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新特征:非均衡性及动态分散

2024-09-29 00:00:00胡彦梦许敏兰
中国商论 2024年18期

摘 要:文章结合湖南省“十四五”规划的要求,将湖南省13个地级市划分为四大区域板块,利用熵值法测度各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探究地区及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新特征,通过核密度曲线进一步考察各地级市数字经济的空间演进状况。结果表明:虽然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年增加,但地区之间发展呈现非均衡性,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地级市间的协同作用并不明显,呈现动态分散的特征。最后,本文针对湖南省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可行路径,为促进湖南省数字经济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湖南省;数字经济;熵值法;核密度法;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9(b)--04

1 引言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契合高质量发展与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目标要求。数字经济是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产业,进一步促进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够不断提高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的新型经济发展形态(张震宇和侯冠宇,2023;曲妍,2023;孙小强,2023;钞小静等,2023)[1-4]。湖南省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湖南省数字经济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总量已突破1.7万亿元,培育了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音视频产业、北斗规模应用产业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当前,湖南省乘势而上,全面启动“智赋万企”工作,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但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仍然存在核心竞争力不强、创新生态不优等问题。因此,科学把握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省内各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演进状况及集聚效应进行深入研究,针对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数字湖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方法

2.1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理念

结合数字经济的内涵,本文从基础、产业、融合、环境四个方面出发,选取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及数字化环境四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环境四个维度密切相关,共同发展。首先,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强化信息资源的深度整合,有助于加快全要素利用率,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对数字经济的发展也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后,需要进行要素产业化、商业化以及市场化整合,即进行数字产业化发展,进一步为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创新、要素服务方面的解决方案,推动各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数字化转型,能够加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数字经济需要政策、资金及人才的支持,完善数字化环境可以促进科学研究进步,培育复合型创新人才,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相应支持,促进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2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本文借鉴王家庭等(2024)[5]和赵涛(2020)[6]对数字经济变量的处理,进一步选取9个二级指标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指标详细信息如表1所示。

2.3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测度方法

本文借鉴王军等(2021)[7]研究利用熵值法对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具体流程如下:

对各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选取指标均为正向指标):

其中,max{xj}为所有年份中指标的最大值,min{xj}为所有年份指标中的最小值,xij为无量纲化的结果。

计算第i年j项指标所占比重,使用ωij表示:

计算指标的信息熵ej,则

计算信息熵冗余度dj:

其中,m为评价年度,根据信息熵冗余度计算指标权重φj:

基于标准化的指标xij及测算的指标权重φj,使用多重线性函数的加权求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数水平(DEDCI)。计算公式如下:

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其中DEDCIi表示i省(市)的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在0~1之间。DEDCIi越大,表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反之,DEDCIi越小,则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低。

3 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测度评价

3.1 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分析

本文基于熵值法对湖南省13个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的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湖南省四大区域板块(湖南省“十四五”规划中,将湖南省十三个地级市分成四大地区:长株潭地区包含: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环洞庭湖地区包含: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娄底市;大湘南地区包含:衡阳市、永州市、郴州市;大湘西地区包含:邵阳市、怀化市、张家界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样本期间均有提高,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年均增长率来看,呈现大湘西地区>环洞庭湖地区>大湘南地区>长株潭地区的分布格局。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值来看,长株潭地区>大湘南地区>环洞庭湖地区>大湘西地区。

(1)长株潭经济区的发展领先于其他三个地区,这主要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以及当地独特的地理优势,长株潭三市也结合自身情况,为区域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长沙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内居于首位。近年来,长沙致力于发展“四算一体”,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布局,以信息技术为优势创新类产业加速发展。同时,长沙市也以数字政府为支撑,统筹推进各行业应用系统的建设进程,快速形成互联互通、协同联动的高效数字化政务服务,不断加强市内数字资源利用率,是拉动长株潭经济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进力量。

(2)大湘南地区内衡阳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永州市和郴州市,为拉动大湘南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衡阳市作为26个老工业基地之一,市内数字经济发展方向倾向于打造现代化制造业产业集群。衡阳市稳扎稳打,不断引进新型数字技术到各企业中,聚焦实体,使工业经济的发展处于省内领跑位置,从而也为大湘南地区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3)环洞庭湖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处于湖南省中间位置,但是数字经济发展增速较快。岳阳市已然成为该区域发展数字经济的主要力量。近年来,岳阳市主动融入湖南省发展数字经济大潮,催生出数字电商、数字非遗、数字动漫等新业态。持续优化数字基础设施的基本性支撑作用,打造属于本地的品牌产品效应。加强数字政府设施建设,打破数据壁垒,加大各部门之间互联互通,协同发展的水平。

(4)大湘西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但是近几年得益于张家界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而带动整个湘西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得到提升。张家界市立足于数字文旅方面,表明自身的区位优势,着力将张家界打造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同时相关企业也有意将企业一流技术与张家界一流自然资源相结合,促进养老康复等产业的应用,助力张家界积极探索健康产业的发展。

3.2 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分维度分析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及数字化环境四个维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长株潭地区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大湘南地区紧随其后,环洞庭湖地区虽然排名靠后,却在数字化环境方面处于领跑位置,大湘西地区在四个维度均处于劣势。

