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全面评估中国—孟加拉国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行性及经济效应,本文基于2011—2022年中孟双边贸易的详细数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分析中孟自贸区的建立基础,并运用GTAP模型评估中孟自贸区的贸易效应。结果表明:建立中孟自贸区可为两国带来明显的正向贸易效应,但需重点关注关税和非关税下降对孟加拉国的贸易条件带来的不良影响;总体来看,不同的开放设定对两国宏观层面的指标影响存在差异,同时由于两国要素禀赋不同,中孟两国产业所受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建立自贸区对两国部分产业有一定的不利冲击。文章基于上述结论给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中孟自贸区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中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动态GTAP模型;非关税壁垒;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9(b)--05
1 提出问题
从21世纪开始,全球经济一直在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范围和层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
对于任何发展中的国家来说,与其他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协定有助于在多边贸易制度的执行机制无法实现最大程度减少歧视和防止新保护主义抬头的目标的情况下,保障进入重要海外市场的机会。
与此同时,中国已经明确认识到世贸组织多边框架下的贸易自由化与双边或区域论坛下的贸易自由化之间的互补性,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已与其他国家签订了22个自贸区协议,正在谈判的自贸区有10个,还包括孟加拉国在内的8个正在研究的自贸协定。与此同时,孟加拉国也一直在考虑与中国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以增加对中国市场的出口。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试图解决一系列问题。拟议中的中孟自由贸易协定对其成员国的福利和整体宏观经济影响是什么?就产出和进出口而言,对任何特定行业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是什么?本文试图用一个全球贸易分析模型来回答这些问题。
2 中孟自贸区建立基础
2.1 政治基础——中孟已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和孟加拉国的政治基础较为稳定,自1975年两国建交,中孟双边关系一直保持着良好、稳定的发展态势。
两国领导人之dxfiP4VRjeqnruSqkKOTGAanm1JDDQgGjmH4suhgWpw=间频繁进行互访,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同时,孟加拉国不仅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节点,还是南亚地区首个积极响应并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
孟加拉国总理齐亚·拉赫曼执政以来,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关系,1978年3月,李先念副总理以中国领导人身份首次访问孟加拉国,双方达成了经济技术和科技合作协定。在此后的45年间,双方在经济、科技、运输、贸易、投资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签订了近50余项双边合作协定,大力推动了双方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目前,中国和孟加拉国都意识到加强合作、推动多元化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中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除了可以增加两国之间的贸易量之外,还能推动中国和孟加拉国的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
2.2 经济基础——中孟两国经济合作日趋紧密
中国是孟加拉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孟加拉国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中国重要的承包工程市场和投资市场,2022年,中孟进出口总额277.9亿美元,同比增长10.7%;中国对孟加拉国直接投资1.87亿美元,同比下降22.1%。
2021年9月28日,“中国和孟加拉国经贸合作论坛”在线上举行,两国官员、企业人士共百余人参加,经济贸易合作已成为促进双边关系稳健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一带一路”与“金色孟加拉梦想”逐渐融合,正在创造日益丰硕的合作成果。
2.1.1 中孟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出口相似度指数用于评估两国在相同出口市场中出口产品的相似程度,其取值范围为(0,100),数值越接近100表示两国竞争性越高,反之则表明互补性越强。计算公式为:
式中,ESIij代表i国与j国的出口产品相似度;K代表共同出口市场,Xiik和Xik分别代表i国出口到K市场h商品的出口额和总出口额;Xhjk和Xjk分别代表j国出口到K市场h商品的出口额和总出口额。
截至2022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达到3250.11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首位。与此同时,美国也是孟加拉国最大的出口贸易伙伴,对其出口额达到50.83亿美元。美国同时是中国和孟加拉国的主要出口市场,本文选取美国作为测算ESI指数的第三方市场。
