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域下铁人精神的时代价值

2024-10-10 00:00:00张伟樊晨希
新西部 2024年9期

“铁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老百姓送给石油工人王进喜的雅号,他为中国石油事业拼搏奉献,给我们留下弥足珍贵的铁人精神。王进喜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铁人精神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对新时代不断砥砺道德追求、凝聚共识、汇聚合力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催生强大的精神动能。

精神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繁盛之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力量支撑。铁人精神于2021年被第一批收录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作为文化符号和精神符号的铁人精神,必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铁人精神中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铁人王进喜作为大庆石油会战中树立的第一个标杆,在忠孝信俭廉上做出了杰出表率,对激励厚植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传递中国精神,对正确认识到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之间的逻辑联系和辩证关系有着重要时代价值。[1]

(一)为国尽忠奉献

忠者尽心也,无私也。王进喜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无限忠诚,他忠于党忠于人民,一生尽忠报国。他的一生是为国奋斗的一生,是为国奉献的一生。在玉门解放前夕,为了保住玉门油矿,王进喜积极参加护矿队,玉门油矿和平解放后,彭德怀司令员为玉门油矿颁发了锦旗,上面题写着“发扬英勇护矿精神,为祖国建设事业百倍努力!”以表彰油矿的护矿功绩。他为支援抗美援朝,在父亲去世、家庭经济困难时刻,捐出一个月工资。王进喜翻身做了主人,时刻告诫自己“主人不干长工活”,他虎口拔牙,重打319井,立志标杆永立祁连;北京参加群英会,泪洒沙滩,流下为国分忧泪。1959年参加完国庆观礼,王进喜回到了北京饭店,写下了满怀家国情怀的诗句——“北京见到毛主席,浑身是劲精神抖,满怀豪情干革命,永生永世不回头”。1960年4月30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铮铮誓言激荡在萨尔图上空。王进喜满怀深情地说:“是共产党、毛主席让我这个旧社会的放牛娃成了国家的主人。我要跟着党干革命、搞建设,为共产主义奋斗一生。”[2]他将感党恩、报党恩转化为苦干实干,大庆会战期间王进喜“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取水保开钻”“惊天一跃压井喷”无不展现出壮怀激烈的“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情怀。铁人在病危期间,仍然想着“等把病养好了,要为祖国的石油事业继续再好好干二十年”。

(二)事母至孝挚爱

善事父母者谓之孝。孝乃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也。王进喜是母亲心中的大孝子。在玉门工作期间,他不管打井工作多么忙碌,也要挤时间定期回家看望母亲。母亲何占信爱听秦腔,只要油区有秦腔戏,他就用架子车拉着母亲去看秦腔戏。1960年,大庆石油会战在即,作为家里的顶梁柱,王进喜面临着去留的选择。王进喜的母亲十分担心,因为王进喜一走,这一大家子人的吃喝生活问题将是一个大难题,当时又逢上甘肃灾荒,全家人饿死都是有可能的。一方面是国家的重托,另一方面是家人的期盼。是为国家尽忠,还是为家人尽孝;是为大家,还是为小家?最终王进喜选择了国家,因为国家需要他,而且国家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母亲自然不可能为难自己的儿子,也只好含泪答应。但面对家人,他感到愧疚,在离开玉门奔赴大庆前,王进喜含泪跪在地上给母亲磕了三个充满歉意、愧疚的响头。王进喜满腔的家国情怀和大忠大孝都蕴含在这临别前的三个响头里。1957年,王进喜怕“干打垒”的屋里冷,被子薄,冻着老人家,铁人到兰州开会时,特意花大价钱给老母亲买了条厚厚的毛毯。王进喜在外面风风火火,在母亲面前却成了“避猫鼠”。妹妹王立说:“大哥在外面怪毛病多,可回家一进母亲屋就变得规规矩矩,不知他是咋修炼的。”王进喜在病重时掏出积攒的300块钱,对弟弟王进邦说:“看情况,我可能看不到妈妈了。妈妈这一辈子很苦,我回不去,你就用这点钱为我尽孝心吧!”[3]百善孝为先,孝者百行首。孝乃德之本、仁之基、忠之源,是为人子女的义务,是生生不息的人间挚爱,更是形塑社会价值观的价值原点。

