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内容体系与启示

2024-10-10 00:00:00费柯雄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4年4期

摘 要: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习近平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围绕调查研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就调查研究的重要缘由来说,调查研究是坚持唯物辩证法、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推动科学决策和决策有效落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就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来说,要围绕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同时调查研究要聚焦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重大决策部署、关注影响时代发展的新生事物、反映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利益诉求。就调查研究的实践要求来说,调查研究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蜻蜓点水”式、“钦差”式、“被动”式、“嫌贫爱富”式、“虎头蛇尾”式、“随意”式的调研。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丰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理论,为新时代全党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键词:习近平;调查研究;内容体系;重大价值

DOI:10.15938/j.cnki.iper.2024.04.004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4)04-0021-06

重视调查研究、善于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生动体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和发扬这一优良作风,成为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方法的光辉典范。从梁家河到党中央,习近平植根于长期的工作实践,围绕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将调查研究提升到新的理论高度。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的科学把握与运用,是对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调查研究思想的传承与升华,是新时代领导干部提升调查研究能力、练就干事创业本领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全面梳理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内容体系,对于丰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理论,深入推动新时代全党开展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因何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重要缘由

注重调查研究是人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方法,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作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的重要论断。习近平则进一步作出调查研究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2]的重要论断,并从多个角度对开展调查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具体论述。

第一,坚持调查研究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普遍联系和发展是客观事物存在的形式,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事物的变化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些规律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的意志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类必须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客观世界。人的正确思想的产生是一个过程,即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理论创新必须从社会实践中破题”[3]。调查研究就是深入到社会实践中,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社会现象。对此,2004年4月9日,习近平在浙江富阳市调研时就指出:“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从实践中来的”[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进一步强调:“坚持唯物辩证法,则要求用大气力、下真功夫……要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客观实际”[5]。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调查研究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准确把握国情,了解客观情况,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二,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正是通过《宁冈调查》(1927年)和《永新调查》(1928年),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通过撰写《反对本本主义》来深化全党认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同样高度重视调查研究,以调查研究了解国情,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立在符合中国国情基础之上,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明确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6]。他还多次列举了中国共产党人重视调查研究的案例:“毛泽东同志当年把实事求是作为中央党校校训,含义是十分深刻的”[7];“周恩来同志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经常深入群众、深入一线调查研究”[8];刘少奇“回家乡农村调查时,有时睡在养猪场饲养员用过的铺了稻草的木板床上,有时睡在县委会议室的一张长方形的会议桌上”[9]。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这同样需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使党的基本政策符合客观实际,使党的领导水平不断提高,使党的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第三,坚持调查研究是推动科学决策和决策有效落实的基本要求。早在正定期间,习近平就曾批评“有的干部存在形式主义,不调查,不研究,拍脑袋决策”[10]。在浙江工作时,他强调“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11]。领导干部围绕关心话题深入一线、沉到基层,可获取大量一手材料和数据,并通过对材料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可深化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最终作出符合群众期待的科学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进一步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12]。不仅如此,他还明确指出:“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13]。这是因为政策制定与执行决策所面对的实际情况必然会有所不同,政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有利于形成政策的反馈机制,也有利于化解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顺利完成预期目标任务。

第四,开展调查研究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回望百年党史,聚民心、集民力、汇民智正是党永葆生机活力、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14]。同时如何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就指出:“为群众办实事是多方面的……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总结经验,以指导面上的工作,同样是办实事”[15]。在浙江工作期间,他指出:“调查研究是一个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16]。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要求各级干部“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17]。通过调查研究有利于各级干部深入群众之间,了解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改进工作作风,作出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决策方案。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明确指出:“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8]。

二、调查研究什么: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

开展调查研究首先要明确调查研究的内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提升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纵观不同时期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调查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围绕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情况。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是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各地区在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过程中不仅要领会好、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还要与本地区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开展工作,这也是提高政策执行力的应有之义。在正定工作期间,为了落实县委政策,习近平写信给正定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四大班子领导成员,要求四大班子领导成员“多下去走一走,看一看,实实在在地调查研究一番,多了解一些真情实况,长一些真知灼见,更有效地指导工作,解决问题”[19]。在浙江工作期间,他强调领导干部要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领导干部“不能因为要执行上级领导机关的政策指示,而在贯彻执行中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20]。推动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需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正确领会上级精神的前提下,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21]。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不同的县有着不同的资源和禀赋,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22]。2017年4月,他在广西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和建议、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收集起来”[23]。党的十九大之后,他进一步指出:“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迫切需要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存在的矛盾和困难摸清摸透,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24]。

