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2020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空间极化现象下人才聚集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效应与路径优化研究”(编号:2020-NDGL-05)
摘 要:人才是决定企业发展前途的核心因素,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创新活力的重要力量。合理配置人才结构、壮大人才队伍、构建完整的人才链,不仅有助于挖掘和整合企业优质资源,也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开发新的经营项目创造了良好空间。在人才强企背景下,企业不仅需要完善人才福利待遇,强化人文关怀,积极引才聚才,还要建立完善的人才识别和人才流失预警机制,通过构建包含人才吸引、人才激励和人才培养等完整覆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释放个人才能、增强个人能力搭设平台、营造企业与人才共同成长的良好生态。本文以人才强企为研究背景,通过对人才识别的基础维度和流程进行分析,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风险,提出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人才强企;人才识别;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
人才是企业壮大的核心要素,也是适应时代环境,驱动企业创新的关键力量。在人才强企背景下,为充分释放组织人才活力,有效规避关键人才流失以及人才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风险,需要在充分了解企业人才素质、能力状况的基础上,结合人才成长的相关预期,构建包含人才识别、培训和激励等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机制,营造企业与人才共同成长的良好生态。
一、人才强企背景下人才识别的基础维度及流程
人才强企背景下,企业需要结合经营实际、行业动态,通过明确人才的评判标准,精准识别人才,合理配置、动态调整人员岗位,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在人才识别过程中,要通过完善、细化人才评价标准,优化人才识别的具体流程,采用综合素质分析、专业技能考核和绩效管理等多种手段,对人才贡献状况、价值创造能力进行评价,从而为人才识别、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1.人才识别的基础维度
在开展人才识别活动时,要细化人才识别标准,从基本素养、专业能力和沟通技能等维度来识别人才。同时,要综合企业环境、组织经营状况,动态调整人才分类标准,确保人才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和合理应用。首先,在基本素养评价方面,通过知识储备、行业从业经验、心态等与工作紧密相关的素质角度来评价人才,不仅要重视评价人才的知识素养、学习能力,还要关注其协同精神、责任感等心理素质。其次,在专业能力评价方面,要从持续学习精神、问题分析能力和适应行业变化的能力等维度来识别人才,重点关注其是否能够自觉学习、是否具备创新意识以及是否能够主动挖掘市场需求等。最后,在沟通技能评价方面,主要从沟通能力、协作精神等维度进行评价。通过强化集体协作精神,营造良好的经验交流、工作沟通氛围,推动企业人才与组织实现协同发展。企业在识别人才时,要注重围绕岗位特征、行业变化等要求来制定和调整人才标准,使人才识别真正符合客观实际。
2.人才识别流程解读
识别人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步骤,也是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核心要素。人才强企背景下,为做好人才的精准识别,需要遵循以下流程:一是明确人才特质,勾勒清晰、明确的人才画像。做好人才识别,需要明确企业及相关岗位对人才的具体需求,通过细化人才必备的素质、技能等要求,构建包含价值观、能力素质和成长潜能等要素的人才识别模型,为人才识别奠定良好基础。要充分利用智慧技术,参考并综合其他企业同类型岗位人才的具体标准,根据之前人才识别结果偏差,不断调整、优化人才识别方案,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有潜能的优质人才。二是明确人才成长方向,制订配套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完成人才识别后,要制订高度匹配的人才成长计划,进一步挖掘人才特质。企业组织应该帮助人才确定正确、合理的成长方案和职业规划,使其从具有成长潜质的人才向有作为的人才升级。三是优化人才成长空间,包容人才的客观缺陷。人才具有成长性,从识别人才到真正展现人才特质通常需要经历一定时间。同时,人才往往具有个性缺陷,企业组织要营造包容的环境,使人才获得充足的成长空间。四是放大人才优势,实现从人才识别到人才认证的真正蜕变。企业组织要根据人才的特长、优势,安排相应的岗位,通过为其搭建展现个人才能的良好平台,使其成功将个人才华、智慧和知识转化为实践。同时,要结合企业实际,积极开展“人才认证”,通过构建从人才识别、人才培养到人才认证的完整闭环,助力人才找到相应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二、人才强企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解读
受人才类型复杂性、企业经营环境多变等因素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容易出现偏离企业经营目标,甚至造成企业损失等风险。当相关风险无法得到精准识别、及时干预时,会产生新的经营危机。人才资源是企业组织的战略资源,通过精准识别人力资源管理的多元风险,制定科学合理、及时干预的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在有效规避和减少人才流失的同时,充分发挥企业人才的价值,全面助力企业经营创新。
1.来自员工的风险
