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组织历史教学内容,合理设计任务;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积极转变评价方法,发挥评价作用三个方面对初中历史主题教学策略展开探究,旨在更好地落实大单元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满足新《新课》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关键词:大单元 初中历史 主题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6.042
大单元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单元的限制,引入其他单元或者其他学科的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历史新《课标》要求教师以中外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为线索,突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同样需要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法落实大单元教学理念,构建主题学习活动,更好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一、组织历史教学内容,合理设计任务
学习任务群是综合学习资源、方法、情境,以主题为引领,以任务为载体的一种学习模式,是大单元教学理念落实的重要方法。在这一模式中,学习的目标主要通过任务设计完成。大单元教学理念对学生学习的内容和组织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合理设计学习任务,将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每一项任务中。
1.结合自然单元,合理确定教学主题
相比传统的单元整体教学,大单元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一定程度上突破自然单元的限制,引入其他学科或者其他单元的内容。在大单元教学理念的落实中,教师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自然单元的基础上拓展,二是将不同单元的内容灵活组合,构建新的单元。主题单元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历史知识本身就有着较为严密的结构,自然单元的构建也较为科学。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自然单元的内容合理确定大单元教学的主题,以自然单元为框架组织学习内容。
例如,在“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这一单元的教学中,结合单元的主题,教师就可以构建以“秦时明月汉时关”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秦汉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的特色。而在具体的学习任务中,教师则可以制定:“阅读教材,谈一谈秦朝和汉朝各自在中央集权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观看《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纪录片,说一说你对历史发展的认识。”“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雄才大略的君主,你对其有什么评价?”“人们说汉承秦制,思考一下汉朝制度与秦朝有什么共同点,又在哪些方面作出了改革?”等问题。这样,通过结合自然单元确定的单元主题和任务,教师落实了大单元教学的理念,帮助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架构。
2.落实学科融合,引入其他学科知识
跨学科学习是重要的学习任务群,其倡导将多个学科结合起来,以综合应用的方式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相比传统的教学理念,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单元的限制,引入其他单元或者学科的内容。在历史教学中,通过文学、艺术等不同主题的探究活动,教师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这就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从更多的角度认识历史,切实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这一单元,在“科技与文化”这一模块的探究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所学的科学家,引入有关其他学科的拓展知识。如在祖冲之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引入古代计算圆周率主要的方法——割圆法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祖冲之工作的难度。而在王羲之的学习中,教师则可以引入《兰亭集序》全文和翻译,让学生从文学和艺术这两个角度欣赏“天下第一行书”。这样,通过其他学科知识的引入,教师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通过大单元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果。
3.立足核心素养,设计多样学习任务
历史新《课标》要求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否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评价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在大单元教学理念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往往要落实到任务设计中,通过多样化的任务,教师能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历史核心素养,设计多种类型的学习任务,更好地完成核心素养对学生能力多样化的要求。
例如,在“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单元,教师就可以立足核心素养设计多样化的任务。如在“史料认证”这一素养的培养中,教师就可以引入《旧唐书》和《隋唐演义》的内容,布置信息分析问题,让学生在信息冲突的情况下了解到各种历史材料的可信度。在历史解释方面,教师则可以提出“有人认为安史之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转折点,对此,你怎么看”这一问题,让学生收集相关史料,支持自己的结论。这样,通过结合核心素养设计的多样化任务,教师在大单元教学理念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好地落实了育人理念。
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学习任务群是大单元教学的重要载体,这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成为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这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新的教育技术与教学方法,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1.设计趣味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动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教学效果。如今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构建情境化、活动化、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在主题教学中,通过趣味的情境与活动,教师能在任务完成之前就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到大单元教学理念下,教师就需要积极设计趣味的活动作为任务完成的情境。
例如,在“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在整个单元的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播放《尘封的史前文明》这一纪录片的片段,让学生探究其中讲解了什么史前文明,出现在哪一年,位置在哪儿等问题。而在主要的史前文明学习之后,教师则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森林运动会的游戏。在这一游戏中,教师以中间的卡通人物代表参与的两个学生,而左右两边则是相应的判断题目,如“北京人的头部还保留着许多古猿的特征”。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游戏活动,有效提高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变得更积极。
2.合理组织合作,促进学生深度交流
“一个巴掌拍不响”,小组合作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其能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有效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单元教学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足够的历史知识,也需要学生一定程度上了解其他学科知识。这也就导致教师过去较为随意的小组构建方法出现了学生解决问题速度差异较大的问题。同时,在具体的教学中,很多学生也无法合理控制独立思考以及小组合作的时间——这也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应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需要采取新的小组构建和组织方式,促进学生深度交流。
