艺术升华,意义非凡!作为编剧导演,我眼前立刻浮现出当代学生拿着扇子做雨声效果,路过新安旅行团出发的1935年,与1935年新旅少年擦肩而过……七个多月后,这一想法在淮安大剧院的舞台,有幸成真。
新安旅行团历史悠长,成员数百人,22个省市的足迹和事迹几乎串起全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如何在舞台上展现?演出的现实意义是什么?以往多数文献剧写的都是一个人物的一生,而新安旅行团是一个团体,时间跨度长,人数众多,舞台剧的容量恐难尽述。我认为,描述事件的过程也并非戏剧的强项,戏剧以探讨思想、哲理见长。我的剧本选择截取抗战的十年,这十年恰好是新旅从淮安出发,到新旅重回故里,参加解放淮安城,是新旅历史一个阶段性的开始到结束。以点概面,以小见大来讲述革命历史,极具象征意义。身为导演写剧本的原则,是一切为了二度创作服务。我只挑选有足够戏剧张力的历史关键节点,场面、画面裨益铺陈故事,设计人物。
在很快完成的第一稿大纲中,我写了这样的故事节点:在陶先生对时局的担忧下,新旅还是毅然出发了……南京与市长辩论,卖报纸,组织游行的冯则文加入……去蒙古大草原宣传抗日……拉纤去平凉……红纸画的党旗下入党……桂林大轰炸……苏北新四军根据地……胜利腰鼓。大纲同时确定了:“这一走,走了5万里,走了17年,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一直走进新中国。”这是一台颂扬新旅精神的戏,从新旅的角度,跟随新旅的步伐,展现平民抗日;手无寸铁,依然坚持到底,只要精神不死,国家、民族就不会灭亡。
关于精神不死的场面:新旅在桂林大轰炸期间,仍在躲避轰炸的岩洞给民众宣传抗日。我在对史料不息地究其根源时,发现桂林大轰炸的要点,是侵略者违反国际法的无差别轰炸!这一点,几十年来,从未有专家或在新安史料中提及,国际法规定不能攻击没有军事设防的城市,也就是不能攻击平民。无论是那些认为日本人来了与己无关的小老百姓,还是勇于反抗的战士,无差别轰炸肆意剥夺生命,侵略者妄图以此恐吓和动摇平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在这样的极度困难低迷不振的大环境下,新安旅行团在桂林大轰炸期间,向数年来被侵略者肆意剥夺生命的,疲于逃命的人民大众所做的宣传工作,是强心针,是指路的明灯,唤醒和照亮了人民反抗侵略者并坚持到底的信心。
把历史的思考展现在台上,要言简意赅,而言简意赅,绝不代表简单或者草率。看似平铺直叙地随着时间线讲故事,在里面仍要抓出戏剧性和戏剧张力,有限的戏剧时长,还要把故事说清楚,用什么语言、什么调性、怎样的角度去写,创作的殚精竭虑,执着的追求戏剧的准确意境,“粒粒皆辛苦”,场场皆辛苦,举手投足皆辛苦。
无论是研讨会上的专家,还是普通观众,都对剧中的几对父子关系频频点赞。熟悉新安旅行团历史的观众看戏时,总觉得台上这些活生生的戏剧人物中,新旅老团员的原型若隐若现。从大纲开始,有新旅的先进事迹生发出来的种子,有在总书记回信中字字珠玑、按图索骥,人物逐步诞生,眉目渐渐清晰。在设计剧中人物时,跃然纸上的是多年来学习、熟悉革命素材的积累和被新旅人奉献的感动。每一个鲜活的人物都是那个时代的人民的缩影:既有“日本人在上海,而上海那么远关我们什么事”的小老百姓,也有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思想先行者。所有的人的个体命运走线,都直接依托时代背景,家仇国恨在每一对人物的关系上体现。
特别感激有剧评长篇盛赞了我在整体创作中对于革命情感的隐忍。我必须承认,我真的隐忍了。忍,含蓄但言之有物,是我对所有我创作过的红色题材作品的根本态度,蔓延到全部作品的全方位。进步学生冯则文与留日主和谈派父亲临别对白的暗流较量,从未见过父亲的烈士子女陈默与不能公开身份的父亲此生唯一一次见面的欲言又止;而该放的时候,大鸣大放,是冯则文得知父亲在南京大屠杀中与日军同归于尽的呐喊,是陈默离开可爱的八路军之后才知道他是父亲的转身狂奔,滔滔黄河水,是父子心间淌不尽的思亲之泪。此刻的腰鼓是父亲的刺痛心跳,是革命到底的坚定,是男儿出征的号角。
