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顶鹤的故事

2024-10-08 00:00兴安
北京文学 2024年9期

在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了丹顶鹤。

一个小女孩隔着玻璃围栏,手里抱着一只玩具丹顶鹤,将玩具丹顶鹤的小尖嘴对着围栏内的丹顶鹤的大长嘴。小女孩稚嫩的声音在说:丹顶鹤,丹顶鹤,小丹顶鹤来找妈妈来了,你是它的妈妈吗?丹顶鹤隔着玻璃轻轻啄着小丹顶鹤的嘴,之后高扬起长颈看着我们。这个时候,我才真切地看清了丹顶鹤的眼睛,还有那鲜红色的头顶。丹顶鹤的眼睛大而且圆,我能够清晰看到瞳孔周围的褐色虹膜,还有美丽的放射状纤维。它没有鸡的眼睛那么好奇、无辜,而是透亮、深邃,一眼望不尽底,仿佛里面还隐藏着另一个时空。那头顶的一抹红,让我震撼,原来那不是羽毛,而是由一小点一小点的球状颗粒生成的红,那红饱满油亮密集纯粹,如玛瑙,如宝石,又如刚刚渲染的朱砂。这是一只青年丹顶鹤,据说只有年轻力壮或者发情期的丹顶鹤的头顶才会这么红。因为那些颗粒是由毛细血管组成的,颜色会随着丹顶鹤的年龄和情绪发生浓淡变化,进入衰老期的丹顶鹤,色彩会慢慢褪去,直至死亡后彻底消失。所以,红色是丹顶鹤生命力的征兆。

在少年时代,我就知道有个“丹顶鹤的故乡”,它紧邻我的家乡呼伦贝尔,叫杜尔伯特,它是内蒙古自治区之外的全国八个蒙古族自治县之一。杜尔伯特,蒙古语的意思是“四”,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的十二世祖道布莫尔根之兄道蛙锁呼尔有四个儿子,父亲去世后,四个儿子从斡难河迁徙到呼伦贝尔,建立了杜尔伯特部。十二世纪后,杜尔伯特部逐渐东移到嫩江下游,今天的齐齐哈尔一带。杜尔伯特有一片湿地,后来成为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就成了“丹顶鹤的故乡”。那么,盐城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与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从北到南,相隔2000多公里,它们是什么关系呢?到了盐城,我才知道,这段漫长的空间距离是丹顶鹤最重要的迁徙路线。每年3、4月,是丹顶鹤的繁殖期,它们在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最后产下幼鸟,哺育;10月初,北方的天气开始变冷,丹顶鹤家族便离开繁殖地,分批带着已经长大的儿女们翻山越岭,经吉林的向海、辽宁的盘锦、山东的东营,最后落脚盐城黄海湿地,在此越冬。第二年的3月,丹顶鹤家族再次启程返回繁殖地扎龙。就这样每年周而复始,践行着候鸟的生命历程。丹顶鹤的迁徙路线还有几条,比如从俄罗斯东部,至朝鲜半岛还有日本的北海道,但最漫长的就是从扎龙到盐城这条路线。那么,丹顶鹤为什么要不辞辛苦,一年两次往返近5000公里的路程呢?据说原来经过日本北海道的丹顶鹤已经放弃了迁徙,成了当地的留鸟。然而,有鸟类专家指出:如果丹顶鹤不迁徙,变成一个地方的留鸟,势必会发生物种的变异,它们的肌肉不再发达,翅膀不再强健,这会减弱它们面对严酷自然环境的生存和繁衍能力。专家还打趣道:“云游四方,飘飘然方可欲仙,久不远行,道行渐退,还是仙鹤吗?”①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和文学艺术作品中,尤其是诗词歌赋里,常常写到的“仙鹤”“黄鹤”“鹤”,其实就是现在的丹顶鹤,只是到近代才被命名为“丹顶鹤”。据考古学家考证,鹤在地球上起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万年前,比人类的出现要早很多,与恐龙起源的时间相仿。而鹤的图形的出现最早可到商周时期,在出土的墓葬中发现了鹤的雕塑和青铜礼器,还有壁画。3000多年来,它被国人赋予了吉祥、长寿、忠贞、高洁的内涵,象征和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甚至被崇尚为连接人间与仙界的神鸟。在中国古代绘画中,鹤是一个祥瑞符号,很多画家都以此为主题创作过作品,其中有清代沈铨的《松梅双鹤图》、华岩的《松鹤图》,明朝项圣谟的《放鹤洲图》,南宋牧溪的《观音猿鹤图》,就连唐伯虎在《西山草堂》的画里,都不忘在院子中央,放一只仰天而唳的仙鹤。当然,最有名的非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莫属,画面是一群丹顶鹤在皇宫的宣德殿上空盘旋,鸱吻之上,还有两只鹤伫立。赵佶目睹了此情此景,非常兴奋,认为是吉兆,便画下了这幅千古名画。只可惜,看似吉兆,其实却是北宋灭亡的前奏。一般认为,丹顶鹤在天空聚集是它们准备迁移离开的标志,并非宋徽宗所祈盼的吉兆。果然,几年后,他就被金人俘虏,成了亡国之君,宋朝也迁都退守杭州,成了偏安一隅的南宋。在中国民间信仰的众神中,南极老人具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寿星,他的座驾就是一只丹顶鹤,他骑着丹顶鹤,拄着拐杖,在梅花鹿和童子的陪同下,天佑着凡间百姓的健康和寿数。每年的大年初一,我都会画“岁朝图”。这是宋代以来皇宫沿袭下来的习俗,就是每年正月的第一天,皇帝都要与文武大臣、宫廷画师在宫里举行雅集,描画一些冬季不易见到的花卉、蔬菜和禽鸟,以增添新年的吉祥和喜庆的气氛。前年春节,我画了一幅《南极老人待鹤图》,并题写了一首打油诗:“南极老人坐山坡,童子倚杖口念佛。岩前卧鹿抬望眼,羞煞迟来丹顶鹤。”鹤与凤凰不同,凤凰是一种虚构的存在,是人们通过想象构造的偶像,而鹤却是我们在现实中能够见到的吉祥之鸟。