根据表1数据,中国和孟加拉国对美国市场的出口相似度指数呈现出两个主要特征:第一,ESI的数值在14.17~18.47浮动,幅度相对较小。在这12年间,两国的ESI波动幅度为4.58,说明两国向美国市场出口的产品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同时两国出口商品具有竞争性的浮动较为有限。第二,ESI值相对较低,表示中国和孟加拉国向美国市场输出的商品结构相似度较低,两国出口贸易的竞争性不强。
2.1.2 中孟双边贸易结合度分析
衡量两国之间的贸易依存度通常使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如果TII>1,就表示两国双边贸易的联系紧密;反之,TII<1,则情况正好相反。计算公式为:
式中:TIIij表示两国贸易结合度指数;Xij和Xij分别表示i国对j国的出口额和i国的出口总额;Mj和Mw分别表示j国的进口总额和全球进口总额。
从表2可以看出,2011—2022年,孟加拉国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均小于1,表明孟加拉国对中国在贸易上较为疏远。同时,中国对孟加拉国的贸易结合度处于1.1~1.33,均大于1,表明两国之间在贸易方面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依存关系。总之,中国的结合度指数远远高于孟加拉国,这意味着中国对孟加拉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更高。
3 建立中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
3.1 模型说明
本文采用GTAP模型对中孟自贸区的贸易效应进行模拟评估。该模型应用古典经济学理论,包括GDP、资本存量、进出口贸易、社会福利、生产和消费等变量指数,借助其中包含的不同经济模块,通过其设定的函数方程相互连接,可以在关税、贸易便利化水平等冲击设定下反映不同模块的变化情况。本文选用包含141个国家(或地区)的年度数据的GTAP10.0版本和数据库,其中同时涵盖世界95%的GDP和90%的人口。
为探究中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本文将GTAP第十版数据库中的141个国家和地区分为三类:中国(CHN)、孟加拉国(BGD)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Rest of World)。
此外,为了对其自贸区建立后的贸易效应进行全面分析,本文将GTAP数据库中所包含的65个产业部门划分为谷物和作物、畜牧业和肉制品、自然资源等10个类别。
3.2 情景设计
本文采用Walmsley(2000)提出的动态递归方法,借助CEPII在2021年11月发布的EconMAP_3.1_ssp5的全球预测数据,将GTAP10.0数据库中各国2014年的GDP、人口数量、资本存量、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等数据作为递推的基期数据,利用RunGTAP3.70对这五个指标进行动态递归。
为保证最终数据的准确,递归过程分为三次执行,最终将GTAP中的数据递归至2026年。目前,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常被用作促进两国贸易的常用工具,在自贸区建设的贸易效应研究中更为普遍。
基于此,本文设定两种模拟情景:关税壁垒下降100%;关税壁垒下降100%的同时非关税壁垒下降5%。最后通过与基准情景进行比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中国和孟加拉国建立自贸区的贸易效应进行深入探讨。
3.3 结果分析
(1)宏观层面。如表3所示,从两种情景的模拟结果来看,中国和孟加拉国自贸区的建立对双方都具有积极的贸易效应。具体来说,社会福利方面,情景一实施后,中国整体的社会福利增加1604.29百万美元,而孟加拉国相对减少508.39百万美元,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福利减少588.94百万美元。
而在情景二下,中国社会福利的增加值是情景一的1.33倍,孟加拉国的增加值由情景一的负值转变为正值,其他国家和地区减少873.49百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方面,在两种情景下,中国和孟加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情景二项下的提升数值大于情景一项下的数值,而全球总体生产总值则呈现下降趋势。
贸易条件方面。两种情景下中国的贸易条件都展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升,分别为0.0458%和0.0582%;而孟加拉国的贸易条件展现出不同程度的恶化,分别减少2.0786%和2.3832%。综合来说,整体的世界贸易条件处于下降态势。
进出口增长率方面。两种情景下孟加拉国的进出口增长率都展现出10%以上的大幅度增长,这说明实行零关税和降低非关税壁垒的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孟加拉国的对外贸易,而对于中国而言,两种情景下的开放措施只能较小幅度拉动进出口增长率,其中一个原因可以归结为中国的进出口基数较大。
(2)微观层面。微观层面的中孟自由贸易区建立带来的贸易效应已在表4和表5中详细展示。
情景一实施后(表4),中国的谷物和作物、纺织及制衣业、公共事业与建设等产出增长较为明显,分别为0.1656%、0.0152%和0.0124%;轻工业和其他服务业的产出略微增长,分别为0.0048%和0.0007%。在同一情景下,孟加拉国的纺织及制衣业除呈现增长外,其他产业均呈现下降,尤其是轻工业及重工业下降较多,分别为11.0735%和8.7045%。关税壁垒下降100%后,两国的纺织及制衣业产出受益,但对孟加拉国的其他产业产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产业出口方面,中国各产业出口量均有所增加,其中自然资源出口增加最为显著,达234.6608%;而孟加拉国的纺织及制衣业的产品出口额增加较大,上升47.4603%。这说明,关税壁垒下降100%对中国的出口影响相对较大,而对孟加拉国总体出口额的影响相对较小。
在产业进口方面,中国的谷物和作物、畜牧业和肉制品、加工食品、公共事业与建设、交通与通信及其他服务业的进口呈下降趋势,其他产业进口量增长;而孟加拉国各产业进口量均呈增加趋势,自然资源和谷物作物的进口增加最为显著,分别为225.754%和130.1111%。
