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战旗美如画

2024-09-29 00:00:00欧阳青
党史纵览 2024年9期

第二十七面战旗长城中队

授旗时间:1944年4月

授旗时战斗序列: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二军分区四十团一营二连

批准领导机关:八路军晋察冀军区

抢占猴儿山,依托长城固守迎敌

1944年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组织所辖各部队乘日军兵力不足、顾此失彼的有利时机,积极主动地向日伪军持续进行攻势作战,在局部反攻中扩大抗日根据地,恢复和发展自己的力量。

4月7日,察哈尔省的龙关、崇礼、宣化抗日民主联合县,在崇礼县以南的黑土沟和宣化县东北的葛峪堡组织召开县委会议。县委书记王一心、县长王煌文以及三县机关和基层区以上干部50余人参会,会议研究部署了对日伪军展开春季“樱花节”攻势、扩大抗日根据地等重要事宜。

会议开了两天,遭到汉奸地主告密。日伪军分三路出动:北路为驻崇礼的100多名伪蒙疆军和日军骑兵队;西南路是宣化、常峪口据点160余人的伪军;东南路为龙关、赵川300余人的日伪骑兵。敌军由雉野雄三少将亲自指挥,向葛峪堡快速扑来。

发现敌情后,4月9日晚,奉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二军分区四十团团长钟辉琨、政委阎子庆之令,担负会议警卫任务的一营二连紧急召开党支部会,分析敌我战情,研究战斗方案。此时,我方作战部队只有两个排、一个机枪班和一个侦察班,加上参会的地方干部,总共不到120多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迅速转移是上策。最终,党支部会形成了两个方案:一个是前往霍家洼,把开会人员从谷嘴子向北转移,力争快速摆脱敌人;另一个是如遇不测情况,就直接上猴儿山,抢占有利地形,与敌死拼,再待机突围。

二连是平北地区的一支资历深、战功大的老连队,前身为1940年组建的平北游击大队。自组建后,该部一直在长城内外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连续击破了日伪军多次“扫荡”。1942年初春,晋察冀军区部队实施整编,隶属于冀热察挺进军的平北游击一支队被整编为第四十团,而平北游击大队则被整编为该团二连。升格为正规部队之后,二连随四十团攻坚拔点、围敌打援、奇袭伏击,屡建奇功。在浴血奋战的磨砺中,二连形成了善于攻坚、敢打硬仗的战斗风格。

此时,二连连长谢瑞和指导员王建书把战斗方案向王一心、王煌文进行了汇报,并得到了批准。随后,二连乘着夜色,掩护地方干部撤离葛峪堡,顺大营盘方向转移到了霍家洼。准备过长城时,发现从谷嘴子向北撤退的路被截断。于是,二连果断实施第二方案,迅速抢占附近的猴儿山,居高临下,阻击敌人。

位于宣化县和崇礼县交界处的猴儿山,呈东西方向横依古长城而卧,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其主峰的西侧、南侧是千仞崖壁,北面山叠林密,东面地势较缓,半坡有个烽火墩台,周边有些凸起的高地。

凌晨时分,二连指战员冒着严寒,从东南面向猴儿山主峰攀登。拂晓前,谢瑞带着一排和机枪班占领了主峰,准备在正面抗击主攻之敌;王建书带三排占领了中峰,准备在侧翼抗击助攻之敌;县武装部部长带领武工队和县区干部,并由侦察班配合占领了西峰,准备策应二连主力进行战斗。

占领阵地后,谢瑞来到各排进行战前检查。在三排七班所在的南侧警戒阵地1784.9高地,他对王建书说:“长城这道坚固的工事,是我们依托的屏障。”王建书斗志昂扬地说:“我已做了战前动员,坚决阻击敌人,人在阵地在,全连共存亡。”谢瑞对七班鼓劲道:“坚持到黄昏就是胜利,大家有没有信心和决心?”七班全体指战员异口同声道:“有!”

拂晓时分,50多名敌人像蝗虫一样爬向七班阵地,踩得石子“哗哗”坠落,松树枝也被摇得沙沙作响。七班指战员镇定自若,要把敌人放近了再打。当敌人距阵地前沿只剩40余米时,七班班长邹凤林突然举枪射击,全班立即以急促火力射向敌人,霎时打死打伤敌人十余名,剩下的敌人连滚带爬地逃了回去。

第一次进攻失败后,敌人发起了规模较大的进攻,200多名日伪军在雉野雄三的督战下,以轻重机枪火力掩护,沿着长城1784.9高地、1551.3高地,向二连阵地发起了第二次冲击。二连各排战士集中火力,再次毙伤了几十名敌人。但日伪军依仗人多装备好,连续冲击二连阵地。激战中,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的一排长鲁珍,机动灵活,大胆指挥,敌人攻到哪个班的前沿阵地,他就冲到哪个班,在关键时刻亲自指挥。战士们备受鼓舞,英勇杀敌,一次次把敌人打了下去。

