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家社协同视角下家庭教育课程的构建和实施

2024-09-30 00:00:00张小燕
中小学德育 2024年9期

摘 要 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各地都在探索校家社协同育人家长课程的开发。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家长的不同需求,围绕“有度”家庭教育理念,通过创建家教新知“三人堂”“名师堂”“微课堂”“能量堂”“体验堂”“五堂课”课程系列,凸显家庭教育课程建设的科学性、适切性、趣味性,有效提升家长的综合素养。

关 键 词 校家社协同;家庭教育课程;家教新知五堂课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4)09-0012-04

①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指向3-6岁幼儿人文素养培养的家园共育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编号:2025YQJK0047)成果之一。

2022 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不再是教育的“孤岛” ,而是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构成了一体化的“岛链”。构筑新时代“学习圈”,拓展家庭教育“朋友圈”,打造家庭教育“生态圈”,是近年来花都区推进家庭教育的行动共识。为此,课题组协同区文明办、区妇联共同打造家教新知“五堂课”项目,让校家社共育成为花都区家长的学习阵地圈、共同成长圈、精神栖息圈、互帮互助圈。

一、家教新知“五堂课”提出的背景

课题组分别在2019年、2021年、2022年对全区将近二十万家长就教育方法、焦虑指数、亲子关系等开展问卷调查,其中2021年全区共有15.6万家长完成《3-18岁家庭环境适宜度评估》,囊括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从10个维度全面系统地了解自身家庭环境。调研结果显示,家长的焦虑指数已达到预警的危险指数(52.94)。(见图1、图2、表1)

分析发现,家庭教育的共性问题从家长方面看,表现为要么漠视孩子的权利,导致叛逆孩子、问题孩子层出不穷;要么过分溺爱、过度保护、过高期待,使得孩子心理懦弱,自理能力缺乏;还有家长存在“学校负责教养,家庭负责供养”的陈旧观念。从学校方面看,对家庭教育专业指导能力不足,专业师资队伍缺乏,家庭教育课程质量不高,缺乏统筹协调机制和规范管理制度。从社会方面看,校家社一体化育人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各部门参与育人工作的动力不足、责任不清,协同落实不到位,无法实现各司其职、同频共振,致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沦为学校的“独角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提升,网络媒体上出现了很多良莠不齐的家庭教育课程视频,不少家长不懂甄别,盲目跟风。为此,课题组立足学校家庭教育的指导性质和目标定位,推出了家教新知“五堂课”系列课程,以便为家长提供更适切的帮助。

二、家教新知“五堂课”课程理念和目标定位

(一)课程理念

基于本区家长在家庭教育的理念和实施方式上普遍存在的过度、过分、过激等育儿现象,课题组提炼出“有度”家庭教育理念:提倡做有适度、有气度、有高度、有温度的父母。适度,既不纵容也不过度惩戒,和善而坚定,关注问题的过程,聚焦问题背后的原因;气度,要有接纳孩子成长过程中带来的一切不确定和不稳定的格局和胸怀;高度,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等知识;温度,家庭要营造和谐、宽松氛围,让孩子在一个温情而有爱的环境中长大。

(二)目标定位

家教新知“五堂课”系列从两个目标维度践行“有度”家教理念。

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关注学生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以此为总纲领,分解为6个阶段30个家校共育核心目标。(见表2)课程目标的构建注意体现具体化、协同化,保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以区域家长的特点和需求为目标。“五堂课”的构建是在连续三年家长问卷调查背景下提出的,针对区域家长的“错位、缺位、越位”等现象,以及家庭不同职业、不同学历、不同需求、不同家庭环境等状况,从不同维度、不同课时、不同学段分别构建适合家长的课程目标体系。

三、家教新知“五堂课”内容体系

(一)家教新知“五堂课”内容框架

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区域家长需求特点,结合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课题组开发了“1+N+X”课程内容体系。“1”是在全区层面整体设计,站在“孩子—父母—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体的角度,按照学生成长规律,确立“身心特点”“生活品质”“学习品质”“交往品质”及“劳动素养”“信息素养”“家校沟通”等主题。“N”指根据不同的需要创设的主题菜单,重点开发家教新知“五堂课”:三人堂、名师堂、微课堂、能量堂、体验堂等个性化需求课程。“X”是各学校根据学校实际自主开发的特色课程。

(二)家教新知“五堂课”内容特点

“五堂课”基于不同认知水平的家长需要,分别呈现不同的内容特点。三人堂是家庭教育的守望站,课程内容具有生动性、操作性、适切性,旨在引发家长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注;名师堂是家庭教育的发动机,课程内容具有政策性、理论性、深刻性、广博性,旨在集中解决家庭教育十大难题,满足对家庭教育有浓厚兴趣但缺乏理论根基的家长的需要。微课堂是家庭教育的补给站,课程内容具有导向性和灵活性,能有效缓解当前家长因亲子沟通而产生的矛盾和问题;能量堂是家长的成长圈,课程内容具有精简性和片段性,旨在通过媒介等方式,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梳理成知识点,化整为零,化篇为微(微理论、微阅读、微家教、微行动、微方法等),化理论为日常,用微言微语分享在一张能量卡上。体验堂是家长的互助圈,课程内容具有现场性和体验性,旨在以体验式活动让家长懂得如何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五堂课”讲授内容各有侧重。三人堂邀请一位专家、一位校长、一位家长共同开讲,从三个视角解除家长的困惑,满足家长的不同需求;名师堂通过对大量真实案例的分析,阐述古今中外教育专家的观点,同时结合自身的经历,讲述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微课堂从一线教师的角度,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进行家庭指导;能量堂则请一线校长对家庭教育进行解读;体验堂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构建小型家庭教育工作坊、家长沙龙,让家长体悟家庭教育的秘诀。

