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大时代 扎根黑土地

2024-10-11 00:00:00孙天彪
剧作家 2024年5期

四十五年前的春天,《剧作家》的前身《黑龙江戏剧》沐浴着乍起的改革春风而诞生。而今,伴随改革大潮起伏跌宕的《剧作家》,已经走过了四十五个年头。

四十五年来,《剧作家》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以时代精神为引领,以民族精神为根基,放眼改革大时代,扎根广袤黑土地,相继推出一大批优秀作品、优秀文章、优秀人才,为打造“黑土戏剧”品牌、造就北疆戏剧劲旅、繁荣发展黑龙江戏剧做出了显著贡献。

四十五年来,《剧作家》的成就与贡献是多方面的。这篇纪念文章着重强调凸显刊物特色与黑龙江特色的三个重要方面:一是在理论和舆论上大力倡导“黑土戏剧”;二是推出“黑土戏剧”精品佳作及其他优秀剧本;三是《剧作家》是新时期黑龙江戏剧发展史的缩影。

《剧作家》在理论和舆论上大力倡导“黑土戏剧”

伴随着1987年春天黑龙江省戏剧创作中心的成立,黑龙江戏剧界打出“黑土戏剧”的鲜明旗帜。《剧作家》一马当先大力倡导“黑土戏剧”,相继刊发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如,杨运泰著《创造独具特色的黑土戏剧》《黑土戏曲论》《开辟黑土戏剧理论研究新天地》,张葆成著《黑土神韵——新时期黑龙江戏剧的地域文化特色》《跨越新世纪的黑土戏剧——黑土戏剧创作的回顾与前瞻》,刘邦厚著《来自黑土地的呼唤——“黑土戏剧丛书”序》,綦军著《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黑龙江舞台艺术品牌》,林泉著《野性的风采 粗犷的美——漫谈黑土戏剧的地域特色》《黑土戏剧散论》,刘书彰著《黑土戏剧中勃发的生命意识》,杜家福著《黑土戏剧与精品战略》,等等。又有知名剧作家专题研究,如张葆成著《杨宝琛剧作风格论》,张生筠著《付军凯评传》,孙天彪著《大雪地大荒野上的大风歌——杨利民话剧作品评析》《怒放在北大荒的野百合——杨宝琛话剧作品评析》《发现生活美 创造剧诗美——李景宽剧作论》《朱红赤戏曲创作艺术论》《洒向人间都是爱——评陈春山的话剧小品及短剧》,李明明著《无人替代的张明媛世界——张明媛剧作散论》,等等。另外,还有上百篇优秀的“黑土戏剧”剧本、剧目评论文章。

以上这些论著及相关多篇文章,对“黑土戏剧”的历史资源、文化底蕴、时代精神、艺术特色、审美价值、精品创作、战略意义,尤其是雄浑博大、粗犷豪放的黑土神韵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究。概而言之,“黑土戏剧”的主要特点是:以蛮荒壮丽的黑土地自然景观为背景,以具有独特历史沿革的黑土地社会生活为源泉,塑造粗犷豪放开拓进取的黑土地人物性格,展现各民族异彩纷呈的黑土地风情,彰显多元文化交融的黑土文化特质,弘扬海纳百川开拓进取的黑土地精神,总体上凸显雄浑博大、粗犷豪放的黑土文化神韵,体现以壮美为主调的美学品格。戏剧评论家马也在评论1990年黑龙江八台戏进京展演时写道:“八台大戏色彩斑斓,生猛挺进,容大声宏,响遏行云——唱生活、唱生命、唱军垦、唱创业、唱历史、唱现实、唱五花山、唱淘金梦、唱文化的重负、唱改革的欢欣,热的血、烈的酒、酸的泪、浓的情——艺术地再现了黑龙江人民的生活和建设,思考和创造,感情和追求,风格和文化。”[1]P265这就是《剧作家》大力倡导的“黑土戏剧”,也是新时期以来震惊全国戏剧界的“黑土戏剧”。

《剧作家》2009年第6期卷首语,集中代表了《剧作家》多年来对“黑土戏剧”的大力倡导与满腔热忱。卷首语写道:

黑土地雄浑博大富饶美丽,北大荒卧虎藏龙气度伟岸。黑龙江巨龙奔腾东去也,松花江滔滔滚滚天地间;乌苏里江火烧云下渔舟唱晚;纵横捭阖三江水勾勒塞北一方天。兴凯湖烟波浩淼水天一色;镜泊湖人间仙境北国江南。小兴安岭松涛啸傲花木扶疏;大兴安岭云蒸霞蔚鱼跃林泉。三江平原一望无边五谷丰登;松嫩平原遍地牛羊一马平川。这里没有杏花春雨小桥流水;这里是大写意的大地与蓝天。

