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德育素养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家庭结构的改变,许多家庭在进行德育时面临着种种困境。为了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教师必须加强家校合作,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只有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关键词:家校合作 共育 小学德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6.056
家校合作是一场紧密联系的协作,需要双方保持常态化的沟通与交流。家长应主动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了解并配合学校的教育方针。学校则应积极营造一个开放、透明、互信的氛围,鼓励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互动。只有通过及时沟通,才能形成共识、解决问题,实现家校合力,更好地教育孩子,使他们收获真正的德育成果。
一、家校合作共育开展德育的必要性
家校合作共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德育提供支持和指导,加强家校合作共育具有必要性。通过家校紧密合作,可以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共同培养良好习惯和道德价值观,以及促进家庭教育水平提升。这将共同为小学德育实效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培养出更优秀的下一代。
1.加强家校沟通,形成一致做法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两个环境。通过加强家校沟通,教师和家长可以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和行为规范,确保在家庭和学校之间传递一致的信息,这有助于建立起积极的家庭氛围,使孩子能够在稳定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2.共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家校合作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和特点,从而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家长则可以分享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以便学校更贴近孩子的需要。通过共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提高德育实效。
3.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道德价值观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形成良好习惯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环境。通过家校合作,教师可以向家长传递学校的德育目标和策略,并得到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从而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同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监督和引导孩子,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家校的协同努力将为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4.促进家庭教育水平提升
通过家校合作,学校可以提供家长关于实施德育的指导与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技能。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将使家长更有信心和能力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为小学德育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家庭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方案,帮助家长更好地面对教育问题,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二、加强家校合作共育提高小学德育实效的策略
加强家校合作共育是提高小学德育实效的关键所在,打通家校联系通道、协调教育理念、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开展专题德育活动、指导开展家庭教育以及积极教学传统文化,能够在小学德育中取得更好的实效,使学生在道德行为上得到全面培养和提升。
1.打通家校联系通道,协调教育理念
家校合作共育在小学德育实效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打通家校联系通道,协调教育理念,能够促进师生和家长之间的密切沟通与合作,这样的合作将有利于形成一种统一的教育导向,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建立微信群并与小学生家长进行密切沟通,对于提高德育的时效性,具有很大帮助。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更方便地和家长交流,并协调教育理念,达成教育一致。以语文教师为例,他们可以在班级微信群里定期分享当天的语文学习任务。通过这种方式,家长们可以了解到孩子在学校里学到了哪些知识点,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同时,教师也可以针对每个学习任务提供一些指导,让家长们知道如何辅导孩子完成任务,并与他们共同关注孩子的语文学习进展。
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群与家长们分享一些优质的德育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分享一些抖音短视频链接、微信公众号文章等资源,让家长们利用碎片化时间了解这些德育的方法。通过这样的交流,家长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校的德育理念,并与教师形成思想上的共识。这样一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可以协调一致,共同推动孩子的全面成长。
通过建立微信群并与家长密切沟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高效,进一步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这种方式既能使家长们更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也让教师更有效地传达了学校的德育理念,对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结起来,通过建立微信群并与小学生家长进行密切沟通,教师可以协调教育理念,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语文教师可以在群里分享学习任务,并与家长们分享德育方法,使家长能够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这种方式不仅成为教师与家长互相沟通的桥梁,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共识,为孩子的全面成长奠定基础。
2.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定制成长方案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并定制相应的成长方案,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和特点。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了解学生的优势、兴趣和需求,能够为他们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培养方案,这样的个性化教育措施将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在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在德育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教师应该注重个性化引导,在面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困境时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例如,有些学生可能性格腼腆,总是不愿意在课堂上发言或参与讨论。笔者曾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他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缺乏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意愿,这时,语文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探讨如何制定一个个性化的德育方案来帮助学生逐渐克服腼腆的性格短板,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语文教师可以与学生和家长合作,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生腼腆的性格可能是由于害怕出错或害怕被同学批评,或者缺乏自信心。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家庭环境,从而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方案,通过渐进式的步骤帮助学生改善。语文教师可以从小组活动开始,让学生与几个熟悉的同学一起合作,逐渐建立起彼此间的信任和友谊。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逐渐增加课堂发言的机会,例如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想法或观点,然后逐渐扩大到整个班级。
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激励,以增强学生的动力和自信心,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并认可他们的贡献,这将有助于学生逐渐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自我认可感。同时,教师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需要不同的时间和步骤。