二、关于舞台建立排演与呈现
从导演工作的角度出发,在剧本创作中体现未来的舞台场面,故事的戏剧性与二度的假定性联手,配合各部门的表现手段,合力将历史和人物的内部世界打开给观众看。
在有机的演出形式应该有统一、完整的总体形象的理念指导下,闭关写剧本时已有对未来演出全盘规划的我,在导演阐述时,我疯魔地全方位把剧本给各位到场主创“演”了一遍,从音乐、舞蹈的风格,整体舞台色彩基调;多媒体与台上表演的有机结合的设想到演员表演方式……所有视觉形象,尽力保持使用同一“语法”讲述故事,是从写剧本的时候就开始的。
调性。调性一般是指事物的品格、个性。一个人有调性,指的是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风格,能够在人群中脱颖而出。调性不仅体现在外在表现上,更蕴含在骨子里,是一种不由自主的情感表达。
《新安旅行团》的调性是婉约写意的,是革命浪漫主义的。天真烂漫的儿童游戏式假定性的戏剧,我认为精准地把握戏剧游戏感的分寸,更能在捍卫中体现革命故事的庄严。其中,全剧界定时空的原则,从幕启,两个小孩儿在现代与过去中跳房子,烟雨中出发的伞舞,麻绳模拟铁轨的火车舞,卖报纸,手拉手的拉纤舞,红旗舞,桂林大轰炸的岩石飞溅,小学生的探照灯来意象日本鬼子到苏北盐蒿草舞,以及结尾的胜利腰鼓大秧歌,有我剧本的文字跃然台上,排演中的急中生智,还有排练中数夜难眠的茅塞顿开。从再现到表现的理念下,既要准确表情达意,也要考虑素人的完成可能性。
《新安旅行团》诞生的地方,也是周总理的故乡,地方特色浓郁。从剧本创作到二度创作,我一直记挂着这个元素,特意写了淮安当地百姓的角色,起用当地戏曲演员,特别强调不雕琢孩子们的淮安口音,因此浓郁的淮安味儿随着场灯亮起,香飘四溢,活蹦乱跳。
三、为什么要选素人?
首先,研究了新旅历史,研究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之后,这个戏,最早确立的就是小学生素人的参演,以及未来在这个小学成立剧团,一届一届,当成经典剧目,每一届都排演,把红色故事世世代代讲下去。
基于以往的经验及对未来演出的整体构想,为了通过儿童的本真表演来展现新旅光辉历史,在选择儿童演员的时候,我专门挑选了没有受过训练,但是理解力、接受度不错的小朋友。做这个决定是艰难的,零经验即可预见在未来排练中的举步维艰,且他们与剧院的专业成人演员合作,排演分寸设计稍有失准,有可能在台上互相“出卖”:大人演不过儿童的真,就显得“假”;儿童演不过成熟演员,就显得“白”。为了使二者完美合作,早期排演计划,将他们互相熟悉作为重点,打破隔阂。摒弃通常的模式化表演课培训,直接从剧本排演开始,并因为素人的接受力,以及儿童的注意力原因,早期、中期排演计划,一直在各场次之间不停反复。
另外,在多年艺术实践摸索中,我曾多次感叹素人群体在戏剧表达中的特殊力量。戏剧的观演关系是高等生物面对面的信息碰撞,职业演员有专业的好处,非职业演员有受过训练的专业演员“回不去”的好。之前毫无表演经验的25个小学生,演了这么大一台戏——除了他们,剧组其他成员都来自于中国儿艺——非职业演员的真善美是本剧的特点,也是排演工作中的难点、演出后的看点。
后来文化和旅游部领导多次盛赞《新安旅行团》的形式,是全国首创、独创。在此我也感谢孩子们,命运让我们彼此成就。
总书记的关心,是国家对下一代的关爱,对教育的重视。让现在的新安小学的孩子登台,是总书记信中提及的“以文艺为武器”的新安精神传承的践行。一旦换成专业演员演小孩,就悖离了这个极具政治意义、教育意义的初衷。
《新安旅行团》这部剧,缘起命题作文,但是时至今日,无论是用文字讲故事的阶段,还是用手段讲呈现的阶段,该剧的每一句台词、每个呈现方式都是源于对人性、对人心、对故事本身的有感而发。
曹禺看过《桑树坪纪事》后,给予很高的评价:“看了这个戏有几点感想:海是装不满的,人的路是走不尽的,花是不谢的,感情的长河是流不完的。”晚辈不才,斗胆借此言表达我讲《新安旅行团》这个红色故事的感悟和追求。
责任编辑 姜艺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