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农产品贸易领域,与环境规制紧密相关的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进口国保护本国利益的一个重要工具,而出口国亦将环境规制水平的提升视为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抓手。因此,环境规制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不仅仅和进出口国各自的规制水平有关,更关乎两国环境规制水平的差距。本文基于CEPII-BACI数据库2002—2022年中国对45个主要出口目的国的农产品贸易数据,定量评估双边环境规制距离对农产品贸易三元边际的影响。结果表明:缩小双边环境规制距离能显著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扩展边际、价格边际、数量边际的增长,进一步地,环境规制距离的三元边际贸易效应在我国对发达国家农产品出口中表现更为明显,强于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促进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规制距离;农产品出口;三元边际;ISO14001;贸易引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F742;F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9(b)--05
1 引言与文献综述
21世纪开始,环境保护已成为与和平、发展并列的三大主题之一。各国为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好地保护环境,维护人类自身健康,不断加强环境规制强度。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为避免大量应用化肥农药、频繁使用高耗能机械的行为会对环境产生破坏,环境规制实施的力度不断提升,比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就强调了环境规制的相关内容,包括加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以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等。另外,国外以“绿色”之名做出的贸易保护行为使我国环保的压力与日俱增,因此,我国应该积极采取环境规制措施来应对逐渐提升的绿色贸易壁垒,以此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在此背景下,环境规制是否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产生影响?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和我国自身的环境规制水平有关,还关乎我国与进口国的环境规制水平的差距。因此,本文从环境规制距离的角度出发,探究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环境规制作为世界各国应对生态危机的制度回应,其诱发的贸易效应一直是学术界热点问题。针对环境规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学者们围绕两个经典假设展开研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基于“波特假说”提出的,即环境规制有利于产品出口(Porterand Linde,1995;Mani and Wheeler,1998)[1-2]。环境规制通过技术倒逼迫使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推动企业研发环保效能高的新产品(郭艳,2013)[3],提高企业的技术效率(许冬兰和董博,2009)[4],从而缓解环境成本内部化带来的成本压力,提升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傅京燕和赵春梅,2014)[5],对企业出口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学者们普遍认同虽然环境规制会对企业出口产生一定的成本效应,增加企业的出口成本,但从长期来看,严格的环境规制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创新补偿效应将抵消增加的环境成本(黄德春和刘志彪,2006)[6],有利于促进产品出口。
另一种观点是基于“污染避难所假说”提出的,即环境规制不利于产品出口(Walter and Ugelow,1979;Barbera and McConnell,1990)[7-8]。学者们普遍认为严格的环境规制所引致的技术创新产生的正向作用无法弥补其给企业带来的成本负担(赵红,2007)[9],反而会增加企业的污染治理投资,使得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进而挤占其他盈利性投资,导致企业生产率和利润率下降(Gray,1993)[10],削弱出口竞争力(Mirza,2010)[11]。
到目前为止,环境规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大多集中在污染密集型行业(王冠中,2010;王凯,2012)[12-13],较少涉足农业生产领域,且大多聚焦于环境规制对某省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少有以中国整体农产品出口为对象的研究,特别是关注环境规制对农产品出口价格和出口种类影响的研究更为鲜见。
本文针对环境规制距离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三元边际影响的研究,可能存在的贡献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虽然现有文献针对环境规制和出口贸易的关系展开了丰富的研究,但多集中于对进、出口国家环境规制强度的绝对水平对出口的影响,而本文从进出口国间环境规制距离的角度探讨出口贸易效应,丰富了研究视角。第二,本文采用新的环境规制距离测度方法,即采用一国每万人持有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数衡量该国环境规制政策的真正实施效果,进而测算出我国与出口目的国间的环境规制距离,进一步丰富了该指标的衡量方法。第三,现有研究更多倾向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行业出口的影响,较少涉足农业领域,尤其是关注环境规制对农产品出口价格和种类影响的研究更为鲜见,将环境规制距离引入农产品出口三元边际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机制分析与研究假设
环境规制距离对贸易的影响机制则比较复杂,存在如壁垒效应、学习效应、互补效应等不同的作用机制,在不同程度上促进或抑制出口种类、出口价格和出口数量。
2.1 出口种类效应
两国间的环境规制距离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价格产生的影响,来自供需两方面的作用:
