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不过是一块坚持到底的煤炭

2024-10-10 00:00:00温妮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4年8期

余承东最近又一条视频出圈了。

他在参加董宇辉的访谈节目时,提到自己眼中的清华学生,相较于普通人最大的差异在于韧劲和自控力,而不是智商。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余承东甚至觉得自己的智商可能是平庸的,并无天赋,但他自认为是乐观的、有韧劲的人。

无独有偶,黄仁勋在公开演讲中,也曾提到类似的主题:世界上聪明、优秀的人很多,若想脱颖而出,最重要的是坚毅。

要能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因为创业和伟大创新,都需要经历大量的磨难才能淬炼出来。

YC前合伙人哈吉·塔格在博客文章《Should I Start a Startup》中提到,他从15年的创业和投资经验中发现,极具韧性的人才是最适合创业的人,而不仅仅是才华横溢。

创始人需要很强的韧性才能在初期的困难中坚持下来,获得早期用户,并在此后不断遇到的困难险境中,一次次跌倒爬起。

跌倒七次,第八次也要站起来。

美国泳坛传奇人物戴安娜·尼亚德,64岁横渡古巴海峡,前后挑战5次,最终成功。

她全程未借助防鲨网的保护,经过53小时的奋搏,从古巴首都哈瓦那游到美国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成为历史第一人。在她的健身房里,贴着一句自勉的格言,“钻石不过是一块坚持到底的煤炭”。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不约而同的,这些成功人士都把韧性/坚韧,放在了学历、学识、才华、天赋等等的前面。

最聪明不见得最优秀,最有才华不见得最成功。

早在100年前的1926年,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凯瑟琳·考克斯,对301位杰出历史人物的传记做了细致研究。

这些杰出人物包含诗人、政治家和宗教领袖、科学家、军人、哲学家、艺术家和音乐家。他们的成就足以编成6册百科全书。

考克斯最初的目标是估算这些人到底有多聪明,方法是将他们相互比较,然后与整个人类做比较。

通过梳理现有证据、寻找智力早熟的迹象,以及取得成就的年龄和成就上的优势,考克斯估算了每个人的智商。这群人中,最聪明的人智商大概190,最不聪明的人智商大概100——110,牛顿位居中间,智商为130。

取得了最杰出成就的天才(前10名的那些人),儿童时期的平均智商为146分。成就相对最不杰出的,也就是最后10名的人,他们的平均智商为143分。

其中的差异微不足道。

换句话说,在考克斯的研究对象中,智力与杰出之间的相关性是极其细微的。

如果智力天赋不是一个人被提升到前10名或降到后10名的决定性因素,那这个决定性因素又该是什么呢?

考克斯与助手们对其中的100位进行了67种不同人格特质的评估测试,她发现将杰出人物与普通人区分开来的指标,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

1.心怀远大目标去工作的程度。积极为此后的生活做准备,为明确的目标而工作。

2.不因单纯的可变性而放弃任务的倾向性。不因新奇感而追求新鲜事物,不“寻求变化”。

3.意志力或毅力的强度。一旦决定就坚持在某个方向上的决心。

4.在面对障碍时不放弃任务的倾向性,有毅力、坚毅、顽强。

差不多80年后,另一位女性心理学家,也开始对智力和成就展开了研究,她便是畅销书《Grit》的作者——安吉拉·达克沃斯(Angela Duworth)。

她在纽约市一所公立学校教数学时发现,能力并不能保证成就,有数学天赋并不代表学生一定能够在数学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另一个关键因素对于取得好成绩同样重要,那就是能够长时间保持努力和热情,她称之为“坚毅”的一种品质。安吉拉定义的“坚毅”,有两个组成部分:激情和毅力。

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如果躺在那里听之任之,就失去了坚毅的力量;但如果勇敢地爬起来,就会拥有坚毅的品格。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在1964年做过一次笼中小狗电击的试验。电击随机且没有预警。如果小狗什么都不做,电击持续5秒;但如果小狗用鼻子去推笼子前面的一块板子,电击就会提前结束。

在另一个笼子里,另一只小狗以同样的频率受到同样的电击,但它没有板子可以推。

也就是说,两只小狗被电击的频率都是一样的,但只有第一只小狗能控制每一次电击的持续时间。

第二天,所有的小狗都被放入一个中间有一堵很低的障碍墙的笼子里,只要小狗尝试一下,它们就可以跳过去。

一个高音响起,新一波电击来袭,电流通过的部位是障碍墙前面小狗所在的那半边地面。

几乎所有在前一天能对电击有所控制的小狗,都学会了跳过障碍墙——它们听到音响,越过墙,来到了安全的一边。

相反,前一天对电击没有控制的小狗,有三分之二只是躺下呜咽,被动地等待电击的结束。

这个实验首次证明了,导致绝望的不是痛苦本身,而是你认为自己无法控制痛苦。

塞利格曼进一步研究了在类似的逆境下不会放弃的人类。他发现,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一样,都会遇到负面事件,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对事件的解释:乐观者会习惯性地寻找导致痛苦的暂时的和特定的原因,而悲观主义者则认为永久的和普遍的原因是罪魁祸首。

半个世纪以来的心理学研究,全都指向一个相同的常识性结论:如果你持续寻找更好的办法来改变目前的境况,就有机会找到解决方法。如果你停止寻找,那么你就肯定一无所获。

乐观的人在内心深处相信,人们真的可以改变。

这是成长心态。

成长心态导致了一个人以乐观的方式来解释逆境,而这反过来又增强了坚毅的品质,同时会让你寻求最终使你更坚强的新挑战。即:成长心态→乐观的自我对话→战胜逆境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