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气候安全智库的机构演进、风险认知及影响

2024-09-29 00:00:00张乐然张心志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4年4期

摘要:[目的/意义]在气候变化日益为全球高度关注政治议题的背景下,美国相继成立多个气候安全智库,不断塑造美国政府在气候领域的风险认知,对全球产生多重影响。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气候安全智库在构建“气候变化-安全问题”联系中所起的作用,为研判美国气候安全战略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提供政策性指导。[方法/过程]本文选取海军分析中心军事顾问委员会、气候与安全中心、气候与安全国际军事委员会等3家专注研究气候安全智库机构的25篇代表性文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文献分析法,分析美国气候安全智库的机构演进、议题认知、构建行动和政策影响。[结果/结论]专注气候安全问题研究的美国智库都具有军方背景,且在美国气候安全战略演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气候安全议题的认知及建议与美国相关政策的提出与落实有着几乎一致的吻合度;3家智库分别从国家安全、国际安全、人类安全和生态安全等4个方面构建气候变化的风险认知,对美国政府、盟友和国际组织对气候安全问题的认知和行动产生多方面影响。鉴于此,中国应加强对美国气候安全智库的跟踪研究,同时需加强国际气候变化合作,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

关键词:美国气候安全智库 气候安全 气候变化 威胁倍增器

分类号:D81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4.04.15

1 前言

气候变化对人类福祉和自然生态环境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成为这个时代最为紧迫和复杂的挑战之一。与此相应地,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所共同关心的问题。美国政府已将气候因素纳入国家安全战略,明确气候变化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拜登政府执政后,首次将气候安全提升至美国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的优先位置,意图推动美国气候安全战略全球化,以护持美国全球领导权,追求更大的战略利益。

当前,专注于围绕气候安全议题开展研究和成果发表的美国智库,即美国气候安全智库国内外影响力日益上升,智库身影频繁出现在各大公开官方场合。这些智库成为美国利用气候安全政策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推手,在美国气候安全战略全球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此,本文试图归纳和分析美国气候安全智库的机构演进、主要认知以及政策影响,这不仅有助于研判与预测美国气候安全政策,而且能够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应对策略进行前瞻性思考。

2 智库样本选取与代表性成果综述

2.1 智库样本选取及概况

本文选取3家专注气候安全问题研究的美国智库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海军分析中心军事顾问委员会(The CNA Military Advisory Board)、气候与安全中心(the Center for Climate and Security,CCS)以及气候与安全国际军事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Military Council on Climate and Security,IMCCS)①。

海军分析中心军事顾问委员会由美国国防部负责环境安全的前副部长谢莉·古德曼(Sherri Goodman)所创建,是一家隶属于海军分析中心(Center for Naval Analyses)的公共研究机构,专门就气候变化、能源安全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气候与安全中心是一家以气候安全解决方案为导向的研究机构,创始人为联结美国基金会(The Connect U.S. Fund,CUSF)前项目总监弗朗西斯科·费米亚(Francesco Femia)和战略风险委员会(Council on Strategic Risks,CSR)前首席执行官凯特琳·韦雷尔(Caitlin Werrell)。气候与安全国际军事委员会是一家由全球高级军事领导人和安全专家组成的研究联盟,该智库主要预测和分析气候变化的全球安全风险,以及提供应对风险的军事政策建议,创始人是荷兰前国防部长汤姆·米登多普(Tom Middendorp)和谢莉·古德曼。3家智库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成立信息如表1所示。

本文选取这3家智库主要基于研究实力和政策影响力2个方面考量:其一,3家智库均将气候安全问题作为持续重点关注的议题,发布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二,3家智库与美国安全部门始终保持信息和认知的交流,且气候变化问题安全化进程中的关键人物谢莉·古德曼与3家智库联系紧密,故3家智库的政策影响力不容小觑。因此,这3家智库是了解与研究美国气候安全智库的重要窗口,也有利于分析智库在美国气候安全战略推进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2.2 智库代表性研究成果选取及概况

本文以2007年5月至2023年7月为时间跨度,在上述智库官网以“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气候安全”(climate security)和“军事”(military)等关键词进行检索,经过信息比对和数据清洗之后,共得到29份研究报告(表2)。其中,海军分析中心军事顾问委员会2篇,气候与安全中心21篇,气候与安全国际军事委员会6篇。

由表2对以上报告进行初步分析发现这些报告具有三方面的特点。其一,从报告主题和发布时间来看,3家智库气候变化的安全影响尤其是国家安全议题,十分关注,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对军事行动的影响、区域性气候安全以及应对策略等。2007年至今,美国气候安全智库的相关研究始终处于持续跟踪状态。然而,大多数报告发表于2021年拜登政府执政之后。其二,从研究形式来看,3家智库主要依托专家组进行研究。例如,气候与安全中心依托气候安全咨询小组(Climate and Security Advisory Group,CSAG)进行政策研究。这种研究方式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跨学科研究议题使智库成果更具有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其三,从研究者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报告作者曾在国家安全部门担任要职,报告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性。例如,气候与安全中心顾问米兰达·巴伦坦(Miranda Ballentine)是美国空军负责环境、安全和基础设施的前副助理部长,在提高军事能源效率和军队减排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气候与安全国际军事委员会主任艾琳·西科斯基(Erin Sikorsky)是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战略未来小组前副主任,曾参与撰写《全球趋势》(Global Trends)报告,并领导美国情报界的气候安全分析。这意味着智库报告中的观点可能直接对政府的内外政策产生影响。

