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写老屋墙门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想写是因为它承载了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和少年最真的梦。一直没写是因为随时代变迁、房屋主人的变换,原合院式的墙门缺了一角,打碎了我美好的回忆。
我家的墙门建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墙门是我曾祖父建的,可惜的是这墙门没能完整保留下来,这也算是我的一大遗憾。
墙门朝南而建,前面是一条小河,河水清澈,小河一头儿往东汇入杭甬运河,一头儿在我们村断掉了。前几年,村里把这条小河和村北另一条河连通了,河水流畅了许多,但水质总不如儿时的小河。我在这条河里学会了游泳,曾在这条河里捉迷藏时潜水偏了方向,钻到空心莲子草下,险些闷死,也曾在少年时,在这条河里救过一个落水小女孩的命。因河两边建房扩路,不断占用水面,现在的河比儿时窄了很多。
河边是墙门的道地,在儿时,道地是用来晒谷、晒麦的,也晒稻草、麦草。那时,很多人家的门前都有道地,没有围墙,用来晒东西,特别是“双抢”期间,收割来的稻谷要及时晒干,也会有邻居来借道地晒谷。
墙门也是捉迷藏的场所,彼时,我们一群小孩儿分成两组,躲在天井两边雕花的木板后面,谁先发现对方,叫出对方的名字则对方出局,这是考验眼力、反应速度的时候,也是考验诚信的时候。这雕花木板曾遭到毁坏,大多图案都已模糊不清了,后来有人上门收购旧门窗,看到这毁坏的雕花图案也是摇头叹息。沾满灰尘的门后、稻草堆里、猪圈里都是我们藏身的好地方。
记得有一次发大水,河水淹没了道路,进了墙门,等水稍稍退去的时候,门槛露出来了,墙门内还是汪洋一片,天井变成了池塘,鱼也留了下来,让人难以忘记。
墙门曾经做过诊所,我的爷爷有一位朋友,是位医生,曾经在墙门里悬壶济世。他和爷爷一样,喜欢喝酒。空闲时,两人常常会喝些小酒,有时酒溅到桌子上,爷爷会直接把嘴凑到桌面上,把酒喝了。我想,这大概就是我嗜酒的原因吧!
幼年时,墙门里有四户人家,奶奶跟大伯住在西厢房,大婆婆住在东厢房,我家是西边的主房,东边的主房住着一个老婆婆,和我家非亲非故,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弄清楚她和我们是什么关系。长大后,我才弄清楚。我最早见到电视机,也是在老婆婆这里。主房后面有一个小天井,是比较私密的地方,我看杂书都是躲到那里看的。
墙门是一个简化版的三进院,有大门、屏门、正门,有天井、走廊、后罩房。天井是我的最爱,是我玩耍的地方,也是纳凉的地方,雨天也是玩水的地方;后罩房前的小天井,比较隐秘,是我们夏天洗澡的地方;最后面是后罩房,也叫灶庇,是堆放柴草的地方,是我们儿时捉迷藏的地方,也是我儿时家里养猪的地方。
随着时代变迁,墙门里的住户渐渐都搬走了,房子也日渐破旧不堪,东面的厢房后来卖给了别人,也就导致了现在墙门的残缺不全。后来,村里对墙门进行了修缮,但再也没有原来的味道了。
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工作,一晃近四十年,一直没有离开过家乡,也没离开我家的墙门。工作后,墙门已破旧不堪,我大多时候住在单位宿舍,很少回到墙门住了。后来,我在镇上买了房,但我娘一直住在那里,直到她生活不能自理,才和我们一起住。我们镇上的房子和老家相距不过几公里,虽从未远离过我家的墙门,但记忆中的墙门还是会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让我怀念,让我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