(1)从需求的角度出发,根据需求相似理论,在国际贸易往来中,若需求偏好和贸易环境的相似度越高,其贸易往来越频繁。因此,当我国与进口国的环境规制距离较小时,两国对环境保护的力度相近,对农产品的环保要求更加相似,有利于我国向进口国出口更多的农产品种类。反之,当我国与进口国环境规制距离越大,出口的种类数越小。
(2)从供给的角度出发,当我国与进口国环境规制距离较大时,企业为达到进口国环境规制的标准,通常需要更高水平的技术知识,这激发了企业在达标过程中产生学习效应,推动其在环境规制约束下向生产技术前沿移动(吴龙,2023)[14]。而技术研发带来的高昂成本和企业有限的管理能力,使得企业只能重点关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这就使企业不得不放弃出口多元化(钱学锋,2013)[15],出口产品的种类数自然减少[16]。
由此,本文提出假设1:环境规制距离的增加会对农产品出口扩展边际形成负向影响效应。
2.2 出口价格效应
两国间的环境规制距离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价格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从产品成本影响价格的角度来看,当我国与进口国环境规制距离较大时,我国与进口国在政府环保政策和公众环保意识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此时农产品出口商要付出更高的接轨成本(邱立成和赵成真,2012)[17]去融入国外的营商环境。企业为了保障自身利益,将因达标产生的固定成本转嫁到出口价格上,因此出口农产品的价格上涨。
(2)从产品质量影响价格的角度来看,当我国与进口国环境规制距离较大时,企业为弥补接轨成本增加带来的利益损失,往往会创新、优化产品,通过创新补偿效应不断推进产品的绿色升级(秦琳贵和沈体雁,2020)[18],从而通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来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定价权随之加强,此时农产品生产商会适当提高出口产品价格以获得最大垄断利润。
综上,本文提出假设2:环境规制距离的增加会对农产品出口价格边际具有正向影响效应。
2.3 出口数量效应
两国间的环境规制距离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数量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当我国与进口国环境规制距离较小时,由于国家间环境标准及认证的统一性,进口国对我国的环境规制强度持认同态度,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会被当地市场所接受和认可,出口数量自然增多。而当我国与进口国环境规制距离较大时,进口国会对进口农产品设置合格评定程序,如果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不符合进口国的合格要求,出于进口商的风险规避心理,其直接结果就是限制对我国农产品的进口。此时,农产品出口商无论是采取市场退出战略还是选择遵从策略,都会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农产品出口数量。
结合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3:环境规制距离的增加会对农产品出口数量边际形成负向影响效应。
3 实证研究设计
3.1 核心变量的界定和测度
(1)被解释变量——出口三元边际的界定和测度
本文基于施炳展(2010)[19]的方法,将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进行三元分解,得到扩展边际EM、价格边际P和数量边际Q,公式如下(1):
其中,j、m和k分别代表出口国、进口国、参照国(本文选择世界作为参照国,以保证Ijm∈Ikm)。Ijm和Ikm分别表示中国与世界向m国出口商品种类的集合,pkmi和xkmi分别表示世界各国出口商品i到m国的平均价格和平均数量,pjmi和xjmi分别表示中国出口商品i到m国的价格和数量。其中,wjmi为权重,Sjmi和Skmi分别表示中国与世界i种商品出口所占比重,计算如公式2所示:
(2)解释变量——环境规制距离的界定和测算
关于环境规制强度的衡量,现存文献多采用治污运行费用、废水排放达标率等指标进行测算,没有国际统一标准,因此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世界各国间的环境规制强度差异。考虑到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996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出以来,已发展成为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自愿性环境规制,通过认证的企业即被视为拥有污染减排目标实现能力和绿色生产流程管理能力。因此,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数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一国的环境规制强度。
为排除国家规模对通过认证的企业绝对数量的影响,本文参考陈艳莹和平靓(2021)[20]的研究,采用每万人持有的ISO14001证书数测度一国的环境规制强度ER,ERit、ERjt分别表示在t时期中国和出口目的国各自的环境规制强度。同时,本文参照万伦来(2014)[21]的制度距离计算方法,以中国与出口目的国的环境规制强度差值定义环境规制距离,公式如下(3):
3.2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本文根据引力模型的扩展理论将环境规制距离因素纳入模型设定(4)中,以考察中国与其出口目的国的环境规制距离对于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三元边际的影响。
lnYjt=α+β1lnERDISjt+β2lnGDPjt+β3lnPOPjt+β4lnINFRASjt+β5COMLAGjt+β6lnDISjt+β7TARIFFjt+εt(4)
lnYjt表示中国对进口国(j)在t年的农产品出口扩展边际、价格边际、数量边际;解释变量为中国与进口国的环境规制距离(ERDIS);控制变量包括进口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进口国的人口(POP)、进口国基础设施建设(INFRAS)、中国与进口国是否共同语言(COMLAG)、中国与进口国的地理距离(DIS)、中国与进口国的关税(TARIFF)。
本文界定的农产品范围为HS01-HS24的所有六分位编码产品,农产品出口三元边际根据CEPII-BACI数据库计算整理得到;计算环境规制距离使用的ISO14001的认证数来源于国际标准化组织;进口国的GDP、人口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两国间地理距离以及是否共同语言来源于CEPII-GeoDist数据库;简单平均关税税率来源于WITS数据库;基础设施建设指数以一国每百人的移动蜂窝订阅数、网络使用人数、机场登机人数和班轮运输相关指数四项的平均数来衡量,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
