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发展与进步的灵魂,在城市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立足于全球化视野下文化竞争的时代背景和信阳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发展现实,对提升信阳文化软实力进行战略性思考,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该文分析了当前信阳传统文化挖掘、开发的现状,以及城市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困境与挑战,提出了提升信阳市整体文化软实力的建议:培育文化品牌,吸引文旅消费新群体;优化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市民人文素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本土人才队伍;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等多条路径。
关键词:信阳;文化;软实力;发展;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8(b)-0101-06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Strategy of Xinyang's Cultural Soft Power
FAN Lei
(Party School of Xinyang Municipal Committee, Xinyang Henan, 464000, China)
Abstract: Cultural soft power is the soul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ccupying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al competition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reality of the dual transformation of Xinyang's economy and society, strategic thinking is needed to enhance Xinyang's cultural soft power.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xca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Xinyang,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ultural soft power. It also proposes suggestions to enhance the overall cultural soft power of Xinyang City, including cultivating cultural brands and attracting new groups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consumers; optimize and integrate tourism resources, vigorously develop the tourism industry; establish a sound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and enhance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citizens; intensify talent cultivation efforts and establish a local talent team. There are multiple path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drive economic growth.
Key words: Xinyang; Culture; Soft power; Development; Up; Tactics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文化现已成为凝聚地方力量的重要源泉及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是城市之魂。因此,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支撑。
1 文化软实力的科学内涵及价值意义
当前,国际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的竞争,同时也包括文化、教育、艺术等软实力的竞争。文化软实力具有深层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国家间竞争的核心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1]。可见,文化软实力对国家的发展十分重要。城市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软实力、文化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城市文化软实力作为文化软实力的衍生概念,是指“一个城市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延续力、创新力、向心力、认同力、生命力和凝聚力及在对外交往中产生的感召力和辐射力”[2],主要包括“以城市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影响力、以原创能力为核心的文化创新力、以文化输出能力和文化传播能力为核心的城市文化辐射力,以集聚优秀文化人才为核心的城市凝聚力、以城市市民为主体的学习力和由城市品牌认知度、游客满意度等要素构成的城市魅力”[3]。“文化软实力能够更好,更快地促进城市的发展,推动城市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4]。一方面对外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效传播城市形象;另一方面对内聚集市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城市文化软实力当今已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风向标。
当前,信阳市锚定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大战略”,持续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战略,使得信阳市的文化资源得到较大程度的开发,信阳建设区域中心文化城市的历史文化根基不断厚植,自身优势不断显现。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信阳市要实现城市转型,就必须深切地认识到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提升信阳市文化软实力既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把“两个结合”落在实处的战略需要,也是把信阳建设成区域文化中心城市的现实需要,更是推动信阳城市经济创新的内生需要。
2 信阳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分析
