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艳羡别人枝头俏,我自有我的枝繁叶茂;每个独特的存在,才辉映出世界的丰富多彩。”这是录取通知书里周星彤校长给每个一年级新生的深情寄语。踏上讲台后,不管在不同规模学校哪个岗位任职,她始终秉承“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的原则,坚守在教学一线,做孩子童年最亲爱的人。2015年上饶市信州区校长公开竞聘,她以第一名成绩上岗后,更是既在大处着眼,抬头看路,谋划时统揽大局,从长远发展考虑问题、把握方向;也在小处入手,关注个体,育人中呵护尊严,于小节上扎实精当、如其所是。在她看来,如果说教学是面对群体的活动,那么德育必须看见个体。关注个体,才是对生命的尊重,才有鲜活的未来。而今,在周校长的带领下,“看见每一个人,做好每一件事”已然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学校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通道:学校畲族合唱团和竹竿舞多次亮相省、市级演出;“画里有话”持续为一个班或一个学生举办的主题画展高频亮相;“我有一个小小心愿”从许愿到达愿,见证着每一份爱的涌动;“看得见童年,看得见成长”理念下的新校区建设如火如荼。回溯学校的发展征途,处处可见周星彤校长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呵护。
“周校长,二楼卫生间的门又不知道被哪个孩子画花了。”这是总务主任的无奈。“周校长,我班有个孩子动不动欺负别人,我软硬兼施都没用,好烦。”这是年轻老师来向她取经。都说孩子的成长是一场不可逆的旅行,一味压制说教已不起作用,如果不教会孩子主动解决问题,不注重孩子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形成,各种糟心事难免层出不穷。面对这些“挑战”该怎么办?
于是,在被“每一个行为失当的孩子都是缺爱的孩子”这句话吸引后,她系统学习了基于个体心理学基础的正面管教知识,并开始思考如何在校内落细落小:结合校情和各年段学生特点,确定了“五美”(美言、美体、美行、美心、美校)操行目标后,着手开发校本课程《向美而行》,让美德在课程和活动中落地,让学生在每周一次的点滴渗透中知美丑、成良习。如在三年级“‘绰号’伤友谊”的班会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讨论和观看视频,认识到随意取外号的危害,纷纷表示今后要改掉陋习;学校不再关起门来搞教育,而是多方寻求社会资源的支持,通过分层次的赋能培训,帮助大家解码学生个体行为背后的秘密,意识到孩子的表现就像冰山水面上的部分,强行的压制虽有短期效应,但对于长期的行为改变没有效果。只有探索冰山位于水下的部分,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小梓蕴是一个眼里写满孤独、从不和人交流的孩子,自然成了周校长重点关爱的对象。在改变他之前如何先建立情感联结呢?她和班主任一起走进小梓蕴的家里,了解到孩子父母发现是自己的原因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后,也在积极改变家庭氛围,而且孩子在家最喜欢折纸飞机,于是决定以纸飞机作为突破口进行介入。首先,她“无意”撞见梓蕴课间在走廊一角默默地折着纸飞机,就走上前蹲下去,看了好一会儿,问:“这种纸飞机我还是第一次见,它飞得起来么?”小梓蕴看了她一眼,小声说:“能飞,还能回到我手上。”“哦?那你飞给我看看!”“好吧!”一番对话后她成功地得到了梓蕴的回应。
之后ekTzSpwqK3yFIjLTobmZwg==,小梓蕴每学会一种纸飞机都会折一架送给周校长,因为周校长给小梓蕴讲了纸飞机“牛人”齐志安的故事,勉励他“齐志安能飞出77.134米远打破世界纪录,你也行”。在她的鼓励下小梓蕴有了梦想,那就是“长大后也要成为折纸飞机的世界冠军”。小梓蕴的心门就此打开。有时周校长拉着他在操场展示他新学会折叠的纸飞机,那些能把纸箱扎破,能盘旋七八圈的新式纸飞机赢得了同学们的一片羡慕声,他变得阳光了;科学课上,老师让小梓蕴给大家传授折纸飞机的经验,并向全班同学揭秘其中的科学道理,他变得自信了。去年教师节,周校长给全体老师讲述“我的纸飞机男孩”的故事,让大家学会了如何共情,开始着眼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勇气、激情和人生技能。
