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家社协同 构筑儿童友好育人共同体

2024-09-30 00:00:00薛露露罗其洁潘志高曾劼汪晓灿
中小学德育 2024年9期

摘 要 校家社协力育人,携手护航儿童成长已是时代共识。秉承“儿童友好”办学理念,学校通过建立儿童友好共育中心,探索协同共育机制的体系构建,以及“书友爸妈互学”“知心爸妈互助”“志愿爸妈护航”“讲师爸妈互教”四大主题活动,在实践中推进协同育人,回应家庭、社会的共育需求,促进孩子们的生命成长。

关 键 词 校家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儿童友好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4)09-0020-04

①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资助项目“矛盾、动因与旨归:深港跨境学童美好生活的需要探究”(编号zdzz21005)成果之一。深圳市教育科学2020年度课题“正面管教在小学班会中的应用策略研究”(编号ybfz20151)成果之一。

随着社会各界对家庭教育的日益重视,近年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发布《中小幼一体化家庭教育实施方案》,基于区域家庭教育现状建立了一套线下校家社支持系统,为本区家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大助力。前海小学作为深圳市南山区前海湾畔的一所优质社区学校,在二十多年发展过程中不断遇到各种挑战,比如社会期待与学校配置之间存在落差,时代发展与教育需求之间仍有错位等。面对挑战,学校在区域引领下主动向内寻求突破,在协同育人中积极从内部挖潜,建立了儿童友好共育中心(以下简称“共育中心”),探寻校家社协同共育的时代范式,更好回应社会、家长的教育诉求。

一、“儿童友好”共育中心的体系构建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1]为此,多年来前海小学通过真实解构儿童需求,在育人导向上锚定“儿童本位”,在环境文化创设、课程体系构建及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践行“儿童友好”理念,让学校成为儿童幸福生活的地方。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回应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倡议,学校充分统筹优质育人资源,努力创建对儿童友好的成长环境,于2019年11月举行首届共育中心会议,就有关建章立制问题进行广泛商讨,迈出了校家社协同共育的第一步。

(一)指向协同共育的发展目标

家校合作、家校共育是学校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关系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2]为此,学校构建了一系列的家校共育课程和活动,积极引导教师认真履行家庭教育指导责任,努力促进家长教育水平提升,实现家庭教育的专业化。

在总体目标上,学校引导家长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深入推进校家社一体化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家校合育氛围,共同培养活泼友善、睿智温润、勇敢大气的新时代前海好少年。

在年段目标上,学校紧扣知情意行德育四要素,致力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高效学习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并在不同学段设定目标:

低年段:学校与家庭共同携手,着力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在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知存在—行有序—思他人”;在了解并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中,热爱学校文化、了解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增强对班级、学校、国家的情感认同,做到对自己负责且悦纳自我,做雅言雅行的践行者,成为一个合格的前海学子。

中年段:学校与家庭协同社区共同着力做好成长教育,在共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知热爱—行坚韧—思生命”;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环保意识、劳动意识、运动意识和感恩意识,对他人负责,做良好习惯的养成者,成为一个向上的前海学子。

高年段:学校与家庭携手社区及社区初中学校着力做好小初衔接贯通培养,在共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知本质—行自律—思社会”;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责任担当,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对社会负责,做全面发展的求知者,成为一个优秀的前海学子。

(二)赋能家校融合的组织架构

为更好统筹日常活动开展,共育中心汇聚学校、家庭、社区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组建领导和工作小组,设立了秘书处、心理互助部、学习部、活动部、阅读部、志愿者部等六个部门(见图1),各自分工合作,共同推进协同育人。

7311e4aecbf24c04181773c26504da65

其中秘书处秘书长由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担任,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安排,会议文件、决议的起草、记录、修订,委员提案的搜集、答复等;由领衔班主任担任书记员,协助活动的策划、组织安排。学习部部长由三年级家委会年级会长担任,负责组织落实家长学校培训工作,指导家长开展“书友共读”等亲子阅读工作,组织“奶蜜盐家长共读学院”的家长共读活动,落实“文质大课堂”的家长在线学习工作。活动部部长由六年级家委会年级会长、二年级家委会年级副会长担任,负责联络家委会及共育中心成员,配合学校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及学生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参与学校环境检测、学生校外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及食堂监管等工作。志愿者部部长由一年级家委会年级副会长担任,负责组织落实家长志愿者工作,指导家长志愿者进入若书书院完成图书馆日常工作维护。宣传部部长由二年级家委会宣传组成员、五年级家委会副会长担任,负责校级及班级家委会和共育中心组织各项活动的策划及宣传,收集整理活动资料,及时通过学校、德育处和共育中心的公众号及校园网与南山教育信息网等平台宣传报道。心理互助部部长由五(2)班爱心妈妈、四(2)班爱心妈妈担任,组织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心理共育工作,为全校需要心理疏导的孩子提供心灵关爱,做好每周三“知心妈妈”值班室,并协助心理组组织“绽放花朵”周末亲子活动,关照特殊关爱孩子群体。