(三)为民守信立身

信乃重诺守信,立身兴业之基点。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王进喜对钻工关心有加,工人的事就是天大的事,他答应工人的事一定会想方设法解决。工人说王进喜“工作上真严格,生活上真关心,为群众解决问题有真感情,所以我们把他当作真朋友”。[4]老会战们经常说:“你就是把王铁人的骨头砸碎了也找不出半个‘我’字。”为解决住房困难,他带领大家建“干打垒”房屋;粮食不够吃就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开荒种地;钻工子女没处上学,就建起了鸡笼子小学;陈世林不幸因公牺牲,留下年幼弟妹陈世忠、陈世清,铁人和大队将其抚养成人;张启刚因工牺牲后,王进喜及1205队的职工承担了其父母的赡养义务……王进喜想方设法为工人家属解决工作、户口和粮食关系,但自己的妻子王兰英转正的事,玉门老家的亲戚安排招工的事,他一件事也没给办。王进喜对待工作更讲“信”字,绝不姑息迁就、弄虚作假。1961年4月19日,康世恩召开大庆油田质量大会后,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亲手填埋了一口井斜超标的油井。当时一些队友不同意填井,认为只是井斜大些,不影响用,填了会给1205队队史抹黑。铁人斩钉截铁地回答:“没有这一页,队史就是假的。这一页不但要记在队史上,还要记在每个人心里。关键要对油田负责任。不是一般地负责,要负责一辈子。”

(四)俭以养德正风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王进喜以俭为荣,勤俭节约,勤俭自强。“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把‘一拆一手油,一抖一身灰’的旧工服收回来翻新补旧”成为铁人王进喜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生动写照。王进喜家有10口人,在老母亲的精打细算下供子女弟妹上学,生活很是艰难。王进喜却乐观地说:“咱们工作要高标准,生活要低水平。”他以身作则,省吃俭用,真正践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弟妹子女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从小就养成了节约的习惯,衣服补丁摞补丁,大孩子穿不上的衣服,小孩子接着穿。他参加任何活动、会议都穿着工作服,就连去北京参加党的九大,铁人也是穿着带补丁工作服。铁人成立了大庆第一个废旧材料回收队——“铁人回收队”,利用业余时间回收散失在油田各处的废旧物资。俭以养德,德以正风,正是这种勤俭之风的滋养,使王进喜成为廉洁的楷模。

(五)廉洁自律正身

王进喜铁人清正廉洁,甘守清贫,一身正气,无私奉献,为我们树立了勤政廉洁的公仆形象。大庆石油会战的困难时期,粮食定量,铁人王进喜就叫爱人王兰英把麸皮、玉米面炒好,出门时随身背上,走到哪个队,遇上开饭时间,抓把炒面用开水冲一缸子,就是一顿饭。队干部和工人看不过去,就打来饭菜让他吃,他一筷子都不动。他说:“现在粮食定量一人一份,我吃了你们吃什么?”[5]王进喜曾说,“正人先正己,打铁须得本身硬”“把自己屁股擦得干干净净,才能腰杆子硬”。当了领导后王进喜与母亲商量定下了“公家东西一分也不沾”的家规。大队派人送去的猪肉和面粉,他都一律拒收,就连组织上给的30元的“长期补助”也都补助给了困难职工。组织上为王进喜配的小吉普车专车,可以送料、拉粮、送病号,唯独家人不能坐,就连老母亲何占信老人生病,也是用自行车推着去的卫生所。王进喜临终前把他住院以来组织给的补助款和记账单交给一位领导同志,说:“这笔钱,请把它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不困难。”[3]铁人一生清白正气,廉洁自律,无私奉献,为我们树立了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形象。

