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的突破进展与未来指向

2024-10-10 00:00:00邢鹏飞叶盼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4年4期

摘 要:

2024年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创办40周年,全国共有315所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进入新的“黄金十年”,取得了重大历史成就,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院校数量和层次大幅提高,专业学科平台质量极大提升,专业依托单位属性根本扭转,马克思主义理论属性更加凸显,人才培养特色更加鲜明。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院校实力不够强、课程设置规范程度不够高、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新时代应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实现专业平衡充分发展,实现专业规范发展,实现与相关学科专业协同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突破进展

DOI:10.15938/j.cnki.iper.2024.04.01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4)04-0092-07

1984年4月13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在12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首批招生计划总数为360人,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正式创办。[1]在1994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办10周年时,全国共有该本科专业点64个。在2004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办20周年时,全国大概有该本科专业点223个。在2014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办30周年时,全国有该本科专业点233个。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主办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我们曾对开设本科专业的院校分布、依托学科和人才培养方案等进行了分析研讨。[2]2024年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办40周年,如何推动该专业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地发展,是新时代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所需要回答的现实课题。

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现状

根据教育部招生“阳光工程”指定的信息发布平台“阳光高考信息公布平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各院校官方网站公开信息统计,2024年全国共有315所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

1.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院校分布

从地区分布上看,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315所院校广泛分布于全国7个地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具体而言,华东地区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院校数量最多,共75所,占院校总数的23.8%。其中,山东省18所,占5.7%;江苏省17所,占5.4%;江西省12所,占3.8%;浙江省10所,占3.2%;安徽省8所,占2.5%;福建省、上海市均5所,各占1.6%。西南地区共59所,占院校总数的18.7%。其中,四川省18所,占5.7%;贵州省16所,占5.1%;云南省14所,占4.4%;重庆市9所,占2.9%;西藏自治区2所,占0.6%。华中地区共51所,占院校总数的16.2%。其中,湖南省23所,占7.3%;湖北省、河南省均14所,各占4.4%。华北地区共43所,占院校总数的13.7%。其中,河北省13所,占4.1%;山西省10所,占3.2%;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各8所,各占2.5%;天津市4所,占1.3%。西北地区共33所,占院校总数的10.5%。其中,陕西省13所,占4.1%;甘肃省10所,占3.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所,占1.6%;宁夏回族自治区3所,占1.0%;青海省2所,占0.6%。华南地区共29所,占院校总数的9.2%。其中,广东省13所,占4.1%;广西壮族自治区11所,占3.5%;海南省5所,占1.6%。东北地区共25所,占院校总数的7.9%。其中,吉林省11所,占3.5%;黑龙江省8所,占2.5%;辽宁省6所,占1.9%。

从院校类型分布上看,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315所院校涵盖了综合、师范、理工、民族、政法、农林、财经、医药等各个院校类型。具体而言,综合类院校共131所,占院校总数的41.6%;师范类院校122所,占38.7%;理工类院校37所,占11.7%;民族类院校8所,占2.5%;政法类院校7所,占2.2%;农林类院校4所,占1.3%;财经类和医药类院校均为3所,各占1.0%。

从院校层次分布上看,在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315所院校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共12所,占院校总数的3.8%;一流学科建设高校33所,占10.5%;普通高校270所,占85.7%。

2.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依托建设单位分析

从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依托单位分布来看,依托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院校有281所,占院校总数的89.2%。依托非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院校有34所,占10.8%,主要涉及政法学院、历史学院、教育学院、经济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等。

在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281所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有23所,占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总数的8.2%。除去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外,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有83所,占29.5%;省级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有18所,占6.4%;省级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有3所,占1.1%。

3.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平台建设情况

从思想政治教育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情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属于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院校有71所,占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院校总数的22.5%;属于省一流本科专业的院校有95所,占30.2%;非一流本科专业的院校有149所,占47.3%。

从思想政治教育师范认证情况来看,属于师范类专业的院校220所,占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院校数量的69.8%。其中,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属于混合招生,既有师范类专业,又有非师范类专业。非师范类专业的院校有95所,占30.2%。在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的院校中,有71所院校通过了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占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院校数量的32.3%;未完成师范专业二级认证的院校有149所,占67.7%。