情景二实施后,中孟双方不同产业的产出和进出口额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详见表5。在产业产出方面,对中国而言,相较于情景一,纺织及制衣业和其他服务业是主要变化领域,前者产出下降0.0261%,后者增加了一倍。对孟加拉国来说,纺织及制衣业产出大幅上涨10.94%,其他产业相对基准情况均呈现负增长,其中轻工业受影响最大,下降15.3207%。这显示出同时削减5%的非关税壁垒和降低100%的关税壁垒对孟加拉国的产业产出有一定负面影响。在出口方面,中国各产业出口均呈增长态势,自然资源增幅最大,是情景一的两倍。孟加拉国各产业出口也增长,但增速相对较低,最大增长体现在纺织及制衣业,达到94.3743%。至于进口方面,中国和孟加拉国各产业进口均增加,自然资源增幅最大,分别为73.2333%和455.8696%。
总体而言,情景二对中国和孟加拉国的进出口总额都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两国的进出口贸易而言是有益的,同时孟加拉国的进出口贸易平衡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因此,中国和孟加拉国自贸区的建立不能仅仅关注于关税壁垒的削减,还需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双方的贸易便利度,降低非关税壁垒,以达到两国贸易协同发展的目的。
4 结语
本文基于2011—2022年中孟的双边贸易情况,分析了双方建立自贸区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采用递归到2026年的数据库,借助GTAP模型评估中孟两国的贸易效应,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情景一和情景二都显示中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会对两国的经济与贸易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模拟结果显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同时下降会促进中孟两国的贸易创造和经济增长,相对而言,非关税壁垒下降对两国整体状况的提升影响更为显著。
其次,基于两国要素禀赋的不同,中孟两国的产业在建立自贸区之后受到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
最后,贸易零关税对中国的出口和孟加拉国的进口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在自然资源方面,有利于提升两国的资源利用效率。
首先,两国应加快在非关税壁垒方面的合作,借助“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提升两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根据研究,削减非关税壁垒的效果更为显著,因此,中孟两国应积极研究如何加快推动双方的贸易便利化进程。其次,制定灵活且具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对双方的部分产业都存在不利,为保护本国产业,应根据现实需求制定不同的政策。最后,在对产业制定补偿措施的同时推动双方合作机制的构建。根据产业受冲击程度,将其分为一般产业或例外产业,对不同产业属性制定不同的贸易政策。
参考文献
戴永红,周禹朋.“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孟经贸合作的机遇、风险与对策[J].当代世界,2018(6):72-75.
胡艺,杨晨迪,沈铭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南亚诸国贸易潜力分析[J].南亚研究,2017(4):78-92+153-154.
Tunviruzzaman, Reza et al.“Economic & geopolitic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Banglades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 (2147- 4478) (2021): n. pag.
Wang, Rong and Jun Zhang. “Study on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China-SAARC FTA: Based on GTAP Model.” (2018).
张军,路泽禅.中蒙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评估: 基于动态GTAP模型的模拟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21,42(6):85-95.
梁江艳,高志刚.自由贸易区建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与经济效应研究: 基于中巴自贸区的经验证据[J].国际经贸探索,2021,37(7):20-34.
Nie, Qing. Analysis of Economic Effect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rics Free Trade Zone—Based On the Gtap-E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 Management Studies (2023): n. pag.
蔡松锋,张亚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对金砖国家经济影响分析: 基于含全球价值链模块的动态GTAP模型[J].世界经济研究,2015(8):79-87+128-129.
Itakura, Ken and Hiroshi Kristen Schultz Lee. “Estimating the Effects of the CPTPP and RCEP in a General Equilibrium Framework with Global Value Chains.” (2019).
李新兴,蔡海龙,蔡松锋等.RCEP未来发展前景及潜在影响研究: 基于GTAP模型[J].宏观经济研究,2020(7):165-175.
于志东,张册,钱国楠,等.中加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评估: 基于动态GTAP模型的模拟分析[J].物流研究,2023(3):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