铁人王进喜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时代价值

(一)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铁人精神作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革命文化,对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灵魂”。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其中孕育而成的革命文化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引以为豪、高度自信的精神力量源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红色基因”。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在大庆油田会战中,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广大会战职工为了甩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不怕苦、不怕死;不为钱、不为名;一心为国家,一切为革命。对王进喜而言,爱国就是心系祖国、奉献石油,长中国人的志气,挺起中华民族石油工业的脊梁。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立足工作岗位,厚植家国情怀,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从大庆石油会战的历史中汲取爱国奉献的精神力量,在铁人精神的文化认知中涵养家国情怀;从历史文化的认知上唤起家国同构的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在铁人精神的文化认同中传承赓续家国情怀;从铁人传统文化价值观中挖掘资政育人元素,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彰显家国情怀。

(二)有助于筑牢为民宗旨,践行初心使命

大庆会战,铁人王进喜“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之中。他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不求回报、不怕牺牲,坚持“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党的实践品格发扬光大,以苦干实干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弘扬铁人精神中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刻认识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厚植为民情怀,兑现为民承诺,坚定为民方向,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铁人王进喜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有利于党员干部坚持“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的奉献精神,把“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服务信念践行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之中。要涵养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心怀“民胞物与”的博大情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铁人优良作风凝聚民心,多做群众期盼和急需办的迫切事、实在事、烦心事,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铁人王进喜的光辉历程中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追寻“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历史足迹,汲取图解奋进的力量。

(三)有益于传承勤俭节约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作风,更是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生动体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更需要传承勤俭节约传统,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党员干部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一方面,要杜绝投机取巧、光说不练的假把式,牢筑实干意识,以“一根筋”的执着,俯下身、静下心、沉住气,多下苦功夫、笨功夫,功不唐捐。另一方面,要力戒华而不实,做到踏实肯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以铁人精神锻造自身本领,以实干精神磨练自身意志,心怀担当、抱负、追求和理想。发扬“革命加拼命”的优良传统,加强作风建设,永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实干精神,以铁人王进喜为榜样,无惧艰难困苦,在时代浪潮中涵养“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奋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考察时强调,“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方面实力大大增强,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但我们决不能丢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坚持用铁人精神激发斗志、锻造作风,引导党员干部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见诸行动,争做行动派,跑出加速度,奋力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

(四)有助于建设廉洁文化,深入推进自我革命

在大庆石油会战的艰苦岁月里,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一心为公、廉洁自律。铁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廉洁自律之不尽的精神宝藏。为官者要深植“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的为民情怀,体悟“至清廉平。路遗不受,请谒不听,据法听讼,无有所阿”的隽语箴言,不忘“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的前车之鉴。廉以立德,要坚守“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自珍自重,倡导“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秦川一寸绵”的自尊自爱,保持“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的自觉自省,践行“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的自警自律。党员干部须持有“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的廉洁志向;践行“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廉洁追求;恪守“颠簸不失志,贫贱亦清廉”的廉洁信条,保持“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无畏气节。党的历史经验启迪我们,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一方面,要常怀戒欲之心,敢于刮骨疗毒、动真碰硬;另一方面,要狠抓制度执行,警钟长鸣,革除自身痼疾。认真执行党规党纪,自觉养成按党的规矩说话办事的习惯,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切实做到令行禁止,谨言慎行。时刻自警自省、自律自励,坚守清正廉洁的从政底线。从铁人精神中感悟廉政思想,营造廉洁氛围,夯实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牢记“三个务必”、践行“三严三实”,破“潜规则”、立“明规矩”,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结束语

铁人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着不畏艰险、战天斗地的红色基因,内蕴着“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家国情怀,体现着忠诚干净担当的优良作风。铁人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具有深远的价值意蕴。铁人精神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观必将为新时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伟:《传承铁人“五讲”培育时代新人》,载《新西部》,2021(10):60页。

[2]曹剑南、严存义、李满福、张文博、徐俊勇:《铁人精神永放光芒》,载《甘肃日报》,2021-06-16(005)。

[3]孙宝范、安然、宫柯等:《铁人故事》,载《石油知识》,2023(05):20页。

[4]陈立勇、赖涵:《铁人精神: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载《党史文汇》,2022(05):25页。

[5]马英林:《试论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载《大庆社会科学》,2008(01):36页。

作者简介

张 伟 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副研究员,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铁人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铁人精神

樊晨希 陕西省海外联谊事务中心主任科员,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