3 美国气候安全智库的机构演进

美国气候安全智库的机构发展历经较长时间,从侧重分析气候安全问题内涵向重视全球气候行动转变。通过梳理美国气候安全智库的研究方向,结合美国政府的具体政策情况,本文将智库演进分为3个阶段:奠定研究问题基调阶段、智库研究方向调整阶段以及智库研究全面展开阶段。

3.1 奠定研究问题基调阶段(2007—2015年)

在小布什政府时期,智库研究开始脱离环境保护的议题框架,将气候变化置于国家安全主题之下进行研究。2007年4月,海军分析中心军事顾问委员会发布了《国家安全与气候变化的威胁》报告,首次从国家安全角度研究气候变化问题。报告得出“气候变化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重要结论,指出气候变化将导致现有全球挑战更加严峻[1]。这份报告在气候安全领域提出“威胁倍增器”(threat multiplier)这一重要概念,扩展了气候变化议题的研究视角,促使各界开始考虑气候安全影响。

此后,美国气候安全智库持续发布研究报告,深入探讨该议题,如海军分析中心军事顾问委员会于2014年2月发布的《国家安全与气候变化的加速风险》[2]。至此,美国军方气候安全智库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已从传统的环境领域转向国家安全领域,开始思考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国家安全。

在这一阶段,海军分析中心军事顾问委员会发挥了在气候安全研究领域的引领作用,该智库提出的“威胁倍增器”成为业界评估安全影响的惯用语。这不仅充实了气候安全的议题内涵,也奠定了美国气候安全智库对气候安全问题的研究基调。

3.2 智库研究方向调整阶段(2016—2020年)

虽然特朗普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并不关注且持否认态度,但是美国国家安全界却保持了对气候安全问题的关注,并开始实施行动。在美国政府交替之际,美国气候安全智库从上一阶段的注重设置气候议题向注重研究成果的政策转化。在此阶段,智库研究重视向美国政府,尤其是国防部提供决策参考,相关研究为9篇。

美国气候安全智库将为美国政府提供具体的政策建议作为新方向。例如,2016年9月,气候与安全中心气候安全咨询小组发布《新政府简报:应对气候安全风险的政策建议》,呼吁下一任总统应“全面应对气候变化的安全风险”[3]。2018年2月,气候安全咨询小组再次呼吁美国政府采取时任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James Mattis)的建议,以“全政府”模式应对气候变化[4]。在此阶段,该智库总共发布4篇政策建议报告,以呼吁美国决策界注重及应对气候安全问题。

此外,该阶段智库研究的军事色彩日益浓厚,加强了气候变化对军事方面影响的研究,重视为美国国防部提供决策参考。例如,气候与安全中心于2016年发布了《海平面上升和美国的军事任务》报告[5],并于2018年对报告内容进行了更新[6],为美国国防部提供了有关军事设施脆弱性的信息[7]。

3.3 智库研究全面展开阶段(2021年至今)

2021年,拜登政府正式将气候变化视为美国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的基本要素[7]。在此背景之下,美国气候安全智库开始总结政策性研究成果,并关注全球气候安全议题。智库研究成果大量出现,周期内研究总量为18篇。

美国气候安全智库对过去政策性研究成果的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同时对未来方向做规划性研究。例如,2022年3月,气候和安全中心评估了该智库所提建议的进展情况,认为许多智库建议已纳入拜登政府的气候安全计划之中,如发挥美国领导作用等[8]。该智库发布的《气候安全:未来的研究议程》中给出了今后研究方向,建议加强对气候和生态危机的地缘战略影响,以及气候变化的军事安全影响等方面的研究[9]。此类报告有助于把准领域研究方向。总体来看,未来智库研究成果将与决策层的需求进一步对接。

此外,美国气候安全智库重点关注了影响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的地区,尤其是关注印太地区的气候变化对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政治安全的影响,并且建议美国政府加大气候援助,使美国成为该地区“首选合作伙伴”。此类报告高达6篇。这恰恰契合了拜登政府推行“印太战略”所需,为美国在印太地区打造盟友体系、削弱中国影响提供了一套“气候安全工具”。

4 美国气候安全智库对气候风险的认知

美国气候安全智库对气候风险的认知相对统一,从多维度探讨了气候变化对美国国家安全、国际社会安全、人类生计安全和生态系统安全等方面的影响。

4.1 对气候变化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的认知

美国气候安全智库认为,气候变化会影响美国军事部署,对美国的领导力提出挑战,进而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其一,气候变化对军事战备、行动和战略等构成威胁。在战备方面,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会破坏美国沿海军事基础设施,增加美国驻军成本与风险[7]。在行动方面,极端高温天气对军队气候适应能力提出的新挑战,限制武装部队或武器系统执行任务或发挥功能[3]。在战略方面,随着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和强度的增加,政府越来越依赖调用军事资源应对灾害,这使军队传统职能遭到削弱,用于救灾行动和人道主义援助的军事资源与用于全球军事部署的军事资源间产生矛盾[10]。

