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4-09-30 00:00:00吴芳
商场现代化 2024年21期

摘 要:民营经济有效地促进了市场竞争,在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拓宽就业空间以及科技创新等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民营企业一直面临融资难题,这成为制约其进一步成长的障碍。本文探讨了我国民营企业当前的融资现状,并深入分析了导致这一现状的深层原因。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来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现状;问题;对策

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民营经济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特别是在稳定经济、催生创新活力、扩大就业机会以及提升民众福祉等领域展现了其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它不仅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入了活力,也成为推进国家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然而自2018年起,受全球经济态势和国内市场的多重变化影响,众多民营企业陷入资金链紧绷、流动性短缺甚至出现债务违约的困境,导致融资环境日益严峻。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民营企业当前的融资难题,探究其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缓解策略,对于推动企业渡过难关、实现健康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民营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

民营企业在追求资本积累与业务扩张的过程中,有多种融资途径可供选择,不同的方式往往体现出各自特有的优势与局限。在传统银行贷款这一经典融资方法之外,民营企业也可通过债券发行、股权融资(包括初始公开募股)、融资租赁及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的各类融资方式来筹措资金。现代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日益丰富,如商业银行的各类贷款产品、直接融资工具、创业投资以及股权投资等,这些金融工具及其搭配使用,不仅能够满足民营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同时还能助力其风险分散。近年来,新型的融资方式也逐渐崭露头角,例如互联网金融(包括众筹、网络借贷等)、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等,这些新兴融资渠道为民营企业拓展了资金的来源。特别是对于创新型和高科技企业来说,风险投资等新型融资方式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的能力,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提供了资金募集的渠道,公开市场提供的各类证券工具(如股票、债券等)为企业融资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例如,企业通过股权融资能有效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资源共享及优势互补。但是,企业在选择合适的融资方法时也应考虑成本、速度、公司治理结构等各种因素,形成匹配企业战略与投融资项目特点的融资组合。

二、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融资渠道有限与融资成本高

在当代经济社会体制中,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提供就业机会的重任。然而在融资过程中,民营企业往往面临着渠道狭隘、成本高昂的双重困境。诚然,融资渠道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拓展和深化发展的关键瓶颈。商业银行作为传统融资途径,在风险评估和贷款审批上持保守慎重原则,对财务透明度高、抵押物充足的大企业倾向较大,相对于此,中小民营企业则因抵押品不足、财务报表不够规范以及缺乏长期稳定的信用记录而面临较高的贷款门槛。

2.信贷资源配置不均与融资难度大

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展现的弹性和创新能力,常常因信贷制度的僵化而受到抑制。信贷资源在配置上的不均衡,不仅在数量上给民营企业带来限制,在融资时效性和条件上也常令其处于不利地位。具体而言,民营企业在筹措资金时,往往面临着更高的借贷成本和更严苛的抵押要求。这些掣肘不仅导致了资金成本的提高,而且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由于缺乏权威背书,民营企业在信贷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几乎微不足道。这种权力的不均衡以及传统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产生的信任缺失,使得民企在资金紧张时期更为脆弱。金融市场对民营企业的融资考量,往往不是基于其经营成效或发展潜力,而是基于过度审慎的风险评估体系,这一体系对民企不仅缺乏弹性,更缺乏支持其长远发展的视角。资金在经济体中的流动性与效率,是衡量金融市场健康与否的关键指标。当前,信贷资源配置的不均已成为制约民营经济体发展的一大瓶颈。

3.信息不对称与信用评级困难

在民营企业融资的众多难题中,信息不对称与信用评级的困难尤为突出。信息不对称源于信息传递的片面性和不透明性,企业内部的运营状况、财务表现和实际市场定位等信息要素无法得到全面而真实的反映,特别在中小型企业群体中,这一问题愈发严重。企业间信息披露的差异、不完全性,往往导致融资过程中的利益各方,难以准确评估企业价值与风险,进而影响资金配置的效率。

信用评级的困难则与信息不对称相辅相成。缺乏透明的信息,信用评级机构难以对企业进行准确评价,使得评级结果无法精确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中小企业因规模小、抵押物有限,历史信用记录不完善,普遍面临较高的融资成本和门槛。在此背景下,信用评级的难度加剧,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多番受阻。此外,信用评级体系在我国尚不够成熟,相关制度与法规缺乏弹性,并未完全适应多层次、立体化的市场需求。