(1)在数字基础yoLIMgAsO7h79TafksWqZiaGMCfDFHgtd3MvuizBBwk=设施方面,长沙、岳阳、衡阳三个市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级市,这与湖南省形成“一核两副三带四区”的区域经济格局相符合,其他地级市间的差距并不显著。第一,长沙本来就有着非常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良好的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支撑,这使得长沙在应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新时更加得心应手。第二,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岳阳市,开始加强数字政府的相关建设,为市内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驾护航。第三,衡阳市交通发达,紧邻湖南省省会城市长沙,同时又靠近广东、江西等省份,衡阳市利用自身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充分吸取不同省份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

(2)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方面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长株潭地区依然处于领先位置。该地区大力推动数字产业集群的产生、打造智慧产业链,极大程度支持各行业、各企业运用科技赋能,攻克“卡脖子”技术,带动产业升级,企业转型,从而实现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加快全要素流动率,实现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之间的协调与发展。

(3)在数字化环境方面,各个地级市之间差距较为明显。张家界市在数字化环境方面的得分较低,虽然张家界市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当地却没有引进相关人才,也并未针对资源禀赋方面的优势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3.3 湖南省数字经济空间演进状况

本文利用Kernel核密度曲线图进一步考察湖南省数字经济空间演进状况。整体来看,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部分地区的发展是同步的,但各地级市数字经济的发展呈现非均衡状态,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地级市间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可能产生动态分散的状态。

第一,通过四大地区的核密度曲线对比,环洞庭湖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跨度较大,取得了显著进步,长株潭地区和大湘南地区紧随其后,大湘西地区由于受到资源禀赋的限制,数字经济发展较慢。第二,从集聚效果来看,长株潭地区集聚效应发挥得最好,长沙、株洲、湘潭协同发展,环洞庭湖地区和大湘西地区在发展数字经济时不协调的问题逐渐凸显。

图1(a)是长株潭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演进分布状况,核密度曲线的峰值逐年向右移动,说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年增长。曲线峰值高低频繁变化,即样本期内长株潭三市的数字经济发展并不相互协调,拖尾的情况在2015—2020年有所变化,但在2021年消失,说明该地区三个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波动性较大。图1(b)是环洞庭湖地区的核密度曲线逐渐右移,但峰值高低有所变化。2019—2021年,有出现多峰的趋势,主峰的宽度逐渐增大,即数字经济在这几年间发展向好,但仍存在地级市间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图1(c)显示大湘南地区数字经济核密度曲线图峰值逐渐右移,主峰宽度逐渐变宽,核密度曲线在2021年有多极化的趋势,这表明该地区各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并不协调。图1(d)大湘西地区的核密度曲线图逐年右移,但左拖尾现象明显,从2018年开始逐渐显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虽然数字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区域协同发展效应并未良好体现出来。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发现:第一,从湖南省十三个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结果来看,呈现出长株潭地区>大湘南地区>洞庭湖地区>大湘西地区的分布格局,地区之间发展具有非均衡性。第二,虽然湖南省各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逐渐提升,但是地区之间的异质性也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逐渐凸显,从而使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形成动态分散的趋势。

4.2 政策建议

为了防止湖南省四大区域板块数字经济发展非均衡性及动态分散程度的加深,以进一步促进湖南省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湖南省各地级市在发展数字经济时应做到“省外抱团,省内互助”。长株潭地区是湖南省发展数字经济的核心力量,近几年也引入了岳阳市和衡阳市作为省域副中心进行发展,即“一核两副”。其中,岳阳市是湖南唯一的沿江口岸城市,应积极发挥自身的地理优势,积极投身于长江经济带建设进程,在与沿江经济圈协同发展的进程中,吸取先进经验,从而为省内其他地级市提供优良经验予以借鉴;衡阳市作为湖南省南部的枢纽城市,应该与长沙市一同发力,加快各制造业结构转型,尽早建成现代产业强市,从而带动大湘南地区的另外两个地级市发展。

(2)湖南省应该加强四大板块区域之间的协同交流。推进“数字湖南”建设,贯彻落实“智赋万企”工作的目的并不是使长株潭地区“一区独大”,而是要使湖南省数字经济的发展整体向好。湖南省在进行项目引进时,也可以结合不同地区的优势,以长株潭地区作为核心保障,将项目分散至其他三个地区,并进行产业间点对点帮扶,如长沙市可以提供主要的信息及技术援助,各地级市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各个龙头企业发展、项目引进、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环境及灵活平台,切实做到贯彻落实协同发展的目标,使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湖南省慢慢凸显出来。

(3)湖南省应依照各地级市自然资源禀赋进行合理引导。如环洞庭湖一带以生态发展为主要动力,一直以来都是湖南省内的主要粮食生产区,湖南省应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质量控制、专家会诊、农作物病虫预警预报、气候监测、土壤改良、农机管理、农业物联网等多个系统,为农业生产数字化生产提供有力支撑。大湘西地区以“绿色、生态、旅游”为发展主题,有着独特的人文地理与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可以进行挖掘数字文旅方面的潜力,更多给予游客一种实时性、空间感、沉浸感、定制化的旅游体验,与相关数字型企业进行合作,运用先进数字技术,提供一流服务。

参考文献

张震宇,侯冠宇.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J].西南金融,2023(11):32-44.

曲妍.内循环视角下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23(19):184-187.

孙小强,王燕妮,王玉梅.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区域差距、时空演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 1-10.

钞小静,王宸威,薛志欣.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8-111.

王家庭,袁春来,马宁,等.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和收敛性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24(1): 111-121.

赵涛,张智,梁上坤.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 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20,36(10):65-76.

王军,朱杰,罗茜.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演变测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38(7):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