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洛阳市对青年友好型城市的探索

2024-10-10 00:00:00李园园
新西部 2024年9期

人才是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支撑。洛阳作为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为国家的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当前洛阳市的人才流出和城市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需抓紧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精准推送政策,不断完善城市青年就业创业机制,关注各领域青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促使青年人才发展与城市发展同向发力,共建美好新城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21世纪以来,我国先后于2003年、2010年、2021年召开了三次人才工作会议。三次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使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跃上新台阶,为人才工作开创了新局面,人才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充分肯定了在国家发展中青年所起的作用。在党和国家对青年的深切关怀下,2017年,颁布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从10个领域对青年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和有针对性的发展措施,也让更多的城市关注到了青年发展的问题,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成为了各大城市提质的重要基础,全国各个城市打响了“抢人大战”。

洛阳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人才是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支撑,加大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紧迫。对于一座城市来说,青年是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关系着一座城市发展的未来前景,青年在城市建设中也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洛阳是一座极具现代化又不失古典气息的文化名城,作为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创造了太多令人引以为傲的辉煌,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目前洛阳市在人才流出、城市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因此,洛阳市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促使青年人才发展与城市发展同向发力,对洛阳市青年发展和城市发展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重振洛阳辉煌的必然要求

洛阳“一五”和“二五”时期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是党和国家大力支持的结果,也离不开各行各业人才对洛阳建设的支援。当时全国大批人才在洛阳集聚,全面加速了洛阳的发展,同时洛阳这片工业热土也为我们国家输送了大量工业人才。当下重振洛阳辉煌,是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河南省委对洛阳的期望和重托,是洛阳700多万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肩负的历史重任。今天我们重振洛阳辉煌,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助力洛阳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就必须吸引、留住大量人才。

(二)推动洛阳“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青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力量,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和最重要支撑,是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十四五”时期对于洛阳而言是重振洛阳辉煌、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推动现代化洛阳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洛阳市“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我们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要强化人才培养开发、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国家重大战略与洛阳发展交汇叠加,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前所未有,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就要牢牢把握人才发展的方向。

(三)洛阳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的现实需要

2022年9月30日,洛阳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做好人才工作关系洛阳现代化建设全局。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正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的体现,只有把人才工作融入到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中,才能在各行各业造就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城市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才能更好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因此,只有深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才能卓有成效地为洛阳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发展注入人才活力。

洛阳市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尤其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一次次给青年的回信贺信、指示批示中,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了对青年的高度信任与深厚期望。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2021年9月27日,中国共产党洛阳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指出,要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与青年人的契合度,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让洛阳成为一座吸引青年、留住青年、成就青年的青春活力之城。

(一)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转变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在洛阳市常住人口中,15~59岁的人口所占比重是60.8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减少6.86个百分点,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是18.31%,增长6.0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86个百分点。国际上,对老龄化社会的认定标准是: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超过了10%,就意味着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而洛阳则是国际认定老龄化社会标准的近2倍。普查结果显示,洛阳市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27年,文盲率下降1.66个百分点。随着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这一重要资源会充分发挥优势释放人才红利,推动生产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进而推动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洛阳更需要出台政策留住这些成长起来的青年人才,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二)地域间存在人才结构性失调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人才分布不均一定会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从河南省内看,人口正在向经济发达城市集聚。2022年底,新统计的河南省各市常住人口排行如下: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郑州、南阳、周口、商丘、洛阳。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河南人口增幅最大的是郑州,净流入46.07%,其次是新乡,净流入9.53%,再次才是洛阳,净流入7.74%。一般来说,人才分布与人口分布、人才流入市密切相关,而洛阳排第五,未占据绝对优势,其作为中部地区的三线城市还是要下大力气来吸引年轻人,特别是把青年人才吸引过来激发城市活力,需要出台更具吸引力的政策引来青年、留住青年、成就青年。