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是员工,员工的素质状况、道德标准和工作状态等因素将直接引发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首先,在员工个人素质方面,存在“人岗不匹配”的风险。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状况更加复杂,要求员工主动适应行业变化,结合企业经营需要,不断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以有效匹配岗位需求。但是,部分员工缺少自觉学习意识,容易出现知识断层,难以更好匹配岗位需求。一旦企业无法及时更新员工素质状况,员工能力出现不匹配,不仅影响员工的工作效能,也容易增加员工流失、企业运营风险。其次,在员工的道德标准方面,存在“损公利己”的风险。企业员工一旦缺少良好的行为约束和道德标准,容易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企业利益,增加企业经营风险。最后,在员工的工作状态方面,存在“消极低效”的风险。当员工缺少成就感、归属感时,容易以消极、应付的心态来开展工作,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工作状态,更难以保障工作质量。
2.来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风险
在企业数智化变革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人才招聘规划、人才识别、员工培训等多个领域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其一,人才规划与招聘的风险。企业在开展岗位招聘时,一旦未能充分考虑企业动态化的人才需求,容易出现招聘对象与岗位未来发展不匹配的情况。在人才招聘过程中,由于企业人才识别机制相对匮乏,很难对应聘对象的素质、能力进行充分评价,容易造成人岗不匹配,不仅增加了企业招聘的成本支出,也增加了员工主动流失的风险。其二,员工绩效管理的风险。绩效管理是员工管理的核心,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当前企业员工绩效管理与薪酬福利、岗位调整缺少有机融合,在企业员工管理过程中,简单关注员工绩效管理,缺少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必要的激励机制,难以保障员工的工作质量。同时,部分企业的员工绩效评价标准、方案缺少动态调整和及时更新,影响了员工福利待遇优化、岗位的动态调整。其三,员工培训学习的风险。目前,部分企业在开展员工培训时,缺少与企业实际、行业发展的有效融合,员工培训未能真正赋能员工成长,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也影响了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3.来自其他因素的风险
“灵活用工”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更加复杂,当企业与员工缺少有效互动、交流、对员工诉求缺乏充分了解、对员工离职行为缺少有效干预时,不仅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支出,也造成了人才流失的风险。一方面,受企业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等因素影响,造成员工流失。部分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停留在简单的招聘、培训等层面,对员工流失、员工关系维护、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缺少足够重视,无法及时识别员工离职的问题成因。另一方面,员工类型更加复杂,企业经营状态持续创新,增加了人才自然流失的风险。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仅需要做好高素质、技能化人才管理,还需要为企业新业务提供人才服务。一旦企业不能及时适应人力资源管理新变化,将难以为企业新业务的开发、拓展提供人才支持。同时,一些企业为了释放人力成本,会选择人力外包或者平台用工等方式,由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与外部用工缺乏有机协同,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支出。
三、人才强企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策略
面对人才强企的环境背景,为充分释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风险,有效激发企业活力,增强企业竞争力,需要理顺“人才强企”的基本逻辑,以人才“高质量”成长为主题,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特征为重点,加大优质人才培养的倾斜力度,通过构建系统、复杂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机制,营造创新活力强、全面协同的人才生态。
1.立足人才价值链,重构人才生态系统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也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在人才强企时代,需要企业以人才价值链为指引,将人力资本开发、积累作为核心工作,围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具体需求,制定多样化的人才战略,充分激活企业人才活力,构建尊重成长规律、充满活力的人才生态系统,最终实现企业人才的价值增值。首先,要以“投资型”人力资源管理为导向,充分做好企业人才投资、人才储备。要将人才识别与薪酬管理、激励机制、岗位分配、职业成长等相融合,既为相关人才提供匹配的薪资待遇,还要为其制定良好的职业成长规划,提供相对明确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权限。通过合理分配人才,使其在具体工作中,实现自我成长,创造价值。其次,要以“成长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为重点,通过做好企业人才培养,构建人才与组织共同成长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最后,要以“参与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为延伸,通过做好企业人才识别,并且围绕人才特征、人才优势来拓展企业新项目,在提高企业创新效率的同时,增加企业发展空间。