俯仰北疆大地遥想当年,一幕幕历史话剧令人震撼。肃慎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东胡人走马弯弓驰骋草原;鲜卑文化像大兴安岭天然古朴;契丹文化如大草原辽阔高远;渤海文化海纳百川瑰丽璀璨;金源文化一枝独秀色彩斑斓。世居民族豪放不羁雄风烈烈,五次入主中原两朝一统江山。黑龙江流域文明源远流长,乃我中华文明一大摇篮。

历史在星移斗转中沧桑巨变,黑土地与祖国母亲在血与火中涅槃。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白山黑水,腥风血雨和欧风美雨风雨连绵。民族斗士在黑土地上横刀立马;闯关东的汉子在北大荒开拓家园;抗联英雄肝脑涂地共赴国难,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红色通道通向莫斯科红场,革命的火种在神州大地星火燎原;人民解放军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黑土地在全国首先解放红旗招展。

新中国屹立于东方地平线,春风唤醒了沉睡的荒原。林业工人的开山斧开天辟地,深林号子铿锵在亘古群山。铁道兵转业兵前赴后继拓大荒,万里青纱帐处处米粮川。北大荒人献青春献生命再献子孙,北大荒精神与北大仓辉映蓝天。三江平原被镌刻成北大荒版画,萨尔图草原创业油画连绵铺展。王铁人赤胆忠心北方硬汉,大庆人胸怀全局无私奉献。大庆精神与萨尔图草原永恒碧绿,铁人精神与钢铁井架高耸云端。

粗犷豪放的黑龙江人民,正在创建富饶美丽的新家园。祖传的文化血脉在我们的血管里贲张,新时代的改革大潮在我们心头翻卷。艺术女神正绽放着蒙娜丽莎的微笑,黑土地文化精灵向我们深情呼唤。让我们背起行囊溯流而上,深入探访黑龙江文化鲜活的源泉。从那里带回智慧带回激情带回灵感,创造出史诗般壮丽的黑龙江画卷。

