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校家社协同育人微活动在班集体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开展“温情走心式”亲子互动节点式活动,促进亲子良性沟通;创新“温暖变通式”学校常规活动,建立良好关系链接;借助“温润沉浸式”班级特色活动,激发生活与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
关 键 词 校家社协同;微活动;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4)09-0024-03
在大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当前形势下,多方鼓励学校因地因校制宜,汇聚各方力量,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社会共识。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客家地区,本土文化素有“内敛含蓄”之特点,且家长因受教育程度不同,教育理念各异,平时多数工作繁忙,使得家庭普遍缺乏走心式亲子沟通,成为阻碍家校形成合力的一大瓶颈。为此,笔者在多年前决定以建设温良班级文化为载体,探索如何根据初三学生作息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心理压力大、亲子沟通障碍多这一现实情况,以“温良”德育作业为抓手,从增亲情与减压力、强化体验与感受美好两个维度,设计和开展系列微活动,整合本地、本校和本班校家社协力教育资源,走出了一条独特又接地气的班级校家社协同教育新路子。所谓温良班集体,是指以温暖、善良、合作、互助为核心价值观的班级集体。温良班集体自带温润人心的力量,能以赤诚的情感带给学生美好的心灵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
笔者多年连续担任初三班主任,经常感受到家长受限于自身文化素养,无法理解面临毕业的孩子内心所承受的压力,交流受阻,方式简单,导致孩子封闭内心。但即便如此,依然要认识到家庭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而不能因此对某些家长漠然视之。因为“家校合作代表着一种观念的转变,是对家长地位和人格的尊重”[1]。为此,笔者积极开挖亲子互动渠道,创新开展亲子互动系列微活动,以让学生感受亲情的美好,助力学生温良品格的形成。
(一)巧用媒介,传递善意
在学生初三入学那天,笔者会写上一封欢迎卡或公开信,介绍“温良班集体”建设目标及给家长的如何“做温良父母”的建议。这些建议包括多表扬孩子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制定小目标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等。同时安排学生在班级荧光板上签名,表示正式加入新的班级大家庭。这种仪式感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还能提升他们对学校生活的期待,让家长和学生感觉到老师的温暖、善意。实践证明,这种温暖的“书信”方式能迅速拉近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很多家长因此主动通过各种方式向老师表达感谢并积极配合工作。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准备工作和沟通策略,能在新学期伊始就为学生和家长营造一个温馨、积极的学习环境,为建立温良班集体奠定情感基础。
(二)借助照片,联结情感
有了“温良班集体”文化价值传递的基础,班主任就要趁热打铁,通过设计微活动将家长和学生“卷入”进来。为此,可借助照片的媒介传播属性联结亲子情感。比如先给家长布置任务:找一张孩子三岁前的照片,拍下来发给老师。家长在寻找照片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回忆起孩子婴幼儿时期的可爱情景,唤醒对孩子最纯粹本真的爱。照片收集上来后,班主任再将之做成班级电子相册或小视频,转发到家长群,辅以温情话语,激发家长对时光飞逝的感慨,更加关注成长a76d385bf91a695237c1fd72cd31d6c7中的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这实际是对家长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内驱教育。之后,再借助照片在班级开展“猜猜我是谁”活动。活动方式是将收集到的照片进行局部马赛克处理,只留下少许脸部特征让学生们竞猜。当儿时的各种萌态呈现在屏幕上时,全班同学往往被自己或同学的可爱样态萌翻。这样,孩子们在轻松分享和开怀大笑中不仅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神奇,也在无形中释放了压力和紧张情绪。
(三)延伸设计,增进亲情
在竞猜基础上,老师再让学生模仿照片中自己小时候的动作,拍摄一张“穿越”照片,并告诉他们这是要送给爸妈的惊喜。当家长收到孩子的照片后,班主任再私下鼓励家长给予孩子积极回应,即所谓“爱要说出来”。事后班主任组织孩子们写周记记录这段经历,很多孩子惊讶于自己的一张“穿越”照片竟让“老爸老妈”对自己态度发生“巨变”,感受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为了进一步深化这一教育活动的效果,班主任引导孩子们进行更深入的反思和表达。例如,在周记中,孩子们不仅描述了拍摄过程中的趣事和感受,还详细记录了父母收到照片后的反应及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互动。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能更深刻地理解父母的态度变化,并思考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班主任可以邀请孩子们分享他们的周记,并在班会上讨论这些经历。这样不仅能增强班级凝聚力,还能让其他同学从中获得启示,认识到人际交往中积极回应的重要性。同时,班主任也可利用这个机会,向全班同学讲解如何通过正向回应来培养孩子积极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学校各类常规活动增进亲子、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提升家校共育合力。学校常规活动比较单调和重复,教师要多加思考和变通,让常规活动常做常新,增强吸引力,让学生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投入。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家校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关系架构,营造积极温良的班级氛围。
(一)“游戏+”亲情主题班会,纾解亲子压力