2.强化风险意识,主动干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企业要有良好的风险意识,善于发现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预警方案,提前、主动干预相关风险隐患,切实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其一,要注重完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体系,通过将人才招聘、人才配置和人才开发相结合,在人才精准识别、人岗高度匹配的同时,充分挖掘人才潜能,持续激发、调动人才创造价值的活力与积极性。其二,通过动态评估企业人才工作绩效,预测人才未来绩效变化,为人才识别、岗位调整提供精准依据。要将人才队伍精简与人才结构管理相融合,通过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明确人才外包、数字零工等服务标准,构建企业内部与外部有机协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确保企业的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应用。其三,通过建立人才离职预测体系,完善人才沟通、交流机制,及时收集企业人才的反馈意见,提前制定关键员工或者核心员工离职干预机制,深入解决人才离职的具体成因,通过与有离职倾向的员工展开有效的沟通、交流,切实解决相关诉求,减少人才流失。
3.聚焦人才价值,促进企业人尽其才
人才强企背景下,要构建有企业特色、行业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通过完善人才选用、创新人才评价以及优化人才激励体系,充分发挥企业人才价值,更好实现企业引才聚才的预期目标。第一,要将人才作为企业经营的核心资源,通过充分盘活企业现有人才,及时引进企业紧缺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全面挖掘企业人才资源的多元价值,推动企业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实现有机融合。第二,要以“人岗匹配”为重点,将人才识别与岗位管理相融合,通过为各类优秀人才创造公平的成长、成功机会,在满足不同岗位人才需要的同时,充分化解人才流失风险,形成良好的“人才集聚效应”。第三,要按照阶梯化、层次性理念,制定企业人才中长期规划,通过构建人才工作长效体系,合理配置、利用和培养人才资源。高素质、专业技能突出和创新型人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也是释放组织活力的关键。要针对组织经营及成长需求,做好“高精尖”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工作,通过为其提供必要的人文关怀,使其充分享有组织发展收益,强化“高精尖”人才与组织命运一体的意识。
四、结语
企业人才培育、队伍建设呈现个性突出、周期长和风险较高等特征,不仅要求企业重视内部人才识别,也要构建完善的人才风险预警机制。为此,在构建企业人才生态系统时,需要以人才增值为导向,通过识别人才、分配人才以及为人才实现自我价值创造良好空间,在完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体系的同时,通过践行关爱人才、尊重人才的全新人才观,为企业人才提供必要的容错空间,实现企业优质人才的持续成长与系统积累。
参考文献:
[1]廖冰,谢海涛,褚家佳.高层次人才流失风险识别、测度与防控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1):42-47.
[2]张宏宇,郎艺,王震.“制度”与“人”是互补还是替代?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领导支持对员工关系型心理契约的影响[J].管理评论,2021(12):213-229.
[3]扶缚龙,胡宁.从“二元关系”到“生态系统”:零工经济人力资源管理重新认识[J].学术交流,2021(11):108-118.
[4]董保宝,王湘茗,罗均梅,等.授权增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新企业绩效的U型关系——创业导向的调节作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5):67-78+236.
[5]盛明泉,项春艳,盛安琪.人才政策支持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J].财经问题研究,2022(12):104-116.
[6]贺广明,姜悦.单位高潜质人才识别、扶育与任用之策[J].领导科学,2022(6):22-24.
[7]罗文豪,霍伟伟,赵宜萱,等.人工智能驱动的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实践洞察与研究方向[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2(1):4-16.
[8]顾琴轩,吴以琪,胡冬青.张弛有道:创新型企业承诺与控制融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54-66.
[9]王媛,任嘉卉.新时期有效促进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构建——基于同步激励理论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23(12):165-175.
[10]刘亦晴,陈宬,陈思.人才政策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联动效应研究[J].科研管理,2023(4):56-66.
[11]周文斌,李宁,唐华茂.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下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企业经济,2023(4):16-27.
[12]陈小平,陈萍,徐辉.人才政策与科创企业创新绩效:人才创新行为及工作敬业度的双中介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20):131-140.
[13]温跃杰,李炤坤,张泓翊,等.基于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工程:以某企业为例[J].系统工程学报,2023(2):225-234.
[14]甄玉晗.“人才新政”、人力资本质量与企业信息环境——来自管理层预测的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4(4):68-81.
[15]刘梦丽,刘冰,朱乃馨.平台化组织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及测度研究[J].科学决策,2024(2):79-92.
作者简介:葛杨(1989.04— ),女,山东诸城人,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