通过以上的个性化德育方案,语文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腼腆性格制定具体的引导策略,并在家长的支持下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重要的是,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和亲近的环境,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关心,通过个性化引导的实施,学生将逐渐克服腼腆的性格短板,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3.开展专题德育活动,鼓励家长参与
开展专题德育活动,并鼓励家长参与其中,可以构建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良好互动平台。这些活动可以围绕着传统美德、社会公德等方面展开,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责任感和行为规范。而家长的积极参与不仅能加强学校对学生德育的引导,还能在家庭中塑造学生的道德价值观。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开展专题化的德育活动,并通过让家长们参与进来,共同推动学生的道德发展。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值得学生学习的东西,比如勤俭节约的态度,刻苦努力的精神等等,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给学生们分享一些适合他们的专题内容,比如以“孝道传承”为主题的德育,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家庭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介绍中国传统孝道观念的重要性和内涵后,鼓励学生回家通过行动去实践孝道。学生们可以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洗碗、清洁房间等。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同时也加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语文教师可以在这种活动中分享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或者分享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故事,在古代,给父母洗脚是表达孝心的一种方式,现代社会对此的理解有所差异,但这样一个简单而意义非凡的行动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亲手为父母洗脚,学生们可以切实地体验到孝道的真谛,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同时,这也是一种促使学生尊重他人、尊重长辈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提前与家长沟通,解释这些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鼓励家长们积极参与其中。这样做不仅可以增进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关系,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家长们将成为孩子们德育的重要参与者,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通过这个案例不难看出,语文教师通过正常开展专题化的德育活动,并以“孝道传承”为主题,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孝道。通过家庭实践活动和给父母洗脚等具体案例,学生们能够深刻体验到孝道的内涵。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也丰富了语文教育的内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指导开展家庭教育,渗透德育知识
指导开展家庭教育,并渗透德育知识,有助于将学校的德育延伸到家庭中。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培训,向家长们传授德育培养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素养。这种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将促进学生在不同环境中都能够坚守正确的行为准则。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开展家庭教育并渗透德育知识。比如,教师引导学生与家长一起参与阅读活动,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家长会议或家庭访问的方式,向家长们介绍阅读的重要性和好处。教师可以强调阅读对语文素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作用,并分享相关研究和调查结果,让家长们认识到阅读对孩子的长远影响。
接下来,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阅读活动。例如,通过每周选择一本家庭阅读书目的方式,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书单,并鼓励家长与孩子交流他们的阅读心得和体会。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互动机会,还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阅读的乐趣和价值,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建议家长在家庭中设置阅读时间和阅读空间。例如,每天晚上为孩子留出一定的时间专门用于阅读,或者在家中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角落,让孩子能够沉浸在阅读中。
除了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语文教师还可以建议家长监督孩子的阅读情况。孩子们常常面临各种诱惑,如电子产品和社交媒体的影响,有时会忽视阅读。教师可以与家长合作,确保孩子每天都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并定期与家长沟通孩子的阅读情况。通过以上方式,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德育知识。家长的参与和监督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还有助于家庭氛围的优化,营造出一个重视语文学习的环境。这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并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5.积极教学传统文化,实现以史育人
积极教学传统文化,实现以史育人。学校可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并与德育内容相结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他们对历史、传统文化的兴趣。
例如,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故事,引领学生了解这个经典寓言故事背后的深刻道理。教师可以先介绍故事的主要情节,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释其中蕴含的哲理,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与故事相关的话题,如权力、利益、责任等,提供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兴趣,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可以从中感悟到人生原则和价值,并形成正确的道德取向。
回家后,语文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将所学到的故事和其中的道理向父母讲述,并邀请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这种家庭学习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与家长之间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共同探讨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情感表达,父母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孩子思考社会现象、人生态度以及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安排一些小组活动或班级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与家庭成员的对话和观点,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并且增强学生对道德教育的深入理解。
通过以上的教学案例,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这种方式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构建了学生与家庭之间紧密的教育联系,透过教学案例的实践,教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学生们也能够从中获得深刻的思考,形成更为健康、积极的个人品格。
家庭是培养孩子德育素养的重要阵地,学校是孩子获取知识和道德修养的关键平台。加强家校合作共育,意味着两者之间互动、合作、共同成长。只有家校精心携手,为孩子提供一致的教育导向、积极的家庭氛围,才能有效提高小学德育实效。在这个过程中,家庭应注重家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学校则要为家长提供正确的指导和支持,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模式,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惠玲《“双掌”合拍,击出响亮人生——论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年第10期。
[2] 慕晓文、张鼎清《家校合作视角下的中学德育策略研究》,《基础教育论坛》2022年第5期。
[3] 刘丽平《家校合作视角下的小学德育策略研究》,《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