共育中心的建立打开了学校的办学之门,为家校沟通建立了双轨机制:共育中心的委员同时也是各班级家委会会长,家长的教育诉求和办学建议可以通过班主任、中心的委员或部长直达学校管理层,由学校中层干部或校领导直接回复解决。学校始终秉持开放原则,向家长常年开放教学楼、教室、图书馆等校园公共空间及网站留言板等,方便家长在遇到教育问题时能及时和学校沟通,增强家校之间相互了解、理解和认同,共同营建“友好儿童”的教育关系。

(三)友好儿童成长的家长课程

“儿童友好”共育中心分学段、分年级、分主题为家长量身打造家长学校课程体系(见表1),以提升他们的家教理论水平,优化他们的家庭教养方法。

一是家长衔接课程。依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论,结合一年级新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小学学段学习特点,学校在新生入学前1个月开始为家长开设幼小衔接课程,从身心适应、学习准备、社会交往准备、生活准备等四方面引导家长开展适应课程学习,帮助新生顺利完成入学过渡;结合六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小学、初中学段学习特点,学校为六年级学生家长开设小初衔接课程,从学习变化、时间准备、未来规划等三方面帮助家长提前了解初中的课程设置,助力六年级学生做好初中入学准备。

二是“父母学堂”。依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成长特点,结合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学校每学期第三周开展分年级、分主题“父母学堂”学习活动:一年级聚焦入学后的适应反馈,二年级聚焦好习惯培养,三年级聚焦身心变化,四年级聚焦运动与成长,五年级聚焦高效陪伴,六年级聚焦亲子沟通,进阶式助力家长做“离孩子最近的人”。同时,每学期第13周安排一天为全校性的“父母共学日”,这一天父母走进教室,在与孩子一起学习中体验和关注其学习与成长;活动结束后学校收集家长反馈与建议,在实践中凝聚共育智慧,共促孩子健康成长。

三是“文质家长大课堂”。学校于2022年被授予“文质教育研究院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同时开启了每月一次的“文质大课堂”家长学校年度课程学习,形成了学校、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学习共同体。从2022年5月至今,学校面向全体家长开通“文质大课堂”线上课程,精选23个不同主题,邀请全国家庭教育专家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生活中的“疑难杂症”,帮助1706个家庭的家长疏惑解疑,友好儿童健康成长。

四是“奶蜜盐”家长共读课程。教育是需要成人的以身作则做引领的。基于父母自身成长的需要,学校成立了“奶蜜盐共读学院”(“奶蜜盐”语自张文质著作,意指家庭教育中的三个不同内容方向),每周定期举办父母共学沙龙,以帮助父母成为一名有意识、懂孩子的养育者;了解孩子每一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和成长任务,看见孩子的行为模式及背后的需求,精准有效地给予孩子有智慧的指导和有力量的关爱。为了带动父母们坚持学习,每天早上的领读活动和定期线下沙龙的开展,让每位父母始终葆有抱团学习的热情。截止目前,共读学院已经完成《奶蜜盐》《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童书里的教育》《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等19本书的共读打卡活动,出版了一本父母学习心得集《比海更宽广的心灵物语》。

“儿童友好”家长课程以儿童成长规律和新时期家庭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孩子们家庭生活的实际话题为切入口,以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教育体系,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和理念,提升家长科学养育能力和素养,改善家庭亲子关系,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家庭环境和教育生态。

二、“儿童友好”共育中心的实践推进

为了让共育中心的工作内容同频学校育人活动,凝聚校家社三方合力,学校以书友爸妈互学、知心爸妈互助、志愿爸妈护航、讲师爸妈互教等“四轮驱动”形式,开展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实践活动。