4.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院校学科点建设情况

在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315所院校中,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院校有58所,占院校总数的18.4%。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4所,普通高校22所。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的院校有140所,占44.4%。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32所,普通高校96所。

5.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分析

为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我们根据学校类型、学校层次进行了综合抽样。如表1所示,综合选取了34所样本院校,分别为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周口师范学院、黄冈师范学院、南昌师范学院、鞍山师范学院、吉林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青岛大学、江苏大学、广州大学、延安大学、湖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吉首大学、温州大学、西华大学、兰州文理学院、宜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陕西理工大学、许昌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我们对其开设的专业类课程进行统计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开设情况 按照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可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类课程类型分为专业类基础课程、专业类必修课程和专业类选修课程。[3]专业类基础课程有10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政治学、法学、社会学、逻辑学。专业类必修课程有7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导读、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专业类选修课程有20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外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中国国民党史、中国民主党派史、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哲学、宗教学、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政治思想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概论、心理学、管理学、当代科学技术、当代社会思潮、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等。

对34所样本院校开设“国标”中10门专业类基础课程的情况进行评估。开设10门的院校有32所,占院校总数94.0%;开设9门和8门的院校均为1所,各占3.0%。具体来看,34所样本院校均有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政治学、逻辑学这7门课程,开课率达到100%;开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法学、社会学的院校均有33所,开课率为97.1%。

对34所样本院校开设“国标”中7门专业类必修课程的情况进行评估。开设7门的院校有27所,占院校总数79.4%;开设6门的院校有4所,占11.8%;开设5门的院校有2所,占5.9%;开设4门的院校有1所,占2.9%。具体来看,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导读、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伦理学的院校均有34所,开课率为100%;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院校有33所,开课率为97.1%;开设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院校有28所,开课率为82.4%;开设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院校有32所,开课率为94.1%;开设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院校有31所,开课率为91.2%。

对34所样本院校开设“国标”中20门专业类选修课程的情况进行评估。开设中国哲学史、心理学的院校均有32所,开课率为94.1%;开设西方哲学史、教育学概论的院校均有31所,开课率为91.2%;开设当代社会思潮、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的院校均有26所,开课率为76.5%;开设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院校有23所,开课率为67.6%;开设西方政治思想史的院校有22所,开课率为64.7%;开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院校有18所,开课率为52.9%;开设管理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院校均有15所,开课率为44.1%;开设宗教学的院校有11所,开课率为32.4%;开设当代科学技术的院校有8所,开课率为23.5%;中国国民党史、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外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中国民主党派史、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政治哲学均只有少数院校开设,开课率较低。

除“国标”规定的课程外,样本院校开设数量超过15所的专业类课程还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技能实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现代教育技术、德育原理、文化学概论、思想政治课教材分析、演讲与口才、美学概论、中国政治思想史、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三字一话、专业导论、教育政策与法规、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等。

(2)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开设情况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在40年的发展过程中,曾依托政治学、哲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发展,学科背景比较多样。为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设置情况,我们根据“国标”选取了10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进行统计,以透视各专业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属性现状。具体而言,样本院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导读这六门课程的开课率达到了100%;开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院校有33所,开课率为97.1%;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的院校有24所,开课率为70.6%;开设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院校有23所,开课率为67.6%;开设自然辩证法的院校有9所,开课率为26.5%。

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的突破进展

通过对2014年[4]和2024年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情况的对比,分析新时代十年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的突破进展。

1.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院校数量和层次大幅提高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发展规模快速扩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办20周年到30周年的十年里只有10所院校新增开设本专业。2014年全国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院校有233所,而2024年开设院校数量达到了315所,增加了82所,增幅高达35.2%。其中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设本专业的院校数量有所增加。湖南省增加了11所,四川省、江西省均增加了6所,江苏省增加了5所,山东省、吉林省、北京市均增加了4所,贵州省、河南省、云南省、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浙江省、甘肃省均增加了3所,湖北省、广东省、陕西省、重庆市、安徽省、海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均增加了2所,黑龙江省、辽宁省、福建省、上海市、天津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均增加了1所。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院校类型中,师范类院校比例出现下降,综合类院校数量大幅增加,高层次院校数量增多,院校分布更加多元。如表2所示,十年间师范类院校减少了5所,所占比例下降了15.8%;综合类院校数量增幅最大,增加了54所,占41.6%;理工类院校增加18所,占11.7%;政法类、民族类、农林类等院校由10所增加到25所,占8.0%。与此同时,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高层次院校数量明显增加。2024年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有45所,相比于2014年的31所(“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学校层次和实力大幅提升,为专业优质发展提供更多高层次的学校平台。

