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楼本草考证

2024-10-04 00:00:00陈晓芳张翔宇柳敏宁悦彤王永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4年9期

【摘 要】 药用植物重楼在民间使用广泛,但药典规定品种仅两种,不利于该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有必要对其在历代本草典籍中的曾用名、形态与基原、产地变迁、药用价值与归经进行考证和整理。考证结果表明,重楼以“蚤休”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自汉代以来,历代本草及近现代对其有诸多曾用名;其基源以百合科重楼属植物为主;自汉以来产地由北向南迁移趋势明显;历代本草和医药学典籍不断扩展了重楼的药用价值,对其归经虽有各异,现已逐渐统一。本研究为重楼溯本求源、中医药文化传承及进一步开发重楼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药用植物;重楼;本草考证

【中图分类号】R28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4)17-0036-07

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17.zgmzmjyyzz202417009

Textual Research on Medicinal Plants of the Genus Paris

CHEN Xiaofang1 ZAHNG Xiangyu2* LIU Min2 NIGN Yuetong1 WANG Yong2

1.Bijie Medical College,Bijie 551700,China;

2.Bijie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ijie 551700,China

Abstract:The medicinal plants of the genus Paris are widely used among the people,but according to the pharmacopoeia,there are only two varieties,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is genus of plants. It is necessary to research and organize their former names,forms and origins,changes in origin,medicinal value and meridians,and the use of Paris by ethnic minorities to treat related diseas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Paris was first recorded in the “Shennong Materia Medica Classic” under the name “Flea Rest”. Since the Han Dynasty,there have been many former names for it in various genres and modern times; Its origin is mainly from plants of the Liliaceae and Paris genus; Since the Han Dynasty,the trend of origin migration from north to south has been obvious; The medicinal value of Paris has been continuously expanded through various dynas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edical classics,and although its meridians vary,they have gradually been unified. This study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racing the origin of medicinal plants in the genus Paris,inheri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and further developing the medicinal value of Paris.

Key words:Paris;Medicinal Plant;Textual Research

重楼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或七叶一枝花P.polyphylla Smith var.chinensis(Franch.) Hara的干燥根茎[1。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平喘止咳、抗肿瘤、止血、心血管、免疫调节、镇静等作用[2。重楼属植物全世界的共37种 (变种),中国有30种(变种),占全属种数81%[3。重楼是宫血宁胶囊、金富康口服液、楼莲胶囊、肝复乐片等40余种中成药的原料[3,有18种及变种重楼属植物作为药用植物在利用[4

重楼属植物的药用历史非常悠久,历代本草及医药典籍对蚤休(重楼)及其药用价值均有记载,但基源不清,药用混乱,这给重楼属植物的有效利用带来较多问题。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古籍,对历代本草中重楼曾用名、植物形态及基原、产地变迁、药用价值与归经进行了初步考证,并对少数民族使用重楼治疗疾病进行了整理,以期为重楼属药用植物溯本求源、中医药文化传承及进一步开发重楼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1 历代曾用名考

历代本草及近现代典籍中对重楼曾用名称的记载(详见表1)。重楼以蚤休之名始载于汉代《神农本草经》“蚤休,味苦微寒……,一名蚩休”,自此,重楼以蚤休之名沿用至民国时期,至今民间仍有此用名。唐《新修本草》首次记载以重楼命名,并增加了重台、草甘遂的别名。《本草蒙筌》首次记载使用七叶一枝花之名。近现代,增加了枝花头、白重楼、独角莲、白蚤休、独角莲、灯台七、浙重楼等。《全国中草药汇编》收载重楼为百合科重楼属植物华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根状茎[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正式以重楼命名,并指出重楼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或七叶一枝花P. polyphylla Smith var. chinensis(Franch.)Hara的干燥根茎[1

