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股权投资管理的问题与改进实践

2024-10-06 00:00:00任静
国际商务财会 2024年16期

【摘要】新时代,股权投资是企业非常重要的一种资本运作模式,其通过购买其他主体的股份或者股权来获得相应的所有权或者控制权。股权投资管理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通过科学有效的股权投资管理,有助于实现资本保值增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综合竞争力。当然,受到市场波动、行业竞争等多因素的影响,企业股权投资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加强股权投资管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股权;投资;资本运作;评估

【中图分类号】F275;F276;F832.51

一、前言

随着我国股权投资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成功的股权投资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稳定的财务回报和现金流,包括股息收入、资本增值和投资退出收益。这些回报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可以用于再投资,用于企业的研发、市场拓展、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应当加强股权投资管理,建立全过程的股权投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投资决策效益。

二、企业股权投资管理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

一方面,通过合理的股权投资决策,企业可将资金投入到具有高增长潜力和良好回报的项目中,投资于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关的项目,拓展业务范围、进入新市场、获取关键技术或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投资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地域的项目,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企业可降低对单一市场或行业的依赖,从而减少市场波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分散风险,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如果企业的投资决策正确、被投资企业经营良好,那么企业可获取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通过技术转移、市场共享、分红、股权转让、品牌互补等方式获得投资收益、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实现资本增值,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有助于提高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

当企业投资于具有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时,可获得新的技术、产品或市场渠道,并将其应用于自身的业务中,加速自身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进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开发新产品或开拓新市场,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通过收购或投资于已经在目标市场中建立良好声誉和客户基础的企业,公司也可以快速进入新的业务领域或地区市场,迅速扩大其市场份额,并提供更全面、更本地化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提高服务水平。

(三)有助于提升综合竞争力

股权投资可使企业跨越行业边界,通过与行业内其他企业建立股权合作关系和产业链合作关系,建立广泛的商业网络,公司可进入新的市场领域、获取关键技术或资源,共享资源、技术和知识,共同开发新的商业机会,从而加快创新速度、降低风险,实现战略扩张和多元化经营,有助于提升综合竞争力。

三、企业股权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股权投资存在决策疏忽

部分企业在开展股权投资之前,对被投资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缺乏深入了解,未能进行详尽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缺乏充分的讨论和论证,决策权过于集中,导致投资方案存在诸如规模偏大、周期偏长或回报率偏低等不合理之处。此外,企业决策者往往受到个人偏好、经验或认知偏差的干扰,过于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期投资价值的考量。他们可能忽视某些关键信息或过度依赖直觉,对投资项目的潜在风险和回报缺乏准确全面的了解,从而做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这种盲目投资的行为无疑增加了投资风险,对企业的稳健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

(二)缺乏股权投资评价机制

某些企业受到短期利益的驱使,更关注短期的财务回报,而忽视了长期的战略目标和风险管理,这种短视行为导致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资时缺乏长远的规划和评价机制。当然,建立和实施股权投资评价机制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和人力,包括资金、时间以及专业的评估团队。对于一些规模较小或资源有限的企业来说,可能难以承担这些成本,因此缺乏股权投资评价机制。

(三)股权投资项目退出有待改进

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企业股权投资项目的退出面临挑战。例如,经济衰退、行业波动、政策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企业的退出计划,企业可能难以找到合适的买家或难以获得理想的退出价格。而一些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资时,未能考虑到投资的流动性需求,或者没有对退出的时机和方式进行充分的规划和评估,没有制定明确的退出策略和退出渠道等,也没有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导致在需要退出时面临困难,无法及时实现投资回报。

(四)股权投资风险监控管理力度不足

一些企业可能没有充分认识到股权投资风险的重要性,或者没有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的战略和文化中,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也未能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来确保投资决策的合规性和风险的可控性,股权投资风险监控管理力度不足,导致投资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或错误,从而无法及时发现和应对股权投资中的风险。

(五)股权投资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存在股权关系混乱、产权结构不完整等问题,或者决策权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导致股权投资管理部门在履行职责时缺乏清晰的权责边界,进而使得制度的执行受到阻碍,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些企业在制定股权投资管理制度时,缺乏明确的股权投资管理理念和目标,没有充分考虑到股权投资的特点和风险,导致股权投资管理制度的设计和实施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企业股权投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提高股权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为了减少决策疏忽,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股权投资决策机制,包括项目筛选、尽职调查、风险评估、投资方案设计等环节,明确投资决策的各个环节和责任人,提高股权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靠性,并将股权投资与自身的长期战略目标相结合,及时调整战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一方面,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资之前,应对目标公司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对项目的风险、市场前景、财务状况、竞争环境、管理团队的能力等情况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以及对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为投资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可成立专门的信息收集分析小组,对市场、行业和目标公司等进行全面、深入和准确的信息收集,并且通过专业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和解读,为投资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在评估投资项目时,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建立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充分考虑项目的劣势因素,全面评估项目的潜在风险,制定分散投资、设置止损点等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避免忽视项目的潜在风险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建立有效的投资后监督、评估和反馈机制,对投资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评估投资项目的效益和风险,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而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企业可以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为未来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提高投资回报率。

