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家叔叔

2024-10-09 00:00:00李洪芳
青年文学家 2024年25期

在泊头的一个偏僻乡村,时光仿佛被河水轻轻抚平,流淌着淡淡的诗意与宁静。

那里住着一位自认为是作家的老人,他其实是我的一个远房叔叔,名叫李安康。这个名字是奶奶为他取的,寓意不追求名利,只希望他一生平安、健康。

叔叔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农村,他的生活如同那个时代一般,充满了波折与变迁。叔叔从小家境殷实,村里别的孩子都上不起学,唯独他读过几年书。当时,他在我们村里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文化人了。毕业后的叔叔,很热爱文学,整天捧着《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一些杂志、报纸,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眼看着叔叔都成大小伙子了,奶奶托人为他找了一个砖厂的工作,管吃管住,一个月还能挣十多块钱。这份工作在当时绝对称得上是上等工作。可是他嫌累,干了十来天就偷着跑回来了,死活不去了。

不去上班也行,农活他也不愿干,工分不愿挣,天天东溜西逛。为了能把他的心拴住,就在邻村找了一个叫大红的姑娘。对方贪图他家条件好,痛痛快快地就答应了。结婚后的作家叔叔突然热情高涨,舞文弄墨开始了写作,一来二去,居然还真有几篇“豆腐块”文章发表了,虽然字数不多,篇幅不长,但都变成了铅字,端端正正地印着他的大名。这下子十里八乡都轰动了,他每天拿着报纸各村宣扬,逢人就拿出来说:“你看看我这作品写得怎么样?”乡里人大都投过来羡慕的目光:“啧啧,你这都成了作家了。”于是,人们就给他起了个绰号—作家。叔叔也不谦让,总是以作家自居。那个标签,成了他一生的骄傲与追求。

成为作家后的叔叔,有些走火入魔了,他把文学创作当成了唯一的生活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风起云涌,社会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在悄然转变,而叔叔的梦想也在这样的背景下越发蓬勃。他的上衣兜里总是插着一支钢笔,据说那支钢笔是报社的一个编辑赠给他的,他视如珍宝。那支钢笔,既是他的骄傲,也是他的梦想。他怀揣着梦想游走于乡间巷尾,采集各种素材,寻找着能够激发灵感的瞬间。他试图将这份热爱倾注于笔尖,用文字描绘他心中的世界。

然而,梦想与现实之间总是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叔叔的文化底子并不深厚,他的创作之路充满了坎坷。他努力阅读、学习,试图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但每当提起笔时,总是觉得自己的文字缺乏灵性,难以触动人心。他四处投稿,希望能够多次在报刊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事与愿违,投出去的稿子大都石沉大海,只有偶尔一两个“豆腐块”出现在小报上。他不停地写,不停地投,然而终究没有再等来更长篇幅的文章出现在报刊上。一次次的失败都像是重锤,一下又一下击打在他脆弱的心灵上。

叔叔的生活也并不顺遂。他与大红结婚后三四年,因为一直致力于写文章投稿,也没有多少稿费,始终无法养起这个家,两个人最终选择和平分手。他的第二次婚姻,是一个小他几岁刚毕业的学生,因为羡慕他的作家头衔而嫁给了他。但是,终究笔墨文化抵不过衣食住行,也是以分手收场。先后两次婚姻,两个女人先后离他而去,他失去了家庭的温暖,也失去了文字的创作灵感,叔叔的生活58f8e7120ae61f56b535eb55604b5c4f越发显得孤独。他的世界里,似乎只剩下了那支始终未能书写出辉煌的钢笔。

岁月流转,社会的变迁带来了文学的多元化,人们对于文学的追求逐渐转向了更为实际和实用的方向。他曾试图顺应时代的变化,却发现自己的才华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叔叔的文章逐渐被世人遗忘,他的作家称号也不再被人提起。那个曾经让他心潮澎湃的作家梦,如今只剩下尘封的记忆和无尽的遗憾。

年岁渐长,叔叔的身体也开始出现各种问题。他变得日渐消瘦,步履蹒跚,健康状况开始每况愈下。生活的贫困、社会的冷漠,以及乡邻的嘲笑,让他的心灵遭受了极大的打击。抑郁和疾病如阴霾般笼罩着他,成为他生命中不可逾越的障碍。

在叔叔的晚年生活中,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他意识到自己的梦想虽然美好但过于虚幻。他开始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走这条路,是否真的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这些问题始终困惑着他,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叔叔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满脸落寞,蜷缩在病床上,身边没有一个亲人陪伴。他的心中充满了遗憾和不甘,但更多的是对文字的热爱和追求。他的一生虽然未能如他所愿成为伟大的作家,但他的笔墨永远留在了这个世界上。就这样,他悄悄地走了,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离世如同他的笔墨一般,淡然而逝,没有引起太多的波澜。留下的,只有那些模糊的记忆和几篇早已被人忘记的文章。在他的书房里,那支曾经陪伴他走过无数日夜的钢笔依然安静地躺在桌上,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未完的故事。而叔叔的梦想和遗憾,也随着他的离去,永远地埋藏在了这片他曾经热爱过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