2 形态与基原考

2.1 可推断重楼植物的基原 对于重楼植物形态的描述,最早记载于《新修本草》:“今谓重楼者是也,……苗似王孙、鬼臼等,有二三层,根如肥大菖蒲,细肌脆白。”[8其中“苗似王孙、鬼臼等,有二三层”等对重楼地上部分的描述,已初步窥探出重楼的植物形态非常接近现代植物分类学中对重楼属植物的描述,但不够具体。而“根如肥大菖蒲,细肌脆白”的描述与大多数重楼属植物根部特点有一定的差异,对其后面考证其原植物基原具有重要意义。《开宝本草》载蚤休:“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叶似鬼臼、牧蒙辈。年久者二三重。根似紫参,皮黄肉白。五月采根,日干用之。”[36其中“年久者二三重”的阐述进一步说明了重楼为多年生植物,其地上部分叶的层数与年限有关,“根似紫参,皮黄肉白”的描述与《新修本草》中关于重楼“根如肥大菖蒲,细肌脆白”8的描述相似,据此推断该两本本草所述之重楼应为同一个类群。《日华子本草》言“根如尺二蜈蚣,又如肥紫菖蒲”10,着重描述了重楼根的形态,其中“尺二蜈蚣”的描述非常形象,这与重楼根的环节特点极为相似。

《本草图经》则对重楼的形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苗叶似王孙、鬼臼等,作二、三层,六月开黄紫花,蕊赤黄色,上有金丝垂下,秋结红子,根似肥姜,皮赤肉白。”[11以上对重楼的描述并结合其附图,这与百合科重楼属植物基本一致。按照《图经》对其叶、花、根的描述,结合李恒37对重楼属因其胎座类型不同而被划分的2个亚属,其中侧膜亚属的根状茎均粗壮,中轴亚属的根状茎粗壮或细长。据此,古代重楼来自百合科重楼属植物。然根部细长的情况一般为北重楼组植物,根据其根部似肥姜的的描述可以推测《图经》记载的重楼不属于北重楼组。明嘉靖陈嘉谟撰《本草蒙筌》:“蚤休,……不生傍枝,一茎挺立。茎中生叶,叶心抽茎。年久发三四层,上有金丝垂下。故又名金线重楼,俗呼七叶一枝花也。”[18如图1a所示。在以上植物形态描述的基础上,增加了花瓣“上有金丝垂下”的描写,结合《本草图经》中的附图及文字阐述推断“滁州蚤休”应为七叶一枝花P. polyphylla var.chinensis,与王德群38、蒋露39等的考证一致。

《本草纲目》载:“重台、三层,因其叶状也。金线重楼,因其花状也。甘遂,因其根状也。紫河车,因其功用也。重楼金线,处处有之,生于深山阴湿之地。一茎独上,茎当叶心,叶绿色,似芍药,凡二、三层,每一层七叶。茎头夏月开花,一花七瓣,有金丝蕊,长三、四寸,王屋山产者至五、七层。根如鬼臼、苍术状,外紫中白,有粘糯二种。”[20(如图1d所示)。根据文字记载及附图中的重楼叶片、根状茎、花、萼及产地推断其极可能为多叶重楼,这与蒋露等[38的考证一致。

2.2 不可推断重楼植物的基原 部分古籍虽有记载重楼,但无法推断其基原。如:《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千金翼方》《嘉祐本草》《本草便》《青囊药性赋》《得配本草》等均有记载重楼,但均以记载药用价值,并未记载其植物形态特征,无法窥探其原植物基原。而宋《本草衍义》载:“蚤休,无旁枝,止一茎,挺生高尺餘,颠有四、五叶,叶有歧,似虎杖。中心又起茎,亦如是生叶。惟根入药用。”[12对重楼的植物形态做了较多的补充,其中“无旁枝,止一茎,挺生高尺餘,颠有四、五叶”的描述与重楼属植物的形态相似,但“叶有歧,似虎杖”的描述则与重楼属植物叶的形态有较大差异,很难确定其为重楼属哪个类群,亦或者不属于重楼属植物。