4.担保与抵押物要求过高

担保与抵押物的过高要求在本质上反映了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的不信任态度,体现了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状。由于民营企业相比于国有或大型企业而言,在账目透明度、公司治理结构、市场稳定性等方面通常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金融机构在风险评估时往往持谨慎态度,因而提出较为苛刻的担保条件。当代金融审慎原则使得债权人在追求风险最小化的过程中,过分依赖于担保与抵押物的硬性条件,忽视了对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及发展潜力的评估。这种“抵押先行”的融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金配置的效率,使得资源难以流向最具增长潜力的企业。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过高的担保与抵押要求等同于设置了一道难以跨越的融资门槛。企业为了满足银行的要求,不得不寻求第三方担保或者高价值的抵押品,这无疑增加了融资成本,影响了其资金的使用效率,也限制了企业发展。此外,高额的抵押物要求还会导致民营企业的资产结构出现变形。为了获得贷款,企业可能不得不将大量资金投入于抵押物的获取和保养上,而无法用于生产经营和创新研发,降低了企业的资产流动性,也降低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5.政策法规限制与市场准入门槛高

在实际操作中,关于民营企业的融资政策往往显得模糊不清,难以为企业提供明确的指引。企业在筹措资金的过程中,或因对法律法规解读不一而举步维艰。法律的不确定性与执行力不足,成了民营企业在融资道路上难以逾越的横亘。政策的频繁调整也是不容忽视的重点。国家为了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调整金融市场运作机制,使得相关政策常处于变动之中。这种变化无常不仅增加了企业运营的不确定性,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蒙上了一层迷雾,导致企业在融资决策上犹豫不决,难以做出准确判断。

而市场准入门槛如同一把双刃剑,市场准入制度既确保了行业内竞争的公平,也无形中提高了民营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尤其是在信贷资源分配上,由于缺乏足够的抵押物和背景,民营企业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加之对民营企业信用评级的偏见,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使其陷入资金链持续紧绷的困局。此外,资本市场的不完全开放和不成熟,为民营企业融资之路增添了诸多坎坷。尤其是在股权融资方面,由于资本市场的准入门槛相对较高,使得中小型民营企业难以享受公开市场的融资优势,其融资渠道因此受限,进一步加剧了资金压力。

三、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1.拓宽融资渠道与降低融资门槛

由于金融政策与法规的制约以及金融机构自身风险控制的考量,使得众多民营企业在求贷之路上屡屡碰壁。因此优化金融政策,促进金融机构及其服务产品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通过政策鼓励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发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产品,降低融资门槛;实施更为灵活的信用评估体系,减少对抵押物的依赖。在当今金融环境中,多元化融资策略的探索和执行,对于拓展资金来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背景下,股权投资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企业资金链补充的有效途径。通过吸引战略投资者,企业不仅能够解决即时的资金困局,更有可能得到投资方的资源支持和市场经验传授,从而实现业务的飞跃性增长。

金融科技(FinTech)在企业融资领域深化应用,其依托于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平台与人工智能算法的融合,不断提升民营企业资金筹集的效率及准确度。金融科技的介入能够有效降低服务成本,提升作业效能,进而为企业量身打造更为细致、便捷的金融解决方案。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控制与评估模型的优化,为民营企业构建坚实的融资支持体系。在此过程中,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活动应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援助。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专项基金、提供信用担保、简化办事程序等多种措施,助推企业资金筹措的畅通无阻。社会各界也应通过提供投资咨询、信息服务等手段,协助企业更充分地解读市场趋势,捕捉资金运用的良机。这样的合力推动,将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更为积极和深远

的影响。

2.优化信贷资源分配与提高融资效率

银行及融资机构应运用更为精细化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手段,评估企业的信用等级和还款能力,以此来动态调整信贷策略,实现信贷资源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向效率较高、市场潜力大的民营企业倾斜。同时,融资效率的提升也是解决资金困境的关键,可以通过多元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来实现。例如,探索发展供应链金融、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多条融资渠道,使民营企业根据自身特点与市场条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贷款流程、简化审批程序、缩短融资周期,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政府的政策支持也不可或缺。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担保支持、融资平台建设等方式,搭建一个有利于民营企业融资的宏观环境。通过对有潜力、有技术创新的民营企业给予政策倾斜,从而激发其内生增长动力,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减少对传统信贷的依赖。应鼓励和促进金融创新,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通过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强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能力。同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以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3.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与提升信用透明度

