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薪火,思政铸未来

2024-09-29 00:00杨爱菊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2期

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程建设,要把提高中小学思政课程质量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关键作用。而作为教师,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也不再是单一地传授相关知识,而是要将育人作为教学的重点,在高中思政课程中有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在现如今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各个学科中都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授“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课时,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启发者需要发挥关键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命脉,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所以怎样让学生深刻领悟其内涵与价值,并进一步实现他们知识、情感、行为的有机统一就为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因此,教师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化自信以及道德素养,从而进一步促使学生真正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一、合理利用相关课程资源

在新课标的教学背景下,深入挖掘其中关于文化自信、民族精神等内容,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并认识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个人、国家和民族所蕴含的重要价值,进一步明确作为公民的责任与使命,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国情怀。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课中,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价值,以及在当代社会如何继承并发展。教师要为学生讲解相关内容使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内涵,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同学们,刚刚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特点和价值,那么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

学生1:我觉得我们可以多参加一些传统节日的庆典活动,如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在节日中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师:很好,那在这些节日里我们具体可以做些什么呢?

学生2:端午节可以赛龙舟和包粽子,这个节日也是为了纪念屈原。

教师:没错,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传统习俗,那大家还知道其他方面吗?

学生3:还可以学习一些传统的技艺,如刺绣和剪纸。

教师:非常棒,那大家觉得学习这些技艺对我们自身来说有什么好处吗?

学生4:刺绣和剪纸可以培养我们的耐心和专注力,也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师:非常对,那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能够体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做法呢?

学生5:我们可以做到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德。

教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希望我们能够将这些想法落实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从点滴做起,真正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初步讲解以及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更深入地探讨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教材的合理使用不仅限于本门课程,新课标同时指出跨学科教学的重要作用,故而教师也可以通过使用不同学科的教材帮助学生理解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学作品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而具体的文化素材,并且在这些作品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让学生在品味文学作品的同时更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例如,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让学生了解古人的思想和智慧。而美术教材中的传统艺术作品也能够给予学生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感染力。教师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以及制作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通过美术课程教材中的相关图片和作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欣赏我国传统艺术的构造以及价值。历史教材中也为学生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与历史学科融合能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如在学习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儒家、道家等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在学习古代科技成就时了解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四大发明对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影响以及发明者身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等,以史为鉴,更好地思考在如今多元化社会中怎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二、合理利用校园内部资源

校园中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很好地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如在校园文化墙、走廊、教室等地方为学生展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名言警句,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或是一些经典画作如《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等,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艺术特色;也可以开展传统技艺学习的社团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感受其魅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或者组织学生围绕“我心中的文化瑰宝”等主题进行演讲比赛,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也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在课余时间播放古典音乐、传统戏曲等,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氛围。通过参与各类校园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和创意,从而提升创造力。

三、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如今是信息化时代,网络资源可以很好地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大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加生动和多元化的素材,让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情况,从而打破地域限制,使学生更加直观且全面地了解其丰富内涵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生动有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等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相关学习,并且网络资源可以及时反映当前社会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动态,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的空间,使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搜索和学习相关知识。例如,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创新并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

教师:同学们,现在网络科技发展如此迅速,你们一定也在网上看到过很多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频或是图片吧,那么谁能说一说自己看到过哪些内容呢?

学生1:老师,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些介绍古代建筑的视频,就像山西大同的悬空寺,它坐落在恒山的悬崖峭壁上,特别壮观。

教师:非常好,那么你对这些视频有什么感受吗?

学生1:我知道了不同朝代、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差异,但都能够体现当时人民的智慧和审美以及工匠精神。

教师:回答得很好,这位同学提到了“工匠精神”,那么大家觉得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吗?什么样的精神可以成为民族精神呢?

学生2:老师,我认为“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对工作的专注和执着上,这与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勤劳勇敢相吻合。

教师:没错,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勤劳勇敢这些都是民族精神,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满江红》电影片段)

教师:这部电影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只看《满江红》这个名字也能够知道是与岳飞有关,但是在电影中并没有将镜头对准岳飞,而是在他过世五年后,一场刺杀案件的抽丝剥茧过程中,逐步展现了大家对岳飞的念念不忘,那么岳飞身上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呢?

学生3:岳飞精忠报国,这就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没错,那你具体说说从岳飞的故事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呢?