2.3 可推断重楼植物的多个基原 部分古籍记载重楼信息较少,包括花、叶、性状、产地等信息记载不够全面,导致其基原较难考证,可能有多个基原植物。明《滇南本草》载重楼:“一名紫河车,一名独角莲。味辛、苦、微辣,性微寒。俗云:是疮不是疮,先用重楼解毒汤。此乃外科之至药也。主治一切无名肿毒。攻各种疮毒痈疽,发背痘疔等症最良,利小便。单方:治妇人乳结不通,红肿疼痛与小儿吹着。重楼三钱水煎,点水酒服。”[15

《滇南本草》整理组整理的《滇南本草》第一卷第1版(1959)定重楼为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第二版改为P. yunnanensis),李恒37也认为其为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 (Franch.) Hand.-Mazz.,主要因为云南省滇重楼分布较多,然云南省亦是我国重楼属植物分布最多最广的区域,而《滇南本草》中所记载重楼并未对其植物形态做描述,仅仅因其“紫河车、独角莲”以及其地域将其考证为滇重楼这个确定的种似乎不妥,其可能为滇重楼或同属其他类群。

清代《植物名实图考》载蚤休:“本经下品,江西、湖南山中多有,人家亦种之……滇南谓之重楼一支箭,以其根老横纹粗皱如虫形,乃作虫蒌字。亦有一层六叶者,花仅数缕,不甚可观,名逾其实。子色殷红。”[29(如图1b所示)。按照该书中描述及附图,可知果期根状茎肥厚,7叶,7萼片,果实开裂,叶基楔形狭窄,与七叶一枝花P. polyphylla var. chinensis极为相符,然附图花瓣较花萼长,但又与多叶重楼 P. polyphylla相符。“滇南……亦有一层六叶者,花仅数缕,不甚可观,名逾其实,子色殷红”,然按李恒对重楼属植物的分类,符合六叶的重楼较多。因此笔者认为《植物名实图考》所述重楼应为七叶一枝花P. polyphylla var.chinensis、多叶重楼P. polyphylla、滇重楼P.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或同属其他。

清《本草求原》所载七叶一枝花:“此草三层,每层七叶,一茎直上,一花七瓣。根似肥姜,皮赤、肉白……蕊,赤黄,长三、四寸,上有金丝垂下。”又有:“谚云:‘七叶一枝花,紫背黄根节生窪;每节一窝者真,一寸九节者上,每从甘石山头上,日出昆仑是我家;生高山上,得太阳之气。大抵谁人寻得着,万两黄金不换他’……皮黄质重者上,皮黑质轻者次。”[40前者因其花瓣“三、四寸”,推断可能是多叶重楼P. polyphylla 或狭叶重楼 P. polyphylla var.stenophylla。后者“紫背黄根节生窪”则极可能为凌云重楼 P. cronquistii (Takht.) H. Li。据此推断该书所载重楼可能是七叶一枝花 P. polyphylla var. chinensis、狭叶重楼 P. polyphylla var. stenophylla 、凌云重楼 P. cronquistii (Takht. ) H. Li或其他同属类群。

3 产地变迁考

重楼产地记载最早为汉《名医别录》“蚤休,有毒。生山阳及宛朐”[6,该著作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记载重楼分布于今山东省菏泽市西南地区,为最早记载重楼属植物分布区域。然汉代“山阳及宛朐”均为今山东菏泽西南区域,这与蒋露等39考证认为其山阳为今河南省有较大差异,亦或山阳包括了今河南靠山东菏泽一带较为可信。宋《本草图经》言:“蚤休,……今河中、河阳、华、凤、文州及江淮间亦有之。”11其中“河中”指今山西省永济市附近,“河阳”指今河南省焦作市附近,“华”指今陕西华县,“凤”指今陕西凤县,“文州”指今甘肃文县,“江淮”指位于今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区域。说明在汉代产地的基础上,宋代时重楼产地已向秦岭、江淮地区扩展,但笔者认为其并非产地完全发生变迁。

