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跨学科学习已成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语文与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结合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创新思维。目前,语文跨学科学习还面临挑战,可以通过整合孤立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开创语文与美术跨学科学习的新境界。
关键词 跨学科学习 审美体验 创新思维 《春》
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春》一文,语言优美,语文与美术互补性明显,本文以该篇文章为切入点,探讨语文与美术的跨界融合,以及这种融合如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
一、语文与美术的互补性
语文和美术虽然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但二者之间存在天然的互补性。语文通过文字传递思想、情感和经验,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而美术则以直观的形象和色彩表达世界,学生通过绘画、设计等美术活动,用美术特有的表现语言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转化为具体的作品。二者的互补性使它们的跨界融合成为可能,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语文和美术的互补性在很多实践案例中得到了体现。例如,在教授韩愈的《晚春》一诗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想象古诗的意境:春雨霏霏,万物复苏,“草树”应“春”而发,桃红李白一派盎然生机。古诗落笔于“百般红紫”“芳菲”,写出了晚春一片艳丽的景象。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古诗大意为这首诗创作一幅画,勾画漫漫的柳絮、纷纷的榆荚,用绚丽多彩的画笔勾勒桃红柳绿、万紫千红。这种将文字具象化的跨界融合,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古诗,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同时,学生基于诗意理解进行美术创作,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二、语文与美术的跨界融合的实践应用:以朱自清的《春》为例
为了达到语文与美术跨学科融合的目标,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多元化的策略和手段,比如让学生在赏析文学作品的同时,进行相关的美术创作。例如,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春》是一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展现了生命的复苏与成长。在文字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绿草如茵、花开满园的美景,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与希望。学习这样的文学作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激发了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在众多美术作品中,四季被赋予了丰富的色彩和各式各样的风貌:春天是嫩绿的草地和缤纷的花朵,夏天是炽热的阳光和浓密的树荫,秋天是金黄的落叶和丰收的田野,冬天是洁白的雪花和静谧的寒夜。美术以其直观性和形象性,展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视觉体验,也深化了我们对四季的理解和感受。由此可见,语文课《春》和美术课《画春天》具有跨学科融合的可操作性。
为了更有效地实现语文课《春》和美术课《画春天》的跨界融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活动。语文老师在授课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来探索并表达他们对春天的理解与感受。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圈画出描绘春天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如“繁花似锦”“绿草如茵”“莺歌燕舞”等。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置身于文本所描绘的春天景象中,感受春天的气息、色彩与声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画笔将心中的春天景象画出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日常观察,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自由发挥,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有关春天主题的画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创作,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绘画技巧与建议,包括如何运用色彩表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如何运用线条描绘春天的轮廓与形态,如何添加“春天”特有的元素来表现主题等。美术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另一种表达的途径,他们可以通过绘画将春天的美丽转化为具体的美术作品。最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主题为“寻美春天”的画展,展示学生的画作。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春》这篇文本的理解,更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作技能。
三、语文与美术学科融合教学中的作业设计
在设计语文和美术的跨学科作业时,首先要确保作业内容能够充分融合两个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两个领域都能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同时,作业的难度应适中,既要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又不能过于超出他们的实际水平,以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此外,作业的反馈和评价至关重要,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跨学科作业,实现全面发展。跨学科作业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注重知识的整合,确保作业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同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使作业内容更具吸引力。例如,在学生学完《钱塘湖春行》一诗后,鼓励学生试着用散文的笔调、短文的形式写出自己眼里的四季,并绘制插图。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够展示学生的多元才能,还能提升他们跨学科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在语文和美术两门课程之间建立起桥梁,形成更为综合和深入的学习体验。
第二,评价作业成果时,应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结合,既要关注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表现,也要重视他们最终的作业成果。这不仅能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努力程度,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学生展示思考过程的作业,以八年级下册的《学写游记》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美术学科中的书籍设计知识,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实践性的项目化学习情境。首先,根据本地文化特色,创设“设计孟宗文化节宣传册”的项目,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走访调查,为宣传册搜集创作素材,并填写调查表。接下来,让学生在小组内整合各自的调查表,并进行相互评价,形成最终的宣传册设计方案。在评价这一作业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每个小组的宣传册成品效果,还要关注他们在设计过程中的思路、方法以及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的展现。此外,还可以采用电子档案袋的方式来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以便更全面地评估他们的学习进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努力程度,还能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和作业,让学生更全面地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能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这种跨界融合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还能让他们在语文和美术两门课程之间建立起桥梁,形成更为综合和深入的学习体验。因此,语文与美术的融合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应继续探索和推广这种融合教学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
[本文系曹春莲主持的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JB49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