学业测试尤其像期中、期末这样的大型测试带给初三学生的心理压力不容回避。通常而言,期中考试后学校会召开家长会。如何不让例行家长会变成压在学生和家长心头的“大山”?笔者就此问题连续几届设计了“游戏+”模式班会,即在家长会前组织亲子互动游戏,增进了解、纾缓压力,使可能造成的“家庭风暴”消弭于无形。游戏方式很多,如让全班同学和家长分别写出各自喜欢的颜色、最喜欢吃的食物等,然后通过电脑上的“幸运大转盘”或击鼓传花方式,让随机抽到的家长和孩子猜测对方的喜好。这样氛围轻松,家长和学生乐于参与,无论相互猜中的惊喜还是屡屡猜错的遗憾,都成为了亲子之间的情感粘合剂,让彼此意识到要更多关注对方,了解对方。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再自然过渡到学情分析,将学习状态作为彼此增进了解的话题之一,而不是全部,这样更易于为家长和学生所接受,对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大为有益。
(二)“趣味+”中考体育集训,增进亲子互动
学校一贯重视体育运动开展,对初三年级体能测试与学生日常在校活动尤为关注。为此笔者一直重视与体育老师联动,经常在活动课与体育课上将枯燥的训练内容加入游戏和竞赛元素,或举办趣味运动会、段位升级赛等,提高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我们甚至在早晨的大课间,对着班里的电视屏幕,一起跳起了当时火爆的“刘畊宏健身操”,在班里刮起了一股“最炫体育风”,既趣味十足,又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体质。在周末或寒暑假的班级运动打卡中,班主任和家长齐齐参与,一起运动健身,一起晒亲子运动照,大大增强了学生对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体验感。
(三)“亲情+”考前动员誓师,温暖亲子心怀
学校历来重视利用大型活动的仪式感来丰富学生在校体验,比如中考前的动员誓师大会等。如何让家长也能在关键时期给予孩子们以合适的助力?笔者一般鼓励家长抽空打电话或专程到学校和孩子交流的方式,表达关心与爱意,给孩子紧张的心理“松绑”。另外,在临近中考前,笔者会安排家长给孩子写一封意在鼓励的信,由笔者进行文字编辑和打印,并结合潮汕地区的风俗习惯定制一批福袋,再将信件放入其中,以示祈福。在某天晚自习结束时,笔者再统一发放,以给孩子们一份惊喜。当他们打开福袋,看到爸妈的文字,既是解压,更有感动。如此以爱之名,让家的温暖流淌在孩子们的心怀,相信这份来自家庭的强大力量会帮助他们打赢中考这场“硬仗”。
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笔者充分利用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及寒暑假项目式学习机会,挖掘家庭社区资源育人潜能,通过适时发布相关“专项作业”,增强学生沉浸式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对“家”的热爱和对学习的热情。
(一)“文化寻根”寒假实践性作业,找寻文化记忆
潮汕地区盛行宗祠文化,不仅因为宗祠具有重要民俗意义,更因为它承载着族群的历史记忆,是族群共同的精神空间,也是道德约束的天然资源。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家族文化,笔者组织了寒假家族文化寻根系列活动,鼓励孩子们祭祖时到自己宗祠采访长辈和实地考察,了解宗族名人事迹,搜集有关教育的族训族规,通过观察祠堂门额题匾,了解自己姓氏的来源与文化含义。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体会了家族发展的艰辛,重塑了家族集体记忆,增强了对家谱、族谱及传统文化的认识,还促使他们主动记录,抒发感想,并在开学回到班级后乐于分享。通过家族文化寻根系列活动,学生们增强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信,主动投入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行列之中。
(二)“才艺展示”青春励志活动,展现青春风采
在刚接手班级初期,笔者就会告诉学生他们已是青年学生了,再结合对五四青年节的介绍,告诫学生青春应该是绚丽多彩的,从而鼓励和引导他们要敢于展示自己,突破自己。为此,笔者与学生们一起挑选班歌,并为班歌创作音乐短片。我们借助校外研学机会,让学生们通过抽签各自抽取一句歌词,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在研学基地就地取景,拍摄出对应画面,最终完成《研学版七里香》音乐短片。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但乐在其中,还体验到了一种特殊的成就感。在感受到学生对音乐的朴素热爱后,笔者邀请同年级的兄弟班一起合办草地音乐会,同时邀请家长参与。新颖的活动形式,特别的零食奖励,轻松的亲子互动,让同学们尽情展示青春风采,释放学业压力。
(三)“小确幸”趣味生活发现活动,感受亲情美好
除了以上特定时间内的主题活动,班主任还要设法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增加一些趣味性活动,增强学生幸福体验。如国庆节期间,笔者设计了一场“我与祖国齐奔跑”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在社区慢跑至少2.5公里,由家长陪同或拍摄记录,全班要达到740公里的总里程,为祖国母亲74周年庆生。再如笔者曾经在中考倒计时100天时,开展了“寻找身边的100”活动,要求学生在指定研学场所寻找包含数字100的元素创作作品,可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合作,并用手机拍照记录,回到学校后评选最佳创意奖。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发现和观察研学场所的一切细节,通过合理构图或创意摆拍,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任务,为中考100天倒计时增添了几分仪式感。
诚如有学者所言,良好班风有一种无声的感染力量,能在不知不觉中发挥育人功能。[2]笔者连续五年担任初三班主任的实践证明,这些“温良作业”系列微活动对缓解学生学业压力确能收到积极效果,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与动力。五年来,笔者所带班级家校关系融洽,美誉度高,而作为班主任的我也在此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成长,收获内心的平静与踏实,我想这也算是对“温良”班风的生动注脚。
参考文献:
[1]王佳伟.汤美娟.文化适应视野中家校关系研究的文化转向[J/OL].教学与管理.https://link.cnki.net/urlid/14.1024. G4.20240524.1431.002.
[2]朱修龙.在班级建设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J].中小学德育,2017(4):54-55.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