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交恐怖症的治疗

2024-09-29 00:00:00史泊海
家庭医学 2024年17期
关键词:恐怖症认知疗法心理治疗

社交恐怖症患者对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感到紧张恐惧,总担心自己会在别人面前出丑,并产生回避行为。如果不加以干预,病情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患者感到非常痛苦,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有什么方法能够帮助他们吗?以下我们就具体介绍一些常用的药物和心理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篇

药物治疗的依据 依据是神经递质功能障碍假说。支持这个假说的学者认为,精神障碍的发生和脑内神经递质功能水平紊乱有关。常见的神经递质有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γ-氨基丁酸等。

常用药物 目前常用于社交恐怖症的药物有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苯二氮革类、β受体阻滞剂几大类,作用机理各有异同,抗抑郁药物是首选药物。根据作用机理不同,抗抑郁药又可细分为三环类、四环类、MAOI类、SSRI类、SNRI类、NaSSA类等。实际在使用中,只要记住老药和新药就可以了。老药包括三环类的阿米替林、氯丙咪嗪,四环类的马普替林,MAOI类的吗氯贝胺等;新药有SSRI类的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西酞普兰、氟伏沙明等,SNRI类的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米那普仑,NaSSA类的米氮平,等。新药的疗效和老药相似,但副作用更小,安全性更好,已经逐渐取代老药成为药物治疗一线选择。抗焦虑药包括丁螺环酮、坦度螺酮等,苯二氮革类包括氯硝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B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在抗抑郁药疗效不佳或有突出的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时,这几种药物可作为联合用药使用。

药物治疗的使用原则 药物治疗相对于心理治疗来说疗效更加确切。但在临床上,很多患者因为对药物副作用的担心,未能遵照医生的建议服药,造成病情久治不愈。有经验的医生会跟患者强调五个字的治疗原则:足量足疗程。

药物治疗的局限性 药物虽可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但并不能扭转形成社交恐怖症的心理机制,再加上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一些误解和顾虑,也限制了药物治疗的应用。

心理治疗篇

心理治疗的种类繁多,各个治疗流派在理论依据、治疗方法上各有不同。能否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对社交恐怖症,比较常用的有认知疗法、行为治疗、森田治疗。

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认为,社交恐怖症状源自于不合理的信念和认知,可以通过改变不合理的认知达到治疗目的。这一流派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治疗方法有艾利斯理性情绪疗法和贝克认知疗法。

艾利斯理性情绪疗法 艾利斯的基本理论是ABC理论。通常社交恐怖症的患者会认为在公共场所与人接触是原因A,造成自己出现焦虑紧张和回避行为的症状是结果C,即A导致了C发生。艾利斯指出诱发性的事件A只是引起C的间接原因,患者对事件A产生的信念B才是引起症状发生的直接原因。这种信念往往是担心自己在社交中表现糟糕,或是“别人都在注意我、不喜欢我”等负性内容,称之为非理性信念。通过治疗师的指导,让患者学会识别非理性信念,对其进行辩驳,用理性的信念去代替,从而产生新的积极情绪和行为,达到治疗目的。

贝克认知疗法 贝克认知疗法认为社交恐怖症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回避行为是认知偏差引起的。根据贝克的理论,患者在患病前就因为自己的早年经历形成了一种紧张回避的模式,他们有自认为正确的核心信念、自动思维,在此基础上形成认知歪曲,导致了症状的发生。常见的认知歪曲有以下6种形式:任意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引申、非黑即白、怪罪自己。治疗的目标就是要让患者识别负性思维,转变不良认知。举个例子:社交恐怖症患者总感到自己在社交场合表现笨拙(核心信念),担心会成为别人注意的中心(任意推断),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别人的批评(过度引申)。通过治疗师的指导,让患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产生改变,就可以达到治疗目的。

行为治疗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社交恐怖症患者对社交的回避和焦虑,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被强化,被巩固,逐渐演变为病态的条件反射。通过行为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消除症状,提高社交技能,重建信心。这一流派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治疗方法有系统脱敏疗法和暴露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认为,如果社交恐怖症患者在社交场合能够诱发出一个松弛的反应,原有的紧张回避反应就会被抑制,这就是交互抑制原理。首先,治疗师会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通过调整呼吸和逐步肌肉放松,反复练习,达到在日常生活环境中随时可以放松的效果。然后,让患者制订一个焦虑等级表,按引起焦虑的强烈程度,列出10个社交场景。患者按由轻到重的次序,想象一个场景,尽量自我放松,达到解除焦虑紧张的状态后再进行下一个场景的练习,直到通过所有场景。

暴露疗法 暴露疗法又称为冲击疗法或者满灌疗法,这种疗法的特点是简单粗暴。直接让患者进入使他最恐惧的社交环境,并停留其中。患者会出现心跳加剧、呼吸困难、大汗淋漓、惊恐不安的反应。按照他以前的一贯反应,他会逃离这个环境,然后焦虑水平下降。现在他发现持续待在这个令人恐惧的环境中,最终并没有发生自己担心的可怕灾难,慢慢地也就不怕了。暴露疗法一旦成功,患者的症状能够迅速好转,但是对患者的承受能力有较高要求,要谨慎使用。

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是日本精神病学家森田正马创立的一种充满东方色彩的治疗方法。森田疗法的治疗方针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在见到领导或异性时产生不安或不好意思的感觉,感到苦恼,采取压抑和对抗的态度想去摆脱,结果变得越来越紧张。“顺其自然”要求患者接受自己不安的感觉,不去压抑和排斥它,让其自生自灭。患者可以带着自己紧张的感觉和回避交往的冲动,去完成自己的社交活动。如果患者总是希望先消除症状、改善情绪,然后再恢复到健康的生活,这样做永远不会有健康人的生活。正确的做法是认识到紧张恐惧原来就是自己性格的一部分,接受自己的症状,带着症状去过正常的生活。“为所当为”要求患者该做什么马上就去做什么,尽管痛苦也要坚持,害怕见人没关系,但该见的人还是要见,带着恐惧去与人交往。行动的结果可以纠正原有的错误信念,会带来成功的喜悦,消除原有的症状。通过“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八字方针的指导,患者会发现,原来的紧张症状是因为老在脑子里想着摆脱,而不去行动造成的;只有接受症状,采取行动,才能够打破自己的精神束缚。

来精神科就诊的患者千人千面,百人百性,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即使在同一个人身上,不同的时期疾病也会有不同的变化。适合每个人的治疗方案不尽相同,治疗方案也并非一成不变。总的来说,社交恐怖症要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遵医嘱使用药物,结合恰当的心理治疗,方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恐怖症认知疗法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积极认知疗法对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分析
老年慢性病患者精神症状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
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述情障碍干预研究
怕宠物的背后是心病
Choking phobia : an uncommon phobic disorder, treated with behavior therapy :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认知疗法在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国内发展“婚外恋”心理治疗模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