(二)建立完善股权投资方案评估体系

为了提高股权投资的成功率和回报率,企业应当建立完善股权投资方案评估体系,将股权投资评价机制纳入战略规划和管理体系中,并且根据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股权投资评价机制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企业应当合理设置股权投资评估指标,包括财务指标、市场前景指标、管理团队指标和风险指标等,其中财务指标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效率等,如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市场前景指标包括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趋势、竞争状况、市场地位、市场竞争力等;管理团队指标包括管理团队素质、经验、能力、战略规划和执行能力等;风险指标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

其次,企业应当根据评估目的和所收集的信息,选择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适合的评估方法,也可采取风险度评价法、检查表评价法、德尔菲法和决策树法等投资方案评估方法,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对被投资企业价值的影响。其中,市场法通过比较被投资企业与可比公司的市场价值来确定其价值;收益法通过预测被投资企业的未来现金流并折现到现值来确定其价值;成本法通过估算重新构建一个相同或相似的企业所需的成本来确定其价值。对于控股型股权投资,企业可采用整体评估后再测算股权投资价值的方法,而对于非控股型股权投资(少数股权),则可采用收益法或重置价值法进行评估。

再次,在使用所选的股权投资方案评估方法之后,企业应当对被投资企业进行详细的评估分析,采取财务预测、现金流折现分析、市场比较分析等科学的分析方法,计算出目标企业的股权价值。

此外,企业还需要根据评估分析的结果,撰写详细的评估报告,包括评估目的、评估方法、评估过程、评估结果以及相关假设和限制条件等,并且有专门的部门来对评估报告进行内部审核和验证,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三)完善股权投资项目退出管理工作

企业需要完善股权投资项目退出管理工作,定期审查和调整其退出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和被投资企业的发展情况,提高其投资回报率和整体业务绩效。

第一,由于股权投资的退出可能涉及复杂的法律和合规问题,如股权转让的限制、税务问题、监管要求等,因此企业需要充分了解和遵守国家关于股权投资退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争取政府对股权投资退出的政策支持,有效避免退出过程受阻或产生额外的成本和风险。

第二,由于股权投资的退出需要专业的技能和经验,包括估值、谈判、交易结构设计等方面,企业内部管理问题也可能影响股权投资的退出,因此企业应当聘请专业的投资管理团队,专门负责股权投资项目的退出管理工作。

第三,通过制定明确的退出策略,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投资组合,并确保其投资目标与整体业务战略保持一致,因此在进行股权投资之前,企业应根据项目的特点、市场环境、战略目标等因素,明确其退出策略和目标。这包括确定退出的时间点、方式和预期回报率等。比如企业可在项目开展之前设置好相应的盈利期望点和止损点,一旦项目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及时止损。比如企业可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如协助其进行后续融资、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等,帮助被投资企业更好地发展和成长,从而增加其退出价值。比如企业可考虑多种退出方式,如首次公开发行(IPO)、并购、新三板挂牌、股权转让等,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不确定性,并增加退出的成功率。比如被投资企业选择退出,企业可采取现金补贴、约定股权回购等方式,被投资企业参股后可实行股权置换措施等方式来顺利退出。

第四,在明确退出策略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退出计划,包括退出步骤、时间表、资源需求等内容,并且密切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定期对退出计划进行审查和更新,在市场环境不佳时,企业可以采取观望态度或寻找其他合适的退出渠道,确保其符合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

(四)建立全过程的股权投资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股权投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等方面,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流程、方法和政策等,包括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和风险管理目标等,为风险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确保在股权投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监控和管理风险。

同时,企业应当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风险监控管理策略和方法,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等,并且对股权投资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定期向公司管理层、董事会、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报告风险状况和应对措施的有效性,确保信息畅通、共享和协同,确保企业的股权投资安全稳健。比如企业可根据股权投资情况,设置效益、运营监控管理、资金流向监控和安全监控等方面的风险预警监控指标,根据同行业同类指标的平均数值来进一步设计最高指标。

(五)健全股权投资管理制度

首先,企业应当明确股权投资管理的管理理念和目标,包括获取财务回报、实现战略协同效应、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分散风险等,并且设立专门的股权投资管理部门,完善组织架构和职责,明确股权投资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其次,企业应当充分考虑股权投资的特点和风险,以战略目标和实际发展情况为主要参照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股权投资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投资决策流程和标准,制定从项目筛选、尽职调查、投资决策到项目退出的全流程管理规范,确保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此外,企业应当建立有效的执行和监督机制,确保内部控制环境良好、风险评估机制完善、控制活动执行有力,确保股权投资管理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和监督。同时,应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估,定期对股权投资管理制度进行审计评估和改进,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更好地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投资业务的发展,降低股权投资风险。

五、结语

综上所述,股权投资管理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行业前景、管理团队能力等,这需要专业的财务分析、市场研究和风险评估能力。企业应建立完善股权投资方案评估体系,提高股权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健全股权投资管理制度,从而实现自身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杨育瑜.新时期国有企业股权投资投后管理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探讨[J].投资与创业,2024,35(07):122-124.

[2]谢贤君.对地方国有企业股权投资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活力,2024,42(06):133-135.

[3]解璇.集团管控下股权投资管理的要点探析[J].商讯,2024(05):111-114.

[4]纪政甫.企业集团对外投资股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活力,2023,41(24):136-138.

[5]宋俊晓.国有企业股权投资投后管理研究[J].广东经济,2023(16):77-79.

责编: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