信阳市一直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信阳市“十四五”规划中指出了中期建设的几项重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树立文化建设新标杆,文化软实力全面提升”,并就如何促进文化事业大力发展、如何促进文化旅游业繁荣发展、如何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等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实际上,信阳在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比其他城市具有显著的优势。信阳的区域位置优越,位于秦岭淮河的分界线上,与湖北、安徽两省接壤,是河南迈向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窗口。另外,信阳是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的交融地,酿就了独具特色的信阳文化,成就了信阳“江南北国,北国江南”的盛名。此外,信阳市还是有名的红色热土,这里曾创造过“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可以说,信阳市的文化资源相当丰富。这些都是信阳进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优势资源条件。
近年来,信阳市一直持续深入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将文化软实力建设视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信阳市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成效显著。非遗保护传承推动有力,“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申遗成功;文旅融合推动的势头良好,重要节日节点,信阳就成了“网红打卡地”和“小众旅游地”;城市书房扎根信阳,“泡书房”享受“书式生活”成为新时尚。
但是作为三线城市,信阳市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也面临不小的困境及挑战。首先,物质基础对文化发展具有支撑作用,信阳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导致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达不到应有的程度。其次,信阳市的旅游资源集聚化程度较低,旅游资源大都分布在“八县三区”,成片式集中化开发程度较低。再次,文化产业缺乏竞争力,当前信阳市文化产业化程度较低,没有形成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传统文化资源发展不均衡、不充分。虽然近些年来,信阳市十分重视对传统文化特别是非遗文化的宣传和推介,但是非遗资源的开发仍然呈现出“原生态”的一面,对非遗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程度较低。
3 提升信阳文化软实力的对策和建议
文化是城市之魂。当更多的文化和精神融入城市发展过程,其内在活力会得到提升;如果城市的产品和服务能附带更高的文化价值,那么它就会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如今,文化已经成为推动信阳城市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变的关键驱动力。因此,要将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旗帜,尊重文化、弘扬文化,让文化的力量滋润城市的发展,以文化的创新、创造能力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
3.1 培育文化品牌,吸引文旅消费新群体
3.1.1 打造好“美好生活看信阳”城市文化品牌
“培育和塑造文化品牌是建设文化强市,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5]走城市品牌化发展道路,打造个性化的城市文化品牌,是树立高品位城市形象的必然选择。它既符合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利益,又适应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信阳市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1335工作布局”,其中“1”是塑造“美好生活看信阳”这一城市文化品牌。近年来,信阳市围绕这一城市文化品牌,持续推进交旅融合、文旅融合、茶旅融合、菜旅融合、“民宿+美食”行动等,打造一批全国一流的康养旅居目的地。下一步,一方面须利用各种节庆节点进行品牌推广,重点办好茶文化节和根亲文化节;另一方面可以邀请网络名人、旅游达人利用新兴媒体,如抖音、快手等进行传播、直播,打造独属于信阳的小而精的“City Walk”路线及文化爆品。
3.1.2 利用好“山哥茶妹”城市IP形象
城市形象是城市内在文化精神的具体展现。一个成功的城市形象,是抓住游客眼、笼住游客心、留住游客情的关键。只有深入挖掘和发扬城市最具特色的元素,并将其丰富而深远的文化内涵进行充分展示,才能真正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信阳市紧跟时代发展节奏,推出了信阳城市IP“山歌茶妹”形象,增添了城市品牌的情感化和亲和力。“山哥”寓意“努力工作”,源于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茶妹”寓意幸福生活,源于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信阳城市IP形象山哥茶妹面世之后,又推出一系列的文创产品,如山哥茶妹系列的盲盒,书签、文化衫、书签等。接下来,信阳还需要进一步推动对于新型城市IP形象新元素的研究和开发,以扩大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并拓展更多的城市IP元素,例如:IP主题乐园、IP城市雕像、IP电影、IP游戏等。而这些新兴的城市IP元素也能够持续提升城市的IP形象本身的价值。通过创造、传播、延伸及充满创新力的运营,不仅能够为信阳城市形象“山歌茶妹”增添文化内涵,促进文旅深度融合,IP势能也在不断助力信阳相关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城市经济全面增长。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流合作,比如,驻马店、南阳、洛阳、许昌等地,双方城市的交流合作也可以进一步宣传信阳市的城市IP形象,为合作增添生机与活力。
3.1.3 吸引文旅消费新群体
从“进淄赶烤”到“尔滨出圈”,带动的不仅是年轻人的时髦打卡,也是文旅行业的相互竞争,更是城市文化魅力的相互较量。从中可见,年轻人已经成为文旅消费的新群体。年轻人朝气蓬勃、自带流量、激情四射,有着强烈的创新求异的心理,对新生事物接受快,不甘于寂寞,喜欢尝试探索。可以说,年轻人关注什么、追捧什么,流量自然就到哪里,是网络宣传不二的“主力军”“急先锋”。所以,如果想要将城市的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软实力,那么进行文化资源的年轻化表达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当下,“95后”“00后”已经成为消费的主力军,并引领城市文化建设的年轻化重塑。从近两年几个热门城市的“出圈”,不难发现,年轻人崇尚的是轻松、休闲、娱乐的旅游,和传统的旅游景点游有着显著的区别,呈现出个性化、轻松化、沉浸式、强体验的显著特点。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暑期旅游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23年6至8月节事旅游火爆,演唱会、音乐会等正成为驱动年轻人出门旅途的重要吸引,各类型的节日活动已成为拉动城市文旅消费的新引擎。当前消费主力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对文化的发展理念和表达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就信阳而言,其有着独特的文化资源,要想抓住年轻群体,除了利用好城市IP形象“山歌茶妹”,打造好“美好生活看信阳”城市文化品牌,还需要从多维度给想来信阳游玩的朋友提供沉浸式游玩信阳的平台,给想来信阳工作的朋友提供适应年轻人生活工作的便利平台,真正打造好“青年友好型城市”,构建美好生活目的地。
3.2 优化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3.2.1 加强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