其二,气候危机对美国全球领导力提出新的挑战。当前全球气候投资严重不足,布丽吉特·休认为美国的气候融资资金远低于其国际承诺,这会损失美国国际信誉和领导力[11]。此外,气候变化问题促使各国进行能源转型,而竞争对手会借机与美国争夺清洁能源转型方面的领导地位,从而对美国国家安全产生影响[12]。

4.2 对气候变化影响国际社会安全的认知

美国气候安全智库认为气候变化将产生区域性和全球性影响,进而改变全球地缘政治环境,加剧现有国际安全挑战。

其一,气候变化间接破坏北极和印太地区的稳定状态,造成地缘政治动荡。例如,在北极地区,随着冻土融化,该地区的军事和贸易等活动水平提升,战略价值不断凸显,这促使各国抢占对北极地区的战略控制权,地区冲突风险加大[13]。对于印太地区,艾琳·西科斯基指出,气候变化影响将使中国国家安全出现漏洞:一是对军事关键基础设施造成威胁;二是威胁全国粮食和水安全;三是加剧与邻国的紧张关系[14]。由此可见,智库关注的是对美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且易受气候影响的地区和国家。

其二,气候变化会间接助长恐怖主义,进而冲击国际秩序稳定。海军分析中心警告道,气候变化不仅是威胁倍增器,也是世界脆弱地区暴力冲突的催化剂。气候与安全中心高级研究顾问库伦·亨德里克斯认为[1],气候变化导致的粮食不安全、政府合法性降低和传统产业转型都会助长恐怖主义的滋生,例如,能源转型将影响传统能源出口国的国内稳定,从而给恐怖组织提供招募之机[15]。

4.3 对气候变化影响人类生计安全的认知

美国气候安全智库认为气候变化将增加国家治理成本,减少人类用于生计的自然资源,进一步加剧人口贫困或气候移民问题,从而威胁人类安全。

其一,气候变化与社会因素相结合或将进一步削弱人类气候适应性。例如,东南亚大陆国家人口易遭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稳定农业条件及淡水资源紧缺的影响,对此,气候与安全中心约翰·利希特费尔德表示,贫困和不发达会降低脆弱群体应对和适应自然灾害的能力,这是南亚地区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关键原因[16]。

其二,气候变化对全球人口迁移的改变将使移民问题更加严峻[3]。例如,气候与安全中心研究员凯特琳·赖特认为,因不存在国际法律的保护,由气候变化影响而流离失所的人容易成为政治棋子,进而使“气候移民武器化”现象将更普遍[17]。由此可见,美国智库所指的人类安全脆弱性正是由气候变化的“受害者”所致,即当美国这样的工业化国家对气候危机有充分准备时,贫穷和不发达国家却难以应对气候危机所带来的挑战,进而使其被发达国家视为国际社会秩序的破坏者。

4.4 对气候变化影响生态系统安全的认知

生态安全(ecological security)是美国气候安全智库研究的“新重点”。这类智库认为,气候变化是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原因之一,而生态系统退化将会导致国家、全球和人类不安全。

其一,气候危机和生态危机的全球规模性、系统性及严重性,使世界进入一个风险级联的新时代[18]。一方面,气候变化与人为因素相结合会造成生态退化。气候与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大卫·米歇尔认为,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海洋水体变暖、变酸,加上人类不加管制的过度捕捞,严重破坏了海洋健康,对全球生态安全产生复合威胁[19]。另一方面,气候危机背景下的生态退化会带来新的挑战。例如,气候变化和生态退化使病毒能够更快、更广泛地传播,原先的低温地区未来将面对各种新型疾病的挑战[20]。

其二,生态不安全是一种新的安全威胁,能够与国家安全、国际安全和人类安全相联结。例如,迈克尔·扎弗斯认为,当气候变化导致的生物爆炸(biotic eruptions)影响生态系统时,就有可能降低人类社会安全感,引起群体间资源竞争,甚至引发冲突[21]。对此,美国气候安全智库认为,未来需重点扩充生态安全内涵。比如,谢莉·古德曼认为,美国政府需要将气候安全的概念扩展到生态安全,并将此提升到外交、国防、灾难规划和科学研究的最高关注水平[22]。安德里亚·雷佐尼科认为,在生态范围内重新思考安全问题,将超越传统上人们对气候危机及相关风险的关注[23]。

5 美国气候安全智库构建议题的主要机制

美国气候安全智库主要通过“旋转门”机制、公开参政和国际智库网络等多种形式构建气候安全议题。

5.1 通过“旋转门”机制,潜在影响美国政府认知

美国气候安全智库通过多种方式与美国政府建立起“旋转门”机制,逐步推动美国政府重视气候安全问题。

其一,智库创始人大多曾在美国安全部门内担任要职,这使智库能够和美国政府建立直接交流机制。例如,谢莉·古德曼在卸任美国国防部负责环境安全的副部长后加入海军分析中心,并于2006年成立军事顾问委员会,推动政府认知气候安全议题。此后,其又担任气候与安全中心顾问委员会成员,并于2019年与汤姆·米登多普联合成立气候与安全国际军事委员会。从实际影响来看,谢莉·古德曼作为气候安全领域的核心人物,凭借人脉资源优势和业界影响力,在美国政府和智库之间建立合作机制,为智库向美国安全部门输出影响提供可能。

