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秦岭山脉西端的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这里不仅风景奇秀,还以独特的泥塑艺术独树一帜,有着“东方雕塑馆”的美誉。
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我国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伏羲和女娲的故乡。它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有“陇上江南”之称,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曾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自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后,尼泊尔、印度等地的佛教艺术开始传入我国,我国北方地区先后创建了大批石窟寺。其中,麦积山石窟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麦积山位于甘肃天水东南的秦岭山脉西端,因山体形状犹如农家的麦堆而得名。它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约1742米。举世闻名的麦积山石窟,就建造在这座山的悬崖峭壁上。
麦积山林木苍翠,云雾缥缈,洞窟上下堆叠,栈桥傍崖飞架。登高遥望四野,僧帽山、罗汉岩、香积山、独角峰等群山环抱。在群山连绵起伏的秦岭西端,麦积山独秀其间。
鬼斧神工仙人崖
距麦积山尚有两三千米时,一眼便能望见一组凭崖而立的雕像。居中者为一座高约十几米的佛像。及行至山前,我抬头仰望,只见栈道云梯悬于山崖之间,浅栈深窟开凿于峭壁之上,龛窟密如蜂房,依窟建檐,层层相叠。窟龛、崖阁间以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相连,蜿蜒曲折,游客扶栏攀缘时只觉惊心动魄。
待驻足定神后,我极目远眺,在麦积山东北方向约17千米处,是以赤壁丹霞地貌为主要特征的仙人崖。它东连秦岭,西接东柯谷,群山俯仰,山势奇峭。沿着石阶盘旋而上,只见苍松翠柏、赤壁丹崖,鬼斧神工。东峰、西峰和玉皇峰三峰参列,宛若天成。崖顶古柏茂密,野花幽香;崖下庙宇毗连,飞檐斗拱;崖底清溪畅流,灵波涣涣。崖底之湖名为仙人湖,山水倒影,峻奇秀丽,使人宛若置身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让人不禁浮想联翩。
因这一带环境清幽,许多僧人在此清修并传扬佛教。早在后秦时期,就有许多能工巧匠在高达数十米的峭壁上修凿龛窟,塑像绘画。自西秦起,直至元、明、清等各朝代均有修凿。其实早在北魏王朝势力扩张到天水时,麦积山就已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西魏初年,又在此“再修崖阁,重兴寺宇”。西魏文帝的皇后乙弗氏出家为尼,去世后“凿麦积崖为龛而葬”,称为“寂陵”。据记载,当年建造洞窟时工程浩大,当地至今仍流传着“砍尽南山柴,堆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这样的谣谚。
三崖五峰之上留存有明、清时期的殿宇27座、房屋54间,南北朝、宋、明、清等时期的塑像约200尊、壁画80余平方米。南峰上有玉皇顶,四周群峰若揖若拜,其壮观景象被称为“十八罗汉朝玉帝”。
献珠峰孤峰突起,顺羊肠小道曲径盘旋到达峰顶,上建望云楼,后建无量殿,旁有钟楼,悬永乐铁钟一口。对面突起一座高峰,高约70米,四面绝壁。山腰有南天门,上有燃灯阁、林皇阁。
仙人崖地处南北方交界处,地势险要,群峰叠嶂,林深草茂,泉碧溪清,北面的雄山旁常伴着南面的淙淙秀水。区内的丹霞地貌群更是别有洞天,锥体林立,下有流水潺潺,山奇、水秀、树绿、景美,南、北方景色融为一体,美不胜收。
仙人崖的崖上有寺,寺中又开窟造像,造像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每逢夜晚时分,天然萤火闪烁着点点光芒,与寺庙中的油灯烛火交相辉映,形成了“仙人送灯”的奇观。
雕塑精绝,栩栩如生
麦积山石窟的惊险陡峻在我国现存石窟中是罕见的。石窟布局独具匠心,大都开凿在二三十米,甚至七八十米高的悬崖峭壁上,层层叠叠,洞窟与洞窟之间由栈道相连。