(三)新一线城市对青年更友好

对比来看,这些新一线城市大多为原来的二线城市,或者是直辖市、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其社会经济水平、教育交通条件的基础都比较好,而且生活节奏较缓,拥堵状况较轻,对于注重生活品质的青年而言,具有一定的内在吸引力。整体上看,首先,我国劳动人口规模在2010年达到顶峰之后,人口红利逐渐减少,人力资源价值不断提升。其次,国家对一线城市规模加以限制,三、四线城市的吸引力仍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新一线城市各显神通、频频施策,向青年们伸出了橄榄枝,在“送钱送房”等优惠政策加持下,城市发展环境总体对青年更为友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具有发展潜力的新一线城市。洛阳要在留住本地青年的同时吸纳外来青年,以激发新兴产业动能,提升城市生活魅力和发展竞争力。

洛阳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的实践探索

一个城市的发展能为青年群体提供追逐梦想与获得财富的机会,但青年在城市生活也面临着工作、住房、婚恋、融入城市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特别是青年群体会逐渐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养家糊口的生活压力,他们在工作和家庭中都需要加倍付出、加倍奉献、承担更多,他们不得不以更快的节奏、更多的时间、更大的强度从事各类体力及脑力劳动,在工作与生活中普遍面临着工作过度劳累、生活压力大等各种困境,难以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婚姻经营、老人养护、子女教育等家庭生活中去,这也映射出了城市在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青年是城市建设的生力军,在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的进程中要充分考虑青年在参与城市建设中能否获得认可和尊重,这才能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青年感受到这座城市带给他们的温度,找到归属感,进而在这座城市中实现自我发展。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应该秉持吸引青年群体、留住青年群体、激励青年群体、愉悦青年群体的城市理念,重视他们面临的发展困境,为青年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洛阳的初步实践

1、为青年提供政策支持

为了助力洛阳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2021年12月洛阳市出台了《洛阳市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行动方案》,该方案聚焦产业平台聚才、青年就业创业、青年安居保障、社交消费赋能、城市活力提升等五大工程,推出27条重磅举措;2022年4月印发了《洛阳平台城市建设2022年细化措施》,2022年9月印发了《洛阳市重点创新平台引进人才计划实施办法》,这些方案通过多平台多途径加大对人才引进与培育的力度,最大限度激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青年到洛阳发展创造了更优的环境,将青年的视角、青年的需求充分纳入到了城市发展的规划和体系之中,洛阳这座古城正通过一系列吸引年轻人的举措增强与青年的同频共振。

2、为青年提供安居保障

安居才能乐业,住房是每个青年人在一个城市扎根的基础保障,是每个青年人的大事。为了更好保障青年安居乐业,2022年9月,出台了《洛阳市青年安居乐业工程实施方案》,对来洛阳就业的青年住房在租售补进行了明确的一体化完善。为了更好吸引来洛阳求职的年轻人,从2022年1月开始,洛阳市就开始筹建青年驿站为来洛青年免去了来洛求职住宿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在路费上还能享受到一定的补贴。青年人才留洛工作后还能享受到三年的租房补贴,还可以以更优惠的方式申请入住青年人才公寓,此外,对于青年人才选择自己买房的,还有购房补贴可以享受。

3、鼓励青年就业、创新创业

洛阳市积极构建“1+22”人才政策体系,为青年人才就业创业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专门出台了《洛阳市支持青年人才就业创业若干举措》,该举措与洛阳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相结合,通过优势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平台吸引多领域的青年人才来洛就业创业助推洛阳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重点领域青年人才的上升空间,建立了“青年人才储备池”,对有创业意愿的青年提供免费系列培训,并且在生活上和创业上提供一定的补贴的资金支持。

4、积极探索满足青年需求的新业态

一座具有青春活力的城市一定会全方位满足青年人在生活及休闲娱乐上的种种需求,积极探索满足青年的新业态,涌现出了一大批极具休闲时尚魅力的打卡地,比如西工小街、广州市场、铜驼暮雨等特色商业街区极受年轻人的喜欢,建设了一批大型文旅综合体、文旅街区、文创基地,推动形成一批时尚潮流消费街区和青年集聚活动场所,使青年在紧张工作之余放松充电。全市建成投用社区体育公园、城市书房、城市游园、健康步道,形成了15分钟健身圈、阅读圈、休闲圈,2023年7月洛阳市的城市阳台项目也正式开工,这些都把青年放在了城市发展的“C”位上,为留住青年、成就青年提供了优美宜居的舒适环境。这些新业态增强了青年对这座古城的认同感,满足了青年多层次的需求。

