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手术患者滞留PACU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10-02 00:00:00何斌斌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25期

[摘要]目的分析胸腔镜手术后患者滞留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careunit,PACU)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12月于台州市中心医院行肺部胸腔镜手术的6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PACU停留时间是否>30min将其分为滞留组和非滞留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滞留PACU的危险因素。结果645例患者中的159例(24.65%)术后在PACU滞留时间>30min。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术前贫血、手术时间、术中低氧血症、术中低体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SA分级Ⅲ/Ⅳ级、手术时间>120min、术中低氧血症、术中低体温均是肺部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滞留PACU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后患者滞留PACU与年龄、ASA分级Ⅲ/Ⅳ级、手术时间>120min、术中低氧血症、术中低体温等因素相关,临床工作中需积极预防与治疗,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麻醉恢复室;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4.25.011

AnalysisofinfluencingfactorsofPACUretentioninpatientsafterthoracoscopicsurgery

HEBinbin

DepartmentofAnesthesiology,TaizhouCentralHospital,TaizhouUniversityHospital,Taizhou318000,Zhejia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influencingfactorsofpostanesthesiacareunit(PACU)retentioninpatientsafterthoracoscopicsurgery,soastoprovideevidenceforclinicalpreventionandtreatment.MethodsClinicaldataof645patientsundergoingthoracoscopicsurgeryinTaizhouCentralHospitalfromJanuarytoDecember2023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Patientsweredividedintoretentiongroupandnon-retentiongroupaccordingtowhethertheirstaytimeinPACUwasmorethan30min.TheriskfactorsofpostoperativePACUretentionwereanalyzedbyLogisticregression.ResultsAmongthe645patients,159(24.65%)remainedinPACUformorethan30min.There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sinage,bodymassindex,smoking,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ASA)grade,preoperativeanemia,operationtime,intraoperativehypoxemiaandintraoperativehypothermiabetweentwogroups(P<0.05).MultivariateLogisticregressionanalysisshowedthatage,ASAgradeⅢ/Ⅳ,operationtime>120min,intraoperativehypoxemiaandintraoperativehypothermiawereallriskfactorsforpostoperativePACUretentioninpatientsundergoingthoracoscopicsurgery(P<0.05).ConclusionThePACUretentionofpatientsafterthoracoscopicsurgeryisrelatedtoage,ASAgradeⅢ/Ⅳ,operationtime>120min,intraoperativehypoxemia,intraoperativehypothermiaandotherfactors.Clinicalworkshouldactivelypreventandtreatthepatientstopromotepostoperativerecovery.

[Keywords]Thoracoscopicsurgery;Postanesthesiacareunit;Riskfactor

目前中国的大部分肺部手术都是在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进行的。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并能缩短住院时间[1-2]。为满足外科手术操作需要,术中通常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患者需转入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careunit,PACU)继续监测治疗。PACU作为患者从麻醉和手术状态中逐渐恢复的场所,已成为胸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重要环节[3]。近年来,随着围手术期管理水平的提高及监测治疗技术的进步,PACU内常见并发症呈现下降趋势[4]。为进一步缩短行胸腔镜手术患者的PACU滞留时间、提高手术间的周转及推广舒适化医疗,并践行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本研究拟探讨患者术后滞留PACU的发生率及其潜在的影响因素[5]。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12月于台州市中心医院行肺部胸腔镜手术的6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性别不限;年龄≥18岁;行肺部胸腔镜手术。排除标准:年龄<18岁;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者。本研究经台州市中心医院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2024L-06-21)。

1.2麻醉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肺部胸腔镜手术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在麻醉诱导阶段,静脉给予丙泊酚2.0~2.5mg/kg或依托咪酯0.1~0.2mg/kg或瑞马唑仑0.2~0.3mg/kg,舒芬太尼0.2~0.5μg/kg,罗库溴铵0.6~0.9mg/kg。在麻醉维持阶段,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2~0.4μg/(kg·min)并复合吸入七氟烷,间断追加罗库溴铵以维持肌松效应,并根据术中情况追加舒芬太尼。术毕常规吸痰及鼓肺操作,并根据患者肌松恢复情况使用舒更葡糖拮抗肌松残留。术后镇痛采用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舒芬太尼静脉输注的多模式镇痛方案。