在每周一次的试点班互动里,孩子们在一次次围桌班会中学会了互相致谢和感激,并开始寻求不包含惩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有一天老师告诉周校长:“孩子们太棒了!今天我们围圈(把教室里条形摆放的桌子靠墙围成圈)只用了不到两分钟时间!”一年后,学校将试点班与平行班进行对比,数据显示,试点班的孩子在自律性、开朗度、合作意识和主动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平行班。
一位老师由衷地感叹:从开始时的怀疑到后来的尝试,再到现在的坚定执行,发现和学生关系好了,学生们也越来越懂事了。如今,在以尊重、共情、鼓励为基调的育人氛围中,那些行为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得以关注和改变,和善而坚定的育人理念落实在每个师者的教育实践中,更得益于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里。
教育,应该指向孩子的成长,而不是教师的成功。而成长,本就是生命存在的方式。“双减”政策实施后,如何落实“五育并举”,以积极的姿态回应《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真正实现不以分数论英雄?在上饶七小,周校长引领团队开始了一场以“看见孩子,看见成长”指向学生评价的有益尝试——个人成长伴随式评价。
基于大数据思维,学校依托公众号自主研发了一套对学生个人进行评定的操行体系,每个老师可以通过扫码、扫脸两种形式对学生在各个教育场景的劳动、阅读、学习、特长、体能等各方面表现进行评价,家长可以通过学校公众号随时调阅孩子在校积分情况。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在上饶七小,成长伴随式评价就是周星彤校长找到的支点。在学校的特殊孩子摸底工作中,老师们了解到女孩欣然性子孤僻,老爱挑衅别人,所以得了外号“小刺猬”,成为老师们“重点关注”的对象。怎么办呢?通过家长访谈了解到,欣然自从弟弟出生后,就变得敏感多疑。周校长意识到这应该是二胎后给教育带来的新课题。为此,除了引导各班召开“我有弟弟妹妹了”主题班会,她还特地送了一本绘本《我当大姐姐了》给欣然,让孩子知道爱不是索取,也不会因为分享而减少。在这个心理建设的基础上,欣然变得温和了,成长伴随式评价也记录了她的点滴进步:见到老师和同学能微笑着主动招呼了,老师给他加分;在同学需要帮助时,她能及时释放善意了,老师又给她加分。期末评比时,小欣然因为特长一栏得分最高,还被评为班级“才艺星”,人变得阳光开朗。
在伴随式评价的驱动下,学生习惯养成也因此变得简单高效。有一次听课时,周校长发现坐在边上的女生小美写字时边写边擦,同学们都完成了可她本子上还是黑乎乎的一片,一个字都没有。后来一了解,才知小美是个做事拖拉的孩子,上学迟到是家常便饭,家长对此也很苦恼,告诉老师说她在家也是磨磨蹭蹭,连吃饭都常常是饭菜冰冷了还没吃完。于是,周校长组织全体班主任以她为个例开展案例跟踪研究:在写作业的时间安排上让老师和孩子进行具体约定,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小美觉得“原来我可以做得到”;科任老师也随时观察孩子在课堂中的表现,在小美做事速度快一些时,立即表扬她“有进步,现在收拾书包快多了”等,并当即给她扫码加分,以此激发孩子想要进步的内在动力;劳动课学习了怎么叠衣服后,班主任引导家长和孩子在家开展穿衣服比赛,让家长在比赛时“不经意”输给孩子,以此建立孩子“我也能行”的自信心。如此通过多方努力,小美慢慢改掉了拖拉习惯,各项评价也都记录了她不断进步的足迹。
由于这样的评价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老师们彻底告别了传统的小红花、星星榜,体现了评价的即时性;它让孩子们的每一段成长都清晰可见,有助于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反思,体现了科学性;同时因为大数据分析更加全面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表现,成为教师和家长多角度、多层次、更全面了解学生的有力依据,体现了精准性。
“这个孩子今天阅读分享很棒,加分!”“这位同学跳绳达标,加分!”从一开始对老师提要求每个月评价不得少于50条,到现在老师们井喷式地自发评价,印证着学校变“关注知识”为“全面发展”,化“绝对权威”为“多重主体”,从“终结评价”走向“全程评价”的思路是正确的。这既是“五育并举”路上的一次成功尝试,也聚焦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让每个人在成长中遇见“最好的自己”。
