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灯火

2024-10-09 00:00:00刘明芬
青年文学家 2024年25期

枣庄,被人称为“一个寻梦的地方”。于我而言,它就像遮着红盖头的新娘子,吸引着我的脚步,期待着一睹那面纱下俊俏的脸庞。

四个多小时的行程,车子驶进枣庄市区。在夏日清风的吹拂下,我终于踏上了这座被时代烙下特殊印记的文化底蕴厚重的城市。

大运河是古城的灵魂,它像一条蜿蜒南下的玉带,千百年来,不离不弃地守护在古城的身旁,默默地向游客诉说着千年古城的神秘与沧桑。

作为煤城的枣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是京沪铁路的重要枢纽,京杭大运河更是横穿其南部。这里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是一座英雄的小城,曾是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游击队的故乡,也是英雄们作战的根据地。

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的展壁上,雕刻着游击队员们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生动画面:爬火车、炸桥梁,在青纱帐、芦苇丛里打得鬼子无处藏。如今硝烟散尽,遗址尚存,丰碑巍巍。

我们在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前合影留念,学习先烈不怕牺牲、赤胆忠诚、勇于拼搏、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如今,铁道游击队纪念馆是爱国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接受革命历史教育,也吸引了大量学生和各界人士。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庄严肃穆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也让我们见证了当年枣庄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1986年,《血战台儿庄》上映,我们就认识了台儿庄,每一块石碑、每一幅图片,都在诉说着不朽的英勇与牺牲,台儿庄以台儿庄大捷而扬名。“战后的台儿庄,无墙不饮弹,无土不沃血。”无情的战争使秀美的古城毁于一旦,现在我们所见的是重建后的古城。

枣庄之行,让我与枣庄亲密接触,感受到了古城的文化气息,领略了古城风光。双脚踏在异乡的土地上,我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和净化。古之疆场,今之胜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当倍感珍惜。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是位匆匆的、过客,倒像是带着乡愁回归的故人。

“一河渔火,十里歌声,夜不罢市”的台儿庄古城也吸引着我们的到来。当我听到夜宿古城的消息后,内心兴奋不已,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表。

太阳收起了最后一缕光线,夜色笼罩了下来,我们入住的是古城内的荷田客栈的六号客栈,六号客栈紧邻小吃一条街。华灯初上的古城更显得妩媚,它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虽是一方鲁南小城,却有着江北水乡的静谧与古朴。古建筑在灯光的映衬下越发古朴典雅,青砖黛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城内古街巷弄,青石板路,古色古香的商铺林立,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各色小吃香气扑鼻,运河鲤鱼鲜嫩丝滑;辣子鸡嚼劲十足,让人唇齿生香;运河石头大饼酥脆无比;筋道爽滑的黄花牛肉面更是融合了南北风味……寒来暑往,南来北往的商人趁着夜晚河面上的灯光点点,来上一碗这样的牛肉面,如归家的感觉,疲劳顿时消失殆尽,不知不觉沉醉在古城温暖惬意的怀抱中。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悠扬的笛声或琵琶弹奏,和谐幸福的画面在古城柔和的灯光下定格成亮丽的名片。

继续前行,穿过一座座石拱桥,沿着古色古香的街道,漫步运河河畔,凝望着河面上荡漾的灯光,我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这古老的运河,桨声灯影,舟楫往来,渔歌唱晚,见证了台儿庄的兴衰变迁,也承载着无数人的悲欢离合。

美轮美奂的灯光秀,随着音乐的节拍变换色彩,整个古城仿佛都被点亮了。灯火在古建筑上跳跃着、闪烁着,将原本静谧的古城被装扮得如诗如画,我完全陶醉在这梦幻般的景象中了。夜深了,我行走在夏夜中的台儿庄古城,领略古城的别样风情,灯火可亲,意犹未尽。

回到客栈,我久久不能入睡,真想象不出这么秀美的地方,曾上演过生死攸关的大战。千百年来,水运商情,烽火连天,历经坎坷,长河依然平静地流淌着。白天游览的景观,像放电影般在我的脑海中时时浮现,有多少热血染红故土,有多少忠骨葬于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