《剧作家》推出一系列优秀的“黑土戏剧”剧本

在“黑土戏剧”战略目标引领下,黑龙江相继涌现出一大批“黑土戏剧”精品佳作,特别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了巅峰状态。作为黑龙江唯一的戏剧期刊,《剧作家》把刊发优秀的“黑土戏剧”剧本作为实现办刊宗旨、突出刊物特色的关键。正如2001年《剧作家》卷首语所说:“我们努力推出地域特色与时代精神和人类精神相融合的优秀剧本,精心打造‘黑土戏剧’文化品牌,从而使《剧作家》刊发的部分剧本只此一家,一枝独秀。”据不完全统计,《剧作家》创刊以来,刊发各类体裁大中小型剧本上千部,以大型剧本为主。以下略举具有上述“黑土戏剧”特点的部分“黑土戏剧”剧本及其他优秀剧本。由于资料和篇幅所限,难免遗珠之憾,旨在管中窥豹而已。如:杨利民的话剧《黑色的玫瑰》《黑色的石头》《黑草垛》《大雪地》《大荒野》《大湿地》《地质师》《铁人轶事》《北方的湖》《秋天的二人转》。杨宝琛的话剧《将军的战场》《铃兰花覆盖的地下》《天鹅湖畔》《孝子贤孙》《大江弯弯》《北京往北是北大荒》《大青山》《青山不老》《关东大集》。邵宏大的话剧《啊,将军》《那个燃烧的大冬天》《江祭》《松花江交响诗——1998》,歌剧《萧红》,民族音乐剧《雪香之吻》,舞剧《渤海公主》(与邢籁合作)。王治普的话剧《女大十八变》《痴心庄稼汉》《当代酒仙》《白旗屯的老男老女》《三个月亮》《寡妇黑姑》,戏剧文学读本《“王八”队长》。关守中的话剧《她冲向寒流》。梁国伟的话剧《荒原啊荒原》《欲望的旅程》《淘金大船》。张明媛的话剧《野草》《一人头上一方天》《故园》《风刮卜奎》,歌舞剧《鱼皮部落》。车连滨的大写意话剧《蛾》。李景宽的话剧《船啊船》《马铁匠、冯鞋匠和他们的女人》《马占山传奇》《天鼓》《鞋匠世家》《村官李大干》,广播剧《起飞的小鹤》。周树山的话剧《多雪的冬天》《月亮升起的地方》。何苍劲的歌剧《遥远的乌扎拉》(与马永杰合作),赫哲风情歌舞剧《女萨满》,伊玛堪风情歌舞剧《赫哲部落》,鄂伦春风情歌舞剧《最后的部落》,戏曲《月是故乡明》。何凯旋的话剧《红蒿白草》《梦想山峦》《一九七八年以后——一个农场的秘史》。王庆斌的话剧《大荒涅槃》,拉场戏《丢人现眼走大运》。杨宝林的戏曲《梦断关山》《鹤唳云天》。王靖的戏曲《黑水大吏》《大森林》《老师行》。朱红赤的戏曲《魂断五国城》《靺鞨春秋》《冰凌花》《大爱无疆》。付军凯的戏曲《渤海王大钦茂》《镜泊红罗》《周恩来与大庆人》《身外有个世界》。费守疆的戏曲《半江清澈半江红》《月照塞北》《鲜儿》《冰道》,歌剧《八女投江》。杨北星、李明明的戏曲《双合剑》《喜鹊登枝》《辉煌的长城》《莽莽青纱帐》。张兴华的戏曲《关东乐》《百姓局长》。许丹的戏曲《农民的儿子》《木兰马旭》《芦花谣》。孙继孔的戏曲《半月沟》。徐立根的音乐剧《鹰》(与王延松、胡小石合作),《山野里的游戏》(与王延松合作),《口弦琴》(与王家璧合作)。刘国勋的话剧《车站前的广场》《马家沟小酒店》《种树人》。刘书彰的歌剧《北大荒的白桦》,话剧《洪峰》。谭博的话剧《黄金遥远》《高天厚土》《黑土红雪》《坦先生》,伊玛堪歌舞剧《拉哈苏苏》。闫作义的话剧《屋前有棵树》《晚风轻轻吹》《北疆哨位》《呼兰河水长》。刘邦厚的戏曲《壮士行》《大漠悲歌》。王延忠的戏曲《冤家亲》。黄肖华的话剧《双枪市长》(与付军凯合作)。张万林的话剧《年年岁岁》,戏剧文学读本《风土人情》。王长波的话剧《塞外小镇》。孔凡晶的话剧《响水老酒》。马国发的话剧《良宵》。黄铭宗、马风的话剧《迟开的丁香》。廉海平的话剧《老矿》。陈启程的话剧《魂系鹤乡人》,戏剧文学读本《风雪达子香》。奥拉多根·炜立的系列微型话剧《老林子里的故事》。陈明的话剧《雪落无声》。李蔚的话剧《挂灯箱的派出所》。刘跃利的话剧《张·嘎丽娅》(与谭博、刘南合作),《师爱芬芳》(与谭博合作)。梁西的话剧《鹤归》。阴法勇的话剧《东方破晓》《代号冰凌花》(与何苍劲合作)。苗俊英的拉场戏《闹鱼塘》。柳盛林的拉场戏《沙瓤西瓜》《歪病邪治》。王金堂、张树林的拉场戏《治牛二重奏》。孙殿英的戏曲《青杨树下》。薄福君的戏曲《野丫》。马志的戏曲《黑土地的女儿》。杨小泉、杨雅梅的戏曲《赵尚志》。张永赤的戏曲《胭脂沟传奇》《梅嫂》。王举的舞剧《关东女人》、舞蹈史诗《大荒的太阳》。原伟军的戏剧文学读本《冰上渔火》……另外还有马翔的电影剧本《红罗女》,鲁琪、刘畅园的电影剧本《荒野女孩》,张荣的电影剧本《杨靖宇》,刘礼恒的电影剧本《游猎女》,付慧君的电视剧剧本《后花园》,等等。

