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始终要回归社会,始终要在社会上独立生活,学会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规则,懂得依靠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因此,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应重视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学校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主要途径,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就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现状而言,学生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缺乏法律情感,法律意识淡薄,且现阶段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缺乏对法律课程的重视,教师教学策略相对单一,不利于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基于此,本文围绕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的内容,首先,从不同角度分析法治教育及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针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立足教材内容,拓展教学内容,完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推进依法治国。
一、现阶段高中思想政治法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在依法治国背景下,人民的法治教育备受关注,国家、社会、学校等各方都做出了相应的努力,国家和社会加强了对公众的法治引导,学校则加强了对学生的法治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受各种现实因素的制约,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法治教育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具体问题如下。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缺乏对法治课程的重视
尽管新课改大力提倡要通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落实,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缺乏对法治课程的重视,甚至法治教育被一笔带过。如教师对法律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安排相对较少,法律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不高,导致学生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较少补充课外知识,片面地认为法律课程只是思想政治课程中很小的组成部分,并未将过多精力放在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上。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师教学观念的偏差,没有认识到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是教师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教学经验不足,无法有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法律知识。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自觉认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学方式单一,法治教育目标达成不足
据调查研究可知,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法治教育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第一,高中生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甚至有些学生缺乏基础的法律常识,无法分清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区别。由于法律知识的匮乏,学生无法充分认识到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约束性。第二,学生缺乏法律情感,法治意识淡薄。学生对国家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无法准确理清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忽视自身义务的履行,社会责任感不强。第三,多数学生缺乏学以致用的思维,无法将学到的法律知识精准地用到日常生活中,法治实践能力不足。学校法治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懂法、知法、守法、用法,不仅要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和基本条款,还要学会应用这些法律知识,高举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是,在实践应用中,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懂如何用法,不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容易被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利用,而走上歧途。
法治教育目标达成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运用不当。在以往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大都采用直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大量灌输思想政治知识,学生短时间内难以接受、理解和消化。并且,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较少使用情境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案例研讨不足,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具体案例的支撑,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其次,教学内容组织不合理,内容缺乏系统性。学生的法治教育应该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与相关的社会部门进行有效互动。然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与教师未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法治教育,社会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的联系不够密切,导致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深度。此外,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忽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为改善上述问题,达成法治教育的目标,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调整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
(三)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核心素养培养不到位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本身比较枯燥,且法律知识不属于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和学生对高中法律课程并不重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学习动机不足。加之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不新颖,组织的课堂讨论活动相对较少,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种种原因的驱使下,学生逐渐丧失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法律不认真,法治意识淡薄,对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加快创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案例,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法治教育、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无论是对于国家、社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还是对于学生个体,法治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为此,下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法治教育及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法律素养是政治素养的重要体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开展法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政治综合素养。通过思想政治法治教育,学生可以增强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具备基础的法律常识,对法律知识、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法律尊严,践行法律法规。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的法治素养得到明显提升。了解更多、更全面的法律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法律体系,认识到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大约束力。另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法治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在法治教育的熏陶下,学生能逐渐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利于自身未来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首先,通过高中思想政治法治教育,学生可以接触许多制度和规则,这些规章制度具有强大的约束力,所有人都必须遵守。这既让学生明白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公民具有强大的约束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有助于学生养成自律、守纪的良好品德,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从另一个角度看,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也为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课堂违纪行为大大减少,教师不用花费过多精力在整顿班级纪律上。另外,法治意识的培养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一方面,法治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认识到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从而督促学生主动履行作为一名学生的义务,即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守则、遵守学校或教育机构的规章制度,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社会发展负责,从而主动履行作为社会人的义务,即尊重他人、爱护环境、关心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有利于推进国家法治化进程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强盛发展的希望和主力军,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推进国家法治化进程。首先,教师通过恰当的教育为国家、社会培养具备法治素养的公民,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其次,教师通过教育引导学生知法、守法、懂法、用法,在全社会形成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践行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途径
