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古诗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4-09-29 00:00陈友喜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4年8期

摘 要 深度学习理论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高阶思维的发展,致力于在学生心中根植自主学习的观念。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运用深度学习理论,能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通过深度学习进一步了解文本中蕴含的文化精髓。以《天净沙·秋思》为例,研究深度学习视域下,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发挥深度学习理论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深度学习活动中提升思维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初中语文 古诗文 思维 《天净沙·秋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要求教师深刻变革教学模式。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批判地学习新知识,将其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并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笔者以《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为例,探究深度学习视域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因声求义,明确深度学习视域下思维能力的培育路径

元代文学家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小令定格》中称赞《天净沙·秋思》为“秋思之祖”。《天净沙·秋思》凭借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和优美的韵律节奏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天净沙·秋思》的语言简练、质朴,并无过多的修饰和夸张,但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情感。同时,这篇古诗文的韵律节奏也十分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歌的美妙之处。因此,教师可以坚持因声求义原则,引导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朗诵这篇抒情的古诗文,明确深度学习视域下思维能力的培育路径[1]。

《天净沙·秋思》以景语排列,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抒情。马致远虽未采用传统的“借景抒情”“托物寄怀”的写作手法,但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同样产生了深远的效果,值得学生细细品鉴,于诵读中思考,根据声音探求诗意。《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散曲,可以带着感情进行朗诵。在朗诵前,学生应了解古诗文的创作背景资料,进而通过品读古诗文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怀,明确古诗文结构,与作者进行情感共鸣,锻炼想象能力。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他生于一个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年轻时热衷功名,但在元朝民族高压政策下,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马致远的一生几乎都在漂泊,《天净沙·秋思》便诞生于他的羁旅途中。

在讲解古诗文创作背景后,教师可以引用预习提示要求学生“反复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在朗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需要读出《天净沙·秋思》的韵律层次,这对学生而言是一次考验。韵律是语言节奏的重要构成要素,把握韵律就能掌握开启古诗文朗诵的思维密钥。不可否认,古诗文中的情感是借助声音传达的,韵律中富含作者的情感,诗文中的每一个字、词、音、意象都大有讲究。为了训练学生的高阶思维,教师可以在深度学习中开展朗诵教学,示范正确读法。值得注意的是,字音的把握、句子的断句是朗读的细微之处,能对情感表达产生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字行腔、依义定调,适当拖长韵字读音,在尊重字词的发音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诗文情感,把握快慢缓急与节奏腔调。

《天净沙·秋思》中韵母字音较多,如“鸦、家、马、下、涯”,这些都是韵字,押的是“a”韵。从音韵角度分析可知,韵母“a”用开口音进行朗诵,可以产生伸展、开阔的朗读效果,凸显诗篇苍茫旷远之感,表现作者千里思归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研究全诗能形成苍凉、旷远、悲怆之意境的重要原因,在朗诵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朗诵《天净沙·秋思》,可以从“枯藤”“老树”“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意象中感知作者马致远的羁旅之悲。通过诵读,把握诗文语言节奏、艺术风格,才能读出作者的悲怆之情,也能与作者进行情感共鸣。然而,单一的朗诵不足以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朗诵的基础上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如“古诗文朗诵会”,设计才艺展示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分析、理解古诗文的情感,使其理解并掌握朗诵技巧,开启古诗文朗诵大门,走进诗文深处,培育高阶思维能力。

二、以境激趣,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培育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元剧之文章》中提及:“《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天净沙·秋思》表达了作者马致远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作者在荒凉的秋日景象中,感受到了无尽的孤独和凄凉,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对家乡的怀念与悲怆。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能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深刻体会到作者内心细腻而丰富的情感波动。深度学习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主张通过有趣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教师在运用深度学习理论教学古诗文的过程中,可以创设有关教学内容的情境,引导学生对古诗文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设计对应的问题驱动学生复习、探究,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学作品、提升思维能力。