2.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科平台质量极大提升

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科实力极大增强。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院校由2014年的22所到2024年的58所,增加了36所。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的院校由2014年的77所到2024年的140所,增加了63所。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数量翻倍增加,这是创办本专业以来从未有的新景象。

专业平台建设级别和数量快速发展。自《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发布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蓬勃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点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院校有71所,占22.5%;入选省一流本科专业的院校有95所,占30.2%。超过半数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点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或省一流本科专业,彰显了本专业的实力和影响力。

3.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依托单位属性根本扭转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依托的学院不同,学生课程学习的任课教师和日常学术熏陶必然有很大差别,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直接的系统性影响。如表3所示,2014年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依托单位的仅有50所,占21.5%。2024年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依托单位的院校达到了281所,占89.2%。值得注意的是,在这281所马克思主义学院中,有23所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有104所为省重点、示范或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一显著的数据变化表明,全国各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依托单位属性实现了根本性扭转,依托单位逐渐趋于规范统一。本科专业点与思政课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建设长期分离的历史难题,在近十年里逐步得到解决,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科属性提供了更为规范专业的平台,对于推动本专业规范性建设和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4.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属性更加凸显

各院校对“国标”中规定的专业类课程设置逐渐规范,更加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通过对比2014年和2024年样本院校“国标”专业类基础课程、专业类必修课程的开设情况可以发现,专业类基础课程开课率从62.6%上升到99.1%,专业类必修课程开课率从80.0%上升到95.4%。这说明新时代十年以来,各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逐步以“国标”为标准,规范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的专业化规范化程度得到极大提升。

各院校普遍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开设。2014年各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导读、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自然辩证法开课率分别为86.7%、86.7%、46.7%、16.7%、83.3%、13.3%和6.7%。而到了2024年,这些课程开课率明显上升,分别为100%、100%、100%、97.1%、100%、67.6%和26.5%。可见,各院校都更加重视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属性在人才培养实践中贯彻不足的问题得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属性全面增强。

5.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更加鲜明

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属性显著增强,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属性的增强和建设质量的提高。在专业性普遍增强的同时,各院校人才培养又极具特色。从地域上看,各院校结合当地区域文化,开设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类选修课程,如山西师范大学开设山西抗日战争史、山西先进文化典型、山西革命文化专题等。从院校特色上看,各类型院校根据本校的特点、结合本校优势学科,在课程设置上发挥独有的资源优势。比如,师范类院校开设教师教育类课程模块,加强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技能实训等课程学习,并重视教学实践培养,为培养专业型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提供课程支撑,具有明显的师范特色。综合类院校在重视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的同时,在专业选修课程中开设公务员理论与实务、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以培养有能力承担国家各级党委和行政部门、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农林类院校聚焦乡村振兴特色,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充分融合,湖南农业大学凸显“思政+三农+艺术”课程设置,具有鲜明的农业院校特色。

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的未来指向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院校实力不够强、课程设置规范程度不够高、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应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平衡充分发展、规范发展和与相关学科专业协同发展。

1.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纵观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40年的发展历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部门多次给予大力支持。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服务意识形态工作全局,在专业地位和功能上实现了从“师范”到“领航”的跨越式提升。新时代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发展,依然要争取各项有利的政策保障,为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当然,作为已经有40年发展历史的学科专业,更应加强自身建设,从人才培养的本质和专业发展方向出发,实现专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设置,夯实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在10年前,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学科属性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数量明显偏少,而随着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设置数量的大幅提升,这一问题又主要体现在教师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方面。要高质量开设好马克思主义基础课程,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增强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在专业发展上要转变量的扩张路径依赖,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发展并不是一直一路高歌,也经历过学科依托变更频繁、本硕博学科调整不协调等曲折。新时代各院校应该将建设重心转移到内涵式质量提升上面来,苦炼内功,结合院校特色、学科特点以及社会需求来确定发展方向和规模。