信息披露制度是市场准入与资源配置的根本保障,其完善性直接关联到资本的有效流动与风险的合理分担。信用透明度则是民营企业获得金融机构信任的前提,也是提高民营企业在金融市场中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要提升信用透明度,首先需确保信息公布的全面性与准确性,这要求企业自觉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主动公开财务报表、债务情况、经营活动等关键信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用缺失。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是提高信用透明度的有效途径。这包括优化决策流程、加强财务监督、完善风险评估体系等,以此增加企业决策的透明度,提升其信用等级。制度的完善还须加强外部监管,政府及其授权的监管机构应持续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惩处力度,推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形成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此外,促进第三方评级机构的发展,将有助于提供更为客观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这样不仅助力金融机构降低信用风险评估的成本,也为民营企业搭建了一个更公平的竞技场。

4.创新金融产品与降低担保抵押要求

金融产品创新能够为民营企业提供差异化的融资路径。银行和金融机构应积极研究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开发符合其特性的金融产品。例如,引入收益权质押融资,利用民营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作为融资的依托,此方式适用于那些拥有良好前景但暂时缺乏充足抵押物的企业。另外,创新可转债等金融工具,为企业提供了股债结合的融资方式,既能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又可增加金融市场的投资渠道。降低担保抵押要求是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的又一个关键。传统的融资方式过分依赖物质抵押,忽视了企业的经营现状与成长潜力。金融机构应完善信用评估体系,加强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竞争力和成长性的全面考察。以信用为基础的无抵押贷款应成为常态,允许企业以其信用状况作为融资的依托,此举不仅有利于优秀企业的快速成长,也有助于推动金融市场的健

康发展。

5.放宽政策法规与简化市场准入流程

政策法规的优化更新能为民营企业铺平融资道路,尤其是对于创新型和初创型的企业来说,更是摆脱财务束缚、激发市场活力的必由之路。放宽政策法规并非简单的对现行规章条文的宽容,而应是对现行体制下制约民营企业融资障碍的全面审视与深刻反思。这应包括对传统信贷体系的改进、为民营企业开设更多的信贷渠道、减少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以及拓展信用贷款及债务融资工具的使用。同时针对证券市场,应减少审批层级、缩短审批周期,使民营企业债券发行及上市过程更加流畅高效。

加强金融创新,如鼓励并支持金融科技的发展,可提高民营企业融资的普及率与便捷性。金融科技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能够为融资方提供更为精确的信用评估,对于银行及投资者而言,则是风险控制的有效工具。简化市场准入流程的同时需重视制度执行的公正性和透明化。市场准入的过渡过程中不应产生新的壁垒,阻碍企业的发展。不仅要着手简化手续、提速审批,更要着力打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为所有民营企业提供均等竞争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政府应担当起引导和服务的双重角色,建立包容的监管体系,维护市场秩序,同时为民营企业融资去除障碍。此种双向调节机制,既可以确保市场的有效监管,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民营企业提供发展空间。

四、结语

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民营企业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然而融资难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这一难题对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解决融资问题的关键在于整个社会的齐心协力,探索并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民营企业融资条件的策略,以推动民营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迹。

参考文献:

[1]何佳,张玉青,姜亚明.民营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业观察,2022(13):17-19+22.

[2]夏传鑫,杜德铭,吴绪晖,等.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烟台上市民营中小企业为例[J].中国农业会计,2023(23):92-94.

[3]何桂霞.佛山市民营建材企业的融资现状与对策分析[J].投资与合作,2022(5):7-9.

[4]杨汀,王俊琪,王麒舒,等.商业银行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路径研究——基于融资租赁的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2022(20):114-116.

[5]姬雅楠,王晓静.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J].中国外资,2022(1):98-99.

[6]于晓晖.探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J].上海商业,2021(11):52-53.

[7]杜建华.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J].中国中小企业,2021(9):184-185.

[8]任敏.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6):143-144+147.

作者简介:吴芳(1980.08— ),女,湖北十堰人,本科,会计师、税务师、经济师、高教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财务管理、财务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