本文选择2002—2022年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排名前45的国家作为实证分析的样本。一方面,这45个国家涵盖了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出口目的地,农产品出口份额占比76.2%以上,同时这些国家包括19个发达国家和26个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另一方面,每个国家在样本期间均参与了ISO14001的认证,因而可以更好地反映我国与进口国的环境规制距离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4 实证结果分析
4.1 基准回归
表1给出了三元边际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从表1核心变量的回归系数和显著性可以发现:环境规制距离的增长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扩展边际、数量边际均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这符合假设1与假设3的预期,即我国与进口国的环境规制距离越大,出口的农产品种类越少,数量越少。而环境规制距离的增长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价格边际也起到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与假设2的预期相反。这可能是因为当两国间环境规制距离较大时,企业迫于进口国对环境保护的不同要求,开展绿色技术的引进创新,研发出成本更低,更加环保的农业生产器械,以此降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也就是说,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升级带来的收益将大于其所需成本,因此企业无需通过提高出口农产品价格来提高贸易利得。而当我国的环境规制强度远高于进口国时,进口国的环保意识与我国相比较为薄弱,消费者不愿承担由于企业的环保行为带来的产品溢价,反而将导致我国出口该国的农产品价格下降,从而达到价格抑制的作用。
此外,本文所引入的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总体上符合预期。进口国GDP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三元边际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进口国的人口规模(POP)与农产品出口的扩展边际并无显著关系,主要通过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影响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进口国的基础设施建设(INFRAS)显著促进了中国农产品出口扩展边际和数量边际的增长,而对价格边际产生显著负面影响。两国是否共同语言(COMLAG)对扩展边际和价格边际的影响显著为正,对数量边际的影响显著为负,但扩展边际和价格边际的回归系数远大于数量边际。两国间的距离(DIS)显著抑制了中国农产品出口扩展边际和数量边际的增长,而对价格边际产生显著促进作用。两国间农产品的关税(TARIFF)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三元边际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些结论与大多文献研究结果相一致(鲍晓华和严晓杰)[22]。
4.2 国家异质性分析
进一步地,为考察环境规制距离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三元边际的影响是否存在国家异质性,本文将样本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根据表2的回归结果可知: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环境规制距离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三元边际增长的影响与全样本回归结果一致,环境规制距离对出口扩展边际、价格边际、数量边际的增长均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而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规制距离对出口三元边际则无显著的影响。
本文对于上述结论的解释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是由于发达国家对环境规制的重视由来已久,发达国家对其贸易伙伴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对进口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要求也会提高,因此对于与本国环境规制强度差异较大的国家,则会采取一定的限制性贸易措施来控制对其产品的进口,因而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产生更加显著的负面效应;二是发展中国家对高环保价值的农产品需求量较低,因此我国主要向其出口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小的初级农产品,这类农产品通常价格弹性较小,所以当环境规制距离增大时,对出口三元边际没有明显的冲击。
5 结语
本文基于CEPII-BACI数据库和三元边际分解理论,测算2002—2022年中国对45个主要贸易国农产品出口的三元边际结果,通过实证研究评估我国与进口国之间的环境规制距离对农产品出口三元边际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环境规制距离扩大能显著抑制我国农产品出口扩展边际、价格边际、数量边际的增长,进一步地,环境规制距离的出口抑制效应在中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中表现更为明显。结合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措施:
(1)从政府层面来看,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发展,应加大环境规制的强度,努力缩短与进口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环境规制距离,彻底摆脱“污染避难所”式的逐底竞争,实施“向上追赶”的环境保护策略。通过加大宣传和补贴的力度,以促进公众环保意识的普及和提高,从而推动本国企业参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加强对认证机构资质的审查,提升其对标准实施过程的实时监控能力,并加大对企业虚假认证的打击力度。另外,政府应当同样重视起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规制距离问题,在“软件”上,向发展中国家派出农业技术员和标准化专家,促使发展中国家建立起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环境标准,从而缩短其与中国的环境规制距离;在“硬件”上,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符合国际环境标准的农业机械,帮助其推进传统农业向智能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以缩短其与中国的环境规制距离,进而有效提高中国农产品出口价格、种类和数量。