一方面,文旅行业的发展需要与多方面的建设提升相适应,如城市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服务质量。比如,在城市环境上,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棚户区的改造,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优化居住环境,美化城市面貌。在交通环境上,政府部门应立足实际,解决信阳景区点状分布不成块的实际,用旅游公路把信阳的自然风景区,人文景点及网红打卡地串联起来,强化“快进漫游深体验”,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缩短游客的出行时间,节约出行成本。另外,政府部门应在城市人车流量较大的地段,以及网红旅游景点,设置能够满足市民需要的免费停车位,解决市民和游客停车难问题。在文化环境上,政府部门应当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大宣传的力度,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娱活动,提高市民的人文素质,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环境。在旅游服务质量上,政府部门应一方面加强监管,及时有效的处理各项事务。
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抓好服务载体建设,突出“二化”。即通过服务平台化、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搭建旅游市场服务互动交流平台;通过服务产品化,创新服务形式,打破服务时空限制,打造覆盖高端和大众的旅游市场服务互动交流平台。信阳市旅游资源丰富,且这几年的旅游市场也比较火爆。从充满烟火气的小南门烧烤,到浉河北路清爽的石凉粉;从荷花朵朵的古朴郝堂,到新集的油菜花海;从叫醒嘴巴的热干面,到新申河路的夜市摊,吸引不少游客来信阳打卡旅游。下一步,信阳市应当加大对文旅行业相关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力度,学习“淄博烧烤”“胖东来”“尔滨”的破圈经验,促进多元化传播,增强传播叙事能力。旅游与文化、创意、数字及相关产业结合形成的文旅深度融合已成为大趋势。信阳文旅想要引爆热点,就需要内容和服务作为支撑,围绕提高传播质量和效用发力。无论是成熟的旅游景区景点,还是演艺、非遗、地方美食、艺术节庆等,以“文旅+”“+文旅”跨界融合,构建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更有助于“破圈”,吸引大量人气。
3.2.2 围绕主题集中开发旅游资源
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核心是整合文化要素,把散点化的旅游文化因子“聚合”成特色突出、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6]。要发挥文化对旅游开发有“点化”和“整合”的功能,把一种文化理念贯穿于分散的景点,做到“景散意连”,使旅游资源得到深度开发,使旅游开发发挥整体效应[7]。信阳市的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较为分散,成点状分布,集聚化开发程度较低。信阳市要针对当前旅游行业存在的各种小、杂、散的问题进行集中治理,优化整合各个县区的现有旅游资源,打通市与县、县与县、县与乡、乡与乡之间旅游资源竞争的壁垒,集中整合优化“八县三区”的旅游资源要素,推动旅游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和一体化发展。
3.2.3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旅游行业覆盖多个产业,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对于信阳市来说,应该把握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是上半年的茶文化节,二是下半年的根亲文化节。抓住流量,打造爆品的同时,各相关部门应当围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娱乐、旅游购物等旅游要素,不断完善提升配套设施,大幅度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比如,浉河区就坚持“路、景、村、业”一体推进,以茶源绿道建设,串联起沿线山林茶园、湖湾湿地、茶坊景区和乡村景观,实现“茶、农、文、旅”等优势资源深度融合,打造出一条“山水相映、茶香四溢、美景相随、兴业村美”的旅游观光路、增收致富路和产业融合路。信阳作为淮河上游的重点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在各地文旅使出浑身解数,争相“出圈”的背景下,信阳市必须加大对旅游业的政策帮扶和资金支持,加强交通、餐饮、休闲娱乐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给信阳市文旅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推动信阳文旅产业集约化及高质量发展。
3.3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市民人文素质
3.3.1 建设一流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政府部门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资力度,扩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规模,增加图书馆的藏书量;加强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建立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应用推广;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评价。特别是信阳市新建的城市书房,除了向居民提供读书的空间,还可以利用公共文化空间举办一些公益文化活动,让市民参与其中,在提升市民人文素质的同时也增添了城市的人文魅力。
3.3.2 创新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创新及完善将成为检验信阳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所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创新和保护公共文化资源、传播先进文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8]信阳市应当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及国家文旅部、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法规文件精神,市、县两级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坚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考评体系,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加快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统筹推进。10个县、区也应当出台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才能有力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初步形成上下衔接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
3.3.3 扎实推进“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