遗憾的是这么美丽可人的仙鸟,如今我们多数人只能在图片或者绘画中领略它的风采。宋徽宗画《瑞鹤图》的年代是将近1000年前的宋朝,那时候,作为首都的汴梁(即现在的河南开封)还有成群结队的丹顶鹤光顾,而现在的开封人只能在动物园里观赏笼中的丹顶鹤了。据考古史记录,地球上原有鹤类27种,现如今,已经有12种灭绝了。根据鸟类专家2010年的统计,全世界野生的丹顶鹤仅存3200只,其中日本1200只,韩国800只,我们国家有1200只,曾经有一年减少到800只,最少的一年到盐城越冬的丹顶鹤仅有543只。丹顶鹤数量的迅速减少,引起了国家和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的重视。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将野生丹顶鹤列入濒危物种,同时,丹顶鹤也正式被认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鹤类物种的大量灭绝,以及丹顶鹤数量的减少,与人类的干预,并由此引发的生态环境的改变,甚至恶化有很大关系。丹顶鹤与其他鸟类相比,对栖息地的要求非常苛刻,也特别敏感,除了要求湿地环境开阔和挺水植物(慈姑、芦苇等)繁茂之外,还必须有洁净的水质。但是,随着国内很多湿地的农田化,以及乡村的城市化——比如吉林的月亮泡,曾经是丹顶鹤的繁殖地,因为人为的围湖筑堤,水位上升,挺水植物带基本消失,堤外湖漫滩干涸,被开垦为农田,致使丹顶鹤在月亮泡绝迹。关于丹顶鹤爱干净的事例,陪同我们的盐城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鸟类研究中心主任陈卫华告诉我们:在动物界,丹顶鹤应该是最有洁癖的鸟了,它虽是杂食性鸟类,除了吃草籽和植物的嫩芽之外,它们尤其喜欢吃各种小蟹、海虾、海螺、海贝、蝌蚪、海蚯蚓、水蛇和水老鼠,甚至还能吃麻雀等小型鸟类。但是,它们在吃动物类食物时,非常讲究,先要把食物放在水中清洗干净,再吞进嗉囊里。

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坐落在亭湖区黄尖镇境内,面积有247260公顷。保护区成立于1983年,1992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更名为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就是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2023年1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盐城沿海滩涂湿地候鸟栖息地入选。四十多年来,盐城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尤其是保护区的工作者们,为守护和建设这片生态宝地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被誉为“中国第一位护鹤姑娘”的徐秀娟就是一个典型。她出生于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一个护鹤世家,1986年5月,徐秀娟从东北林业大学进修结业,接到了盐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邀请。她离开家乡和亲人,只身南下,落户盐城黄海湿地。徐秀娟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专心研究丹顶鹤人工孵化和饲养技术,终于孵化出了三只小雏鹤,并给它们取名龙龙、丹丹和莎莎。然而令人悲恸的是,她在一次寻找走失白天鹅的过程中,不幸殉职。徐秀娟的生命定格在了1987年9月15日,年仅23岁。

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地的百姓没有忘记她,以各种方式纪念她。她的事迹还被谱写成了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我很多年前就会唱,这次来到盐城,才知道这首歌就是献给徐秀娟的,也由此更深切地理解了这首歌的含意。在回到北京的很多天里,我无意中一直反复哼唱这首歌的末尾两句——“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我感觉她没有离开这个世界,只是幻化成了一只美丽的丹顶鹤,融入鹤群中,像那些迁徙的丹顶鹤一样,来往于她的故乡扎龙以及她的第二故乡盐城之间。

