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育人需要研究德育的规律和方法

2024-10-08 00:00:00徐浩
英语学习 2024年9期

在当前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围绕“立德树人”和“学科育人”的讨论日益增多。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讨论往往将重点放在如何将德育融入语言教学,即试图将德育内容和活动与语言教学结合,以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上。然而,这种“融入”在实践中存在一个被普遍忽视的逻辑问题:有效的融入需要对德育自身的规律和方法,以及语言教学的规律和方法,都有深入的研究和充分的掌握。如果对德育本身的规律和方法缺乏研究和了解,那么所谓的融入可能就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在语言教学中简单地嵌入一些德育的元素,并没有真正实现德“育”的目的。这种情况下,德育的核心价值和教育实效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导致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育人的功能。

德育具有独特的规律和方法,其特点是其在育人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关键。如果对德育的特点缺乏了解,尤其是对德育与语言教学之间的异同缺乏深入的认识,那么谈如何将德育有效融入英语教学就变得困难重重。融入的核心在于充分利用德育和语言教学的共同基础和共性,以期实现“1+1>2”的效果;同时,还需要尽可能减少两者之间因不一致或不同的特点所带来的冲突和问题。德育的根本过程特点是通过问题引领或诱发,即通过对冲突、矛盾的问题进行分析,包括自我反思与剖析,来建构或重建对事物的理解,从而实现塑造人的目标。其内容特点集中于价值认知和意识提升,核心在于价值观和道德意识的教育。

从这个角度来看,德育与英语教学实际上具有一定的共同点:英语课程内容(如体现在修订教材中的内容)本质上严格遵循了党和国家的价值观和道德导向要求;英语教学以主题引领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德育的过程特点——强调通过主题进行价值引导。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许多主题引领的设计往往缺乏足够的引发学生内心冲突和矛盾体验的机会,缺少自我改造和深刻反思的契机。因而在实际效果上更像是一种简单的宣讲和灌输,难以触及学生内心深处,引发真正的价值观塑造和道德提升。这也正是德育和语言教学融合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和改进的地方。

尽管德育与英语教学在过程和内容上有一定的共性,但二者的不同特点主要体现在具体目标上。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集中在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些目标的实现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规定性,无法通过德育融入来替代或加强。换言之,英语学科的许多具体目标需要依赖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和内容,需要在课堂上投入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保障和实现。因此,在德育融入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语言教学自身的特异性目标。总之,德育融入语言教学要求在时间、资源配置以及教学设计上找到平衡点,以确保二者的教育效果都能够最大化,而不是让德育的融入削弱语言教学的效果或反之。当德育融入时,英语教学不应被削弱为德育的附属品,而是应该既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实现德育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