七班坚守的1784.9高地,一直是敌人冲击的目标,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尽管如此,七班指战员在八班和九班机枪火力支援下,依托长城工事顽强固守,一连击退日伪军的几次进攻,像钉子一样钉在高地上。在西峰阵地,县武装部部长带领武工队据险坚守,敌人始终没有冲上来。地方参会干部则积极参与战场救护和收缴整理敌人武器弹药。

激战一上午,敌人组织的多次冲击皆被二连指战员击溃,战斗进入僵持状态。利用这个间隙,二连抓紧调整部署,把连主要兵力预置在七班防守的1784.9高地后侧一线,修固工事,待机歼敌。

鏖战屹立长城,完成掩护任务

中午12时许,张家口方向的日军乘着卡车,拉着山炮,沿常峪口、沙坡驰援而来。王一心、王煌文果断决定,烧毁文件,决心和二连指战员们同生死、共存亡,与敌人血战到底。

14时左右,日军先是向猴儿山的二连阵地炮击了10多分钟,一时间炮声啸叫、砂石纷飞、弹坑累累、硝烟弥漫。邹凤林被炮弹气浪掀翻了几个跟头,左臂受了伤。战士李玲的棉衣被炮弹炸开花,还有2名战士牺牲,3人负伤。

紧接着,100多名日伪军又向七班阵地发起了新的冲击,妄图与另两股伪军三面夹击二连。炮击之后的长城阵地上一片寂静,挥舞战刀的日军指挥官认为“土八路”都被炸光了,督促日伪军往上直冲。

邹凤林负伤不下火线,依然顶在最前面,命令全班沉着应对,近战歼敌。当敌人离前沿只剩几十米时,邹凤林忍着伤痛,举枪击毙了探直身体的日军指挥官,敌人顿时一片慌乱。七班抓住时机,立即实施阵前出击,打得敌人纷纷滚下了山。

战斗在前沿的三排副排长王景润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腰部,他将伤口包扎一下,继续坚持战斗。李玲的军帽又被子弹打穿,他不慌不乱,奋勇还击,被战友们夸为“小老虎”。面对汹涌而至的敌人,邹凤林虽然负了伤,仍然接连投出16颗手榴弹。后来,他的右侧头盖骨又被弹片打伤,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就用手比画着指挥,鼓励大家战斗,表现出了钢铁般的战斗意志。

与此同时,谢瑞指挥预置在侧后的兵力组成火力队,放起排子枪,狠狠地打击敌人。只听轻机枪的“哒哒”声和掷弹筒的“轰轰”声响彻山谷,打得日伪军伤亡惨重。敌人的攻击一次又一次以失败告终,始终无法逾越二连在长城脚下布设的钢铁防线。

战斗到17时,黄昏将至,日伪军动用了所有的兵力,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从三面同时向二连阵地发起了最后一次冲击,一度攻上了山头——这也是敌人一天中发动的第19次进攻。

一天多来,二连指战员只靠自带的干粮充饥,喝长城根下的泉水解渴,靠在长城边打盹,又累又饿又困,子弹还所剩无几。即使这样,他们仍然顽强战斗,始终不让敌人上前一步。傍晚时分,二连乘冲上来的敌人立足未稳,抓住战机,在县武工队的协同配合下,吹起冲锋号,组织反突击,又把敌人打了下去。

夜幕降临,猴儿山长城只剩下重重黑色的剪影,善于夜战和近战的二连如鱼得水,而外强中干的日伪军则束手无策,只得退了下去。谢瑞和王建书趁敌人在夜幕中进退两难之际,组织二连主力掩护县区干部先从西山坡撤了下去。当敌人再次摸上来的时候,阵地上只剩下担负后卫任务的王建书等4个人了。他们沉着冷静,一阵猛打,扰乱敌人。而敌人不知我之虚实,赶紧躲入昏暗的松树丛中。

随后,王建书等抓紧时机,果敢地沿着猴儿山中峰南面的悬崖,用绑腿带结成绳滑下了沟底。4人只受了点擦伤,并无大碍,很快就追上了突围的队伍。

猴儿山战斗中,英雄的二连连续苦战12个小时,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以杜常和、于占元、戴成名、李迁、李连山、侯荣义、王怀7名勇士牺牲、21人负伤的代价,连续击退共计800多名敌人的19次疯狂攻击,击毙日军指挥官1人,歼敌170余人,胜利完成了掩护县区参会干部安全转移的任务,创造了华北抗战史上的辉煌战例,极大地鼓舞了平北地区抗日民众的战斗意志,坚定了广大军民的必胜信心。

战斗结束后,四十团二连被晋察冀军区授予“长城中队”荣誉称号,二连七班荣立大功一次;连长谢瑞、排长鲁珍、班长邹凤林荣立特等功;指导员王建书受到通令嘉奖。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还专门播报了“长城中队”猴儿山以少胜多的战斗事迹。