明嘉靖陈嘉谟撰《本草蒙筌》,言“川谷俱有,江淮独多”[18。其进一步扩充了重楼的分布区域,而“江淮”在古代泛指长江、淮河之间的区域,包括了今天安徽中部、中南部,江苏中部、中南部,河南南部和湖北东北部,并认为山谷均有分布,其在《图经》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分布区域明确,且结合《名医别录》对其分布与山东菏泽地区的描述,说明重楼属植物的生境已逐步南移至长江一带。明《滇南本草》虽未有重楼确切产地记载,但可知此时已增加了云南产区。明弘治十八年明嘉靖《本草纲目》:“重楼金线,处处有之,生于深山阴湿之地。……王屋山产者至五、七层。”[20及《本草品汇精要》

中直接引用了《本草图经》对重楼产地的描述:“生山阳川谷及冤句,河中、河阳、华凤、文州及江淮间亦有之。道地:滁州。”

说明此时重楼产地还是在长江以北,滁州为道地产区[16。清《植物名实图考》载:“本经下品,江西、湖南山中多有,人家亦种之……滇南谓之重楼一支箭,以其根老横纹粗皱如虫形,乃作虫蒌字……滇南土医云:味性大苦,大寒,入足太阴。治湿热瘴虐下痢,与本草书微异。滇多瘴,当是习用药也。”[29综上所述,从古至今,重楼产地已逐渐由北向南迁移,图2为近年来在黔西北地区收集保存的部分重楼资源。

4 药用与归经考

重楼药用价值始载于汉《神农本草经》:“蚤休:味苦微寒,主惊痫,摇头弄舌,热气在腹中,癫疾,阴蚀,下三虫,去蛇毒。”[5表明重楼主要用于治疗心脾实热或脾肾虚热、疱症、妇科疾病等,也可以杀灭人体寄生虫和治疗毒蛇咬伤。但对其使用方法及用量未有记载。唐《千金翼方》记载:“蚤休味甘,寒,无毒。主皮肤往来寒热,利小肠膀胱气。疗黄疸,阴蚀,下三虫,去蛇毒。”7结合《神农本草经》及《名医别录》的描述,该书增加了对重楼治疗小腹肿痛、黄疸的药用价值描述,其药用价值得以拓展。宋《开宝本草》36对重楼药用价值、用药部位等进行了简要描述,其中“醋摩疗痈肿,傅蛇毒有效”阐明其采用醋一起混合推拿可以治疗痈肿,对于毒蛇咬伤后用其敷在伤口有治疗效果。“五月采根”则进一步指明其入药部位及其采挖时间。“日干用之”表明其根部采挖后需晾晒使其干燥后使用。《日华子本草》记载认为重楼可用于治疗小儿惊风抽搐、催吐、结核等病症[10,进一步拓展了重楼的药用价值。宋《本草衍义》言其“惟根入药用”12。指明了其药用部位为根部。元《珍珠囊补遗药性赋》14表明重楼用于治疗痈疽恶疮非常好,但“无毒”的说法似乎欠妥,可能是用量极少的原因。《滇南本草》15进一步拓展了重楼利小便及治疗乳腺堵塞等病症及治疗方法。《雷公炮制药性解》19按照蚤休味苦,将其归入心经,用于治疗惊痫等疾病,而且能解毒,这是首次在医药典籍中提出重楼药用归经的说法,对后续中医使用重楼作为药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草纲目》[20记载重楼的炮制方法,即“入药洗切焙用”。《本草汇言》21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蚤休的使用“中病即止,又不可多服久服”,如果有“热伤营阴,吐衄血证”则忌用。在《卫生易简方》41中有关于采用重楼治疗小儿胎风,手足搐搦的方法为“用蚤休为末,即紫河车,又名金线重楼,每服半钱,冷水调下”。《本草汇笺》[25对重楼的记载,其言语之中对采用其治疗疡类病症的作用做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其为“疡科之神品”,“恶毒痈肿至重者,不过二服,立消”。并对其使用方法和用药配伍做了详细的记载。《本草从新》26记载重楼对牙的损害很大,但对于因牙疼需拔掉的情况可采用以上所述方法点牙“自落”。《植物名实图考》29中记载云南民间医生总结重楼药用“入足太阴”,从中医的角度进一步将其扩展归入脾经,这与古时西南地区多瘴毒有关。《本草便读》[42将重楼因其“凉血散瘀”而将其归入肝经,由于药物的归经是从药物的功效上总结出来的,具有指导药物的临床应用,能使药物发挥更好的作用。因此其不管是归肝经还是归心经都是前人在使用重楼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功效,都对于重楼药用价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直至现代,通过医学、药学的快速发展,对重楼的药用价值得以进一步扩大,《全国中草药汇编》[2收载重楼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平喘止咳、抗肿瘤、止血、心血管、免疫调节、镇静等作用,而《中国药典2020年版》[1收载重楼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

