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文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6.3,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来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1 095篇我国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发文量分布、高被引文献、关键词聚类等层面分析其研究热点和发展脉络。我国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的研究始于1998年,2013年发文量达到顶峰后趋于成熟稳定,研究方法更加完善,研究方向更加多元;高被引文献除一篇综述性文章外,其余文章均从弱势群体的需求和困境出发,提出相应的策略和路径;群体研究和服务研究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的研究热点,阅读推广服务的研究是近年的前沿研究,同时该领域还需要更多元化的研究,关注弱势群体更多的困境和需求。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CiteSpace;阅读推广;少儿;老年人;残障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8(b)-0193-06
Review of Public Library Service for Disadvantaged Groups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CiteSpace
ZHONG Yuqi
(Library,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visual analysis tool CiteSpace6.3, this paper takes 1 095 Chinese public library documents on services for vulnerable groups collected by CNKI and sourced by CSSC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or visual analysis, and analyzes their research hotspots and development context from the aspects of document distribution, highly cited literature and keyword clustering. The research on the service of vulnerable groups in Chinese public libraries began in 1998, and after reaching the peak in 2013, the number of papers has become mature and stable, with more perfect research methods and more diversified research directions. With the exception of one review article, the other articles with high citation rate all start from the needs and difficulties of vulnerable group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nd paths; group research and service research are the hot spots of public library service for vulnerable groups in China, and the research on reading extension service is the research frontier in recent years. Meanwhile, more diversified research is needed in this fiel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light and needs of more vulnerable groups.
Key words: Public library; Disadvantaged groups; CiteSpace; Reading promotion; Children; Old people; Disability
根据《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弱势群体”指致富、就业竞争、基本生活能力较差的人群。包括残疾人、下岗失业人群、城镇贫困人群、部分老龄化人口、少数遭受灾祸的人群等。弱势群体的人权能否得到有效保障,既是观察一个国家人权状况好坏的主要窗口,也是检验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准[1]。早在2002年国际图联(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IFLA)成立75周年之际,IFLA发布《图书馆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声明》(Statement on Librari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强调:获取信息是一项基本人权,可以打破贫穷的恶性循环,并支持可持续发展。在许多社区,图书馆是唯一获取信息的地方,人们可以在那里访问信息,以求提高教育水平,培养新技能,寻找就业机会,开创事业和做出健康策略或洞察环境问题[2]。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领域的相关研究,并借助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6.3展开述评,以期揭示该研究领域各方面成果与主要进展。
1 文献调研
本文选择在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中进行高级检索,以篇关摘=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残疾+残障+儿童+青少年+未成+老年+农民+务工),来源类别选择CSSCI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24年6月30日,返回结果为1 095条。
1.1 发文量分析
发文数量的时序变化反映研究发展的阶段和趋势,是衡量研究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3]。我国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研究发文量年度分布,如图1所示。
