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是那样寥廓、深邃。
每当月亮挂在天上,整个村庄就变得十分祥和;每当月光洒在地上,整个村庄就成了小伙伴们的天堂。家乡那清朗澄澈的月亮,成了我心中的一份牵挂和思念。
中秋赏月是最令人愉悦的。晚饭后,月亮终于出来了。它从云层间射下细细的一道光,转眼间水池便成了一面水镜,映了波光,映了树影。只一会儿,云层便悄无声息地把月光收了去。突然,月光又从另一侧溜出来,一大片的土地、树木、房屋,顿时变得清亮。
这时,我拿着娘分给我的一半月饼,喜不自胜地踏着洒了一地银白色的月光,跑到街上去和小伙伴们比谁的月饼大,谁的月饼圆,谁的月饼更香甜。有的说,他的月饼大,是从天上摘下来的大月亮;有的说,他的月饼圆,是嫦娥姐姐舍不得吃,从天上投下来专门奖励给他的;有的说,他的月饼又香又甜,比吴刚捧出的桂花酒还香,比孙悟空偷吃的王母娘娘的蟠桃还甜。我的那半块月饼自然比不上他们的,于是,就成了他们取笑的对象。但我毫不示弱:“我的另一半月饼奖赏给了月亮上勤奋的玉兔弟弟吃了,玉兔弟弟还埋怨你们不与他一起分享呢!”
我们在外边玩到很晚,一直到玩得累了、困了,才在大人们的催促下各自回家睡觉。回家后,娘看到我穿着她做的布鞋,前头磨破了,裸露出了大拇脚指头。娘并没有责怪我,只是让我脱掉布鞋,赶快躺到炕上去睡觉。这时候,娘坐在炕头上,伴着小煤油灯修补我的布鞋。我看到娘插针、拔针、拉线、剔针,不时拿针尖在头发上摩擦,接着在灯火上烤一烤,继续穿针引线,煤油灯火映红了娘的脸。娘的眼睛花了,就向窗外望一下月光。清亮的月光穿过高大的梧桐树,在天井地面上画出斑驳的影子,显得一片寂静。我安静地躺在娘的身旁,很快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当背诵李白这首耳熟能详的《静夜思》时,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上小学五年级那年到大田劳动、分吃月饼的事。
那是1977年的中秋节前后,正值“三秋”大忙季节,公社领导到各大队调度农田耕种进度。当时,公社仅有五台“东方红”拖拉机,全公社四十二个大队,四万余亩耕地轮流使用,其紧张程度可想而知。各生产队靠耕牛犁地又太慢了,包片领导便找到学校负责人商量调动学生参加义务劳动。于是,我们全校学生服从安排,从家中带着铁锨,在老师及公社干部的统一指挥下,用铁锨翻地。那时,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拥有三百多人的中小学配套学校。同学们一下子涌到大田里与农民一起劳作,人山人海,铁锨翻飞,农田里不时飞起动人的歌曲,别有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中秋节的晚上,我们大队四个生产队,共一千三百多亩耕地,没等公社派来拖拉机,就用人力、畜力提前完成了翻耕任务,受到公社领导的奖赏,每人分了两个月饼。同学们虽然很劳累,但在接到领导奖赏的两个月饼之后,一下子觉得全身异常轻松、愉快。同学们大口咬着月饼,边吃边跳,边唱边笑。这时,我忽然发现同伴小林手里拿着两个月饼一口也没舍得吃。我就问他为什么不吃,他自豪地回答道:“我要带回去,跟爷爷奶奶一块吃,我要让他们也高兴高兴!”听了小林的话,我后悔不已,自己不该那么馋吃掉了一个,幸好还有一个可以拿回家,孝敬疼我爱我的爷爷奶奶。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农田耕作已被机械所代替了。庄稼人对月饼也不再稀罕,只是成为中秋节的一种文化传承。
今年的中秋节快要到了。天涯共此时,中秋夜月明。一家人举杯庆丰收,共饮团圆酒,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哲学家康德说:“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灿烂的星空,二是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而让我更为感怀的是,家乡夜空中那轮给我带来希冀和梦想的月亮,让我产生了无尽的遐想,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