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各个学科的成绩和表现,将擅长同学科的学生划分到不同小组,落实同组异质原则。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以合适的方法合作。如在“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相关任务的学习中,教师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提供学案,制定相应的任务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的重点;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合理控制探究的时间。具体而言,即将整个教学活动分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与师生互动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现倒计时。这样,通过合理的小组构建与组织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深度交流,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借助信息技术,拓宽学生信息渠道
大单元教学理念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为主,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活动需要学生课下完成——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过去,学生在学习中严重依赖教师,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手段,也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方法,对于有效拓宽学生知识获取渠道,减轻学生学习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合适的方法有效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例如,在“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单元,教师就可以“唐诗”为主题布置文学与历史结合的跨学科任务。在这一任务中,学生需要充分了解唐代不同时期的代表诗人,通过具体的诗歌分析其特点,并谈论有什么历史原因。这一任务对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收集大量的诗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线上的信息化素材,相比传统的文字素材,其能有效提高学生收集Q5lMcxyqUiA1EuTV52DOWMxykikTqNnxdx0DcFzlJ3M=信息的速度,让学生更快地完成任务。这样,借助信息技术,教师有效拓宽了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让学生高质量完成大单元模式下难度更高的任务。
三、积极转变评价方法,发挥评价作用
历史新《课标》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评价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的功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否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有效发挥评价的促学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教学效果。相比过去以单独课时为主的教学模式,大单元教学理念为学生学习提出了新的目标,而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教师也需要积极转变评价的方法,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1.结合学习任务,构建合适评价量表
在如今的教学中,高效的评价方法要求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落实,能否根据教学的目标设计评价的指标,根据教学的方法确定评价的方法是影响评价效果的重要因素。量表是如今重要的评价方法,其能更好地导入多样化的指标,在引导学生全面反思方面具有优势。这就需要教师积极结合如今的教学理念和具体的学习任务设计量表,在大单元教学理念下构建多主体、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式,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落实以评促学的理念。
例如,在“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这一单元的主题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核心素养为框架,构建评价量表。而对于具体的评价指标,教师则可以结合大单元教学中开展的学习任务确定。如在“唯物史观”这一方面,教师就可以构建:“能否了解夏商周更替的基本史实?”这样的指标。在“时空观念”这一方面,教师则可以构建:“能否从特定的历史时期出发分析分封制的优点和缺点?”这一指标。这样,通过与核心素养以及具体学习任务结合制定的评价指标,教师以量表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了反思,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进一步提高了大单元主题教学的效果。
2.针对思维导图,做好成果展示工作
相比过去,如今的教学理念重视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否引导学生从应用方面进行反思成为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大单元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完整知识结构的构建,在这一目标的完成过程中,思维可视化是重要的方法。通过思维导图,教师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对于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思维导图开展成果展示活动,更好地引导学生从知识的联系方面进行反思。
例如,在“古代欧洲文明”这一单元学习中,教师就可以联系之前学习的中国历史,构建大单元教学模式。在这一主题的学习中,教师向学生布置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对比各个欧洲文明的特点以及其与中国的不同。在学习之后,基于完整知识架构的构建,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绘制思维导图”的任务。即以“文明特点”为中心,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将希腊、罗马、中国进行对比。而在思维导图绘制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其张贴到墙面上,进行优秀思维导图的评价活动。这样,通过成果展示,教师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构建完整知识架构的重视程度,通过以评促学进一步提高了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效果。
3.丰富评价主体,引导学生全面反思
如今的教学理念重视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仅需要丰富评价的指标与方式,也需要丰富评价的主体,即改变原本单纯以教师评价为主的方法,引入学生自己、小组内其他学生、家长等评价主体。大单元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引入其他学科的内容,开展的活动形式更加多样,教学活动的场景也更为丰富,不同场景的参与主体不同,需要的评价主体也有着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活动开展的场景引入合适的评价主体,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反思,更好地发挥评价促学作用。
以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为例,在日常的课上学习中,教师就可以以学生自己、小组内其他学生和教师为评价的主体。在结合地理学科布置的“气候对王朝兴衰影响”的跨学科探究活动中,由于有相当一部分探究活动集中在课下,教师就可以以学生自己和小组内其他学生为主要评价主体,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在结合语文学科布置的《史记》拓展阅读中,由于家庭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场所之一,教师还可以引入家长作为评价的主体之一。这样,通过丰富的评价主体,教师更好地发挥了学生、家长、教师的监督作用。
综上所述,如今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成为教师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而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合理的任务设计、学习以及评价方法,教师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落实新教学理念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松光《大单元教学中初中历史学习任务结构化设计研究》,《名师在线》2022年第21期。
[2] 白晓妍《地方史资源在初中历史主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河南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3] 吴晓婷《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主题教学研究》,海南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