我国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的研究始于1998年,到2007年10年间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萌芽期,有关文献产出较少,当时的学者提出公共图书馆应关注弱势群体;2008—2012年发文量逐年上涨,这个阶段的学者开始思考公共图书馆该如何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并开始进行实践探索;2013年发文量达到顶峰,之后发文量虽有所减少但一直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除去2024年,年均发文量达65.1篇,学界对弱势群体服务的研究逐渐成熟,研究方法更加完善,研究方向更加多元。
1.2 高被引文献分析
高被引文献可反映某一领域的核心研究主题,本文按照被引频次整理排名前10的高被引文献,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研究高被引文献除一篇综述性文章外,其余文章均从弱势群体的需求和困境出发,提出相应的策略和路径。2002年和2005年的两篇早期高被引文章重点在于呼吁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强调公共图书馆的应尽义务和责任,提出的建议也更偏宏观。
首先是2010年以后的几篇高被引文献,研ONjkyahVV3KBP9go2M997Q==究对象开始细分为某一具体群体,尤以少儿群体为主,有4篇。这是因为当时我国儿童阅读推广运动的兴起,当时的学者指出我国少儿阅读存在普及率高,但少儿读物人均拥有量低、功利性阅读占主要地位等问题,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的兴起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儿童阅读,但是仍存在理论基础薄弱、政策制度不健全、观念落后、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范并思认为应运用儿童权利原则(儿童的平等权利、图书馆服务中的儿童优先、对所有儿童平等服务)指导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实践。王素芳等人则尝试建立了一套包括图书馆、用户体验和社会影响三个维度的阅读推广活动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其次是农民和老年人群体,农家书屋工程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实施的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用以满足农民阅读需求,然而农家书屋在日常运行管理中存在重复建设、资源不足和资源浪费同时存在、服务形式单一等问题,金武刚指出可以将农家书屋纳入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通过融合发展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4]。肖雪和王子舟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老年人对公共图书馆的认知度和利用率偏低,图书馆应在布局、馆藏、设施和服务上下功夫,为老年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5]。
2018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关注弱势群体、消除数字鸿沟成为研究重点。
2 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
2.1 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聚类图谱能够展示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及核心内容。如图2所示,关键词聚类图谱中包括10个聚类,聚类模块值Q=0.643 6,平均轮廓值S=0.876 2,表明该聚类结构显著且聚类结果可信。再结合关键词聚类时区图(见图3)就可以从时间跨度方面展现该领域研究热点的变化情况。
综合图2和图3可知,我国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研究热点可归纳为群体研究及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的服务,群体研究既有直接以“弱势群体”为题的综合性文章,也有以某一具体群体(如少儿、农民工、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群体)为研究对象的专题性文章。服务方面,读者服务、早期阅读和阅读推广为主要热点,结合图3中“阅读推广”是最大的节点可知对阅读推广服务的研究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领域最主要的研究热点。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我国读者开始进行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研究,当时学者呼吁公共图书馆要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2002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李昭醇发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弱势群体面临社会地位低、行为取向不确定、文化资源匮乏无法满足个人需求等困境,公共图书馆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职能和政治势能,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6]。在此背景下,为弱势群体提供知识援助是当时很多学者指出的一条路径,知识援助是指由政府和社会力量,免费或以较低的费用为弱势群体提供知识产品或服务,公共图书馆有义务和能力提供知识援助[7]。同时,农民工和少年儿童群体得到了更多的关注,特别是未成年人群体,结合图3可以看出2005年和2006年“未成年人”是当时最主要的研究热点,因为2004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自此公共图书馆为未年人服务的高潮慢慢来临。此外,不少学者放眼世界,对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公共图书馆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一些本土化的建议。杨其慧和杨福云均调研了美国的图书馆;钟伟珍对英国公共图书馆的儿童读物选购服务进行调研,并对国内的少儿图书馆选购英文读物提出建议,例如选择词汇重复率高的、提供声像资料的等[8];沈丽云则研究了日本公共图书馆的商务支援服务,并探讨了国内公共图书馆为下岗人员再就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可能性[9]。
2008 —2012年,该阶段的研究热点依旧围绕少年儿童群体的服务,在2009年,为倡导读书,中国图书馆学会策划运作了“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活动[10]。该活动得到了全国百余家公共图书馆积极响应,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强力推进了少年儿童阅读推广工作,并由此涌现出不少优秀的案例。在此背景下,大量学者聚焦于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从策略、模式和实践等方面几乎全方位地展开少年儿童阅读推广服务的研究。北京大学的丁文祎就在分析我国少儿阅读行为的基础上,通过15个典型活动案例归纳总结了当时我国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的策略特点和经验教训[11]。
