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出走了,该如何找回来?

2024-10-02 00:00:00李伟胡爽
父母必读 2024年9期

区域活动时,豆豆、小满和铮铮等几个孩子来到建构区搭建“我的家乡”。他们选择了平时收集的酸奶盒,尝试搭建家乡的古北口长城。

兴趣与耐心都很充足

在搭建长城之前,孩子们一起观看了之前幼儿园组织的一次古北口长城游览的视频,对长城的结构(有城墙、敌台、烽火台)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紧接着,孩子们就开始着手搭建,大家非常细致、耐心地按照步骤图搭建,不一会儿的工夫,一个缩小版的长城模型就搭建好了。

不过问题也出现了,我发现这堵城墙没有“缺口”,为了引导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我对他们说:“长城建好之后,首先要对它的安全性、实用性进行检测,如果长城的墙面封闭平整,战争时长城的作用又怎么发挥呢?如何既确保战士安全的同时又能很好地抵御敌人呢?”

耐心逐渐被困难消磨殆尽

于是,铮铮围着“长城”转着圈地“检测”,其他孩子也目不转睛地关注着,很快大家就发现城墙的缺口问题了。这时候孩子们依旧干劲儿十足,紧接着便开始动手调整。他们尝试着用不同长度的积木、其他低结构材料来替代制造出错落的搭建形式,但是尝试了好几次,依旧不能如愿地在城楼上搭建出镂空的效果。

他们一个个垂头丧气的,耐心也被消磨得差不多了。豆豆表示:“太难了,要不我们还是放弃吧?”小满接着说:“这么复杂,我们要搭建到什么时候呀?”铮铮也面露难色:“要不我们请老师帮帮忙吧?”

在鼓励和肯定中重拾耐心和信心

这时候我应声赶来,先肯定了孩子们刚刚的努力和付出,然后引导孩子认真观察,“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这个长城模型已经基本完成了,还差一步就竣工了,你们真厉害!之前大家尝试过搭建一扇门,这跟搭建镂空窗户有很多相似之处,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冷静下来,一起再观察一下镂空搭建方法的步骤图!来,一起加油”。

观察之后,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 “这个地方需要拐弯的,所以不能用直的积木。”“从下面到上面,这个地方需要一样厚度的纸盒。”“窗口底部和顶部各用一个长的纸盒,这样就能支撑住再往上放的纸盒了。”……讨论之后,大家开始动手调整,他们找来了方形、长方形纸盒围出一个正方形镂空,并且把窗户的高度适当抬高……就这样,在一遍又一遍的摸索中,孩子们终于成功地搭建出了符合隐蔽及放置武器的城楼窗户。

上述两个案例,从引导孩子耐心做事的角度给家长提供了非常清晰的几点育儿建议。

1. 用孩子理解的方式引导他体会耐心的含义

“耐心”这个词对于孩子来说太抽象了,他并不知道到底什么是耐心,所以家长不要对孩子说“要耐心一点,不要急”这样的话。案例一中老师的“选材”值得家长借鉴,乌龟以慢著称,因此老师通过带着孩子们一起认识乌龟、养乌龟、看乌龟行动等方式,让孩子意识到原来耐心就是做事情的时候要慢一点、不能着急,相信这些实践活动带给孩子的印象更深刻,比反复讲大道理更有用。

2.帮助孩子找回失去的耐心

案例二中,我们能看到孩子们刚开始搭建长城的时候,个个兴致盎然,能耐心且细致地一步步完成任务,但当遇到问题和困难且一时找不到解决办法时,耐心就被逐渐地消磨殆尽了,信心和状态也相应受到影响。这其实是孩子一种正常的表现,所以老师先是肯定和赞扬,然后更注重了鼓励和引导—让孩子在观察、对比和分析中找到问题的症结,再去尝试、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又逐渐恢复了耐心,并顺利地完成任务。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当孩子缺乏耐心的时候,更需要的是家长的耐心引导,这也是在给孩子进行良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