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J23071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商行业迅速崛起,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贸易方式,也给很多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跨境电商人才与行业之间供不应求,而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着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构建培养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体系,为社会不断输送更多符合跨境电商行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基于此,本文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目标着手,分析了产教融合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跨境电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不断发展,跨境电商行业增长趋势迅猛。自2015年起,国务院已分四批设立59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商务部会同各部门和各地方,探索建立起以“六体系两平台”为核心的政策体系,面向全国复制推广了12方面36项成熟经验和创新做法,推动跨境电商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19年,我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达到了1862.1亿元人民币,是2015年的5倍,年均增速49.5%,综合试验区在外贸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跨境电商作为互联网时代发展最为迅猛的一种贸易方式,为国家、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因此社会对高质量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跨境电商人才的缺失,是制约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瓶颈。在此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政府的合作,三方协同共同推动创造一种更优秀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更多具有职业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其中,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培养和输送跨境电商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平台,而政府提供相应政策和资源支持,三方协同努力,弥补跨境电商行业的人才缺口,以推动跨境电商行业蓬勃发展。
一、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跨境电商行业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市场和企业需求,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质量跨境电商人才。从外贸的需求来看,中国消费市场不断扩大,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其消费水平也不断提升,国内消费者对国外产品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而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其外贸规模持续稳定增长。跨境电商行业作为国际贸易的桥梁和重要纽带,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全球国际贸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源泉。因此,未来的社会供需发展需要更多优秀的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这种跨境电商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全球化的视野能力、优秀的沟通能力、国际市场洞察力,还应该熟练掌握国际贸易法规和税收政策等,以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复杂商业环境和消费需求。因此,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对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十分重要。同时,这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宽广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跨境电商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
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教育部应该把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作为一个重要使命。2013年,教育部启动高校调整改革方案,推动部分本科院校,尤其是地方性的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变。这一方案的调整,更好地促进了高等院校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对接。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以培养高素养的实践型人才为主,以此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商务基础知识,熟悉国际贸易流程和跨境支付方式,更要懂得如何将这些技能在实践中操作,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无论是社会还是企业,都需要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所以,各个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紧随其产业结构的发展,通过产教融合的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实践型、应用型、复合型的跨境电商人才,进而满足国际贸易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1.学校层面
(1) 跨境电商本科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脱节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涉及领域广泛的复合型行业,它包含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国际商法等多门课程,而大部分本科院校仍以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电子商务导论等理论课程为主,忽视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各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速度,无法及时更新适应市场需求。跨境电商行业的工作往往要求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各高校虽然开展了相关的实训课程,并聘请了一些企业专家来学校演讲,但是由于虚拟课件的不成熟,以及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有限,使得学校无法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学校与跨境电商企业的合作机会不足,缺乏有效的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在协同育人项目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可实操性的实践机会,而仅仅停留在进企参观的表层工作上,这就使得高校教学与企业的生产需求衔接不紧密,学生毕业以后与职业岗位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从而影响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得电商行业面临着人才短缺与人才质量不高的困境。
(2) 师资力量薄弱
跨境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对高素质师资的迫切需求,然而,目前高校的师资力量却普遍相对薄弱。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跨境电商行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求高校老师具备深厚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但是由于大部分教师都没有从事电商行业的工作经验,仅仅是以教材内容为主导,这种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要求。二是由于跨境电商行业市场变幻莫测,且形式多样化,所涉领域的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更新,这就要求高校老师要紧随国际市场,保持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能力。但是大部分师资缺乏对跨境电商市场的观察,也没有对新技术的了解和深入研究,这就导致教学内容相对滞后。因此,为了能够培养跨境电商高质量人才,各高校应该加强跨境电商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老师们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水平,培养一批既有丰富知识又有实际应用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至关重要。
2.企业层面
(1) 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不足
跨境电商行业不断蓬勃发展,但是跨境电商企业能为学生设置的实习岗位却相对匮乏,其原因往往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国内大的跨境电商企业如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等,这些企业发展都比较稳定,人才济济,竞争岗位非常激烈,因此大型的跨境电商企业很难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其次,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由于资源相对有限,难以承担大量实习生的培养和管理成本,且由于跨境电商行业的多样化与特殊性,企业招聘往往更倾向于有丰富跨境电商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由于跨境电商涉及跨国贸易,其运输成本都很高,所以企业难以承担学生犯错或者由于经验不足导致的经济损失。最后,从国外大型的跨境电商企业来看,如亚马逊、eBay、Shopee、速卖通等,这些企业对招聘岗位要求更高,且都要熟悉本国的国际贸易法规、跨境支付方式、本国当地国情与文化等,且这些跨境电商企业的招聘更倾向于本国的工作人员,无法为国内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由此可见,由于跨境电商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匮乏,从而导致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薄弱。
(2) 校企合作协同项目目标制定不完善