麦积山石窟以独特的泥塑艺术独树一帜。现存的194个洞窟中,共保存了自公元4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各代泥塑、石雕7800多件,壁画面积1000多平方米,北朝“崖阁”8座,更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这里的泥塑可分为高浮塑、圆塑、影塑、壁塑四种,塑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10多厘米,不论是北魏时期的“秀骨清像”,还是隋唐时期的“丰满圆润”,均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雕塑馆”,是世界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麦积山山体是比较疏松的砂砾岩,不宜在岩石上精雕细琢,因此大都采用泥塑。令中外学者吃惊的是,这些泥塑虽经长年的风雨侵蚀,却既不溃散也不龟裂,个个坚如陶瓷一般,油光发亮,由此可以想象出1000多年前匠人工艺的精湛。
据专家介绍,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天水一带发生地震,崖面中部塌毁,窟群分作东、西两部分。
东崖现存洞窟54个,以涅槃窟、千佛廊、散花楼(上七佛阁)等最为精美。涅槃窟设计独特、构思巧妙,为我国石窟寺建筑中的珍品。千佛廊崖壁上排列着258尊石胎泥塑的神像,像一列列威武的卫士,神情各异,栩栩如生,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名震世界的秦兵马俑,在气势和艺术风格上,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散花楼修筑在高约50米的峭壁上,七间八大柱的崖阁,每两大柱间是一个佛龛,门前留有宽阔的走廊。窟内的几十尊塑像,均体态丰腴端庄,面容慈蔼安详。而左右侍立的天王造型塑像,威武雄猛,线条刚劲洗练。龛内上端壁间,绘有精美的壁画,伎乐飞天,相对进香,奏乐散花,衣带飘忽,仪态万千。在散花楼,人们凭栏把五彩缤纷的纸片抛向空中,纸片或腾空而起,或飞旋而去,真可谓花雨落英,别有一番情趣。
西崖山势陡峭,聚集着万佛洞、天堂洞等颇具价值的洞窟。跨进万佛洞,迎面是一尊高约3.5米的接引佛,双目微合,神态慈祥,双手作接引之态,好像在欢迎人们来观赏这些稀世珍宝。16号碑的碑头浮雕为一顶罗帐之下的三个少女坐像,她们体态优美,像是正在倾吐心中的隐秘私事,体现了人间生活的情趣。出了万佛洞再往上走,就是西崖最高的石窟——天堂洞。洞中的泥塑体态健美,表情生动,其精美程度令学者们叹绝。
整个麦积山石窟里,既有壮观的泥塑大佛,也有精巧的泥塑小菩萨。其泥塑特点在于将神人格化,细腻地表现了人物的喜怒哀乐,极具生活情趣。同时,这座“东方雕塑馆”如同一部生动的中国雕塑艺术发展史。在这些泥塑中,北魏中期的作品,风格劲健粗犷,那衣裳的褶子紧贴身上,使人感受到躯体的健美。而隋朝时期的泥塑,追求雍容华丽的人物形象,使人倍感亲切。到了唐朝时期,出现了一派清新的雕塑风格,人物面目丰满、线条流畅、衣饰华贵多彩,塑造艺术达到无比精妙的境界。这种巧夺天工的泥塑,在世界上的确罕见,堪称无价之宝。
藏在深山之中的“东方雕塑馆”
麦积山石窟的泥塑在全国,乃至世界雕塑艺术中堪称精美绝伦,独具异彩。麦积山石窟早在1961年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一直“藏在深闺人未知”。不少中外游客只知道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却不知麦积山石窟的泥塑,导致这座“东方雕塑馆”门前冷落车马稀。
1991年,一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国际远征队”到此考察后,麦积山石窟才逐渐在海内外引起人们的重视。考虑到麦积山石窟泥塑的独特性,1997年,邮电部(今工业和信息化部)发行了一套《麦积山石窟》邮票。这套精美的邮票很快漂洋过海飞向世界各地,在海内外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浓厚兴趣,大批学者和游客蜂拥而至。一些西方学者评价,麦积山石窟大批精湛的泥雕,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鲜明的世俗化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情趣。其造型准确独特,手法精妙高超,为研究民族雕塑、绘画、工艺、建筑、宗教等方面的艺术和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在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今,麦积山石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这座绝壁上的千年瑰宝,已成为许多人对天水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