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思辨阅读教学,培育学生思维品质。不同学生的思维品质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阅读能力,选用合理的思辨阅读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效提高思辨能力。
关键词 思辨阅读 高中语文 教学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高中生受到应试教学影响,缺乏独立思考意识,在学习中侧重知识技能学习,忽视思辨能力培养,语文核心素养长时间停滞不前。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表现,探寻有效的思辨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不断强化思辨能力,切实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思辨阅读的概念
思辨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目的是获取真知或处理问题。在思辨阅读中,阅读理解的精准性、合理性等成为判断阅读质量的重要标准,个人体验次之。思辨阅读需要读者思维时刻处于理性状态,通过分析论证、权衡判断,对阅读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思辨阅读具有反思性、延伸性和学术性。反思性是指学生在完成文本阅读期间进行自我反省,对自身在阅读中产生的疑惑积极探索,在解决问题中反思自己阅读理解中的缺陷,提升对阅读文本的掌握程度;延伸性是指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拓展思考,围绕阅读任务思考阅读文本的创作背景、写作风格以及思想情感等,能够有效强化学生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学术性是指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后,根据个人对阅读文本的认知,运用个人语言提炼总结阅读文本的中心思想和主旨等,对增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积极作用。[1]
二、开展思辨阅读的意义
第一,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新课改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教师改变传统应试阅读模式,开展思辨阅读,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空间,引导学生在探索阅读文本中学会根据现有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对有关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使学生能够以主体视角阅读,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第二,将抽象阅读变为具体阅读。以往学生学习阅读更多的是为了掌握做题技巧,提高语文分数。大部分高中生对语文阅读理解较为抽象,认为其以应试题型为主。而思辨阅读是根据语文实际,将抽象阅读变为具体阅读,学生可以在思辨中感受阅读文章的意义,实现明智、开阔思维的学习目标,加深自身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从而有效强化阅读学习质量。
第三,增强学生创新与学习能力。学生通过持续性思辨阅读,逐渐掌握思辨阅读规律,在后期阅读其他类型文章时,可以运用思辨阅读经验,深度剖析文章,探寻文章内部逻辑以及故事发展脉络,自主整理知识结构。由此学生不仅可以找到新型阅读方法,提升创新能力,还能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习惯,切实增强学习能力。[2]
三、高中语文思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对思辨阅读重视程度不足。高中升学压力大,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非常重视考试成绩。因此,有的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习惯以解题技巧以及考点为授课重点,未能充分意识到思辨阅读的重要性,很少在课堂上开展思辨阅读,导致学生的思辨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还有的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束缚,忽视了思辨阅读的积极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提出的问题缺乏深度,经常通过满堂问的方式,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教学知识,很少针对文章与学生深入交流,没有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思考,降低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质量。[3]
第二,教学方式存在不足。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教学方式单一,不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相关情境,也没有将小组合作学习、思维导图等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固定,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听课兴趣,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第三,学生缺乏思辨机会。思辨阅读需要学生相互交流,通过思维碰撞,发现自身对文章存在的理解缺陷,从而改进阅读思维,不断提高阅读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思辨机会,如定期开展辩论比赛,学生缺乏思辨经验,仅能通过个人视角思考文章,无法有效开拓思辨思维,弱化了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水平。
第四,读写训练存在缺陷。读写训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但是有的教师在开展读写训练时,习惯先提供写作模板,让学生模仿写作。并且部分教师在读写训练结束后,经常按照固定模板评价学生模仿写作优劣,重点关注学生掌握修辞手法和字词的情况。这样学生极易在读写训练中形成固定思维,极少发挥个人思考能力深入思考文章的思想精髓,降低了学生思辨能力培养质量。
四、实施思辨阅读的策略
第一,运用分层提问调动思辨兴趣。常言道,“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要想提高思辨阅读质量,需要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勇于质疑。分层提问能够有效满足思辨阅读教学需求。相比传统提问模式而言,分层提问突出了学生主体性。通过设计难度不同、内容不同的问题,能够为每位学生提供参与思辨的机会。因此,教师应积极运用分层提问调动学生思辨兴趣,根据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明确问题分层标准,围绕阅读文章设计提问内容,让学生通过分组交流的方式,相互分享自身对有关问题的看法,找出精准答案,切实提高思辨阅读教学质量。
例如,当教师讲到《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时,阅读前,提出两个问题:(1)烛之武如何劝退秦师?(2)烛之武退秦师的原因和现实影响力有哪些?这两个问题中,第一个问题难度较低,学生可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第二问题难度较高,学生需要结合社会背景、政治背景等探索答案。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按照语文阅读能力差异和组间平衡的原则将学生分组,开展阅读活动。此后,教师可以为学生留有思辨时间,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合作探寻答案。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围绕问题系统讲解这篇文章,在传授基础知识中教给学生思辨阅读技巧,使学生在理解文章中逐步提升思辨能力。
第二,借助多媒体课件改进教学方式。思辨阅读具有拓展延伸性。但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现有书本中的内容以静态的文字和图画为主,无法调动学生的听觉神经一起工作,影响了学生学习、记忆、理解效果。而多媒体课件可以解决书本缺陷。其通过动态视频,直观还原语言文字描绘的场景,降低文章理解难度,能够让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都充分发挥个人思考能力,分析文章的写作框架和中心思想等。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改进教学方式,以书本中的文章为基础,通过网络、新媒体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视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辨情境,有效增强学生思辨能力。
例如,当教师讲到《荷塘月色》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中的视频画面和音频将文中描绘的画面生动而真实地呈现出来,方便学生阅读理解文章,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章主旨。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写作背景等角度分析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意蕴,培养学生的思辨阅读能力。
第三,开展辩论比赛。辩论比赛过程灵活,辩论论点和论据没有固定性要求,学生可以在比赛中充分发挥个人思辨能力。因此,教师在实施高中语文思辨阅读时,可以开展辩论比赛,根据课文设计辩论主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辩论方,通过阵营辩论的方式,发表自身对相关文章以及辩论主题的看法,保障学生在辩论比赛中能够有效提升思辨能力,增强思辨阅读教学质量。
例如,当教师讲到《劝学》时,可以根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设计辩论主题: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是否改变本质?正方为是,反方为不是。让学生按照个人理解选择参加一个辩论方,然后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比赛,让学生能够多个角度深入了解《劝学》,从而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第四,改进读写训练。读写训练是指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读写训练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阅读中存在的不足,有效锻炼学生思辨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思辨阅读教学中,应积极改进读写训练,鼓励学生积极发挥个人思辨力,按照自身对文章的理解模仿写作。
例如,当教师讲到《边城》时,可以将文中的重点段落挑选出来,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段落,结合自身对文章的理解进行仿写,并让学生朗读分享写好的语句。由于每位学生的阅读体验不同,模仿写出的语句中心思想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可以在点评中赞赏存在不同思维的学生,并告诉学生相关段落的其他思辨阅读视角,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强化思辨阅读能力。
五、结语
综上,开展思辨阅读,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将抽象阅读变为具体阅读,增强学生创新与学习能力。教师应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大思辨阅读开展力度,运用分层提问调动思辨兴趣、借助多媒体课件改进教学方式、开展辩论比赛、改进读写训练,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思辨能力解决阅读问题,切实提高思辨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 杨.思辨读写:让语文的“理性”回归[J].江苏教育研究,2021(10):57-61.
[2]王 丽.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性研究[J].天津教育,2021(07):123-125.
[3]孙 城.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方法论和实践路径[J].上海教育科研,2020(09):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