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千万工程”经验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2024-10-09 00:00:00郑睿敏
科学导报 2024年67期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坚持生态优先、创新驱动、科教兴国、人民至上的原则,构建符合本地实际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打造乡村全面振兴、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新模式,全力绘就宜居宜业、和谐美丽的乡村新画卷。

坚持生态优先,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一是生态理念的内化与实践。通过教育和宣传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使生态保护成为村民的自发行为。二是基础设施的系统升级。推进“厕所革命”,加强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增强农村环境的整洁度和居住舒适度。三是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制定明确的环境整治规划,设定清晰的目标和任务,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考核体系,确保整治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四是文明风尚的培育。通过文明创建活动,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风尚,提升村民的文明素养。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一是精品示范村的打造。通过专业团队的精心规划和设计,创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精品示范村,以此作为乡村经营创新的标杆和动力源。二是多元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多元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的同步增长。三是文旅品牌的塑造与推广。通过举办各类文化、体育和艺术活动,精心塑造和广泛推广乡村文旅品牌,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区域合作与市场拓展。充分利用区域合作的机遇,将优质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坚持科教兴农,加强乡村人才培育。一是组织外出交流学习。通过参与现场教学、深入研讨和互动交流,促进思想解放和视野拓展,增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理解。二是加强数字化技术培训。重视对乡村居民进行数字化技能的培训,简化应用软件的操作流程,提升乡村干部和村民的信息化素养。三是建立人才保障机制。通过解决户籍、医疗、教育等关键政策问题,提高待遇水平。四是推动产学研结合。强化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促进企业、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紧密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一要统筹资源与改善民生。通过能源和资源的整合优化,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的双重增长。二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在乡村治理和经济发展中,要以农民为中心,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通过自身努力创造财富,确保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三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和农民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四要优化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党的领导,优化基层治理,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