学科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在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中,首次出现了跨学科的概念,其中项目式学习和整本书阅读更是备受关注。而在上饶七小,项目阅读并不是新事物,周校长带领的团队于2021年3月即已成功立项省级龙头课题“项目化阅读提升小学生文化自信的探究”,在课题开展中着力素养导向,确定以项目化学习为主线的阅读推进新方式,并坚持学科融合,以此给学生提供“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等素养生长的土壤。
老师们发挥所长,研究切口“小而实”:运动场上,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古诗和体育的合拍;橱窗柜里,“清明时节雨纷纷”不再是简单的诗词,而是语文和美术的牵手;阅读课上,师生一起探究书里书外的故事,让诸如“季节的秘密”“祖国名山大川”之类主题阅读向生活延伸。
“老师,为什么叶子没有两片长得一样的呢?”就着孩子的好奇心,大家开始探寻叶子的奥秘,周校长更顺势策划组织了以“你好,叶子”为主题的项目化阅读活动:老师带领孩子们或阅读绘本《落叶跳舞》,或吟诵“不知细叶谁裁出”等诗句;鼓励孩子走进大自然,采集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的叶子,展开想象,创作树叶剪贴画;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运用数学中的分类与整理知识,将树叶进行分类排列;最后,还开展了“树叶”绘本创作活动,同学们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贴一贴、画一画、写一写,赋予了秋叶以二次生命。通过观察、探索、阅读、创作等实践活动,小小的树叶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满是情趣,艺术殿堂里因此充满了他们天马行空的创作。这就是学科融合的独特魅力。
值得一提的还有美育。随着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的落地,美术学科率先开始了以美育人的探索,“画里有话”校园宣传栏因美而生,向美而行,目前已经更新了七期。在这方天地里,老师们看见了每幅作品背后的思考与表达,照见了每个生命的独特与成长。如第三期的“遇见春天”中,老师以科学活动、美育土壤为载体,不留余力托举一颗颗种子。孩子们在水土流失实验中懂得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这一浪漫情境背后的科学道理,并用画笔忠实记录每个人不同角度的观察和理解,一幅幅引人遐想的作品得以精彩呈现。此外,在天宫课堂、致敬北斗、中国航天等等一系列美育课程中,孩子们向美而行,用点线面表达自我,认知世界。
在上饶七小,学科相融逐渐成为大家日复一日的行动习惯,并常常因此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龙年寒假,由大队部创意,全体学科参与的“龙年”项目化活动也深受喜爱:“100元怎么买年货更合理?”孩子们用数学统计的知识逛超市,开始学做小小理财家;在“龙年习俗拍一拍”中,大家在玩味年俗文化的同时,也涉猎了一些简单的摄影技术,每个孩子的表达欲开始井喷。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始于学科而不止于学科,在学科融合中唤醒学生的内在动力,让每个个体在跨学科学习中丰富自己的认知,并在具体任务、具体情境中延伸到生活,形成素养并真实表达自我,体会成就感,这就是学科融合的独特魅力,也是周星彤校长开辟的又一条育德路径。
“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庸》中的这句话既是周校长多年追求的教育理想,也印证着她的个体德育观——在每一个成长故事里博观约取,共同感受教学相长的美妙;于每一步共同行走中积微成著,一起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在每一段倾情陪伴中尽小者大,做孩子童年最亲爱的人。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