其二,重视和召集一批退役的三星或四星上将以及安全部门高级官员加入研究,以提升智库在政界和国家安全界的综合影响力。例如,海军分析中心军事顾问委员会弗兰克·鲍曼(Frank Bowman)是美国退役四星上将,曾任美国海军参谋长;气候与安全中心研究员丹尼斯·布莱尔(Dennis Blair)曾任美国国家情报总监以及美军太平洋地区司令;气候与安全国际军事委员会贝内黛塔·贝尔蒂(Benedetta Berti)目前正担任北约秘书长办公室政策规划主管(表3)。

5.2 通过“公开参政”,直接影响美国政府决策

美国气候安全智库通过国会听证、举行研讨会及发布报告等“公开参政”方式,直接参与政府决策过程。

其一,通过出席听证会直接向决策层提供政策建议。随着气候安全议题在美国政府议事日程的地位提升,美国国会召开了数次听证会,这为智库发挥其政策影响力提供机会。2020年2月,气候与安全中心主任约翰·康格(John Conger)在美国参议院气候危机特别委员会作证,建议美国政府应对军事基础设施的气候脆弱性进行全面评估[24]。同年7月,约翰·康格在美国众议院作证,建议美国政府应以“全政府”模式应对气候安全威胁[25]。

其二,重视邀请政府高级官员和行业领袖参加研讨活动,以增强智库议题的影响力。例如,2022年1月,波音公司全球可持续发展政策副总裁布莱恩·莫兰(Brian Moran)等受邀参加气候与安全中心举办的“推动气候解决方案:先行者联盟和美国国家安全”会议,就如何为清洁技术等气候解决方案创造市场需求进行多方交流[26]。2022年6月,气候与安全中心召开了“美国气候安全投资”研讨会,邀请到国防部气候问题高级顾问乔·布莱恩(Joe Bryan)和美国国务院总统气候特使办公室高级顾问杰西·扬(Jesse Young)等多名官员出席,就如何确保财政预算中气候安全资金充足展开探讨[27]。

其三,注重在研究报告中加强对人事任命方面的建言献策。由于气候安全领域讲究“人事即政策”(personnel as policy),美国政府轮换之际,智库会建议新总统任命关注气候安全议题的高级官员,以此来奠定政策基调。例如,2019年,气候与安全中心发布《美国气候安全计划:应对气候变化安全风险的总统计划》[12],建议总统设立一个新的白宫气候安全办公室,由一位在国家安全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官员领导。拜登上任后,前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被任命为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并且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这一任命直接使气候变化被更广泛地纳入美国国家安全优先事项的讨论和决策中[28]。上述做法有助于美国政府保持对气候安全问题认知和态度的延续性与连贯性,为智库研究提供有利的政治环境。

5.3 通过“智库气候外交”,提升议题国际影响力

美国气候安全智库注重呼吁国际社会重视气候安全问题,主要通过组建国际智库网络、邀请盟友参与研究等方式开展气候外交,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

其一,加强与盟国智库的联系,组建国际智库合作网络,推动国际社会以符合美国认知的方式关注气候安全议题。例如,气候与安全国际军事委员会由美国气候与安全中心、法国国际与战略事务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IRIS)、荷兰海牙战略研究中心(The Hague Centre for Strategic Studies,HCSS)和行星安全倡议(Planetary Security Initiative,PSI)所组成。依托国际智库网络平台,美国智库能够与盟友智库共同展开研究。例如,2022年6月,四家智库联合建议欧盟和北约在绿色创新研发和标准制定等方面合作,以应对气候安全风险[10]。通过上述方式,美国智库能与各国智库加强学术交流,共享气候安全信息和解决方案。

其二,邀请盟友和伙伴国安全部门官员和专家参与研究,增强美国智库对他国的影响力。例如,气候与安全国际军事委员会吸纳了76名各国高级军事领导人和安全专家加入智库研究,就军事和安全层面公开交换意见,包括法国武装部印太地区特别代表尼古拉斯·雷戈(Nicolas Regaud)和日本防卫省国防研究所国防经济研究主任小野圭司(ONO Keishi)等。同时,其发布年度《世界气候与安全报告》(The World Climate and Security Report),为各国安全界应对气候风险提供指导。这有助于美国智库掌控气候安全议题领域的话语权。

其三,通过举办国际研讨会进一步向国际社会传播认知和建议。2022年2月,气候与安全国际军事委员会与北约合作举办题为“适应作战计划:实施气候安全行动”的活动,深入讨论包括气候变化带来的安全风险等跨领域危机[29]。在2023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气候与安全国际军事委员会与北约新兴安全挑战司共同主办“更清洁、更节约:军事能源转型设计”圆桌会,重点讨论北约军队向清洁能源过渡的机会,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并引入清洁技术以适应气候安全影响。