三十多年里,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1986年由徐秀娟开启人工孵育丹顶鹤以来,保护区已逐步建立起一套成熟的丹顶鹤人工饲养和繁殖技术,成活率也大大提高。据2023年7月统计,人工孵育的丹顶鹤数量已经突破247只。去年10月,保护区隆重举行了丹顶鹤野化放飞仪式。当天,十只人工孵育的丹顶鹤大步迈出转运箱,展开翅膀,顺利地飞向了蓝天。陈卫华主任告诉我们,野化放飞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丹顶鹤野外种群的数量,以期恢复、壮大野生丹顶鹤的种群,同时,也提高丹顶鹤的遗传多样性,这对保护丹顶鹤,向公众传递关爱珍禽,保护生态环境,守护我们的家园的生态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人工孵育放飞的丹顶鹤与野生状态下生长的丹顶鹤在身体素质和生存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尤其在迁移过程中,个别的丹顶鹤还不能适应野外生存和长距离的迁徙。由此,我想起了2017年5月,我的家乡呼伦贝尔救助并重新放飞三只丹顶鹤的故事。2016年11月,三只由俄罗斯远东阿穆尔州国家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的丹顶鹤在飞往盐城保护区越冬的过程中,因体力不支,无法继续飞行,被海拉尔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百鸟园收留。经过一个冬天的救治和休养,恢复了体力,被重新放归达赉湖自然保护区乌兰诺尔管护区。负责救助工作的中国鹤类专家、北京林业大学郭玉民教授介绍说:这三只丹顶鹤已经有两次人工救助的经历,所以,这次我们为它们佩戴了跟踪器,便于科研人员观察和掌握它们的迁徙路线和健康状况。

近几年,呼伦贝尔,包括内蒙古的多处发现了少量丹顶鹤的踪迹,比如鄂温克旗的辉河湿地、额尔古纳湿地、陈巴尔虎旗的呼和诺尔、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毛都的乌兰河、乌兰察布的岱海等等,其中岱海是首次发现,而乌兰河则是一个牧民家的草场。草场主人呼其图兴奋地说:去年3月飞来三只,今年居然来了十一只,它们是我们草原的珍贵客人,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们。这些零星的丹顶鹤大多是将它们作为迁徙途中的驿站,歇脚几天后,便继续南飞或者北往。有的则是因为受伤不得不滞留于此,经过当地保护区的救治后第二年再放归自然。

最近,我又看到一则消息,北京延庆的野鸭湖连续两年发现丹顶鹤。其中一只鹤脚上还有环志标记,经过确认是盐城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野化的雌性丹顶鹤。今年冬天,它与雄性配偶还有它们的幼鸟,飞临野鸭湖,一家三口时而在湖里觅食游水,时而在湖边悠闲地散步,依依不舍,很有可能就在野鸭湖越冬了。

我举这些事例,都可以证明,随着近些年我们国家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适合丹顶鹤生存和栖息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多,而另一方面也说明,各地自然保护区和普通百姓对国家珍稀动物和濒危动物保护的自觉意识在不断增强。这都是非常可喜的现象。

为了适应野生环境,增加人工孵育丹顶鹤的成活率和生存能力,盐城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也在摸索丹顶鹤孵化的新技术、新途径。以往完全由人工孵育的丹顶鹤,虽然能克服高温,抵御蚊虫叮咬等外界因素对幼鸟成长的不利影响,育雏成活率也比较高,但却增加了后续训练以及野外放归的难度。为此,从2023年开始,保护区开始尝试由丹顶鹤亲鸟孵化和亲鸟野外育雏的办法。这样既遵循了野生禽鸟生育过程的自然规律,也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幼鸟的成活率,以及出生和放飞后对外界因素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那种在温室里,需要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甚至翻蛋次数都要规定好的孵化过程,总归是违背野生动物的本性的。

这次在盐城亭湖的丹顶鹤繁殖基地,我还目睹了丹顶鹤野外放飞的训练过程。在两位饲养员的身后,十几只丹顶鹤从笼中挺胸昂首,踱步而出,在饲养员张开双臂模拟飞行的感召下,丹顶鹤们展开巨大的翅膀,飞向半空,嘴里发出欢快的叫声,那叫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苍凉,时而嘹亮,有铜管乐演奏时的穿透力,让我想起《诗经·小雅》中《鹤鸣》的诗句:“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这种意境恰好适合现在的氛围和景象——远方是一望无际的滩涂湿地和金黄色的芦苇丛,里面就生活着近百万只的水禽,其中包括四百多只野生丹顶鹤。在这群丹顶鹤起飞和鸣叫的同时,我仿佛听到遥远处广阔的湿地中心传来野生丹顶鹤的共鸣,远近高低,汇成一曲奇妙的自然交响,响彻在初冬的盐城的天空。

①见《盐城丹顶鹤》,吕士成著,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8年2月第1版。

责任编辑 侯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