四、家教新知“五堂课”实施策略

为了让课程落地落实,课题组采用多种方式推动“五堂课”的有效实施。

(一)线上学习,激活家长主体

前期调研发现,多达62.5%的家长通过家长会获取家庭教育知识,其余时间则因为工作、应酬等原因而无法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为此, “五堂课”既有家长线上学习课堂,也有线下课程,其中三人堂、名师堂、微课堂、能量堂以线上学习为主,体验堂以线下体验式工作坊为主,目的在于方便不同职业和需求家长的学习。三人堂课时 40-60分钟,每期就相应话题进行讨论,带领家长感悟家庭教育的智慧 ;名师堂课时 90 分钟,帮助家长深度学习家教知识;微课堂每集10分钟,内容简洁、通俗易懂;能量堂提出,“30秒钟读懂一个家教知识”;体验堂课时40分钟,让家长“一堂课体验一种活动”。

(二)学校主导,提升家长教育素养

为了提升父母家庭教育水平,课题组以学校为主导,开展了智慧家长成长营系列活动,创新推出“11222”教研模式,目的在于提升各片区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以此促进家长教育素养的提升。所谓“11222”教研模式,就是一个工作室对接一所学校,打磨两节精品家长指导课,指导两名教师学会并掌握工作坊的相关技能,并开发两节适合本校学情的家庭教育课程。通过区域-片区-学校层层推进家庭教育教研,让教师和家长联系更紧密。

(三)项目推动,凝聚社会育人力量

1.启动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项目。借助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项目,积极构建家庭教育课程。名师工作室是“五堂课”课程构建的核心团队,团队成员分为三级:家庭教育工作室团长—家庭教育工作室导师—家庭教育工作室主持人。全区形成了27个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每间工作室设立3-5个家庭教育工作坊,引领坊主推动家校协同工作,共同研发提炼三人堂、微课堂、能量堂课程,集中名师工作室团队智慧,让课程的开发更接地气、更符合家长的需求。

2.启动“花惠行动”“周五有约”等志愿者项目。课题组联合区文明办、区妇联实施“花惠行动2.0”志愿者项目,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走进11个基层单位、社区和农村,开设以体验为主旨的“体验堂”课程,举办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并通过主题演讲、互动沙龙、培训研讨等方式,探寻家庭和学校有效合作的新方法和新模式。“周五有约”活动汇集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团队,分别在各片区共12个文明实践基地开展以体验式活动为主体的工作坊,课程趣味性和体验性突出,深受家长的欢迎。

3.推动暑假正向教育家长工作坊项目。该项目主要为特殊类别家庭和有强烈学习需求家庭而展开。针对孩子们在心理和行为上的过激表现,通过组建团队、精心备课、体验感悟等方式,以改进亲子关系作为目标,开设精品体验课程。活动后,家长感悟很深,纷纷表示将继续参加课程学习。

五、家教新知“五堂课”效果

家教新知“五堂课”自实施以来,产生了非常积极的社会效益。

(一)扭转了家长固有的教育观念

课程实施后对全区家长的调查发现,家长对教育孩子的方法转向于鼓励、赏识;尊重科学的教育观念、遵循孩子心理特点;超8成家长认为孩子是否开心比成绩重要,家长的焦虑情绪有效减缓。家长对课程的内容认可度很高,尤其对三人堂、名师堂、微课堂等课程表达出极大的兴趣。

(二)提升了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课程的构建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需要汇集更多的教育资源。通过构建家庭教育工作室、培养家庭教育骨干教师,老师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家教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家教新知“五堂课”汇集了教授专家、校长领导、德育干部、一线教师班主任等力量,从不同的视角上贡献自己的智慧。在研讨和调查中、在观念碰撞中、在实践的点滴感受中,老师们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得到了提升。这就为一线教师开辟了另一条提升教学能力的路径,让他们的职业获得更加多元的发展。

(三)校家社找到了协同的支点

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根本在于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社会各界人士认识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课题组在构建家教新知“五堂课”的过程中,聚集了教育工作者、区文明办和区妇联相关人士、家长成员等,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转变了育人观念,先进的新时代教育理念深入灵魂深处,课程产生的影响由点到面,吸引广大教育行政人员、教育工作者及有家庭教育特长的社会人士主动投入到校家社协同育人的行列中来。在“五堂课”的推动下,全社会形成了共育的良好氛围,共同致力于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责任编辑 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