6 美国气候安全智库的政策影响方式

美国气候安全智库的影响分为“认知”“行动”两方面,影响范围逐步扩大:从美国国内,到盟国和伙伴国,到国际组织和机构。

6.1 对美国政府认知和行动的影响

美国气候安全智库通过发布研究成果等方式,对美国政府的认知与行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认知方面,美国政府文件和高级官员公开发言,多有引用智库研究成果的现象。2007年,海军分析中心军事顾问委员会指出气候变化和国家安全的密切联系,而美国安全部门以此认知为基础,发布一系列关于气候安全的政策文件。例如,2021年9月,《国防部气候适应计划》指出,美国国防部已将气候变化界定为一个关键的国家安全问题和威胁倍增器[30]。在外交场合中,美国政府官员也多次引用智库研究成果,不断突出气候变化引发安全危机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例如,联合国安理会公开辩论会中,约翰·克里指出美国国防部一直将气候影响描述为威胁倍增器,以强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安全威胁[31]。

在行动方面,智库所提出的政策建议被美国政府重视并采纳。例如,2019年,气候与安全中心发布《美国气候安全计划:应对气候变化安全风险的总统计划》[12],在提升美国领导作用、评估气候风险、加强国际合作以及准备与预防气候影响方面提出建议。随后拜登政府采纳了绝大部分建议,例如,在提升美国领导力方面,拜登宣布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并发布第14008号行政命令《应对国内外的气候危机》[32],将气候变化确定为国家安全优先事项等。在加强国际合作方面,美国国际开发署公布《2022—2030年气候战略》[33],承诺帮助伙伴国家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宣布建立“泰德-史蒂文斯北极安全研究中心”,就北极安全事务进行国内外合作[34]。在预备与预防气候影响方面,美国激活了第11空降师,专注于寒冷天气的作战行动[35]。

6.2 对盟国和伙伴国认知和行动的影响

美国气候安全智库在智库层面开展气候外交,对美国盟友和伙伴国家的认知与行动产生影响。

在认知方面,美国盟友先后意识到气候变化与安全问题的联系,并将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安全威胁纳入战略文件。例如,2008年,英国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指出,气候变化可能对全球稳定及国家安全构成挑战[36]。法国和德国等也先后制定战略应对气候安全影响。2022年,法国发布《气候与国防战略》,指出气候变化的威胁倍增器效应已影响到法国的军事能力[37]。2023年,德国发布《国家安全战略》,其中提到气候危机已产生安全影响[38]。

在行动方面,美国盟友开始采取气候安全应对措施。例如,英国陆军部启动未来战场电气化计划,投资1,400万英镑为战术车辆安装混合动力电动驱动器[39],以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加快军队现代化。法国国防部国际和战略总局(General Directora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Strategy)设立“国防与气候观测站”,交由法国国际与战略事务研究所负责研究与气候相关的国防问题。德国在联合国政治特派团中设立气候安全顾问,如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United Nations Mission in South Sudan)等,就气候安全风险与合作伙伴采取联合行动。

6.3 对国际组织和机构认知和行动的影响

美国气候安全智库通过提供全球气候治理公共产品等方式,影响国际社会对气候安全议题的认知和行动。

在认知方面,部分国际组织和机构已将气候安全影响纳入其文件和会议议程。例如,2022年6月,北约发布《气候变化与安全影响评估》[40],承认气候变化是当前时代的首要挑战。此外,美国智库对气候安全问题的讨论也引发了联合国安理会的讨论。例如,2007年联合国安理会就探讨能源、安全和气候之间的关系举行首次公开辩论,英国时任外交大臣玛格丽特·贝克特(Margaret Beckett)引用了“威胁倍增器”概念,认为安理会应在审查冲突根源时考虑气候风险[41]。时至今日,联合国安理会相关讨论已持续近20年。由此可见,美国气候安全智库的目的是影响国际社会的认知,使气候安全议题能够在主要的国际安全机构中被提为优先事项。

在行动方面,智库研究成果被国际组织及机构采纳。2019年,气候与安全中心提出建立“国际R2P2气候安全治理框架”,包括制定标准化和综合性全球气候安全评估,任命联合国气候安全常驻代表,以及在联合国层面建立政府间“气候安全协调机制”(Climate Security Coordination Mechanism,CSCM)[42]。基于此,美国于2021年领导人气候峰会期间提出以“准备和预防责任”(Responsibility to Prepare and Prevent,R2P2)为中心的安全合作框架,想要重塑国际安全合作框架[43]。此外,2022年,气候与安全国际军事委员会专家组曾建议北约通过制定国防减排标准,对北约国家以及全球伙伴产生标准规范性影响[10]。时隔一年,北约颁布《北约温室气体排放绘图和分析方法》,提出一套计算民用设施和军事设施的排放量的计算标准和报告标准[44]。

