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艺术团在美育浸润行动中的价值与实效提升探析

2024-09-30 00:00:00宋凌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23期

摘要:美育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途径,大学生艺术团是把美育融入校园生活的重要载体。在教育部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背景下,要结合高职院校特点,以艺术团为抓手提升美育浸润的成效。该文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为例,以目标为导向,探讨了艺术团在美育浸润行动中的价值,分析了制约艺术团发挥美育浸润成效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高职院校要构建起以校级大学生艺术团为核心的“点—线—面”美育浸润体系、完善指导教师选拔与管理制度、推进艺术团管理机制建设、培育艺术团品牌与精品节目、运用好新媒体平台与数字化技术加强宣传推广等一系列实效提升策略,为高职院校美育浸润的深化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美育浸润;价值;育人成效;实效提升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8(b)-0130-04

Exploration into the Value and Effectiveness Enhance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rt Troupes in the Ac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filtration

—Taking the College Student Art Troupes of Hu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as Examples

SONG Lingfeng

(Hu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Huzhou Zhejiang, 313000, China)

Abstract: Art education is a key way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enhance students' humanistic literacy and promote thei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College student art troupes are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integrating art education into campus life.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ool aesthetic education infiltration action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rt troupes are used as a lever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filtration. This article takes the art troupe of college students at Hu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with a goal oriented approach,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art troupes in the ac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filtration. It analyzes the main reasons that restrict art troupes from achieving aesthetic education infiltration effectiveness, and proposes that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establish a "point line surface" aesthetic education infiltration system with school level college student art troupes as the core, improve the sele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guiding teachers,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rt troupe management mechanisms, cultivate art troupe brands and high-quality programs, and use new media platforms and digital technologies to strengthen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providing new ideas for the deepening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filtr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College student art troupes; Infiltr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Value;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Efficiency improvement

2023年12月,《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明确指出:“以浸润作为美育工作的目标和路径,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潜移默化地彰显育人实效。”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美育浸润行动是高职院校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途径。

大学生艺术团是由在校大学生组成的艺术团体,为广大青年提供了接触艺术、感受艺术、创造艺术的机会,在学校的美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因此,在教育部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背景下,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的价值,探讨制约其发挥美育浸润成效的原因,并研究以艺术团为抓手,提升高职院校美育浸润成效的实施路径,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在美育浸润行动中的价值

1.1 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大学生艺术团是由在校大学生自发组成的艺术团体,可以让美育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深入学生群体。首先,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因共同的艺术兴趣而相聚,他们能够在实践中体会艺术的魅力,这种亲身体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美育过程。其次,艺术团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2]。艺术团通过举办各类文艺演出、艺术展览等活动,繁荣了校园文化[3],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机会,也可以激发广大师生对美的追求与向往。最后,大学生艺术团能够为艺术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理论提供新的视角,也可以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桥梁。艺术作品的创作、展示与传播,既有利于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也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4]。

1.2 美育课程延伸与深化的关键途径

美育课程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通常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审美基础的培养。然而,艺术实践是美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大学生艺术团正好为这一需求提供了平台。通过参与艺术团的排练和表演,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风格和流派的艺术作品;通过认识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去塑造美的品格、培养美的情操、树立美的理想[5],学生们也能够在艺术团里将课堂上学到的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这种实践过程无疑是对美育课程内容的深化与拓展。此外,美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滋养[6],大学生艺术团的组织架构通常以特长与专业性为核心进行细分,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加入不同的团体,通过在艺术团的学习和实践,进一步提升个人的艺术素养。

1.3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平台

参与艺术团活动的过程,是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在艺术团的舞台上,学生们需要面对观众的审视和评价,这种压力和挑战促使他们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表现,寻找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这种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的经历,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心理健康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教学方式上都有着高度的契合[7],因此,学校以大学生艺术团为抓手开展美育教育,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情感基础和文化支撑,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直观。此外,大学生艺术团可以较好地融入学生群体中,发挥朋辈引领与带动作用,既可以为更多学生提供美的享受和艺术创造的机会,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而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最后,高校艺术团不仅是高校内部的艺术文化主力军,也是高校对外交流的主体力量[8],通过参与各种公益演出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深入社会、了解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制约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美育浸润成效发挥的主要原因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隶属于共青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现由笔者负责其建设与管理工作。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团下设器乐部、礼仪团、舞蹈团、主持团,共有105人,艺术团不断活跃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传递”、“唱响湖州”文化演出、“学校迎新年晚会”等活动中,为促进艺术的交流与传播,繁荣校园文化做了突出贡献。