5 讨论

历代本草记载重楼存在蚤休、蚩休、重台、草甘遂、草河车、紫河车、金线重楼、七叶一枝花、独角莲等别名、异名。与此同时,近年来在对全国各地重楼资源调查过程中,各地方、各民族地区对重楼还有诸如:七枝莲、起证独活(哈尼语)、滇王孙、铁灯台、红铁灯台、一层楼、金耳环、天鹅蛋、土三七、两把伞、麻婆婆、牙赶庄(傣语)、九道箍、海螺七、狼毒、烂屁股、慢勃勃(彝语)、脚踏一条龙等民间叫法。纵观历代本草、地方植物志、药品标准、各地方、各民族多以功效、叶型、花型、根型、植物形态等对重楼进行命名。

截至目前,我国将重楼作为药材使用权威的基原植物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百合科重楼属植物云南重或七叶一枝花。然经对历代本草记载重楼的基原植物考证以及现在民间所用药用重楼的基原来源均并非只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所收载的两个种。如考证认为《本草图经》中的“滁州蚤休”应为七叶一枝花;《本草纲目》记载为多叶重楼;考证《本草衍义》中基于“叶有歧,似虎杖”的描述与重楼属植物的形态存在差异而可能不属于重楼属植物;《滇南本草》中重楼的考证为滇重楼或同属其他类群植物;《植物名实图考》的考证可能为七叶一枝花、多叶重楼、滇重楼或同属的其他类群的植物;《本草求原》考证推断所载重楼可能是七叶一枝花、狭叶重楼、凌云重楼或其他同属类群。以上所述,笔者对历代本草中重楼基原的考证后认为,药用重楼自历代以来基原来源多样,且民间采用重楼治疗相关疾病也并非只采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所收载的两个种。因此笔者认为,对重楼属植物的基原开展和进一步研究,有助于将更多重楼属植物纳入《中国药典》规定范围,有利于重楼属药用植物更为广泛地应用。

通过对历代本草中重楼产地的考证,可窥探出自汉代以来重楼的产地变迁范围。自汉《名医别录》“生山阳及宛朐”到宋《本草图经》“河中、河阳、华、凤、文州及江淮间亦有之”,《本草蒙筌》“川谷俱有,江淮独多”至清《植物名实图考》“江西、湖南山中多有,……滇南谓之重楼一支箭……滇多瘴,当是习用药也”等等。说明重楼产区随着朝代的更替自黄河以北的山东、河南到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江淮地区直至江西、湖南、云贵地区不断变迁扩展。现如今,重楼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以云南、贵州、四川为主,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地也有少量分布,但山东、河南等地已很难找到。据此,自汉、唐、宋、明、清到现代,重楼产地由北向南迁移的趋势已明了[39

