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报效祖国的唯一方式,我也愿意回国种苹果。”这是电影《钱学森》中钱学森对当时加州理工学院杜布里奇院长关于他归国疑问的坚定回答。
钱学森为什么一心想要回国?他身上有什么东西让当时的美国政府费尽心机阻止他回国?为什么他的美国同事、海军部副部长丹尼尔·金贝尔说他一人顶得过五个师?
钱学森到底代表着什么?看完电影,我认为他代表的不是“五个师”,而是当时人类空气动力、核物理、航空航天技术的最高峰,美国靠他成为世界霸主。我曾看到一篇媒体评论中说:“钱学森一人让中美两个大国得到飞速发展。钱学森用他的一生,用他天才的知识,在两个超级大国中诠释了‘科技强国’四个大字的内涵!”
科技强国。电影中,迎接钱学森归国的陈赓将军问钱学森:“我们到底能不能造出导弹?”钱学森答:“陈赓将军,美国人能造出来,我们中国人不比他们少个脑子,当然能造出来。”这是钱学森为国铸剑的决心与信心。用什么铸剑?科技!
钱学森对国防和航天事业贡献巨大。在与美国移民局周旋的五年间,他被禁止参与美国科研核心机密工作,只能涉及一些基础学科的研究与教学。即便如此,从1949年到1954年的五年间,钱学森完成了著作《工程控制论》。后来他将这一成果带回中国,对我国物理学发展做出现象级的贡献,这部著作放在现在也仍是一部不朽的科技著作。
1955年,钱学森历经万难终于回到中国。
……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在一无资料、二无技术,国民经济基础薄弱,外国专家突然撤走的情况下,自行设计、制造、试验,并成功发射了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地球卫星。这些震惊世界的壮举,离不开钱学森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卓越贡献!
钱学森无愧于“中国航天之父”的称号,他的成就根本说不完,他对中国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些。电影演不完,这里也写不完!
中国梦是什么?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从革命时期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到新中国成立后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再到进入新时代进行 “科技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经历了从“科技救国”到“科技立国”、从“科技兴国”到“科技强国”的实践跨越。
我家前面有一条钱学森路,路的两边是学校和科技产业园……现在的杭州是电商天堂,这都是互联网与科技的光辉成果。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中国不仅在体育赛事中取得佳绩,在亚运会的举办上也取得了多项世界第一,这都得益于科技的发展。钱学森是杭州人,他是杭州人民的骄傲,杭州将在他的光辉照耀下越来越好。
69年前钱学森克服万难,跨渡重洋完成了他“学成必归 ,报效祖国”的诺言。如今我们这些新时代少年要学习钱学森精神,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科技知识,长大后也要助力中国科技强国,用科技实现中国梦!让钱学森精神流芳百世!
(指导教师:喻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