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客至》联读品鉴

2024-09-29 00:00执教:万元洪 点评:王宝卿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4年8期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分析重点词句,解读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意境。

2.能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把握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

2.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涵泳字句,理解修辞手法在诗中的作用。

【学法指导】

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词句。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2024年是杜甫诞辰1312周年。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他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联读他的两首名作《蜀相》和《客至》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圣。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蜀相》。

二、涵泳诗句,品出诗味

任务一:品读意象,感悟诗境

这首诗是诗人瞻仰成都武侯祠之后有感而作。作为登临怀古类作品,总会写到所见之景。请同学们朗读诗歌,找出诗人所见的意象,谈谈这些意象的特征,感悟这些意象形成的意境。

生:诗人所见的意象有柏树、碧草、黄鹂。柏树森森,可见柏树不仅没有毁于战火,反而长势茂盛。茂盛的柏树把整个祠堂烘托得庄严肃穆。碧草春意正浓,黄鹂鸣叫正欢,可见春光无限,整个祠堂生机勃勃。

师:对。意象找得很准。柏树、碧草、黄鹂这三个意象营造了庄严肃穆、春光无限、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意境。

任务二:炼字炼句,品味语言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中“自”和“空”两字向来为人所称道,请同学们朗读诗歌,思考这是为什么。

生:如果把“自”和“空”蒙起来,那诗句就变成“映阶碧草春色,隔叶黄鹂好音”,描写了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景,是一幅乐景。如果把“自”换成“尽”,把“空”换成“皆”,那么诗句就变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也描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是一幅乐景。诗句如果这样写的话,就是对诸葛亮伟大业绩的烘托:以草木之盛、鸟叫之欢来烘托诸葛亮功业的伟大。以乐景写乐情,是正衬。但是,诗人用的是“自”和“空”。“自”是“独自”的意思;“空”是“徒劳”的意思。结合诗句来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映阶的碧草独自散发着春色,而它护佑的主人诸葛亮却再也不能如它一样展现生命的芳华和活力;黄鹂只能徒劳地发出悦耳的鸣叫,因为叫声再悦耳,也不能唤醒这所庙堂供奉的主人。孔明已逝,含恨而终,这写的是哀情。有“自”“空”二字的加入,诗句就不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景中含情,由写景转入抒情。是用乐景写哀情,是反衬。“景”越“乐”,“情”越“哀”。

生:“自”“空”两字,运用了互文的手法:映阶碧草自春色,映阶碧草空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隔叶黄鹂自好音。这种手法强化了乐景衬哀情的效果。

师:两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准确,而且非常透彻。

任务三:知人论世,探究情感

朗读诗歌,结合杜甫生平探究诗人为何如此崇敬诸葛亮以至于在凭吊武侯祠时“泪满襟”?

生:诗歌的颈联高度地概括和准确地评价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品德。正因为他的功勋卓著和忠贞不渝,诗人才如此崇敬诸葛亮。

生:“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是留有遗憾的,白帝托孤时,刘备留有政治遗嘱,那就是北定中原,匡扶汉室。但是天不假年,诸葛亮因病而逝,没能完成这个政治遗嘱。

生:诗人由诸葛亮的一生想到自己的一生。自己早年也立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志向,希望建立像诸葛亮那样的丰功伟绩,但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理想始终无法实现,所以感到难过和悲伤,以致流的眼泪把衣襟都打湿了。

师:三位同学善于从文本出发,分析问题精准。在找诸葛亮和杜甫的相似点时,充分运用了知人论世的方法,达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三、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任务四:经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出学习诗歌要分析意象,感悟诗境,炼字炼句,品味语言,知人论世,探究情感。下面让我们按照这个方法,用十分钟的时间一起来学习杜甫的另外一首诗歌《客至》。

生:本诗的意象有绿水、群鸥、花径、蓬门、盘飧、旧醅。营造了清幽僻静、真诚淳朴、富有情趣的意境。

生:本诗的颔联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花径不曾缘客扫,花径今始缘客扫;蓬门不曾为君开,蓬门今始为君开。表达了诗人喜出望外、欣喜不已的感情。

生:本诗的颈联运用了移位的修辞手法。诗句的正常语序应该是:市远盘飧无兼味,家贫樽酒只旧醅。但诗人为了表达竭诚尽意的盛情,将“盘飧”和“樽酒”提前。热情是真热情,好客是真好客,但诗人感到力不从心、非常歉疚,所以后面说“无兼味”“只旧醅”。把诗人复杂微妙的心情精妙地表达了出来。

师:同学们分析得都很对。此诗作于诗人入蜀之初。诗人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活,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安定了下来。因为是刚刚入蜀,朋友应该不多。因为来人少,所以机敏性很高的群鸥就天天来造访。在这种情况下,诗人的处境应该是比较孤独的,生活应该是单调的。后来,在友人的帮助下,诗人一家的生活开始向好,心情开始变得闲适、安逸,生活也有了很多情趣。闲时也有客人相访,诗人的心情应该是欣喜的。诗中说,县令要来,诗人非常高兴,于是备酒备菜,热情招待这位贵客。当酒喝到尽兴处,还要邀请隔壁的老翁一起干一杯,可见农家淳朴之乐。

【执教感言】

因为是《蜀相》和《客至》的联读,那么,如何把两首诗歌有机地联系起来呢?那就是在读《蜀相》的时候,传授给学生方法。然后由此及彼,用这个方法去学习《客至》。那么,问题来了,诗歌教学,要传授给学生什么呢?

一是要分析意象,感悟诗境。抓意象是阅读诗歌的基本功。意象明确了,按照一定的脉络(意脉)组合起来,就是意境。二是要炼字炼句,品味语言。为了把意象表达好,古人主要依靠修辞。《蜀相》的首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波澜起伏;《蜀相》和《客至》颔联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使得情感更为强烈;《客至》的颈联都运用了移位的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情感的表达更加精巧细致。三是要知人论世,探究情感。只有还原历史,知人论世,才能很好地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名师观察】

万元洪老师的这堂课有三个特点:一是能根据诗歌教学的基本原则,采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把朗读作为达成领悟诗歌情感目标的基本方式,引导学生赏读诗歌;二是从意象、修辞、知人论世三个角度送给学生打开赏析诗歌大门的钥匙,用一首诗的学法去开启万千首诗的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终身受益;三是高扬课改的主旋律,以学生学习、展示、运用为主,有典型的学生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