通过对历代本草中重楼药用价值及归经的考证,可进一步了解重楼的药用价值和指导采用现代医药学手段对其药用价值的研究。自汉《神农本草经》首次记载重楼“味苦微寒,主惊痫,摇头弄舌,热气在腹中,癫疾,阴蚀,下三虫,去蛇毒”以来,历代本草和医药学典籍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展重楼的药用价值。自《雷公炮制药性解》按照蚤休味苦,将其归入心经后,《植物名实图考》记载云南民间医生将其归“入足太阴”,而《本草便读》又因重楼具有“凉血散瘀”而归入肝经,历代中医对其归经虽有各异,但对后世中医学家扩展重楼的药用价值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直至现代,医药学家对重楼的性味归经及功效说法逐渐统一,认为其性微寒、味苦、归肝经。《中国药典》2020年版明确了重楼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的功效,用于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现代研究表明重楼在镇静止痛、止血、抗菌、抗肿瘤等方面还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随着现代医药学的发展,重楼的药用价值将会被进一步挖掘。王绍龄[43一文仅从重楼别名紫河车、王孙、鬼臼、拳参等考证认为可能为误笔、误录,没有对重楼进行系统的考证。本文对药用植物重楼的曾用名、形态与基原、产地变迁、药用价值与归经等进行了分类考证和整理。对产地的考证可窥探出自汉代以来重楼的产地变迁范围,由此可以明确出不同时期重楼的道地产区变化;对其形态和基原的考证有助于将更多重楼属植物纳入《中国药典》规定范围,有利于重楼属药用植物更为广泛的应用;通过对历代本草中重楼药用价值及归经的考证,可进一步了解重楼的药用价值和指导采用现代医药学手段对其药用价值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271-272.

[2]王国强,黄璐琦,郝近大,等.全国中草药汇编(卷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56-458.

[3]李恒,苏豹,张兆云,等.中国重楼资源现状评价及其种植业的发展对策[J].西部林业科学,2015(3):1-7.

[4]王跃虎,牛红梅,张兆云,等.重楼属植物的药用价值及其化学物质基础[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5):833-839.

[5]顾观光.神农本草经[M].杨鹏举,校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89.

[6]陶弘景.名医别录[M].尚志钧,辑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28-229.

[7]孙思邈.千金翼方[M]王勤俭,周艳艳,校.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60.

[8]苏敬.新修本草辑复本[M].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78-279.

[9]唐慎微.大观本草[M].艾晟,刊订.尚志钧,点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04.

[10]常敏毅.日华子本草辑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65.

[11]苏颂.本草图经[M].尚志钧,辑校.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83.

[12]寇宗奭.本草衍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73.

[13]钱乙.小儿药证直诀[M].张灿玾,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63.

[14]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55.

[15]兰茂.滇南本草[M].滇南本草整理组,整理.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59:493-496.

[16]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427-428.

[17]张懋辰.本草便[M].李心机,马宏洋,等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33.

[18]陈嘉谟.本草蒙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94-195.

[19]李士材.雷公炮制药性解[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67.

[20]李时珍.本草纲目[M].刘衡如,校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34,1201.

[21]倪朱谟.本草汇言[M].戴慎,陈仁寿,虞舜,点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17.

[22]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62-263.

[23]罗必炜.青囊药性赋[M].曹宜,樊晓峰,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84.

[24]张志聪.本草崇原[M].刘小平,点校.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127-128.

[25]顾元交.本草汇笺[M].刘更生,点校.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10-111.

[26]吴仪洛.本草从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112.

[27]张璐.本经逢原[M].赵小青,裴晓峰,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110.

[28]严西亭,施澹宁,洪缉菴.得配本草[M].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1958:43.

[29]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605-606.

[30]张山雷.本草正义[M].程东旗,点校.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93-194.

[31]广东省药品公司.广东省中药材饮片加工炮制手册[M].广东:广东省药品公司,1977:41-42.

[32]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14.

[33]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中药炮制规范[M].北京:北京市卫生局,1986:60.

[34]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76-78.

[35]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81.

[36]卢多逊.开宝本草辑复本[M].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39.

[37]李恒.重楼属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8]王德群.《政和本草》滁州药物考[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3(2):55-58.

[39]蒋露,康利平,刘大会,等.历代本草重楼基原考[J].中国中药杂志,2017(18):3469-3473.

[40]赵其光.本草求原[M].朱蕴菡,王旭东,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59,191.

[41]胡濙.卫生易简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320.

[42]张秉成.本草便读[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48.

[43]王绍龄.重楼的本草考证[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1):55.

(收稿日期:2023-12-07 编辑:陶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