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高校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2024-10-10 00:00:00马晓敏
新西部 2024年9期

文化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命脉,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产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传承的主阵地,不仅肩负着为高校培养高科技人才的责任,也应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去,促进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单一,人才资源不足,发展相对滞后。高校图书馆是乡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魂引”,应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更好地为地方服务,助力乡村文化产业建设,推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精神命脉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出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推动文化事业高速发展。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满足人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生活新期待、传承中华文明、巩固和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时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高度,提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安排部署,为文化工作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文化工作指引了前进方向。

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国家的强国富农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同时,文化振兴亦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石。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是人们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乡村文化根植于农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产业的建设,是我国全面施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精神支柱。推进乡村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让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文化振兴新行动。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安排,并提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方针政策,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文化引领乡村振兴工作,首先必须要有一个能够承担文化教育的参与主体。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在《规程》的第一章第四条中为图书馆赋予了新时代的新任务,即积极参与各种资源共建共享,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它不但要担负起满足师生的文献资源需求,为高校培养高科技人才等方面的职能,也应切实履行起服务社会的职责,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去,促进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是我国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加快农村文化产业的建设,事关我国整体文化建设全局、关乎长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工作中最基础的工程,也是乡村社会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如果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魂”,那么,高校图书馆则是乡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魂引”。“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我们只有打造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为载体的乡村精神文化体系,塑造文化乡村,培育文明乡风,才能使乡村生活真正富起来,环境美起来,精神鼓起来,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真正实现。近年来,乡村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成绩斐然。随着乡村文化投入逐年增多,文化设施有所改善,但是乡村文化产业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人才资源不足,缺乏创新意识

乡村人口年龄结构失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农村走向城市,青壮年人群较为稀缺,加之乡村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少、现有人员缺乏创新意识、文化建设水平低下,缺少有知识有文化的乡村带头人,以致给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和振兴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二)重视程度不够,环境相对落后

乡村文化建设未引起相关部门重视,主要表现在:一是经费投入不足。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村文化发展,与基础设施相比,经费投入存在不小差距。不少干部更重视经济建设而不太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导致乡村常年文化活动经费较少,文化设备简陋;二是流于形式。乡村文化建设过于形式化,虽然有乡村文化建设,但是却很少起到实质性作用,有的地方认为到年底了订阅几种报刊就可以了,等等。

(三)社会力量参与度低,发展模式单一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乡村文化发展主要由基层政府负责,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乡村文化的发展模式。这就使得人们的价值观逐渐趋于单一化,给乡村振兴工作带来了发展的局限性。

高校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定位

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文化建设的重要机构,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各种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活动中,充分发挥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优势和高水平的专业服务,切实履行服务乡村振兴的职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这也为高校图书馆拓展了新发展方向。当前,我国农村依然存在人才、设备等欠缺的诸多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汇聚各方力量,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肩负着保障国家和地区文化传承,促进社会文化进步的职能,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这样,既助力了乡村振兴工作,又助推了基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实践职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实现。

高校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共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高校图书馆拥有着丰富的纸质图书和数字信息等馆藏资源,这些知识储备信息涵盖了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信息资源中心,它可以为乡村文化产业建设工作提供各种前沿科技信息支撑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图书、报刊、学位论文等,还可以提供各种学科领域的数字资源,能够满足乡村文化产业建设的各种需求,例如,时政类资源可以满足农民随时了解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法律类资源可以帮助农民解决合同纠纷、涉及社保医保等方面的各种问题,以便于农民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农业技术类资源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提高农村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日常收入;休闲文化类资源可以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提供这些信息资源,使人们可以获取到更多前沿的、有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使人们自身素质得到提升,加快了乡村文化产业建设,助推了乡村振兴快速发展进程。此外,高校图书馆在利用图书馆资源服务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乡村文化产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积累大量地方文献特色资源。这样有利于进一步丰富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立特色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使图书馆建设更具有地方特色性。不但丰富了高校图书馆中优秀乡村文化知识信息库,而且促进了优秀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满足了农民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