2013年发文量达到了顶峰,之后一直处于稳定发展期,此阶段的研究方向可谓全面开花,但并未在聚类时区图上形成明显较大的节点。学者们不再聚焦于某一群体,首先,青少年群体被进一步细分,针对留守儿童、低幼儿童、残障儿童的研究逐渐涌现,并且呈现从“关注儿童”到“聚焦家庭”的转变,亲子阅读、代际阅读成为一部分学者的研究重点。有学者认为越早进行干预性引导越有助于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读写技能,并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国内公共图书馆应尽快将亲子阅读推广活动纳入常规性活动项目中[12-13]。其次,老年人、农民工群体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学者们对不同群体的困境和需求进行研究并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为了吸收更多的经验,学者们广泛展开对加拿大、新西兰、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丹麦等不同国家的调研。
2.2 基于关键词突现的研究前沿分析
关键词突现是指发表文章中在短时间内出现频次极高的关键词,将一定时间内频次变化率高的突变词(burst iterms)从大量的主题词中探测出来,可以确定某一研究领域的前沿发展趋势,“Year”表示该关键词第一次出现的年份,“Strength”表示关键词的突变强度,强度越高影响力越大,“Begin”和“End”表示该关键词作为研究前沿的起始和终止的年份,突现长度越长,说明该关键词热度持续时间越久,研究前沿性越强。基于此,图4为探测出的9个我国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研究的突变词。
除“阅读推广”外的8个突变词出现年份都比较早,只是在不同时间阶段成为当时的研究前沿,“阅读推广”的出现时间最晚,突变程度最高,可视作近几年的研究前沿。突变词探测所呈现的结果与前文的关键词聚类图谱和关键词聚类时区图相同,即我国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研究热点为群体研究及服务研究,从为弱势群体提供知识援助到提供信息服务,实现信息公平,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是针对少儿群体的阅读推广服务。
3 结束语
借助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6.3,对二十几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研究领域的发展进程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从发文时间分布上可以看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关于弱势群体服务的研究已趋于稳定,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研究方向更加多元。
(2)从高被引文献和研究热点及前言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群体研究和服务研究,其中群体研究又分为以“弱势群体”为整体的综合性研究和关于某一具体群体的专题性研究;服务研究方面早期以知识援助和信息服务为重点,近几年针对少儿群体的阅读推广服务研究则为主要研究热点和前沿。
(3)我国公共图书馆关于弱势群体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儿群体和阅读推广服务上,这与我国的政策推动和图书馆界的重视宣传有关,培养少年儿童是国家重要战略工程,而尽早进行阅读干预确实有助于培养个人的阅读习惯,助力终身学习。但是弱势群体不仅包括少年儿童,公共图书馆面向的是社会全体,尤其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所面对的读者群体更加复杂,对于许多人来说公共图书馆是其能够免费享受阅读资源的唯一途径,支持弱势群体、满足弱势群体的需求、尽力消除社会不平等是公共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学者们应该进行更加多元化的研究,关注不同弱势群体的困境和需求。
参考文献
[1] 钱锦宇.新冠肺炎疫情下美国弱势群体的人权困境[N].光明日报,2020-05-18(12).
[2] IFLA Reference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Section Statement on Libraries and Development[EB/OL].(2017-08-18)[2024-07-11].https://www.ifla.org/wp-content/uploads/2019/05/assets/reference-and-information-services/publications/riss-state- ment-on-libraries-development.pdf.
[3] 周朴雄,潘美钰.图书情报领域数字化转型研究热点演化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3(12):65-71.
[4] 金武刚.农家书屋与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0(1):84-92.
[5] 肖雪,王子舟.公共图书馆服务与老年人阅读现状及调查[J].图书情报知识,2009(3):35-57,116.
[6] 李昭醇.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2(5):56-60.
[7] 王子舟,肖雪.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图书馆新制度建设[J].图书情报知识,2005(1):5-11,97.
[8] 钟伟珍.英国公共图书馆为华裔儿童选购读物的方式及启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1(5):58-60.
[9] 沈丽云.日本公共图书馆商务支援服务的启示[J].图书馆杂志,2003(10):62-64.
[10]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EB/OL].[2024-07-21].http://www.nycr.org.cn/.
[11]丁文祎.中国少儿阅读现状及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2):16-21,56.
[12]冯佳.美国婴幼儿阅读推广活动理论初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45(6):119-129.
[13]黄敏.亲子阅读活动探讨: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实践谈[J].图书馆学研究,2011(10):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