1.3判定标准

麻醉手术科在实际工作中考虑到手术间与手术量的比例,为加快手术间周转,要求胸腔镜手术患者在手术间内进行苏醒拔管。当患者完全清醒且满足拔管指征后拔除气管导管,再转入PACU度过全麻恢复期。患者在PACU停留时间>30min为发生滞留PACU事件,并以此将患者分为滞留组和非滞留组。

1.4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史和现病史,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吸烟习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术前血液检查等指标。同时收集患者术中手术时间、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和不良事件等资料。术中低氧血症定义为手术期间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arterialoxygensaturation,SpO2)≤90%;术中低血压定义为手术期间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或收缩压降低超过基础值的25%且持续1min以上;术中低体温定义为手术期间体温<36℃。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的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滞留PACU的发生情况

本研究645例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159例(24.65%)发生术后滞留PACU,486例(75.35%)未发生术后滞留PACU。

2.2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年龄、BMI、吸烟、ASA分级、术前贫血、手术时间、术中低氧血症、术中低体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影响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滞留PACU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表1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滞留PACU情况作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SA分级Ⅲ/Ⅳ级、手术时间>120min、术中低氧血症、术中低体温均是肺部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滞留PACU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3讨论

在肺部胸腔镜手术麻醉中,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将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术后易出现相关并发症,因此PACU在围手术期的重要性更为凸显。PACU通过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护,预防并处理相关并发症,确保患者能够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本研究通过对患者基础情况和术中情况的记录统计,分析影响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滞留PACU的各类因素,提出防治措施以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滞留时间。

本研究共纳入645例进行肺部胸腔镜手术的患者,其中159例(24.65%)患者在PACU滞留时间>30min,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SA分级Ⅲ/Ⅳ级、手术时间>120min、术中低氧血症及术中低体温均是导致肺部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PACU滞留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大,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导致器官系统易损性增加,且老年患者往往同时合并多种疾病,因此,老年患者在围手术期面临巨大挑战[6]。研究表明老年患者术前衰弱状态、吸烟习惯、术中及术后发生低血压事件与患者的PACU滞留时间延长相关[7]。此外,老年患者术后更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这需要积极诊治原发病因,并及时采取措施恢复患者神志,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8]。ASA分级Ⅲ/Ⅳ级的患者健康状态相对较差,且合并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围手术期风险相对较大,因此术后需密切关注,增加PACU的监护观察时间。

肺部胸腔镜手术通常采用侧卧手术体位,为方便手术操作并满足视野需求,通常需要施行单肺通气。然而,由于胸腔镜术侧胸内负压消失、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非通气侧肺萎陷和通气功能紊乱,可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增加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多项研究表明低氧血症的发生可增加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延长患者住院时间[9-11]。此外,手术时间和单肺通气时间延长,患者暴露在麻醉药物下的时间增加,导致苏醒延迟,进而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12]。

低体温可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影响组织灌注并诱发寒战反应,从而延长患者的PACU监护时间[13]。本研究结果显示,241例(37.36%)患者出现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略低于既往文献报道[13]。尽管本院麻醉手术科积极采取预热保暖、实施体表加热、输入液体加温等措施,并开展体温监测和目标体温管理,但术中仍发生低体温事件。这可能与患者高龄、侧卧位、术中输血输液较多、手术麻醉时间相对较长等因素相关[15-17]。胸腔镜手术通常采用侧卧位,此体位下循环水毯等主动保温措施的实施受到一定限制。在面对相关高危患者时,应更积极采用个性化保温措施以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仅回顾研究了单中心的病例数据,样本量相对较少,因此结论可能存在偏倚。为控制偏倚并减少误差,后续将采用多中心大样本进行回顾性研究。其次,本研究可能未将某些未知的影响因素纳入统计研究,如患者术前身体和精神状态、肺功能检查结果、术中药物的使用和用量情况、外科手术具体部位、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指标及术后镇痛情况等。再者,本研究未将患者滞留PACU的原因进行记录和统计,如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疼痛、谵妄、出血等其他术后不良反应。这要求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完善相关记录,明确滞留原因。

