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高校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2024-10-09 00:00谭武全王媛媛
大学教育 2024年18期

[摘 要]省属高校是地方高等教育的主体,是提升区域人才培养能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也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湖北省高校资源丰富,充分挖掘省属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潜力,提升省属高校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能力,对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省属高校应着眼于技术支持、人才支持和文化支持三个方面,破解省属高校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难题,提升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能力。

[关键词]省属高校;区域;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18-0023-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2023年3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赴浙江省调研,指出要根据高校属性进一步优化多元分类评估指标体系,更加积极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破题”,更好服务各地高质量发展需求。2023年6月,教育部与湖北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强调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深入谋划建设教育强省,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2]。省属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省属高校办学定位的内在要求和高校职能演变的历史规律[3]。本文以湖北省为例,探索省属高校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深入分析省属高校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省属高校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

(一)以技术支撑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升级

高校知识创新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力量,省属高校拥有区域内较为出色的科研团队和先进的科研平台,在科研资源和能力方面处于区域内领先地位。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够催化企业技术革新和技能提升,从而带动区域产业不断自我更新,为区域产业集群升级提供动力[4]。从区域实践上看,科技部、教育部创新实施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各地大学科技园也积极探索“学科+成果+产业”的创新模式,依托高校学科优势,将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融入产业升级当中,实现区域科技水平跨越式发展,推动区域产业集群优化升级[5]。省属高校应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与智力资源,实现满足产业升级要求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迈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二)以人力资本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创新性人力资本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6]。第一,高校作为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摇篮,可结合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基于区域内产业发展需要创立学科专业,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企业发展输送各类高素质人才,推动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第二,高校具有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能够发挥学科和科研平台优势,集聚相关领域内顶尖科学家、科研创新团队等从事科学研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服务企业发展的新技术和新动能,服务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形成区域创新优势。省属高校应紧密对接区域内企业与行业的实际需求,构建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专注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三)以文化服务推动区域知识交流升级

高校不仅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更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阵地,高校的文化建设对所属区域的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作用[7]。高校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现有研究表明,高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领区域文化的发展[8]。从具体方式上看,高校可依托区域内丰富的经典传统文化资源,发挥教学课堂主阵地作用,利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引导学生积极传承区域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可设立文化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积极开展区域文化研究,挖掘整合文化资源,为区域文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同时,高校可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开展各类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省属高校应立足于区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区域文化研究,创新实施文化交流和传承活动,以推动区域内知识交流提档升级。

二、省属高校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技术支持不足

一是校企对接缺平台。高校对接企业主要依靠行业资源、校友资源等,但部分企业缺少精准对接相关领域科研人员的途径,科研人员也缺少了解企业技术需求的渠道。每年湖北省科技厅、各级地方政府都会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邀请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参加,为校企合作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互利共赢,但此类活动举办的频次相对较少。根据公开新闻报道,2023年9月19日举办的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碳达峰与碳中和专场是武汉市2023年第四场大型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

二是服务企业缺技术。2022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的授奖情况揭示了省属高校与部属高校在高端科技创新方面的显著差距: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省属高校仅牵头1项,远低于部属高校的12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则完全由部属高校包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省属高校虽有所斩获,但牵头项目仅为5项,不足部属高校(22项)的四分之一。此外,省属高校获得的6项2022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成果中,通信领域1项、生物领域2项、材料领域1项、地质领域1项、石油勘探领域1项,与湖北省五大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结合不够紧密。

三是成果转化缺资金。2021年湖北省属高校有关R&D(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与科技服务的拨入资金为6.3亿元,支出为5.8亿元。相比之下,河南省的拨入资金为11.1亿元,支出为9.4亿元;山东省则为拨入7.7亿元,支出6.9亿元。2021年湖北省属高校转让科技成果1034项,转让收入为1.5亿元,同期山东省属高校转让科技成果1463项,转让收入为2.3亿元。综上,湖北省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且转化率也有待提升。

(二)人才支持不足

一是高层次人才规模与先行区定位不匹配。湖北省属高校世界顶尖人才、学术领军人才和国家级创新团队长期紧缺,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拔尖人才储备不足,省属高校自主培育的院士较少。由于科研平台、资源等方面的限制,省属高校存在“留才难”的问题,高层次人才流失较为严重。

二是学科设置与产业布局不匹配。目前,湖北省属高校共有博士点34个,其中工学博士点19个,涉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等学科。现有省属高校博士点学科和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五大优势产业的匹配度较低,其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力有待提升。从湖北省科技厅发展规划布局上看,五大优势产业的科技攻关工作主要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珞珈实验室、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现阶段省属高校人才培养无法为五大优势产业科技攻关及能级提升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是人才素质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省属高校人才培养向应用型转变进展较缓,人才培养方案趋同,未能紧跟行业变化发展趋势。省属高校仅武汉体育学院(体育学)和长江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拥有教育部A类学科评定,整体学科层次和水平有待提升,人才供给能力和产业需求匹配度不足。

