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普及,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古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价值。文章首先探讨了古代诗歌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关联,接着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最后通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登高》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三首诗的教学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将这些策略有效运用于课堂。本研究旨在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 古代诗歌 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6.040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指导理念。古代诗歌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深刻的人文意蕴,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古代诗歌,以及如何通过古诗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本文旨在分析古代诗歌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关联,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一、古代诗歌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关联
1.核心素养的内涵解析
核心素养在教育中被理解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文化修养、批判性思维、跨学科能力等。在古代诗歌教学中,通过诗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意识。此外,分析诗歌内涵要求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推测诗人的情感和意图,培养思辨与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的多维素养发展。
2.古代诗歌的教育价值
古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首先,古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文化认同感。其次,古代诗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感。古诗还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精神,通过诗歌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人类情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理解能力。古代诗歌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应包括文学鉴赏,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深刻理解和欣赏能力,包括识别主题、情感和修辞手法,以及分析文化内涵。教学目标还包括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深入分析和评价诗歌,理解诗人的意图。文化认知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培养跨文化理解能力。最重要的是,教学目标应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将古代诗歌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结合,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沟通技巧,使他们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文化公民。通过设定这样的教学目标,古代诗歌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具有深度思考和文化理解能力的学生。
4.现行教学状况分析
目前的古代诗歌教学面临多个问题。教学方法传统,以死记硬背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学生难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诗歌内涵的理解能力,难以将古诗与当代生活联系,缺乏文化认知。教材陈旧,未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关键的是,教师未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缺乏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无法将古代诗歌与跨学科能力相结合。为改进教学,应采用互动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技术,明确教学目标,注重核心素养培养,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育质量。
二、古代诗歌教学策略
1.课堂教学方法创新
古代诗歌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古代诗歌教学往往以死记硬背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背诵和默写诗歌,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因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多维素养,教师需要采用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首先,互动式讨论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例如,在讲解一首古代诗歌时,可以问学生他们对诗中某个情节或修辞手法的看法,然后引导他们互相交流、辩论。其次,小组合作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分析和讨论一首古代诗歌。每个小组可以提出自己的诗歌解读思路,然后与其他小组分享和交流。这种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能让不同的观点和解释得到充分呈现,丰富了课堂讨论的内容。最后,多媒体辅助也是一种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一首写景的古代诗歌时,可以播放相关的风景图片或音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具吸引力。
2.课外拓展活动
课外拓展活动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深入的文化体验,有助于丰富古代诗歌教育的内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下将探讨课外拓展活动的策略及其重要性。首先,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学展览或参与文化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拓展活动。通过参观文化遗产展览,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诗歌所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亲身感受到古代文学与文化的联系。例如,学生可以参观展示古代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展览,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情怀,与古代诗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这种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认知和历史理解能力,激发他们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其次,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写作比赛等课外活动也是一种开展古代诗歌教育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文学社团,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阅读、讨论和创作古代诗歌,互相启发,提高写作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参加写作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锻炼他们的表达和创作技巧。这些课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古代诗歌,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养。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分享他们的古代诗歌阅读体验和感悟,互相倾听和交流。这种开放式的讨论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视角理解和解释古代诗歌。
3.教学资源的多元化
多元化的教材是多元化教学资源的基础。教师可以选择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主题的古代诗歌作为教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可以引入早期的楚辞、唐诗、宋词等不同类型的古代诗歌,让学生领略到不同时代和地域的文学风采。多元化的教材能够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促使他们更全面地了解古代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利用在线资源和数字化工具也是多元化教学资源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在线文学数据库、古代诗歌的音频和视频等数字化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阅读和学习材料。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需求。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资源随时随地访问古代诗歌,进行独立学习和深入研究。另外,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还包括文学评论,研究论文、文学史书籍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历史演变和批评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学评论,了解不同学者对古代诗歌的解读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重要的文学史著作,帮助他们建立对古代文学发展脉络的认识,加深对古代诗歌的历史理解。
4.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笔试,口头表达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通过口头表达,学生可以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朗诵一首古代诗歌,并解释他们对诗歌的解读和感受。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更自信地与他人分享他们的文学体验。其次,小组项目也是一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个关于古代诗歌的项目。项目可以包括诗歌解读、创作、文学研究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小组项目,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同时也能深入研究和探讨古代诗歌的不同方面,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另外,创作也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创作自己的诗歌或散文,来表达他们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情感。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创作是否能够反映诗歌的精神和意境,以及是否具有创新性和表达力。通过创作,学生不仅可以深入思考诗歌,还能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最后,强调评价过程也是评价方式多样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关注最终成果,还要注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反思和改进。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的作品,提供建议和反馈。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诗歌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
三、案例分析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策略来教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并欣赏这首词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词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如对历史兴衰的感慨、报国壮志与现实困境的矛盾。通过开放式讨论,鼓励学生表达对词中意象和情感的个人理解,如何看待“千古江山”“英雄无觅”等意象所传达的历史观,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详细讲解南宋时期的政治局势,特别是抗金的历史背景。通过分析辛弃疾的生平,如他在江南地区的政治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人的心路历程和创作动机。这种历史化的解读方法能够让学生将文学作品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中理解,增强对词作的深层把握。创作实践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设计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蓝本的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写作表达自己对历史、理想与现实的思考。通过这些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诗词的文学价值,还能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批判能力和创造性思考,让学生从多角度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2.《登高》的教学应用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情感共鸣的策略来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站在高山之巅,感受风吹草动、云卷云舒的场景。这种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并引发他们对自然的情感共鸣。其次,图像呈现是一个有用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展示图片或幻灯片,展示与诗中描述的高山景色相关的图像,以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诗歌。这些图像可以包括高山、云雾、远景等元素,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诗歌内容与视觉形象联系起来。另外,声音欣赏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播放自然环境的音频,如风声、鸟鸣、流水声等,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所描述的声音景观。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沉浸在诗歌的情境中,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思考。此外,文化背景介绍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诗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学生需要了解杜甫是唐代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了社会的动荡。这些背景信息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最后,创作与表达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登高》为灵感,自己创作一首诗歌或散文,表达他们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情感。这种创作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创作的复杂性,同时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技能。
3.《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策略
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诗人苏轼的生平和时代背景。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体验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了解诗人的背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其次,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诗词的结构,包括赤壁战场的壮丽景象以及周瑜的英勇形象。此外,教师可以讲解一些生僻词汇和古代典故,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语言。第三,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念奴娇·赤壁怀古》旨在缅怀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事迹,同时也反映了苏轼对政治和社会的关切。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深入探讨诗歌中的主题,如爱国情怀、历史回顾、英雄崇拜等,并引导他们思考诗人想要传达的信息。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第四,通过比较不同的译文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诗歌。由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语言和意象较为复杂,不同的译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译文,呈现出不同的解读。教师可以提供多篇译文,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多重含义和诗人的表达方式。最后,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学生可以受到《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启发,自己创作诗歌、散文或评论,表达自己对历史、文化和英雄的情感和思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这些教学策略,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杰出的文学作品,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核心素养的视角,本文深入探讨了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的重要性和策略。古代诗歌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文化认知、语言表达和跨学科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创新方法、多元化资源、多样化评价以及具体案例分析都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综合素养。我们相信,将古代诗歌与核心素养教育相结合,可以为高中语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冯亚丽《高中语文古代诗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研究》,《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3年第10期。
[2] 饶敏《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策略探究》,《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3年第10期。
[3] 邓小臣《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高考》2023年第22期。