综上所述,年龄、ASA分级Ⅲ/Ⅳ级、手术时间>120min、术中低氧血症、术中低体温均是肺部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滞留PACU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高龄和危重患者的关注,强调外科和麻醉的配合以缩短手术时间,优化围手术期管理;另外,应密切关注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波动,及时处理术中紧急情况,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从而达到加速患者术后恢复的目的。

利益冲突: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陶善明,徐美青,解明然.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研究进展[J].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2020,7(4):247–251.

[2] 张霖,耿庆,范涛,等.胸腔镜人体工学研究现状[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12(5):317–320.

[3] 陈慧娣,丁飚.老年患者全麻手术复苏并发症的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8):3463–3465.

[4] 孙亮,高倩,王广,等.麻醉后恢复室期间全身麻醉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J].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1):52–56.

[5] 王天龙,冯帅.推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围手术期精准多模式肺保护的创新与发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2,43(11):1125–1127.

[6] 王天龙,孔萃萃.推动中国老年患者麻醉与围手术期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5):315–317.

[7] 王梓,刘昕,高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术后PACU滞留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J].中华麻醉学杂志,2023,43(2):146–151.

[8] 宋亚男,袁嫕,杨宁,等.老年患者术后谵妄预测模型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1,37(4):437–440.

[9] 安小凤,钟泰迪,祁海鸥.全麻复苏期发生严重呼吸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与防治新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4,35(2):145–148.

[10] 张平,吴雄志,章扬,等.肺超声评分预测PACU患者气管拔管后新发低氧血症的准确性[J].中华麻醉学杂志,2021,41(8):924–927.

[11] 谢晨,游月烊,孙凯,等.胸腔镜手术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0,41(4):355–359.

[12] 陈劭赓,林贤钻,何荣琦,等.保留自主呼吸不插管与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在老年患者单孔胸腔镜手术的应用对比[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7):826–830.

[13] 国家麻醉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围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J].协和医学杂志,2023,14(4):734–743.

[14] 陈文华,陈铭君,郑剑波,等.胸科手术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分析[J].江西医药,2020,55(7):910–912.

[15] 赵婷静,王义凯,潘华光,等.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手术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24,17(1):115–118.

[16] 项海燕,&nbsp;黄立峰,朱锋杰,等.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构建围术期病人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J].护理研究,2022,36(5):767–772.

[17] LIUM,QIL.Therelatedfactorsandcountermeasuresofhypothermiainpatientsduringtheanesthesiarecoveryperiod[J].AmJTranslRes,2021,13(4):3459–3465.

(收稿日期:2024–06–06)

(修回日期:2024–08–05)

声明

近期,有不法人员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本刊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电子信箱,冒用《中国现代医生》编辑部向本刊作者发送诈骗邮件,以延误职称晋升为由,要求作者添加微信处理相关事务骗取作者费用,严重损害作者的利益和我编辑部形象。鉴于此,《中国现代医生》编辑部郑重声明:

1.本刊暂无微信联系方式,唯一投稿渠道为《中国现代医生》官网(http://www.zgxdys.ac.cn)。杂志官方信箱为:zgxdys@imicams.ac.cn。

2.《中国现代医生》是万方医学、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期刊出版后1个月左右可在上述数据库的网站查阅作者论文。

3.《中国现代医生》编辑部目前收取版面费仅有对公转账一种方式。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雅宝路支行;开户名称: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银行帐号:1100102840005985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