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学生道法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

2024-10-09 00:00朱泽庆
科学导报 2024年67期

教育的本质旨在激发智慧、铸就人格。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阶段作为一门融合知识、思想与实践的综合学科,其教学目标的达成,有赖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入挖掘与悉心培养。思维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不仅为学生认识世界、解读社会奠定基石,也是他们将来参与社会竞争、达成个人成就的重要能力。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思维发展的教学体系,成为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亟需探讨的重要议题。

一、情境模拟,锤炼道德判断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框架》着重指出,“自主发展能力的具备,良好道德品质与健全人格的塑造”构成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情境模拟教学作为一种教育策略,通过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道德冲突场景,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经历、反思及决策,进而锻炼其道德判断技能。以“成长的节拍”教学为例,教师可策划一项围绕“网络欺凌”主题的情境模拟活动。活动初始,教师构建一个场景:某学生在社交平台上发表对同学的负面言论,迅速引发连锁反应,其他同学纷纷跟风嘲笑,致使被评论学生情绪低迷,甚至萌生退学之意。随后,学生被分为多个小组,每组扮演不同角色,包括受害者、欺凌实施者、旁观者及教师,各组需从角色视角出发,探讨并制定应对方案。在模拟进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受害者应如何寻求援助?欺凌者应如何自省并改正?旁观者应如何表态或给予支持?教师应如何及时察觉并介入?通过情境模拟,学生不仅掌握在具体情境中应用道德原则进行判断的技巧,还增强共情能力和责任感,推动道德判断力的提升。模拟结束后,全班进行分享与讨论,鼓励学生多角度审视问题,进一步拓宽道德认知视野,形成更为全面深刻的道德理解。

二、案例剖析,深化法治理解

在推进法治教育的征途中,加深学生对法治原则的认知是锻炼其道德与法治思维能力的核心步骤。案例分析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通过精心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且具有典型意义的法律实例,引领学生探究案例的背景信息、法律适用依据及裁决结果,此举既加深学生对法律条款的理解深度,又锻炼他们的法律逻辑思维及问题解决技能。针对此,在《法律在我们身边》教学单元中讲授“消费者权益保护”主题时,教师慎重选取一则关于未成年人网络购物权益受损的案例。案例中,一名未成年学生在未获家长许可的情形下,在某电子商务平台大量购买游戏道具,后因商品存在质量问题请求退货却遭商家拒绝。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审阅案例资料,继而抛出疑问:该学生的购买行为是否享有法律保护?商家拒绝退货的依据是否合法?未成年人在网络购物环境中享有哪些特别权益?学生分组探讨后,教师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细致剖析案例涉及的法律问题,着重强调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中的合法权益及其维护途径。借助案例分析,学生不仅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还学会在面对类似情境时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捍卫自身权益。此外,教师还应激励学生思考预防此类事件的策略,比如提升网络素养、加强消费警觉性等,以此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法治的理解与实践能力。

三、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

在广泛的核心素养视角下,发展中学生道法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协助他们搭建一个条理分明、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这一高效学习辅助工具,能直观地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精准捕捉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精髓。它不仅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还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得繁杂的知识点呈现出有条不紊的状态。以“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学为例,教师利用思维导图首先明确中心议题——“公民权利与义务”,随后激励学生围绕该核心,分别拓展出“基本公民权利”与“基本公民义务”两大主干。在“基本公民权利”这一主干下,进一步细分为“人身自由权利”“政治权利范畴”“社会经济权益”等次级分支,并详尽标注每项权利的具体内容及法律支撑。类似地,“基本公民义务”主干下,也需详尽罗列“遵守宪法与法律”“捍卫国家安全”“尊重社会道德”等次级分支。绘制时,教师应强调逻辑连贯性,保证各级分支既层次分明又紧密相连。通过此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学生不仅能迅速把握章节核心内容,还能在心中构建出清晰的知识架构,为深刻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法律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语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培养中学生的道法思维能力要求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借助案例剖析,能深化学生对法治的理解;利用思维导图,则有助于学生构建起知识的框架。这些多维度的教学策略不仅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为他们成长为拥有高尚道德品质和坚实法治基础的新时代公民打下牢固的根基,充分展现教育的深远影响及重要价值。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