7 结语

梳理美国气候安全智库的研究演进以及对气候风险的认知,可为我国研判美国政府的政策动向提供基本依据;而通过分析其政策影响途径以及实际政策影响力,则可观察美国气候安全智库在美国政府气候安全战略推进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其一,我国应重视气候安全问题,以提升我国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能力。2023年6月以来,厄尔尼诺状态已出现。在此背景下,极端天气频次将增强,强度将增大。对此,我国应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统筹外交、国防和国家安全等部门资源,建立专门气候安全工作小组,以应对气候变化威胁,维护我国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此外,应重视增强我国军队的气候适应性与气候韧性,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军事战略考量之中,以保障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执行军事任务的能力。

其二,我国要深入研判美国气候安全智库的研究报告,以预判美国在气候安全领域可能采取的行动。在美国政府推进气候安全战略过程中,美国气候安全智库扮演着极为重要角色,尤其是气候与安全中心的大部分报告均是为美国政府筹划的政策路线图和具体政策措施,而拜登政府在气候安全方面的政策绝大部分均来自该智库的政策建议。考虑到美国气候安全智库近年来配合美国政府“印太战略”,格外关注东南亚及南亚地区的气候安全影响,因此,需对美国军方气候安全智库的政策研究保持持续关注,研判美国出台新政策的背景、动因和后续动向,以减少美国试图用“气候安全工具”限制我国的负面影响。

其三,我国需加强国际气候变化合作,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研究发现,专注于研究气候安全问题的美国智库都具有浓烈的军事色彩——由国防机构赞助研究或研究人员大多具有国家安全性质工作背景。由此可见,在美国气候安全战略推进过程中,美国军方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美国所提的“气候安全”究其本质遵循的是一种“军事安全化”的逻辑。这点与我国始终强调的“气候变化是一个可持续发展问题”相背而驰。对此,我国应开展积极的气候外交,在国际场合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声,为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提供气候援助。此外,我国智库需将中国语境下的气候变化内涵及时以学术成果的形式在国际上传播,揭露美国以应对气候变化为名、行护持霸权之实的虚伪行径。

参考文献:

[1] CNA Military Advisory Board. 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threat of climate change[EB/OL]. (2007-05-01)[2023-06-15]. https://www.cna.org/reports/2007/national%20security%20and%20the%20threat%20of%20climate%20change%20%281%29.pdf.

[2] CNA Military Advisory Board. 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accelerating risks of climate change[EB/OL]. [2023-06-15]. https://www.cna.org/reports/2014/MAB_5-8-14.pdf.

[3] CSAG. Briefing book for a new administration: Recommended policies and practices for addressing the security risks of a changing climate[EB/OL]. (2016-09-14)[2023-06-15]. https://climateandsecurity.org/wp-content/uploads/2016/09/climate-and-security-advisory-group_briefing-book-for-a-new-administration_2016_11.pdf.

[4] CSAG. A responsibility to prepare: Strengthening national and homeland security in the face of a changing climate[EB/OL]. (2018-02-26)[2023-06-15]. https://climateandsecurity.org/wp-content/uploads/2018/02/climate-and-security-advisory-group_a-responsibility-to-prepare_2018_02.pdf.

[5] CCS Military Expert Panel. Sea level rise and the U.S. military’s mission[EB/OL].(2016-09)[2023-06-16]. https://climateandsecurity.org/wp-content/uploads/2016/09/center-for-climate-and-security_military-expert-panel-report2.pdf.

[6] CCS Military Expert Panel. Sea level rise and the U.S. military’s mission (2nd edition)[EB/OL]. [2023-06-17]. https://climateandsecurity.files.wordpress.com/2018/02/military-expert-panel-report_sea-level-rise-and-the-us-militarys-mission_2nd-edition_02_2018.pdf.

[7] The White House. Executive order on tackling the climate crisis at home and abroad[EB/OL]. (2021-01-27)[2023-06-17].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presidential-actions/2021/01/27/executive-order-on-tackling-the-climate-crisis-at-home-and-abroad/.

[8] CSAG. Challenge accepted: A progress report on the climate security plan for America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way ahead[EB/OL]. (2022-03-31)[2023-06-18]. https://climateandsecurity.org/wp-content/uploads/2022/03/Challenge-Accepted_A-Progress-Report-on-the-Climate-Security-Plan-for-America_2022_3_31-1.pdf.

[9] DEPLEDGE D, INCE M, LAZARD O, et.al. Climate security: An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EB/OL]. (2022-06-23)[2023-06-18]. https://climateandsecurity.org/wp-content/uploads/2022/06/Climate-Security_An-Agenda-for-Future-Research_BRIEFER-32_2022_06_23.pdf.

[10] VAN SCHAIK L, LABOUÉ P, KERTYSOVA K, et al. Decarbonized defense: The need for clean military power in the age of climate change[EB/OL]. [2023-06-15]. https://imccs.org/wp-content/uploads/2022/06/Decarbonized-Defense-World-Climate-and-Security-Report-2022-Vol.-I.pdf.

[11] HUGH B, SIKORSKY E. Deepening U.S. climate security ambition: A road map for 2023[EB/OL]. (2023-01-19)[2023-06-10]. https://climateandsecurity.org/wp-content/uploads/2023/01/40-Road-Map-2023.pdf.