为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重要战略,下文将重点探究依法治国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法治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结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的内容,下文提出以下教学策略:结合教材内容,优化课程设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法治意识教育;创新教学策略,丰富课堂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教学氛围;理论与实践并行,深化学生的法治体验。
(一)结合教材内容,优化课程设计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涉及的内容较多且复杂,部分学生表示这方面知识具备一定的抽象性,难以理解和应用。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围绕学生的需求优化课程设计思路,应用项目式学习方法,制订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习。以“全民守法”这一课题为例,从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新课讲授、课堂检测、课堂评价等方面优化课程设计,让学生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和意义。
1.设计思路
教案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载体,能够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实施教学活动,辅助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为此,教师要细化设计思路,合理设计教学导案。以“全民守法”为例,教学导案应遵循以下设计思路:第一,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确定本课题的重难点,进行重点设计、重点讲解。第二,关注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两个角度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第三,从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制订一系列学习任务,丰富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2.制订教学目标
在明确设计思路后,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制订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核心素养方面应该达到的程度。以“全民守法”这一课题为例,教师可通过案例分析、话题讨论、小组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明白法律的权威性和不可侵犯性,让学生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从而自觉遵守相关法律制度。另外,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也能形成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从而主动履行自身义务。
3.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和步骤。因此,教师要关注新课讲授,关注学科知识,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认知PzA32qlZyrMWUqnQ86k36sCpiSgxsNdKUeZNFIeXhY4=水平设计课堂活动,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情况,不可以太难,也不可过于简单,应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处于最近发展区。例如,结合实际生活,以“遵守交通法规”为话题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课堂互动,引发学生思考。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违反交通规则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或者,教师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通过画面具体感知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性,提高学生的认知。紧接着,教师可结合全民守法的内涵,提出以下问题“遵守交通法规与全民守法有何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遵守交通法规?如何利用交通法规维护自身权益”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互动,让学生深刻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守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法治观念融入日常生活中。
4.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是为了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掌握程度,方便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教师出示教材中的案例,或者从网上搜索相关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以真实情境为依托,让学生通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时,方便学生自查,及时补充遗漏的知识点,使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
5.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课堂评价,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正面的、积极的评价。以课堂检测中的实际案例为准,教师从不同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应用能力、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同时,教师要兼顾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互评、同桌互评、学生自评,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评析问题,以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法治意识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尤其是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应加强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深挖课内外教学资源进行法治意识教育。仍以“全民守法”这一课题为例,教师可引入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话题,从热点话题出发,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析,并要求学生给出各自观点的论据,做到有理有据。针对这一话题,教师可组织辩论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这一行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联系实际进行深入思考,以获得更高的政治素养。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适当抛出其他问题,如“如何追求公平正义”,引导学生对事件处理结果进行深入解读,以及今后自己如何面对类似的问题,如何维护自身权益,促使法治教育从宏观走向微观,切实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三)丰富课堂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教学氛围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为推动教育进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主动创新教学策略,丰富课堂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教学氛围。
1.组织知识竞赛,加深学生对法治理论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
以“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一课题为例,教师可以此为主题组织一场知识竞赛活动。首先,将教室布置成会议室的场景,为学生营造有特点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和内涵,让学生对这些抽象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其次,教师向学生介绍知识竞赛的规则和标准,确保每位学生都清楚答题方式、时间限制和评分标准。教师结合学生兴趣,将此次活动设置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快速抢答”,提供问题,如“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什么”,学生快速抢答,并给出正确答案,答案正确积1分。第二个环节为“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的案例素材,学生举手自主评析,观点正确者积1分。第三个环节为“知识接龙”,先由教师给出相关词汇,再由学生进行补充,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2.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化学生的法治体验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仅凭理论知识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深化学生的法治体验。以“公正司法”这一课题为例,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司法案例,让学生比较分析其中的不合理之处,明白法律制度的权威性,以及我国对违法乱纪行为的打击力度,彰显法治权威,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
综上,本文首先指出了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教师对法治教学不够重视,教学方式单一,导致学生法律常识匮乏。紧接着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必要性,运用恰当的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促使学生形成法治观念。其次,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优化课程设计,使课堂活动更加丰富、多样,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提升了学生的政治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第二中学)
编辑: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