马致远创作《天净沙·秋思》,将自己关于生命的感悟作了一番哲学式的表达。他清醒地认识到时间与生命的关系,认为个体生命在“时间”的催化下变得有限,因而滋生悲观情绪,整首诗文弥散着生命即将落幕的悲怆。为了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兴趣。情境创设应关注诗文中修辞、意象群的组合,引导学生感受这种意象此起彼伏的艺术创作风格,通过想象画面、学习意象,提升高阶思维能力[2]。

情境一:元曲《天净沙·秋思》备受称赞,周德清赞其为“秋思之祖”,吴梅赞其为“真空今古”,王国维赞其为“天籁”。诗文寥寥数语之间,作者的情感一览无余。《天净沙·秋思》备受赞誉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读才能读出节奏与韵律呢?请自行查阅资料或利用互联网搜索,查找相关信息,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

情境二:学校即将举行诗文朗诵大会,请选择名家朗诵视频,在小组内分享,想象画面,组内赏析,围绕“诵读情感”“作者情感”充分思辨。在排练中,部分组员提倡将诗文进行改编,以实现创新,请阐述赞成或反对的理由。

在校园诗文朗诵大会上,班级选送“《天净沙·秋思》诗文朗诵”节目,领诵员因特殊情况不能上台,你需要担任领诵这一重要角色,你将选择怎样的领诵方式,说明理由。

以上两个情境的设计,能帮助学生理解这篇“羁旅行役”诗文蕴含的文化精神与丰富情感。学生结合《天净沙·秋思》一课所学知识,搜索相关资料,紧扣相关意象进行思考,能理解众多名家称赞这一诗文的原因,明白元曲是古代文人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情境的创设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生能根据情境内容进行合作交流,在小组内鉴赏,在思辨中调动思维,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三、化评为导,在深度学习中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

近现代学者梁乙真点评马致远:“在杂剧里,他虽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称‘四大家’,但在散曲里他实足以领袖群伦而为元人第一。”在《天净沙·秋思》中,作者马致远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傍晚的荒凉景象。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众多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文视觉效果强烈,能让读者深入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悲凉和孤独。在深度学习中,教师要重视评价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利用评价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优秀的反思意识。

在开展深度学习活动时,聚焦学生高阶思维发展,使用朗诵、创设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能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评价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应重视开展教学评价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具体的评价,如“你对这首诗文的意境理解十分深入,但在朗诵时,还需要读准字音、控制节奏”。这种评价可以激励学生,使其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

为了在点评中落实深度学习指导,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天净沙·秋思》情感的理解,给出具体的指导建议。比如,学生对“枯藤老树昏鸦”这一句的理解流于表面,教师可以这样点评:“你可以尝试从‘枯、老、昏’这三个字入手,思考每个字代表的情感和意境。”这类点评可以引发学生关于语言内涵的思考,使其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学习,能提高深度学习效果,提升思维能力。教师在点评中还可以使用引导性语言,助力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如:“你在学习这首诗文时,是否尝试了多种解读方法?怎样从不同角度理解马致远的情感?”这样的引导性语言可以引发学生的多样性反思,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加高效地学习。

在深度学习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使其在养成反思习惯的同时,发展创新思维[3]。对于那些对《天净沙·秋思》有独特理解的学生,教师可以评价:“你的理解很有新意,能与作者共鸣,也展示了你的创新思维,请继续保持这种学习态度,你将会获得更多的知识。”这类点评可以让学生获得学习满足感,结合学习评价,积极主动进行创新思考,发展批判性思维,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四、结语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古诗文教学,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的元代散曲,以其简洁明快的笔触、深刻的主题思想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开展深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新情境中迁移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高阶思维能力。学生定期对学过的古诗文进行复习,可以锻炼思维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为今后的语文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迁移应用语文知识,理解古诗文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方式,积累思维经验,切实提高思维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池 凤,钟 亮.吟诵:深度学习视域下古诗文语文思维培育的有效路径——以《天净沙·秋思》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2(35):51-54.

[2]夏良军.拓展审美丰富语文课堂:以《天净沙·秋思》为例[J].语文天地,2022(11):71-72.

[3]田丽娟.“秋思之祖”内隐的主题:《天净沙·秋思》的多层审美意蕴[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30):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