第二,聚焦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重大决策部署。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自身利益切实相关,需要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谋划。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期间“转遍了全县25个乡镇、221个村。这一时期正定形成的许多文件和重大决策,都跟这些调研有关系”[25]。在宁德工作期间,他明确指出:“当前,我们经济建设和社会工作上的难点、热点问题很多,很需要加强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26]。为了制定福建长远的生态环境战略规划,习近平强调要“用一年时间搞调查研究,把生态省建设各方面的问题摸清楚”[27]。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以调研开新局、以调研促决策,从2002年10月至2003年7月,习近平“走过全省11个市、69个县(市、区)和大部分省直部门、单位”[28],在全面理清浙江发展现状,科学分析浙江短板不足的基础上,系统阐释浙江存在的“八个优势”,指明浙江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创造性地提出了“八八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尤其注重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战略规划。在谈及全面深化改革时,习近平指出“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29]。总之,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不能闭门造车,不能灵机一动,而是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理论概括和政策设计”[30]。

第三,关注影响时代发展的新生事物。所谓新生事物就是代表社会前进的新方向新趋势,彰显时代发展特色,蕴含着人类文明进步成果的事物。围绕新情况新环境开展前瞻性调查研究,有利于我们把握时代大势、引领时代潮流。在正定工作时期,为推动科技信息交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于1984年至1985年之间,领导举办了三次“科技情报信息交流交易会”,正定“共接待全省各地市的代表和本县干部群众逾1.5万人次……接受咨询8 400人次”[31],成功探索出科技成果向基层转化的新模式。在福建工作时期,习近平高度重视抢占信息化战略制高点,着重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四个现代化,哪一个也离不开信息化”[32]。正是在对通信运营产业、IT产业和软件产业的调研中,习近平率先谋划出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构想。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样高度重视信息化、数字化发展。“2003年4月28日在杭州调研时,习近平明确指出,杭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不能简单地搞重工业。他为‘天堂’杭州调整内涵:过去是‘风景天堂’‘西湖天堂’,下一步是‘硅谷天堂’‘高科技天堂’”[33]。党的十八大以来,从2013年到2022年,他三赴武汉“光谷”考察光电子信息科技产业,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发展数字经济指明方向。习近平不仅围绕信息化展开调研,还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调研能力,强调领导干部要“运用信息化手段等方式灵活开展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听取第一线声音,努力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对策提实”[34]。

第四,反映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利益诉求。无论是主政地方,还是担任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重视调查研究民生问题,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在宁德工作期间,他强调“领导上门走访,可以摆正同群众的关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35]。“到福建省委工作后,习近平下基层的第一站就选在革命老区闽西。1996年5月2日至7日,他深入永定、长汀、上杭和龙岩(今新罗区)等四个县(市)开展调查研究”[36]。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明确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真正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主动地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想、解民之所忧”[37]。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明确作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38]的重要论断,“‘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论断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时代化表达”[39]。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并非是简单口号和空洞说教,需要落实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中。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都要深入群众开展工作,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主动请群众评判”[40]。在实践中,习近平每次外出考察,总要看看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他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分析不同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举措。诚如习近平所说:“我提出精准扶贫战略,就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41]。

三、怎样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实践要求

如何开展调查研究事关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成效。习近平明确指出,要力戒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并提出一系列关于调查研究的具体要求。

第一, 以身心俱到防止“蜻蜓点水”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错就错在只是停留于看资料、听汇报,满足于出出境、露露脸,把调研当过场、当形式,这种调查研究不可能摸准真实情况,得到真实信息。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提出领导干部下基层需要做到“四个万家”,即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并提出“要深入扎实,不搞形式主义,要真心实意地深入群众,与群众交朋友,而不是为下基层而下基层”[42]。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强调“调查研究是一个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43],尤其要求在调查研究中“领导干部要身入心入,不要蜻蜓点水,被表面现象所迷惑”[4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进一步强调调查研究“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45],不仅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亲自察看、亲身体验”[46],更要“进万家门、访万家情、结万家亲”[47]。总之,领导干部要确保调查研究取得实效,必须沉下心,俯下身,灵活运用蹲点调查、实地考察、随机入户等多种形式,与基层群众交心谈心,真正做到“人到心也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向群众取真经,向群众问实情,以唯实的作风开展调查研究。