(二)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高校图书馆运用自身资源优势,依靠多样化文化帮扶模式,在乡村定期举办大型全民阅读活动,紧紧围绕“阅读服务、阅读推广”核心目标展开,用书籍点亮乡村,让阅读成为风尚,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活力。图书馆联合乡村服务站点以及当地“农家书屋”,合作举办读书朗诵、分享、荐书、征文、展览等阅读推广社会实践活动,以“阅读”为媒介,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文化内涵。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在农民心中播下阅读的种子,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感受阅读带来的精神力量,使他们从中获取知识的力量。将乡村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开发出一条红色研学路线,紧密结合文旅工作,惠及当地群众。

(三)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拥有不同专业背景的高学历学科馆员队伍,他们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着专业的图书情报、信息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信息收集、整理、咨询、检索、开发等实践能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来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一是专业学科馆员既可以为乡村文化产业的建设提供深层次的文化信息咨询服务,又可以协助乡村做好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研究以及传承工作,为后期特色数字资源数据库建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二是高校图书馆可以组织高校教师以及文艺爱好者等群体,收集并整理当地民间故事和诗歌,积极与当地文艺爱好者进行沟通交流,并鼓励大家进行富有特色的文艺创作,传承好乡村传统文化。三是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乡镇给村干部授课的方式,让他们在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能够主动去学习一些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来支撑相关学科领域的科技技术情报服务,为乡村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助推乡村振兴工作顺利开展。

(四)网络宣传推广乡村文化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新媒体对于乡村文化的影响不容小觑。一是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自己的技术人员,采取结对帮扶方式,提升乡村年轻人的网络帮扶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文化传播的“瓶颈问题”。二是将乡村故事、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转化为电子资源,使乡村文化传播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利用高校的专业技术优势,组织广播电视编导等相关专业的学生走进乡村进行文艺创作,以乡村为背景拍摄微电影、纪录片等,以此来展示乡村的文化风俗等。四是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短视频等便捷的网络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网络平台上建立专门的宣传栏目,以“官方新闻媒体+民间自媒体”的传播路径,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持续讲好乡村故事,广泛推广当地乡村特色文化资源,使乡村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进。

结 语

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有能力有责任亦有义务参与到国家乡村振兴的工作中,贯彻履行好乡村文化产业建设的社会服务职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切实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培育并挖掘乡村的文化人才,弘扬社会主旋律和社会正气。乡村文化建设既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又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为我们的乡村振兴工作指引着方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在实施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着保护和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在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自身的馆藏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去创新适合乡村文化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方法,积极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事业中,这样既有利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开展,又助力了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马亮:《高校图书馆对乡村振兴文化服务的思考》,载《文化产业》,2022(10):94-96页。

[2]李志忠:《高校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策略研究》,载《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02):86-89页。

[3]马晓敏:《基于“破窗理论”的高校图书馆内不文明行为探析》,载《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05):124-127页。

[4]陈淑慧:《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策略探讨》,载《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3(12):157-160页。

[5]贺娟:《高校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及其对策》,载《科技资讯》,2021,19(08):170-172页。

[6]曹意:《高校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传播途径研究》,载《传媒论坛》,2021,4(23):149-150页。

[7]胡和平:《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载《人民日报》,2022-12-28(009)。

[8]胡和平:《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载《公关世界》,2023(01):22-25页。

[9]苏杭:《浅谈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创新途径》,载《黑河学刊》,2021(03):108-110页。

[10]倪明:《分社制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华东师大出版社教辅分社为例》,载《编辑学刊》,2021(05):70-76页。

[11]曹勇、张玉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探究》,载《边疆经济与文化》,2020(08):116-118页。

[12]姚硕:《基于“三创”模式的乡村家风建设路径探究——以浙江乡村家风田野调查为中心》,载《安徽农业科学》, 2019,47(17):268-270页。

[13]林丽:《新时期县级融媒体的短视频传播优势及提升策略研究》,载《新闻文化建设》,2023(10): 153-155页。

作者简介

马晓敏 宝鸡文理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情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