享誉塞北,“长城中队”再建新功

1945年夏末,日本侵略者已成强弩之末,抗日战争胜利在望。8月10日至11日,朱德总司令在延安总部发布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开展全面大反攻。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然而,盘踞在张家口等地的日伪军却冥顽不化,拒绝投降。已属晋察冀军区新成立的冀察二级军区领导的第十二军分区四十团奉命收复张家口。

张家口是察哈尔省省会,这里坐落于长城之上,地处南北交通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八路军解放和收复张家口,无论从军事角度看,还是在政治策略上考虑,意义都十分重大。第十二军分区司令员詹大南、政委段苏权命令四十团火速赶到张家口以东的青边口一带集结,准备参加解放张家口的战斗。

时间紧迫,四十团团长赖富、政委阎子庆在行军过程中边走边进行动员。二连的指战员们听说日本投降了,他们要去收复张家口,无不欢欣鼓舞,许多战士路过家门而不入。经过一昼夜的急行军,四十团无一人掉队,按时到达指定位置。

19日,段苏权在青边口召集了各团主要干部参加的战前会议,传达了上级命令。会上决定:四十团首先夺取敌人在牛洼山1180高地的阵地,扫清前进障碍,然后直取设在东山坡的日本驻伪蒙疆政府的“大使馆”,继而进攻市中心的铁路大楼,配合十团进攻火车站的战斗。

20日凌晨,四十团迅速向张家口挺进。5时,部队到达张家口东边的牛槽洼山。牛槽洼山南临榆林机场和京张公路,西距张家口3公里,是敌人阻击我进攻张家口的一个“钉子”。日伪军在这里筑有碉堡群,周围设置了战壕、铁丝网等,驻有伪军约一个中队的兵力,配有轻重机枪,火力较强。只有拔掉这个“钉子”,才能为进攻张家口扫除障碍。

5时30分,担任主攻任务的二连开始突击。经过激烈战斗,二连与四连密切配合,将牛槽洼山之敌大部歼灭,只有极少数残敌落荒逃跑。我军占领阵地后,二连又和四连乘胜追击,配合一连、三连沿高地北侧、口里东窑子村南,直插东山坡日本驻伪蒙疆大使馆。日军眼见大势已去,不得不全部仓皇逃窜,留下部分伪军抵挡。我军则势如破竹,迅速歼灭残余伪军,占领了大使馆。

此后,二连和几个兄弟连队沿水泉沟、日本神社、杨家坟、日军粮库,直插太平桥东南地区。占领制高点后,各连迅速向市区进攻。12时左右,占领了清水河以东全部地区。

22日清晨,第十二军分区命令所属十团配合四十团再次向张家口发起进攻。上午10时,二连和四连占领张家口东山坡、太平桥东南地区;一连占领沙河路一带敌人的军需、军械仓库;三连占领了太平桥、铁路大楼一带。下午15时左右,从狼窝沟溃退下来的日军沿着清水河逃至火车站,妄图乘火车逃走。二连、四连及赶上来的三连马上阻击当面溃逃之敌,在侧翼掩护十团作战。溃逃的敌人众多,拼命反扑,妄图夺占“宣门”石楼,掩护其主力沿铁路逃窜。

此时,二连坚守高10余米的“宣门”石楼中心位置,居高临下,和兄弟连队严密控制这个咽喉要道,防止敌人东逃。指战员们英勇顽强,坚决阻击,打退了敌人十多次冲击,使日伪军缩在火车站和货场附近未能前进一步。

在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下,伪蒙疆政府副主席于品卿以及张家口市伪市长韩广森等700余名敌伪人员,最终全部缴械投降。

经过3天连续作战,第十二军分区部队共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解放了张家口这座塞北重镇。

8月25日,四十团被晋察冀军区授予“张家口四十团”荣誉称号。解放战争时期,该团转战华北、西北等战场,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先后参加了正太、平津、太原、兰州等著名战役战斗。作为四十团主力的英雄二连,多次担任主攻任务,战绩突出,屡建新功。

“长城中队”建连70多年来,从当年晋察冀军区四十团的尖刀连到现在中部战区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某机步旅的尖子连,一代代指战员前仆后继,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彪炳史册的功勋。特别是在强军建设新时期,“长城中队”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结合实际,坚持战法训法创新,从小处入手,编写训练指导手册,将小方法、小技巧编写成顺口溜、三字诀在官兵身边广泛流传,被战区陆军表彰为“践行强军目标先进单位”和“大功三连”式连队,被集团军表彰为“基层全面建设标杆连”“集团军四铁先进单位”,其党支部被表彰为“先进连级单位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

“长城中队”决心赓续传承“敢啃硬骨头、敢闯最前沿、敢打最恶仗”的“三敢”精神,忠诚担当,履行使命,续写新时代的英雄篇章。

(责任编辑: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