(一)书友爸妈互学:以阅读照亮童年

学校将1706名学生组建成208支书友小队。每逢周末,各书友小队在书友爸妈的带领下前往社区、公园等场所共读。从书桌到餐桌,从书本到草地,孩子们在父母的陪伴下,突破校园围墙限制,组建朋辈学习共同体,以阅读照亮童年。

学习不仅仅是孩子们的事,更是家长的必修课[3]。在共育中心学习部的组织下,“文质大课堂”每月举办一期,以生命化教育为1700多个家庭指明养育方向;奶蜜盐共读学院采取线上共读、线下沙龙、阅读拓展的方式为家长搭建育儿交流平台,引领家长共识共育,指导家庭开展亲子活动。与此同时,家长借助区域“智慧父母学院平台”随时、随地、随需开展视频学习,丰富养育知识,促进儿童成长。

(二)知心爸妈互助:用爱给心灵保健

学校每周三会有一群特别的访客,他们是来自心理互助部的“知心妈妈”们到心理资源室值班。这是一群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爱心”且“知心”的妈妈们,她们为全校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心理咨询、运营知心妈妈热线、推出心理保健课程,其线上线下内容涉及情绪管理、亲子关系等;每逢双周的周末,“知心妈妈”们都会联合资源教室合作开展“拥抱快乐·绽放花朵”融合亲子工作坊活动,引导家长和孩子们在相互观察、合作、探索、表达中,探寻、重建亲子关系的亲密链接,在敞开心扉中彼此接纳。

在共育中心心理互助部的统筹规划下,学校为家长开展了一系列心灵保健活动,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了有效的亲子养育与陪伴的实践操作指引,搭建了交流互助的平台,增强了家长亲子沟通技巧,促进了家庭和谐。

(三)志愿爸妈护航:在公益实践中成长

除了每天在校门外执勤的家长志愿者,学校还有一支庞大的志愿爸妈团队——蒲公英志愿者队和书院义工队,护航着少年们成长。学校秉承“大手拉小手、一起做公益”的协同育人理念,已走过了51届微公益活动月。同学们在志愿爸妈的陪伴下,以书友队为单位,从“公园课程”到“社区行动”,从地铁到山峦,从生态科普馆到大沙河U站守护,从垃圾分类到净化水源,蒲公英志愿者队伍成就了学校的志愿文化,形成了学校公益实践的传统。

在“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的城市志愿文化引领下,孩子们跟随志愿者爸妈跨越班级限制,自发组队在周末开启生态环保活动。学校志愿者部构建的“蒲公英志愿者队”成长共同体始于阅读、久于公益、成于实践、终于思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阅读思考与公益实践中做到了“行中学—行中悟—行中立”。

(四)讲师爸妈互教:在资源共享中润育

为了充分挖掘家长身上的教育资源,学校组织了精彩纷呈的讲师爸妈成长课程活动。在班级层面开辟“爸妈大讲堂”,让家长自主报名,在午间搭建讲台给孩子们带来各行各业的通识教育。在校级层面有“爸爸进课堂”:在三八妇女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邀请78名爸爸讲师走进课堂、体验教学,带着孩子们探讨宇宙太空、游戏设计、牙齿保健、桥梁安全、AI智能等,拓宽孩子们的认知,开阔孩子们的眼界;每周六活动部定期组织“周末图书馆”活动,邀请家长开设“漫话诗词”“英语电影赏析”“主持与演讲”等特色课程学习等。

在共育中心活动部的组织下,学校课堂向家长开放,家长育人资源被充分利用,不一样的老师带来别样精彩,不一样的课堂带来别样收获。“讲师爸妈进课堂”“周末图书馆”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校家社协同育人,为孩子们的成长挖掘了多渠道的优质教育资源。

共育中心的运营实践和协同管理增进了校家社间的教育信任,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态度从只提意见到主动参与,从只关注孩子学业成绩到关注孩子全面发展,给学校办学带来强大助力和有益启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学校应秉开放原则,携手家长、社会建立多主体“教育合伙人”式的教育共同体,并促成彼此之间的共识、共建、共担、共促,为共同培养健康而完整的人而并肩前行。

参考文献:

[1]康丽颖.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政策内涵、现实困扰与工作路径[J].人民教育,2023(24):29-32.

[2]张志勇.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价值遵循、重要任务与策略选择[J].人民教育,2024(11):8-10.

[3]丛中笑,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J].中国德育,2023(12):25-28.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