(二)对策建议

1、精准推送政策

洛阳有这么多好政策,但很多青年朋友们并不知道,继而无法享受。要汇集整理全市各个部门针对青年人才出台的各类政策,并概括提炼出干货,统一对外发布宣传。需要一个集成的宣传服务载体,集就业、生活等需求于一体。政府或政府支持下的社会组织应整合资源,建立集成APP或小程序,并面向广大青年大力推广,切实让青年精准及时获得有效政策信息,并简化申请流程,让青年人真正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和关怀,引导青年人通过社交平台、短视频媒体、向外界宣传洛阳、推介洛阳,自发参与到城市宣传中去。

2、完善城市青年就业创业机制

为在洛来洛的青年人积极提供就业机会、创业机会、创新机会和学习交流的机会。一方面,城市应在政策制度、资金扶持、基础设施等方面为青年就业与创业提供必要的服务支撑,切实关注到青年人的关注点,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城市需要不断完善就业创业帮扶等制度,要提高政策可操作性,抓好“人才池”建设,完善实施细则,为外来青年或本地青年的工作与生活提供政策性保障。

3、关注各领域的青年群体

《规划》中明确提出,青年的范围是14-3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既包括大学中学在校学生,也包括已就业青年,洛阳在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更多面向的是青年人才这部分群体,政策门槛相对较高,更多关注的是博士、研究生以及本科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要依靠青年来推动洛阳的发展,就应该是通过多维度来吸引各行各业的青年人才,只对部分青年群体友好是不能满足城市全面发展需要的,还要广泛关注青年技工、文创青年、返乡创业的青年等各领域的青年群体。因此,制定出的政策面向整个年龄段的全体青年,不能是同一个标准,要惠及到各行各业的青年人。

4、满足青年的多阶段多层次需求

推动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不仅要关注青年的身心健康、住房保障、教育水平等问题,也要关注青年就业创业、婚恋生育、赡养父母等多个阶段的不同需求。如,在求学阶段,需要好的教育质量;在就业创业阶段,要有好的就业环境和营商环境,此外也要重视当代青年的社会交往和休闲娱乐,打造适合青年活动的时尚街区、夜生活聚集地、青年打卡地;在婚恋生育阶段,要有好的住房政策以及子女托管服务,这是现在很多已婚青年婚后面临的主要问题。降低公积金贷款买房的条件,使得青年人能够买房,才能留住青年人,这时候也是赡养父母的阶段,需要更完善便捷的社会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来缓解他们的压力。

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地方实践,青年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一座城市的美好未来,一定是青年人共同奋斗共创造美好生活的未来。城市要提升吸引力就要不断提升为青年服务的准度、精度、速度,多举措解决青年人的实际问题,才能增强青年在这座城市生活的体验感、认同感、幸福感,不断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2]《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张洋、赵婀娜、吴月辉等:《砥砺奋进,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载《人民日报》,2021-10-01(002)。

[4]范一泓:《习近平新时代创新人才观探析》,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6(02):127-131页。

[5]新华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载《人民日报》,2021-07-04(001)。

[6]朱峰、章佳琪、蚁伊妮:《发达国家青年友好型城市的兴起之因、评价之策及经验启示》,载《青年学报》,2019(02):71-80页。

[7]刘海飞:《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载《党的文献》,2019(01):35-41页。

[8]马中红、吴映秋:《青年创新创业文化的认知、评价和实践——基于深圳青年群体的调研》,载《青年探索》,2019(04):51-64页。

[9]许蓉:《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全面发展思想及当代价值》,载《当代青年研究》,2019(01):33-39页。

[10]朱峰:《“新一线城市”青年友好型城市政策创新研究》,载《中国青年研究》,2018(06):78-85页。

作者简介

李园园 中共洛阳市委党校管理教研部助教,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