2.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平衡充分发展

近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数量大幅增加,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从总体上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开设院校地区分布上,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开设院校仍然集中在华东、西南、华中地区。此外,还存在各省份开设院校数量差距较大,发展速度参差不齐等问题。在开设院校层次分布上,“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高校数量虽然大幅提升,但是总体上占比仍然较低,仅占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院校总数的14.3%,反映出本专业依托院校水平的不均衡。

新时代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地域平衡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与本地区社会发展水平更加适应,培养更多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发展较为薄弱的地区,要适当扶持其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扩大专业发展的覆盖面,进一步发挥对思政课、党建宣传等方面的人才支撑作用。

鼓励高层次院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提升开设院校的层次水平,发展更多高水平的院校平台。新时代思想政治本科专业发展应根据各地区的专业发展现状、社会发展需要、院校自身优势确定发展规模,“探索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协同机制,横向建立不同地域之间、不同学科实力的院校之间、同一层次院校之间的协同协助机制”[5]。比如,湘潭大学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学校合作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学科,取得重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3.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规范发展

从各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情况来看,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规范化程度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方面,从专业建设的依托单位上看,依托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院校已从2014年的50所增加到2024年的281所,极大规范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单位。另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各院校对于“国标”所规定的专业类课程的开设更为规范,专业类基础课、必修课的开课率近乎100%。这使得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更为牢固、专业性更为鲜明。与此同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规范发展,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进一步规范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依托单位。通过近十年时间的发展,尽管已有89.2%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依托于马克思主义学院,但是仍然有10.8%的院校依托其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点硕士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分离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因此,要督促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规范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依托单位的设置,以推动专业建设的规范性和人才培养的专业化。要扎实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源源不断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人才”[6]。

进一步解决专业课程开设模块不清晰、界定不鲜明的问题。例如,有的院校专业课并没有按照“国标”规范地划分课程类型,本该属于“专业必修类”的课程放至“专业选修类”进行开设,容易造成学生对专业类课程认识的不准确。大多数师范院校设置“教师教育类”课程模块,系统开设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课教材分析等师范属性课程,但有的院校把上述课程归为“专业必修类”或“专业选修类”课程模块。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要以“国标”为参考标准,规范专业课程的设置,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规范发展。

进一步解决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存在对学科前沿更新不够及时的问题。在34所样本院校中,有10所院校没有及时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存在课程更新不及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内容融入不足的问题。因此,各院校要将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全面系统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回应党的创新理论的新飞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新特点新要求,不断紧跟学科和社会职业发展前沿,及时更新和规范专业课程设置。

4.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与相关学科专业协同发展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硕博专业一体化协调发展,更好地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人才培养起到支撑作用。目前全国共有106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但其中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院校仅有58所。因此,要统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本硕博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推动学科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与其它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的协同发展。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目录下有科学社会主义(030501)、中国共产党历史(030502)、思想政治教育(030503)和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04T)等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在协调专业特色、学科知识传递和社会职业需求方面经验最丰富,能满足整个学科研究生生源需要,也更加符合高等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的一般规律”[7]。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要全面协调好专业特点、学科知识传授与社会职业需要,在分化与整合中实现专业深度发展,实现与其它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的优势互补发展。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发展。纵观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发展40年历程,本科专业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相互支撑是学科专业发展的重要经验和鲜明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点在不同时期的调整变化,都直接适应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需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8]站在新时代发展基点上,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发展要服务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新工程,实现专业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发展。

积极探索新时代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与相关学科专业协同发展的路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曾依托归属过多个不同学科,借鉴了大量的其它学科的知识体系,才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面对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要进一步科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知识结构,形成人才培养新格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发展依然要努力打造各院校特色,与学校优势学科结合,加强专业特色品牌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方法论与不同学科进行融会贯通,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前沿,扩展思想政治教育视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相关学科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刚.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编年史(1978-2022)[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65.

[2] 佘双好,邢鹏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1-9.

[3]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6-58.

[4] 佘双好,邢鹏飞.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综合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6):1-8.

[5] 佘双好.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J].思想理论教育,2016(7):12-19.

[6] 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N].人民日报,2021-09-22(1).

[7] 邢鹏飞,聂丹.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的发展历程及趋势[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100-111.

[8]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36.

[责任编辑:孙 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