学生4:岳飞为了国家奋勇杀敌,将国家的利益置于首位,不顾自己的安危,愿意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而奉献,这种对国家的忠诚就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教师:回答得非常好,除了刚刚同学们提到的,团结协作、诚信友善、爱好和平以及“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如今越来越多的相关事件和人物都被翻拍成了影视作品,同学们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知识的积累,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

四、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社会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体验场景,如当地博物馆、艺术展览馆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历史文物、人物故事和传统艺术品,能够让他们切实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这种近距离直观感受是课堂中难以给予的;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等,让他们深刻体会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渗透与传承,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认知,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弘扬传统文化,进一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打破传统思政课堂的局限性,让学习不限于教室内,使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感受、理解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教学目标,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好青年。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文化调研活动。在活动前,教师为学生讲解调研的相关方法和技巧,即如何进行访谈、如何记录等,同时需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调研表,以便学生记录信息。随后让学生自由分组并确定自己小组的调研方向和重点,如关注社区传统节日习俗、民间故事、人物事迹等,确定调研方向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制订详细的计划,包括时间、地点、对象、问题等,教师巡视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在调研活动中,小组需按照计划深入社区,根据自己确定的方向和重点展开活动,在访谈过程中小组成员要认真倾听并做好记录,如遇到问题要及时与教师沟通,寻求解决办法。在这一过程中要尊重社区居民和所讲述的传统文化内容,始终保持礼貌和谦虚的态度。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回到学校整理并分析自己的调研情况,随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并点评和总结,整理优秀的调研报告,制作成社区优秀传统文化成果集,以供全校师生学习借鉴。

教师:同学们,这次我们围绕“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节课进行了一次社会调研活动,大家都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收获呢?

学生1:老师,我们通过走访社区居民了解到有一位老人每天省吃俭用,将自己节省下来的钱全部捐给了山区的孩子们,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非常敬佩。

教师:很不错,老师相信你们在未来的生活中一定也能够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学生2:老师,我们组在调研传统手工艺的时候和一位艺人老奶奶进行了交流,她对传统技艺刺绣的热爱和坚持让我深受触动,并且艺人老奶奶也为我们展示了她的作品,让我们意识到将其传承下去的重要性。

教师:非常棒,这种直接的交流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这次调研活动让我们看到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潜藏在身边,希望大家在今后继续关注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五、合理利用各地文化资源

各地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素材,让他们在看到自己家乡或是其他地区独特文化的同时能够深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自己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他们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在接触各地不同文化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考能力。以带领学生游山西研学为例,参观平遥古城让他们亲身感受这座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城的建筑风格等,了解其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体会传统城镇的文化魅力。随后组织学生探访乔家大院,引导他们观察其建筑的特色以及木雕、砖雕等传统艺术,从而了解晋商文化和家族传承的理念,并探讨其背后体现的诚信、勤劳等精神。也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山西陈醋的酿造工艺和历史,探讨传统酿造工艺与现代技术是怎样有机融合的,从而领悟手工艺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笔记、拍摄等形式记录自己的感受以及研学过程,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与分享,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各地文化的理解。

教师:同学们,我们这次的山西研学之旅就告一段落了,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哪位同学愿意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呢?

学生1:老师,这次去山西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在平遥古城我从那些古老的建筑中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原来传统文化可以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教师:说得很好,那你从这样的传统文化中学到了什么呢?

学生1:我学到了古人在建筑设计上的巧妙智慧,还有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学生2:老师,我对乔家大院印象特别深刻,那些精美的木雕、砖雕真的太震撼了!

教师:是啊,乔家大院是晋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那你觉得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呢?

学生2:我觉得晋商的诚信经营很值得我们学习,这也是民族精神的一大体现。

教师:没错,这次研学我们近距离接触了山西的传统文化,其实传承不仅是知道,更需要我们去实践、去体验,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希望大家能将这些感悟和收获带回课堂中,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

六、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实践意义

让学生系统、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以及其发展脉络,有助于他们扩充知识储备,在面对不同文化时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判断,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让学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仁爱、诚信、爱国等精神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白自己身为公民的责任和底线,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在学习如何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分析不同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的适应性以及变革,有利于他们探索在如今多元化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锻炼他们对事物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意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怀,而这样的情感纽带能够给予学生精神的力量和情感的寄托。

高中思政课不仅是传授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进一步强调了其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协同合作,如语文、历史、美术等学科,共同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极大地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同时推动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理念以及方法的创新和发展。教师通过采用更加灵活多样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性,为培养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这一课程也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尽可能避免了文化的断层,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能够在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中不断传承下去,而学生作为文化传承的主体,通过学习和传播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更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

编辑: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