(2)从企业的层面来看,一方面,在国际环境规制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农产品出口企业应重视绿色生产,进行向上追赶的环境竞争策略,秉承绿色环保的经营理念,积极生产绿色农产品,确保农产品出口品质符合国际标准。进一步挖掘自身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缩小与发达国家绿色生产技术的差距,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出口企业在积极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时,优先考虑向环境规制距离接近、地理位置相邻、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出口农产品,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知名度及开放度。
参考文献
Porter, M.E., Van der Linde, C.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 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5, 9(4):97-118.
Mani M, Wheeler D.In Search of Pollution Havens?Dirty Industry in the World Economy, 1960 to 1995[J].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Development, 1998, 7(3):215-247.
郭艳,张群,吴石磊.国际贸易、环境规制与中国的技术创新[J].上海经济研究,2013,25(1):122-129.
许冬兰,董博.环境规制对技术效率和生产力损失的影响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6):91-96.
傅京燕,赵春梅.环境规制会影响污染密集型行业出口贸易吗: 基于中国面板数据和贸易引力模型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4(2):47-58.
黄德春,刘志彪.环境规制与企业自主创新: 基于波特假设的企业竞争优势构建[J].中国工业经济,2006(3):100-106.
Walter I, Ugelow J L.Environmental Polic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Ambio, 1979(8):102-109.
Barbera A J, McConnell V D.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on Industry Productivity: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0,18(1):50-65.
赵红.环境规制对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基于中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8(3):35-40.
Gray W B, Shadbegian R J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Manufacturing Productivity at the Plant Level[J].Working Papers, 1993.
Mirza, D.; Jug, J. Environmental regula4c331b5ebbd8b5a08f0f0e7f9e4d6a65tions in gravity equations: evidence from Europe. The World Economy. 2010, 28(11), 1591-1615.
王冠中.环境规制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理论和实证分析[D].上海: 复旦大学,2010(3): 88.
王凯.环境规制对我国工业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以污染密集型行业为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1):80-81.
吴龙,于千惠,平靓.中国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自愿性环境规制路径: 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作用与局限性为例[J].财贸经济,2023,44(4):140-156.
钱学锋, 王胜, 陈勇兵. 中国的多产品出口企业及其产品范围:事实与解释[J]. 管理世界,2013(1):7-9.
吴云霞, 马野驰.国家制度距离对出口国内附加值影响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0,36(20):96-100.
邱立成, 赵成真.制度环境差异、对外直接投资与风险防范:中国例证[J].国际贸易问题,2012(12):112-122.
秦琳贵,沈体雁.科技创新促进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了吗: 基于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检验[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8.
施炳展.中国出口增长的三元边际[J].经济学(季刊),2010,9(4): 1311-1330.
陈艳莹,平靓.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出口贸易效应: 基于包含多边阻力项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 2017(7):12.
万伦来,高翔.文化、地理与制度三重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的经验数据[J].国际经贸探索,2014,30(5):39-48.
鲍晓华,严晓杰.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二元边际测度及SPS措施的影响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4(6):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