(三)文化支持不足

一是智力支持不够。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智库报告》数据显示,湖北省属高校在智库建设方面明显滞后,仅拥有1个智库且未跻身全国百强之列。江苏省、江西省、湖南省的省属高校智库数量分别为10个、8个和5个,显著多于湖北。在全国范围内,湖北省属高校智库数量排名第21位。

二是文化支撑不够。在人民网发布的《2020—2021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报告》中,湖北无省属高校入围100强。湖北省属高校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能力不足,地域文化优势和湖北省地方优势发挥不够充分,对荆楚文化、汉文化、地方红色文化等的挖掘不够深入,大学文化的个性化和多样性不够显著,引领区域文化发展的路径不够清晰。

三、省属高校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湖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教育强省,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高人才供给水平,提升高校服务创新能力,提升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支撑力,提升文化传承创新水平,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9]。

(一)优化顶层设计

一是做好学科专业调整。结合湖北省五大优势产业和九条新兴特色产业链发展需要,系统梳理省属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湖北省重点产业支撑服务情况,制定湖北省高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实施方案,引导高校编制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学科专业与产业发展联动机制。以学位授权审核和动态调整为抓手,引导省属高校重点面向国家基础研究能力提升、解决相关重点领域“卡脖子”问题以及湖北省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申报一批服务国家和湖北省发展重点领域、空白领域和急需领域的相关一级学科及专业学位类别硕博士学位点。

二是明确省属高校发展定位。按照研究型、应用型两种类型,对省属高校发展目标定位进行分类调整,根据不同高校办学资源和优势,鼓励省属高校实施特色化、非均衡发展。鼓励省属高校加强与行业联系,争取行业和地方的全方位支持,凸显办学特色,提升服务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贡献度。推动省属高校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交流,以科教协同育人提高自身的基础研究水平、科学技术水平,产出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练就服务发展需求的真本领。

三是加大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考核权重。将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成效纳入学校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加大相应的指标权重,细化指标内涵,将校企合作申报的科技奖数量及等次、校企合作获批的纵向科研项目数量及等次、企业设立的横向科研项目数量及到账经费等纳入考核范畴,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引导高校在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二)促进多元联动

一是加强政府引导。统筹实施“院士专家企业行”“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博士服务团”“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帮扶团”等专项行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搭建校企沟通、联动平台,探索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加大财政投入,设立省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实施市场化运作,支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科技成果中试和产业化平台,构建技术中试加速、测试验证、成果推广、转移转化、产业落地的创新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体系。

二是省属高校主动作为。省属高校要革新评价体系,将社会服务成效作为院系考核与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要以卓越工程师学院、卓越医师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等质量工程项目创建为契机,加强与企业联系对接,组织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习实践指导等育人全过程,以面向实际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服务区域行业企业发展。

(三)注重内涵提升

一是推动学科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切实推进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加快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以一流学科和一流平台引育、汇聚高层次人才。创建省属高校学科联盟,建设跨学校的有组织科研,实现高校互帮互助协同发展,并通过学科链对接产业链,搭建校企沟通新平台,开展学科链—产业链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使成果转化更加精准有效。

二是融入地方办学,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深化科教、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推动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研发课程、教材,共建实验室和实训实习基地,联合进行师资培训,联合开展科研和科技创新活动,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持续推进行业划转院校发展,将发展行业特色学科融入湖北省先行区建设,通过调整学科发展规划重点打造优势学科集群,凝练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发展方向,整合力量把主干学科做精做强。

三是依托地方和历史资源,提升省属高校文化影响力。强化省属高校智库建设,着力打造省属高校智库集群,为省属高校智库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细化对省属高校文化建设、新媒体等网络建设和管理的考评,提升省属高校新媒体建设活力。强化校地对接,建立省属高校与地方文化资源联动共享机制,利用高校载体,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四、结语

本文以湖北省为例研究了省属高校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现存问题和主要路径,并结合湖北省高校和地方实际,提出了推动省属高校服务区域高质量的对策建议。省属高校作为地方高校教育的主体,应瞄准区域高质量发展目标,主动融入地方发展,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与人才支撑。

[ 参 考 文 献 ]

[1] 赵凌云.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N].光明日报,2022-12-08(6).

[2] 教育部与湖北省举行会商会议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N].湖北日报,2023-06-20(1).

[3] 郎军.地方高校如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庄河市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45(S2):10-12.

ZzzLNKiFw6Yxs9bCCRQk9fYmDMNV6QBYCQY9Mj33LoU=

[4] 毕宪顺,赵凤娟.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区域社会责任[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3(6):134-143.

[5] 白俊红,郭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J].群众,2023(18):51-52.

[6] 程恋军,王琳茜,罗琳.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效率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经济,2023,39(12):87-94.

[7] 朱思苑.高校弘扬地方城市文化的可行性路径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8(3):156-162.

[8] 张倩.地方高校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船舶职业教育,2021,9(2):71-74.

[9]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EB/OL].(2022-01-07)[2024-03-28].https://www.hubei.gov.cn/zfwj/ezf/202201/t2022

0107_3955641.shtml.

[责任编辑:梁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