第二,以虚心求教防止“钦差”式调研 。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钦差”式调研反映的是部分领导干部存在官僚主义作风,将本该是虚心求教的接地气调研变成了颐指气使的“八府巡按”,此种前呼后拥、大摆阵仗的“官场标配”缺乏的正是“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求索精神。人民是最好的老师,基层是最生动的课堂,广大人民群众的鲜活实践是书本知识的来源。早在宁德工作时期,习近平就曾指出“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懂得或不坚持这样做,没有这样一套基本功,就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48]。在浙江工作期间,他也强调要“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解纠纷,化解矛盾”[49],要求领导干部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50]。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进一步强调领导干部应摆正位置,“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51]“不能搞做指示多、虚心求教少的‘钦差’式调研”[52]。总之,领导干部只有放下官架,摆正姿态,主动向人民学习,才能取得调研“真经”。

第三,以自主随机防止“被动”式调研。“被动式”调研,顾名思义是按照“规定路线”和“经典路线”进行调研。一些单位为谋政绩、迎上意,对调研地点进行“包装”“美颜”,使领导干部看到的是“精心布置”的花瓶盆景、听到的是“反复背诵”的虚话套话,翻阅的是“精挑细选”的脚本材料,逐步丧失了调研的主动权和主导权。这种揣摩领导意图提供材料的“察言观色”行为,无法使领导干部看到实情、得到真知、做出正确结论。在正定工作期间,“为了尽快摸清县里的情况,习近平骑车穿梭在田间地头,走访群众”[53]。“习近平调研一般不打招呼,不让人家事先准备,而是直接下乡、下厂、入户”[54]。在福建,“刚到厦门,习近平就买了一辆自行车,穿行在社区街道、工厂企业”[55]。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强调调查研究要在求实上下工夫,所谓求实“就是作风要实,做到轻车简从,简化公务接待,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56]。2011年11月16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强调,调查研究要“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避免出现‘被调研’现象”[57]。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多次强调轻车简从的重要性,他批评党内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现在调查研究好像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让别人知道我在调查研究,我在忘我工作,我在接触群众……这样的话,每次下去能不带记者吗?能不带摄像机吗”[58]。在此基础上,2023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确规定调查研究要采取“四不两直”方式,防止调查研究前“层层准备”,调研中“层层陪同”的不正之风,既达到为基层减负的目的,又能够提高调查研究的实效。

第四,以求真务实防止“嫌贫爱富”式调研。“嫌贫爱富”式调研的主要特征就是“到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调研多”[59],流连于“示范窗口”“标兵单位”等先进样板,停步于意见集中、环境恶劣的落后地区,这种调研表面上看是工作方法出了问题,其实质在于失去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调查研究的核心在于认清事情的真相全貌,掌握问题的本质规律,这就必须打破“嫌贫爱富”式调研。在宁德工作时期,习近平就强调到边远贫困地区调研的重要性,他指出:“许多干部下到最边远、最贫困的地方去,亲身体验到群众的疾苦,思想感触很大,回来后都说忧患感增强了,责任感增强了”[60]。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开展调查研究的这一要求。2012年12月,他在河北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就要求领导干部“常去贫困地区走一走,常到贫困户家里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聊”[61]。之后,2017年10月,他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进一步强调调查研究“特别是要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62]。

第五,以“研以致用”防止“虎头蛇尾”式调研。调查研究要重调查,更要重研究,如果调而不研、研而不用,就会背离调查研究的“初心”,有损调查研究的有效性。2005年11月2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时指出“调研的过程必须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精心分析和研究的过程……调研形成的建议必须兼顾需要和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63]“不能浅尝辄止、虎头蛇尾,而要真抓实干,善作善成”[64]。他认为,衡量调查研究效果的标准“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65],这是因为调查研究既不是纯粹的学术研究,也并非单一的实地考察,其实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对策性应用研究,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制定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进一步强调:“现在,各方面对调查研究是重视的,但还要下更大功夫,关键是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避免浮在表面、流于形式”[66]。

