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语言素养培养是语文学科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师针对学生语言感知和应用能力展开教学布设,组织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活动,为学生提供学法支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展开语言学习,在听“说读写思”学习过程中增长语言基础能力。厘清“感知、积累、锤炼、应用”的语言学习路径,使学生在实践训练中建立语感基础、提升语用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语言素养 培养路径
语言素养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科学规划教学路径,让学生充分感知、丰富积累、多重锤炼、创新应用,结合语言训练任务展开合作学习,以提升学生语言感知和应用能力。教师要有整合优化意识,对学生语言基础进行客观分析,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展开设计,整合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创新教学训练,为学生深度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一、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语言感知意识
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指标:准确表达、妥帖措辞和形式丰富。学生语言能力基础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应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语言感知意识。语言感知是语言学习的基本能力,是指对语音、音节、词汇的认识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传递语言信息,要求学生对这些信息做出正确判断,及时吸纳、转换语言信息,形成自己的语感能力。
以《天净沙·秋思》为例。这是一首小令,其意境深远,情感丰沛。教师设计阅读任务,首先要求学生扫除文字障碍,了解作者、作品情况,对这首小令的基本意义进行深度研究,再开展诵读比赛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多种朗读技巧,生动表达诗句内涵和情感。为激发学生深度阅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再推出语言鉴赏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借助多种信息渠道,搜集这首小令的鉴赏文章,通过课外阅读,在学习小组内展开鉴赏分析,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鉴赏观点,评价小组成员鉴赏情况。由于学生对课外鉴赏文本搜集较为感兴趣,自然会积极响应教师倡议,在主动阅读和教师引导中形成鉴赏认知。在交流展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广泛交流,逐渐达成学习共识。学生依照教师安排,进入到集体讨论环节,介绍自己的鉴赏观点。教师深度发掘教材内容,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鉴赏文章,并为其创造交流评价机会,学生回馈主动,逐渐形成语言感知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语言积累习惯
学生对语言学习情境比较敏感,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更多的交流、对话等生活交际情境,投放一些思考问题,或者组织语言交际活动,给学生提供语言感知体验的机会,这对顺利启发学生的语言思维有重要帮助。学生语言能力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语言积累意识至关重要。媒体设计、问题投放、活动组织、交际情境组织等,都属于语言学习情境,教师要做好创新设计,以调动学生语言积累的主动性。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写一家人散步这件小事情,表现家庭亲情、孝德文化大主题。教师在导学环节可以设计如下阅读问题:家人散步是生活琐事,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小事来写?什么是以小见大的写法?这篇散文有哪些看点?阅读这篇散文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学生接受问题后,开始深入思考和互动讨论,具体分析问题解答路径,教师适时引导,与学生展开直接对话,了解学生阅读思考方向,针对性展开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进入学习小组讨论环节,对相关阅读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互动气氛逐渐形成。教师投放多个阅读问题,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自然会主动发表个性化看法。教师利用阅读问题进行交流调动,让学生思考问题、分解问题、分享信息,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针对阅读问题发表主观看法,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追求。教师借助阅读问题进行学习调动,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语用训练,为学生的语感成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语言锤炼素养
教师设计语言训练活动,如故事会、话题辩论、质疑阅读、读写展评、课堂演绎、情感诵读、学法交流等活动,设定训练目标,及时传授语言交流应用技巧,这对培养学生语言锤炼素养有一定帮助。
在教学《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时,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内容,鉴赏分析莎莉文老师和海伦·凯勒的人物形象,组织学生发表个性化见解和观点,学生进入阅读思考和互动讨论环节。最后学生得出“莎莉文老师拯救了海伦·凯勒的精神生命,成为再塑她生命的人,这样的精神令人崇敬”的结论。这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老师?能否简单介绍这些老师的教育方法?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后,对莎莉文老师的品质有了更多了解,自然能够对接自己的生活,寻找类似的人物。教师需及时提醒,关联生活寻找案例时,要考虑生活现实,只要是关心学生、给学生送去温暖、引导学生走向光明的老师,都应该是再塑生命的人,不妨选择一些生活小事来说明。确定了学习目标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展评活动。教师做好生活对接设计,调动学生语言表达主动性,学生对“好老师”有许多期待,面对这个话题,自然有很多心里话要表达,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回馈主动。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语言锤炼能力,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才能赢得语言训练的主动权。
四、创新教学训练,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语言基础实际配设不同的训练任务,以提升训练成效。生活化语言交际活动具有生活气息,能够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对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成长有积极意义。此外,学生性格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设计训练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性,以提升训练任务的适配性。
训练学生语用能力,教师要做好生活对接,布设一些生活化交际任务,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完成语言应用活动,以促进学生语言基础能力的成长。例如,教学《狼》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信息,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随后,为训练学生语用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这篇文言文改编成现代文,并以故事形式在小组内分享。当学生有了阅读和改写经历,讲述这个故事便不再困难。教师倾听学生故事讲述时,应适时传授一些方法,使语言训练顺利展开。为延伸训练视野,教师要求学生借助网络搜集一些文言故事,并借助多种辅助工具,解读故事情节,改写故事,讲述故事给家长听。同时,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要求家长给予更多配合,为学生语用能力训练创造良好条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而且是文言故事,难度不小,教师提出具体要求,为学生规划清晰操作路径,学生主动利用多种手段学习故事,理清故事情节,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故事。这样的实战性语言训练活动,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阅读学习包含诸多目标,语言感知能力培养是核心内容和目标,教师从学生语感基础出发设计教程,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延伸教学训练,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创造良好环境。学生语言能力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教学,及时传授一些学法,组织更多“听说读写思”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充分实践中提升语言基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