由于大部分跨境电商企业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校企协同育人项目短期内并不能给企业带来丰富的利润,所以跨境电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企业并没有为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制定一系列准则和培养目标,也没有为实习生提供正确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技能提升计划,这导致学生在实习工作中往往感到很迷茫。另外,由于跨境电商行业涉及得专业知识复杂,这就要求员工所涉及领域的专业知识要极强,因此企业为在校生仅仅能提供一些工作内容相对简单的实习岗位,如客服、行政等,这些轻松的实习内容并不能提升员工的自身技能和水平,更加难以培训出高质量的跨境电商人才。由于校企协同育人项目,并没有监管部门的监督,学校和企业也没有明确的权力、义务和责任分工,这使得产教融合往往只是形式主义,并没有真正切实以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为目标而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3.行业层面
(1) 政府支持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
为了加强贸易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政府十分重视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国家针对跨境电商出台了很多配套政策及相应措施,而跨境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2012年8月商务部颁布《关于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的若干意见》;2017年,从国务院到各相关部委,也纷纷出台针对跨境电商行业的配套政策措施,包括出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优化跨境电商贸易监管、简化报关手续等,以此鼓励和支持跨境电商发展。在关税政策方面,国家为了降低跨境电商企业的进口成本,中国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关税政策优惠措施,包括降低跨境电商进口商品的税率、提高个人跨境电商进口税额起征点等。在海关方面,海关总署出台了《海关总署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海关总署关于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的公告》等多项政策,来保证跨境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海关对跨境电子商务监管实行全年365天无休息日,货到海关监管场所24小时内办结海关手续,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业务的海关制定了联动工作作业机制、应急预案和全年无休日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总体工作方案等,加大海关便捷措施的宣传力度,全面落实有关要求,确保电商企业充分享受通关便利。在国家的这种大趋势下,跨境电商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跨境电商高质量人才。
(2) 产教融合的落实程度未达到预期目标
在国家一系列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下,人才的紧缺严重制约着跨境电商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政府、企业、高校应携手合作共同创建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体系,实现三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但是,目前产教融合的实践深度不够,仍停留在带学生进企业参观以及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等层面,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的深入规划。虽然这种简单的校企合作模式,能培养学生一定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缺乏对行业的深入了解,且很难接触到企业跨境电商的精英人才,这使得学生的专业性难以提高,在毕业后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进行适应和学习。
四、产教协同育人在跨境电商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与建议
1.培养双师型队伍建设
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培养高质量跨境电商人才的基石,提高高校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培养学生的关键。由于跨境电商企业对员工的专业实践技术能力要求相对较高,所以高校教师团队不仅要拥有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更要有跨境电商行业的实践能力和经验。为了培养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学校可以组织老师定期进企业挂职锻炼,也可以聘请跨境电商行业的精英人才来校进行演讲,多多推动高校老师与企业技术人才的交流,从而提高高校老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对行业动态发展的敏感度等,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2.推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科交叉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借助数字化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平台,延伸教材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借助虚拟实践教学软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课堂由老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演变成由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此外,由于跨境电商行业涉及领域复杂,其人才要求综合素养非常高,这就要求学校课程设置不仅是单一的学科框架,而是将信息技术、商务英语、市场营销、国际贸易法等多门课程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从而为社会培养复合型高质量跨境电商人才。
3.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培养跨境电商人才质量,推动产教协同育人深度融合、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至关重要。企业与高校可以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习安排等,将高校招生计划与企业招聘紧密结合,派遣企业优秀员工来校演讲,加强企业与师生深度交流。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高校则根据企业需求来调整课程内容,以确保学生掌握实用技能。协议还可以规定双方合作期限和评估机制,定期检查培养效果,保证培养出的跨境电商人才符合市场需求,从而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4.制定完整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目标
在产教协同育人项目中,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一直都是值得学校与企业深度思考的问题。企业与高校可以共同制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学生发展。首先,双方可以共同调研市场,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和方向。其次,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学校教育资源,设计符合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学习、实践训练和实习实践等。再次,可以建立导师制度,由跨境电商企业专业人才和高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最后,建立系统评估机制,定期跟踪和考察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情况,不断优化培养体系,从而确保为社会培养符合企业标准的高素质跨境电商人才。
5.政府加大教育资金与政策扶持
为了推动更多跨境电商企业与本科院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为地方经济培养更多优秀的跨境电商人才,政府可以加大资金支持与相关政策引导,设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跨境电商企业给予资金奖励、补贴,提供税收优惠、财政减免等政策,以此来鼓励企业更加自主积极地与高校开展协同育人项目。与此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跨境电商企业投资并参与人才培养。政府设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基地,提供优惠政策等,以丰富校企合作资源,拓宽人才培养的渠道。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业在基地内开展实践培训、技术研发等活动,提升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和适用性,从而有效促进校企合作,加速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步伐,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五、结语
跨境电商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贸易产业的升级与转型,迫切需要大量的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针对目前产教融合背景下,跨境电商本科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脱节、师资力量薄弱、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不足、协同项目目标制定不完善以及落实程度不够等问题,政府、企业、学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探索三方合作新模式,从而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跨境电商人才,进而推动国际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路静文.产教融合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11):244-246.
[2]熊霞.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珠江论丛,2022(1):235-245.
[3]陈娟.产教融合生态圈视角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技经济市场,2023(3):146-148.
[4]姜宇彤.校企合作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模式初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113-116.
[5]张晓宁.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2(8):31-33.
[6]孙芳城,钟廷勇,罗勇.产教深度融合的MPAcc“财经素质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56-163.
作者简介:秦臻(1983.01— ),女,江苏南通人,博士在读,副教授,研究方向:跨境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