大学生艺术团是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养教育与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9],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艺术团相比于国内专业的高水平艺术团,在美育浸润作用发挥、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差距。笔者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为例,对艺术团成员进行了多次访谈和调查,并结合自身建设与管理的工作经历,对当前制约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美育浸润成效发挥的核心问题进行了剖析。具体而言,这些问题涵盖了以下几个维度。

2.1 艺术基础普遍薄弱,学生积极性不足

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学前往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艺术教育,对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技巧掌握有限,审美能力也有待提升,且个体之间差异性较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普遍重视专业教育,教育资源往往向专业技能培训倾斜,而艺术教育则可能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学生“重专业,轻美育”的心态也普遍存在,甚至很多学生有着“修完学分混文凭”的想法,对美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10],认为与自己的专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无关,加入艺术团或者参加美育活动的积极性不足。

2.2 指导教师力量薄弱,激励机制有待加强

一是在高职院校中有艺术专业背景的教师往往较为缺乏,同时,指导教师队伍存在着年龄、专业背景等方面的结构失衡,缺乏年轻有为、专业对口的教师加入,导致整体指导水平难以提升;二是有些教师选择担任艺术团指导教师的初衷可能是个人发展、职称晋升等,并且由于日常教学任务繁重,往往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管理艺术团,导致艺术团缺乏有效指导和规划;三是高职院校艺术团指导教师普遍面临职业认同感不强、归属感缺失的问题。由于高职院校往往将美育工作看作辅助性内容,没有将其纳入学校教育的核心体系,指导教师往往难以获得与自身付出相匹配的认可与尊重,从而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

2.3 艺术团下沉带动力不足,影响力较差

艺术团的美育活动往往聚焦于少数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而未能充分浸润影响更广泛的学生群体。一是因为部分艺术活动对技能要求较高,艺术团招新时大多倾向于选择有一定艺术基础的学生,使得许多对艺术感兴趣但基础薄弱的学生望而却步;二是在高职院校艺术团能获得的资源(如师资、设备、资金等)较少且相对集中,导致普通学生难以获得足够的接触和学习机会;三是进入艺术团的学生在经过培养和锻炼后大多并未成立相关艺术社团或者自主开展艺术活动,未发挥好艺术骨干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四是缺乏有效的宣传渠道和展示平台。艺术团未运用好新媒体平台与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缺乏与外部艺术机构、社区及网络平台的深度合作,并且展示平台主要集中在校内晚会、大型活动、比赛等少数场合,难以承载艺术团全部的创作与表演需求。在大学期间普通的学生除了上述的少数场合外,可能没有途径享受到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成果。

3 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在美育浸润行动中的实效提升对策

3.1 建立“点—线—面”美育浸润体系

建议高职院校构建起以校级大学生艺术团为核心,辅以学生骨干引领的艺术社团和各学院学生艺术组织,并广泛动员广大青年学子参与“点—线—面”美育浸润体系,以校级大学生艺术团为抓手,全方位提升高职院校美育浸润的普适性与辐射面。具体建设与发展思路如下。

3.1.1 “点”的强化:校级大学生艺术团的核心引领作用

高职院校应聚焦艺术团的专业化发展,通过固定教师指导与校外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推进艺术团常态化培训机制的完善;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为艺术团成员提供与其他优秀艺术团队深入交流探讨的机会;设立原创作品基金,鼓励和支持艺术团成员进行原创作品的创作和编排,激发创作热情;举办原创作品大赛或展演,鼓励艺术团参加省市级比赛,并给予相应的场地、设备支持与指导;实施“传帮带”制度,鼓励高年级学生骨干指导低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传承氛围。

3.1.2 “线”的延伸:学生骨干引领的艺术社团与各学院学生艺术组织

高职院校应依托校级大学生艺术团的学生骨干,鼓励他们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组建或指导各类艺术社团和学院的艺术组织,如音乐社、舞蹈社、戏剧社等,积极吸纳对艺术感兴趣但基础薄弱的学生,并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和技术支持,帮助社团和艺术组织顺利开展活动。此外,高职院校应建立起各级艺术组织的资源共享机制与联动机制,引导校级艺术团、艺术社团与各学院艺术组织之间沟通与共享师资、场地、演出机会,以及共同策划和组织大型艺术活动,形成合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升整体美育效果。