[12] CSAG. A climate security plan for America[EB/OL]. [2023-06-20]. https://climateandsecurity.org/wp-content/uploads/2019/09/a-climate-security-plan-for-america_2019_9_24-1.pdf.

[13] GOODMAN S, GUY K, MADDOX M, et.al. Climate change and security in the Arctic[EB/OL]. [2023-06-20]. https://climateandsecurity.org/wp-content/uploads/2021/01/Climate-Change-and-Security-in-the-Arctic_CCS_NUPI_January-2021-1.pdf.

[14] SIKORSKY E. China’s climate security vulnerabilities[EB/OL]. [2023-06-20]. https://councilonstrategicrisks.org/wp-content/uploads/2022/11/China-Climate-Security-Vulnerabilities-2022.pdf.

[15] HENDRIX C S. Climate change and terrorism: Three risk pathways to consider[EB/OL]. (2022-01-10)[2023-06-23]. https://climateandsecurity.org/wp-content/uploads/2022/01/Climate-Change-and-Terrorism_Three-Risk-Pathways-to-Consider_BRIEFER-28_2022_01_10.pdf.

[16] LICHTEFELD J. Climate security in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A scenarios-based assessment[EB/OL]. [2023-06-20]. https://councilonstrategicrisks.org/wp-content/uploads/2022/11/Climate-Security-MainlandSEA-Nov22.pdf.

[17] WRIGHT K. How the United States can prevent the weaponization of climate migration in a warming world: A humane approach[EB/OL]. (2022-03-08)[2023-06-21]. https://councilonstrategicrisks.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43-Weaponized-Climate-Migration.pdf.

[18] FALLER J, SMITH E, GADNERT A, et al. Environment of peace: Security in a new era of risk[EB/OL]. [2023-06-25]. https://sipri.org/sites/default/files/2022-05/environment_of_peace_security_in_a_new_era_of_risk_0.pdf.

[19] MICHEL D. The Devil’s in the deep: Marine fisheries, ecological tipping point risks, and maritime security[EB/OL]. (2023-03-22)[2023-06-22]. https://councilonstrategicrisks.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45-Fisheries.pdf.

[20] HUGH B, PARR L, REGAN D. Monkeypox and the convergence of climate, ecological, and biological security risks[EB/OL]. (2022-09-28)[2023-06-24]. https://climateandsecurity.org/2022/09/monkeypox-and-the-convergence-of-climate-ecological-and-biological-security-risks/.

[21] ZARFOS M R. The security implications of human-driven biotic eruptions[EB/OL]. (2023-07-06)[2023-06-24]. https://councilonstrategicrisks.org/wp-content/uploads/2023/07/52-HumanDrivenBioticEruptions.pdf.

[22] SCHOONOVER R, CAVALLO C, CALTABIANO I. The security threat that binds us: The unraveling of ecological and natural security and what the United States can do about it[EB/OL]. [2023-06-29]. https://councilonstrategicrisks.org/wp-content/uploads/2021/01/The-Security-Threat-That-Binds-Us_2021_2-1.pdf.

[23] REZZONICO A. Report release: The nexus of climate change, ecological disruption, stability, and security[EB/OL]. (2021-10-28)[2023-06-29]. https://climateandsecurity.org/2021/10/report-release-the-nexus-of-climate-change-ecological-disruption-stability-and-security/.

[24] WERRELL C, FEMIA F. Center for climate and Security Director Conger testifies before senate special committee on the climate crisis[EB/OL]. (2020-02-21)[2023-07-01]. https://climateandsecurity.org/2020/02/center-for-climate-and-security-director-conger-testifies-before-senate-special-committee-on-the-climate-crisis/.

[25] WERRELL C, FEMIA F. Event: Center for climate and security director to speak to congress today on climate change threats[EB/OL]. (2020-07-14)[2023-07-01]. https://climateandsecurity.org/2020/07/event-center-for-climate-and-security-director-to-speak-to-congress-today-on-climate-change-threats/.

[26] HUGH B. Event summary and video: Jumpstarting clean technology for national security[EB/OL]. (2022-01-19)[2023-07-02]. https://climateandsecurity.org/2022/01/event-summary-and-video-clean-technology-for-national-security/#more-30076.

[27] HUGH B. U.S. Climate security investments: Changing plans into action[EB/OL]. (2022-06-28)[2023-07-02]. https://climateandsecurity.org/2022/06/event-summary-deploying-dollars-and-ingenuity-whole-of-government-action-on-climate-risk/.

[28] CONGER J, FEMIA F, WERRELL C. A very strong signal: 5 key takeaways on John Kerry’s climate envoy role and seat on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EB/OL]. (2020-11-24)[2023-07-02]. https://climateandsecurity.org/2020/11/a-very-strong-signal-5-key-takeaways-on-john-kerrys-climate-envoy-role-and-seat-on-the-national-security-council/.

[29] BARRON E. IMCCS and NATO at the 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on the eve of conflict: Addressing catastrophic risks[EB/OL]. (2022-02-28)[2023-07-04]. https://climateandsecurity.org/2022/02/imccs-and-nato-at-the-munich-security-conference-on-the-eve-of-conflict-addressing-catastrophic-risks/#more-30310.