《剧作家》坚持以“黑土戏剧”为“重头戏”,同时贯彻“双百”方针,题材与风格多样化。除了以上“黑土戏剧”,《剧作家》还发表了其他题材的一些优秀剧本。如龙江剧《皇亲国戚》《柳荆荆传奇》《“贼”老爷》(编剧王毅),《荒唐宝玉》《木兰传奇》《伯虎吟》(编剧杨宝林),《梁红玉》(编剧张明媛);京剧《赵王与无容》(编剧朱红赤),《刘玉娘》(编剧杜景隆),《绿川英子》(编剧吕诚、何苍劲),《清官浊泪》《幕内内幕》(编剧洪钰),《嵇康》(编剧李长荣),《清明案》(编剧朱红赤、张兴华、付军凯),《炎黄子孙》(编剧刘国勋),《梨花魂》《朱元璋私访》(编剧郎鸿叶);评剧《民警家的“贼”》(编剧相源臻),《毛泽东在1960》《邓小平在那个春天》(编剧付军凯),《泪美人》《悲天曲》(编剧杨北星、李明明);话剧《吉他轻轻弹》《蒙蒙雨啊蒙蒙雨》(编剧车连滨),《人民的毛泽东》《少年周恩来》《失去的童年》(编剧邵宏大),《曹植》《午夜的探戈》(编剧周树山),《夕照》(编剧李景宽),《晚晴》(编剧徐立根),《托起明天的太阳》(编剧朱红赤),《阿萍去向何方》(编剧何苍劲),《危情夫妻》(编剧杨利民),《远山的风烛》(编剧闫作义),《被围困的高地》(编剧崔建华),《人民的儿子》(编剧梁洪杰),《北京的金山上》《抽屉里的秘密》(编剧辛彩屏);等等。

以上列举的这些剧作,特别是“黑土戏剧”剧作,有的在本地或进京演出反响强烈,有的影响全国,有的获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田汉戏剧奖等大奖。“黑土戏剧”成为全国戏剧界知名戏剧品牌。

笔者之所以不惜笔墨,如数家珍,列举上述优秀剧本,是因为这些剧本集中代表了四十五年来《剧作家》的主要成就,并凸显《剧作家》的独家特色。尤其重要的是,其中部分剧本的演出,特别是“黑土戏剧”的演出,代表了黑龙江新时期戏剧发展的主要成就。值此纪念《剧作家》创刊四十五周年之际,这些优秀剧本或演出,不仅唤起我们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并将激励我们创造黑龙江戏剧的美好未来。同时,我们借此纪念并致敬其中已故的优秀剧作家。

《剧作家》是新时期黑龙江戏剧发展史的缩影

《剧作家》刊载的各类剧本、评论、论文、传记、消息、剧照、图片、题词、诗词等,动态反映了新时期黑龙江戏剧各个年代的时代风貌与发展轨迹。在某种程度上,《剧作家》堪称黑龙江新时期戏剧发展史的缩影。它基本体现了黑龙江新时期的戏剧创作发展史、戏剧评论发展史、戏剧研究发展史、戏剧活动发展史,以及优秀戏剧演出信息、优秀戏剧人才信息。《剧作家》为时代写真、为历史存照的文化功能,是不可小觑的重要贡献。文化发展要承前启后以各种载体加以积累,从而构成璀璨的历史文化宝库,绝不能如俗语所说“黑瞎子掰苞米——掰一棒扔一棒”。期刊是文化积累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办刊岁月的不断延长,《剧作家》的史学价值、资料价值更加弥足珍贵。如今,要想全面了解新时期黑龙江戏剧发展史,可以说《剧作家》是首要参照对象。正所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有理由相信,四十五年来已经连续出版264期的《剧作家》,是黑龙江戏剧发展史乃至文艺发展史的重要历史文献之一。历史不会遗忘《剧作家》,后人将铭记《剧作家》。

能够连续出版四十五年并将继续出版的期刊比较少见,《剧作家》坚持到今天实属不易。我们务必要以感恩之心珍惜它呵护它,兢兢业业地巩固它发展它,不辜负党和政府对《剧作家》的扶植,不辜负读者和作者对《剧作家》的厚爱,不辜负历任办刊者为之付出的心血。期望未来的《剧作家》,以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引领,坚守精神家园和美学品格,弘扬黑土神韵关东风骨。尤其要继往开来,大力倡导锐意创新的“黑土戏剧”,推出更多的“黑土戏剧”精品力作。黑土地域文化深远博大,有更多的黑土故事有待挖掘,有更美的黑土歌谣有待放歌。在戏剧不很景气的当下,《剧作家》尤其要保持文化自信,始终恪守办刊宗旨,努力强化刊物特色,以争取到更多的读者和市场份额,在中国期刊方阵中站稳脚跟。尤其要着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推动家乡戏剧更上层楼。殷切期望黑龙江唯一的戏剧期刊《剧作家》,放眼大时代,扎根黑土地,根深叶茂,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马也:《雪化兴安三江绿花放京都四月红——黑龙江戏剧进京展演述评》,《马也戏剧批评文选》,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年版

责任编辑 姜艺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