信阳乡村文化也是信阳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乡村文化软实力也能为擦亮信阳城市文化品牌贡献力量。政府部门应适时组织召开全市“乡村文化合作社”现场观摩暨经验交流会,鼓励各地通过设立“荣誉社长”制度、创新数字传播渠道、拓展服务功能等方式探索文化合作社可持续发展路径,增强合作社造血功能。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合作社培训体系,为各地合作社提供展示、创作、分享、互动服务,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3.3.4 加强融媒体中心建设
政府部门应当大力支持信阳广播电视台建设高标准的市级、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具有强大区域性辐射带动力的融媒体矩阵,为信阳实现“两个更好”、打造“美好生活看信阳”城市品牌提供强大助力。
3.4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本土人才队伍
3.4.1 充分利用本地区的高校优势资源
信阳市高校资源丰富,要充分利用好本地区的高校人才资源。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高校设置与文化发展相关的对口专业,比如,大数据、文化传播、传媒等,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同时要加大高校与政府、企业等部门的合作力度,实现优势资源共享,提高文化资源的转换率。
3.4.2 大力引进文化人才
随着文化时代的来临,文化在城市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信阳市政府部门要建章立制,加大投入,用政策留人。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财政支撑力度,制定人才发展的专项资金,健全人才发展机制,重点用于优质人才的引进、培养、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奖励分配和人才激励制度,鼓励并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对招才引智,对来信阳工作的博士、硕士实行“一人一策”,把优质人才的收入与其业绩、贡献挂钩,使人才的价值真正得以体现,以最大的诚意留住人才。
3.4.3 关注培养本地人才
本地人才对家乡有特别的感情,较之外地人才,他们是稳定提升本地文化软实力的坚定力量。政府相关部门一方面可以持续关注本地区在各行各业方面有建树的能人,另一方面可以给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支持他们在本地工作。
3.5 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3.5.1 提升文化产业市场竞争力
借助实地调研,信阳市相关部门要细化研究各消费群体的审美需求和消费心理、消费方式及消费特点,开发生产出符合市场潜在需求的创意产品。同时,扩宽销售渠道,顺畅文化创意产品的流通和销售,增加市场覆盖率。另外,还应当提升文创产品的创新能力。“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源泉。”[9]只有赋予产品创意性,才能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能提升城市文化的内生活力。
3.5.2 提升文化资源循环利用的潜力
文化资源要想转化为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就一定要进行信息化和创意性改造。信阳,中原文化、荆楚文化还有吴越文化在这里交融汇聚,积淀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原始文化资源是文化资源转换成文化产品的精神文化之泉。要想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必须将本土原始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信阳特色的文化产品。特别是信阳非遗资源丰富,但目前对非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尚处于“原生态”阶段。信阳市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文化资源的进一步挖掘、创造及市场宣介和推广,提高原始文化资源向现代创意文化产品的成功转化率。
3.5.3 提高信阳文创产品“走出去”的能力
信阳地区的文创产品知名度不高,未能在全国文化市场中占据份额。因此,当地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文创产品开发、市场化运营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做好本地文创产品的服务出口,提高信阳的文创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此外,发展和壮大文化创意园也是提高信阳文创产品“走出去”有效路径。要培育知名文化企业,提高文创产品的科技附加值,提高文创产品对GDP的贡献值,做大做强信阳地区的新媒体产业链,实现效益最
大化,加强与周边地区,如南阳、驻马店、许昌、洛阳等的文化合作,取长补短,扩大信阳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形成“走出去”的战略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10]。一个城市综合实力最核心、最高层的也是文化软实力。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气质与灵魂,也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核心体现。城市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兴旺发达固然重要,但精神文明的发展也更为重要,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统筹兼顾,才能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信阳才能更好地打造美好生活目的地。
4 结束语
总之,提升信阳城市文化软实力,应该充分利用好信阳的地理位置优势、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悠久的根亲文化资源,科学合理地整合城市资源要素,努力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信阳市的整体凝聚力、向心力,增强信阳市的区域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参考文献
[1] 文大山.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路径及其保障[J].求索,2012(12):204-206.
[2] 吴玲,王志章.城市文化软实力构建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科学决策,2009(11):27-34.
[3] 周薇,田根胜,夏辉,等.东莞文化软实力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132.
[4] 吴晓斌.改革开放40年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及深化路径:以湖州市为例[J].江南论坛,2018(12):24-26.
[5] 郭丽莎.提升郑州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3(2):93-95.
[6] 马晓东,翟仁祥.论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以苏北地区为例[J].人文地理,2001,16(6):89-92.
[7] 郑耀星.打名人文化牌,加大两岸“五缘”旅游吸引力[J].经济地理,2003,23(1):135-138.
[8] 陈立旭.提升文化软实力:浙江文化发展战略研究[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0(6):5-15.
[9] 余晓曼.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J].当代传播,2011(2):83-85.
[10]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