3.1.3 “面”的拓展:广大青年学子的美育素养与文化氛围的全面提升

高职院校应鼓励并支持以校级大学生艺术团为核心的各级艺术组织开展常态性的美育实践活动,比如公益性质的技能培训、主题音乐会、舞蹈大赛、戏剧节等,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艺术月等综合性艺术活动,展示学校美育的成果和风采,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吸引更多青年学子关注和参与。此外,高职院校也可以组织艺术团成员在社区、养老院等地开展公益演出和艺术普及活动,传递正能量,提升社会影响力,展现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3.2 完善指导教师选拔与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要从专业能力、教学能力、责任感与热情等多方面明确大学生艺术团指导老师的选拔标准与要求,并通过校内公告、教师自荐或学院推荐等方式,鼓励符合要求的教师积极参与选拔,在选拔时既要全面评估候选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也要综合考虑艺术团学生的想法和建议。

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指导教师考核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指导教师的工作表现、指导成果、学生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指导教师进行动态调整和管理。对于大学生艺术团指导教师的贡献和价值,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绩效考核等方面需明确其重要性,并赋予合理的比重。

3.3 推进艺术团管理机制建设

大学生艺术团要完善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明确管理层级与职责划分,设立团长、副团长、各部门负责人等职位,并清晰界定各自的工作职责与权限范围,通过优化组织架构,确保艺术团内部沟通顺畅、决策高效;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包括日常管理制度、排练与演出制度、场地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等,为艺术团的规范运作提供有力保障。此外,艺术团负责人和指导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团建活动、开展团队培训等方式,增强成员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并根据成员的兴趣和特长,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也要对艺术团的管理体制、活动效果等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3.4 培育艺术团品牌与精品节目

艺术团也要依据自身特点,结合学校特色、地域文化与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艺术形式作为主打特色,深入挖掘具有代表性与独特性的艺术元素与题材。艺术团要通过创新性的艺术手法与表现形式,将这些元素融入节目中,在选题上多关注社会热点、文化趋势和观众需求,注重时代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在创作过程中注重人员的合理分工、细节打磨与情感表达;在表现形式上追求多样性与创新性,可以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节目效果,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听觉体验,最终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与精品节目。

3.5 运用好新媒体平台与数字化技术加强宣传推广

大学生艺术团需搭建并完善新媒体矩阵,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B站、小红书等热门社交媒体平台上开设官方账号,定期发布艺术团的动态、成员风采、演出视频等内容,并利用短视频平台发布演出精彩片段、幕后揭秘、排练日常等内容,吸引年轻观众,多与观众进行互动,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黏性。

此外,大学生艺术团也要认识到数字技术赋能美育的重要性,要积极寻求与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相关的学院与单位的合作,探索将VR和AR技术应用于艺术团的宣传推广中,如开展VR艺术体验、制作AR互动海报等,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艺术享受和全新的互动体验。

4 结束语

大学生艺术团是高职院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阵地,也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能够在美育浸润行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建立好以校级大学生艺术团为核心的“点—线—面”美育浸润体系、完善指导教师选拔与管理制度、推进艺术团管理机制建设、培育艺术团品牌与精品节目、运用好新媒体平台与数字化技术加强宣传推广,进一步加强艺术团的美育育人功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赵婧一,杜延伟.高校艺术团在高校美育教育中的实践路径探析:以吉林大学大学生艺术团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3(5):104-107.

[2] 丁晶玲.新时代地方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现状研究:以台州学院为例[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42(3):105-107.

[3] 刘扬.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路径研究: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为例[J].内江科技,2023,44(10):12-13,74.

[4] 刘文,孔德馨.“五育”融入大学生艺术团实践的创新探索:以二十四节气的艺术表达为例[J].时代报告(奔流),2023(11):80-82.

[5] 王衍盈.“以美育人”视域下普通高校艺术课程、艺术团建设探微[J].中国民族博览,2022(21):87-89.

[6] 刘涛.地方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1):120-122.

[7] 骞真,段虹.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 36(3):115-119.

[8] 卞娴.高校艺术团服务地方建设机制研究:以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民族乐团为例[J].大众文艺,2022(16):162-164.

[9] 丁玲.“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团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 21(14):251-252.

[10]钟乃夫.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J].大众标准化,2020(14):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