[30] Department of Defense, Office of the Undersecretary of Defense. Department of defense climate adaptation plan[EB/OL]. (2021-09-01)[2023-07-04]. https://media.defense.gov/2021/Oct/07/2002869699/-1/-1/0/DEPARTMENT-OF-DEFENSE-CLIMATE-ADAPTATION-PLAN-2.PDF.

[31] KERRY J. Secretary Kerry participates in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open debate on climate and security[EB/OL]. (2021-02-23)[2023-07-04]. https://www.state.gov/secretary-kerry-participates-in-the-un-security-council-open-debate-on-climate-and-security/.

[32] The White House. Executive Order on Tackling the Climate Crisis at Home and Abroad[EB/OL]. (2021-01-27)[2023-07-07].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presidential-actions/2021/01/27/executive-order-on-tackling-the-climate-crisis-at-home-and-abroad/.

[33] USAID. Climate strategy 2022-2030[EB/OL]. (2022-04)[2023-07-07]. https://www.usaid.gov/sites/default/files/2022-11/USAID-Climate-Strategy-2022-2030.pdf.

[34]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announces establishment of arctic regional center[EB/OL]. (2021-06-09)[2023-07-07]. https://www.defense.gov/News/Releases/Release/Article/2651852/the-department-of-defense-announces-establishment-of-arctic-regional-center/.

[35] SCHREIBER M. U.S. Defense department creates new Arctic strategy office[EB/OL]. (2022-09-29)[2023-07-07]. https://www.arctictoday.com/u-s-defense-department-creates-new-arctic-strategy-office/.

[36] Cabinet Office.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Kingdom: Security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EB/OL]. [2023-07-10].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228539/7291.pdf.

[37] Ministère des Armées. Stratégie Climat & défense[EB/OL]. (2022-04-25)[2023-07-10]. https://www.defense.gouv.fr/strategie-climat-defense.

[38] The Federal Government. Integrated security for Germany: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EB/OL]. (2023-06-14)[2023-07-10]. https://www.nationalesicherheitsstrategie.de/National-Security-Strategy-EN.pdf.

[39] The Army. Army sparks up 'electrifying' plan for future battlefields[EB/OL]. (2022-05-03)[2023-07-10]. https://www.army.mod.uk/news-and-events/news/2022/05/army-sparks-up-electrifying-plan-for-future-battlefields/.

[40] NATO. Climate change and security impact assessment[EB/OL]. (2022-06)[2023-07-07]. https://www.nato.int/nato_static_fl2014/assets/pdf/2022/6/pdf/280622-climate-impact-assessment.pdf.

[41] Security Council. Security council holds first-ever debate on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peace, security, hearing over 50 speakers[EB/OL]. (2007-04-17)[2023-07-12]. https://press.un.org/en/2007/sc9000.doc.htm.

[42] WERRELL C, FEMIA F.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epare and prevent: A climate security governance framework for the 21st century[EB/OL]. [2023-07-12]. https://climateandsecurity.org/wp-content/uploads/2019/10/the-responsibility-to-prepare-and-prevent_a-climate-security-governance-framework-for-the-21st-century_2019_10.pdf.

[43] The White House. FACT SHEET: President Biden’s leaders summit on climate[EB/OL]. (2021-04-23)[2023-06-21].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1/04/23/fact-sheet-president-bidens-leaders-summit-on-climate/.

[44] NATO. The NATO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 mapping and analytical methodology[EB/OL]. (2023-07-11)[2023-07-15]. https://www.nato.int/nato_static_fl2014/assets/pdf/2023/7/pdf/230710-NATO-GHG-Methodology.pdf.

作者贡献说明:

张乐然:研究设计和撰写论文;

张心志:修改论文。

The Institutional Evolution, Risk Perception, and Influence of

U.S. Climate Security Think Tanks

Zhang Leran Zhang Xinzhi

School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As climate change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high-profile global political issue, the United States has established a number of climate security think tanks that continue to shape the U.S. government's risk perceptions in the climate arena, with multiple global implications. By analyzing the role of U.S. climate security think tanks in constructing the “climate change-security” nexus, 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policy guidance for examining the evolution of U.S. climate security strategy and our response. [Method/Process] This study selects a sample of 25 representative papers from three think tanks specializing in climate security, including the CNA Military Advisory Board, the Center for Climate and Security, and the International Military Council on Climate and Security.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nstitutional evolution, issue perceptions, strategic actions, and policy impacts of U.S. climate and security think tanks through documentary analysis. [Result/Conclusion]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U.S. think tanks that specialize in climate security have military backgrounds and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U.S. climate security strategy, and their percep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on climate security issues have almost the same degree of consistency with the proposal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U.S. policies; the three think tanks have constructed the perception of climate change risks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national securit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human security,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they has a multifaceted impact on how the U.S. government, all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perceive and act on climate security issues. In light of these findings, China should enhance its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on U.S. climate security think tanks, and bolste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climate change in order to practice the value concept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Keywords: U.S. climate security think tank climate security climate change threat multiplier

收稿日期:2023-08-28 修回日期: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