第六,以制度规范防止“随意”式调研。调查研究的制度化水平是衡量调查研究质量的重要标准,为此,习近平对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提出一系列要求。一是建立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习近平明确要求“必须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67],坚决做到不调研不决策、先调研后决策。二是建立领导干部调研工作制度。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主持制定了《中共正定县委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1983年);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主持制定了《领导干部下基层巡回接待群众来访制度》(1988年),并确定了“书记约访日”和“专员接待日”制度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主持制定了《关于推进调查研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意见》(2003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2017年)。党的二十大之后,2023年3月,中共中央专门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确规定了调查研究内容、方法和工作要求。三是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创建了干部联系社员户制度”[68]。在浙江工作期间,“千岛湖畔的淳安,是习近平的工作联系点。在浙江工作期间,他先后十多次到访”[69]。党的十八大之后,他进一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建立联系点,解剖麻雀,加强指导,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70]。

结 语

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既继承了历代中国共产党人调查研究思想,又依据自身实践经历对调查研究进行新思考,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理论。一是从“事关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高度,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71],以“传家宝”“基本功”等词语对调查研究的重要地位进行了概括总结,升华了全党对调查研究的思想认识。二是从党的政治立场角度进一步明确了调查研究的价值指向。习近平从群众观层面论述了调查研究与群众路线的内在关系,明确提出“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72]的重要论断,将能否开展调查研究上升为评价领导干部是否坚持群众观点的重要标准,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三是深刻阐述了调查研究与科学决策之间的内在关系。调查研究是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毛泽东曾指出“正确的策略只能从实践经验中产生,只能来源于调查研究”[73],习近平在此基础上,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和时空坐标,不仅作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74]的重要论断,而且还指出:“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75]。他认为只有将调查研究置于决策的事前事中事后,才能确保决策取得实质性成效,这就进一步深化了调查研究与决策制定、决策贯彻落实之间的关系认识。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需要我们通过调查研究集中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通过调查研究促进科学决策,推动决策贯彻落实。一是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在调查研究中,领导干部应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和眼睛向下的原则,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杜绝“事前踩点”、层层陪同、走马观花等不良现象,以实事求是之心回归调研初心。二是健全完善调查研究制度,为调查研究提供根本保障。当前,完善调查研究制度首先要坚持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真正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全过程。其次是要完善领导干部调研工作制度,注重细化调查研究工作纪律,明确违反调查研究工作纪律的处罚措施。再次是要完善调研联系点制度,明确联系领导的职责任务,联系点的工作要求,以及强化监督检查的具体举措等。三是继承与创新并重丰富调查研究方法。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开调查会、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调研方法,这些经典调研方法应始终予以发扬。在新时代信息化深入推进情况下,党员干部应积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76],运用“网站、网页、博客、 QQ、微博、微信等手段”[77]知民情、察民意,做好互联网时代的调查研究。总之,新时代调查研究要根据调研任务和要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调研方法,切实提升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2.

[2][57][65][67][76] 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N].学习时报,2011-11-21(1).

[3] 陈松友,周慧红.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铸就百年辉煌的强大思想武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18-26.

[4][16][37][43][44][49][63] 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533,534,540,534,534,277,538.

[5] 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求是,2019(1):4-8.

[6][7][8][9][12][13][17][18][23][29][30][34][45][46][47][52][58][59][61][62][70][71][72][74][75][77]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8,6,9,9,115,115,52,117,65,58,26,32,83,115,76,78,75,78,52,115,88,4,54,4,115,101.

[10][19][25][31][53][54][68] 本书编写组.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M].北京:人民出版社,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22:166,172,175,100,66,175,173.

[11][20][21][50][56][64]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54,231,230,154,1,88.

[14] 陈晓晖,连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能力提升的着力点[J].宁夏社会科学,2022(4):25-33.

[15][26][35][48][60] 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14,39,46,11,33.

[22] 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N].学习时报,2015-09-07(1).

[24] 习近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J].求是,2019(19):4-15.

[27] 本书编写组.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22:643.

[28][33][69] 本书编写组.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M].北京:人民出版社,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22:23,77,287.

[32] “数字福建”建设的重要启示:习近平同志在福建推动信息化建设纪实[N].人民日报,2018-04-20(1).

[36][42][55] 本书编写组.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22:54,116,9.

[3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37.

[39] 贺新元,左钰洁.关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论断的理论思考[J].新视野,2023(3):13-19.

[4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0.

[41][6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27,526.

[5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7.

[73]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62.

[责任编辑:邢炜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